資源簡介 《分數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我說的課是義務教育階段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初步認識》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聆聽了專家的講座,使我有很大收獲,下面我就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出示課件)一說教材: 本節課義務教育階段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初步認識”其內容是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而且知識較為抽象。無論從其意義以及讀寫法都與整數有著很大的差異。學好這節課才能為今后繼續學習分數等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使學生知道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了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方法與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概括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認識分數的過程,體驗創造的快樂,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成功體驗這樣的目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教育教學的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能使學生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這三個目標相扶相成,即教書又育人。三、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的確定,首先我們要依據新課標,另外我們還要考慮教材,最重要的還是要進行實際分析,教師不能停留在自己的那種慣用思維,實際上社會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很多傳統的價值觀現在也是面臨沖擊,也是價值觀多樣化的一個社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很多問題的認識,可能跟我們過去的人認識的不太一樣,教學重難點的制定,是成功的一半,是老師教學的方向,所以我制定了以下重難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教學難點是: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四、說教學方法新課標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要掌握這些新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所以我制定了如下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直觀演示法 操作實驗法 觀察法 討論法五、教具準備鑒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小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比較吃力。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利用教具教學,學生利用學具模擬,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所以我使用了以下教、學具。多媒體課件,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紙片,繩。 六、說過程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尊循這一理念,我利用故事誘導創設問題情境,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知識大膽創新。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習的方法有: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五個環節進行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我先播放一段FLASH動畫,兩個同學分東西應該怎么分比較合理?(這地方強調平均分并且板書)每人2個:如果是兩個桃子平均分給他們兩人?每人分幾個?1個,如果只有一個桃子要平均分給他們兩個人,每個人能分得多少呢?一人一半,一半應該哪個數來表示呢?讓學生體驗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自然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熟悉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分別呈現出整數2,1,很自然由一半引出分數的這種必然性,引發學生思考,到底一半用哪個數來表示呢?點燃學生思維的花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后面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第二個環節: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分了四步:第一步:動手操作,認識二分之一我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圓形紙片,長方形紙片,用繩子找出它們的一半?(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物體的一半)學生對各種圖形折法進行演示,以圓為例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這個圓的一半,也就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表述二分之一的含義。通過幾個學生的復述和齊說,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整地表述。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進行了寫法教學。接著讓學生任選一個圖形,和同桌說一說二分之一的含義,并寫上這個分數。再次進行鞏固和強化,同時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設計意圖:通過折一折、說一說,加深學生對二分之一的理解,把分數的寫法教學和分數的含義相結合,使兩者進行巧妙融合。為后面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步:合作交流,感知四分之一我要求學生把小組里圓形平均分給4個同學,并將名字寫在自己的1份上,讓學生匯報自己分得了多少(這樣的設計,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自己動手分圓形,體驗自己分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較,去解決新問題,將學生提升為學習的主人)展示并讓學生熟練讀四分之一。我再次出示活動要求:動手折一折正方形,找一找它的四分之一,找到后,涂上顏色,并寫上這個分數。學生有很多不同的折法,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比較,認識到:雖然它們的折法不同,但是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這樣的設計,展示小組合作的作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使學生的觀察,思考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第三步:結合實際,認識其它分數在認識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后,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還說了其它的幾分之一,如八分之一等,然后讓他們根據生活中的現象說一個分數,同時我也出示生活中常見的圖片,讓他們找一找分數。(這樣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也加強了對分數的理解)第四步:知識鏈接,比較大小在這里我設計了八戒和悟空分吃西瓜的場景,也想用今天學到的分數,悟空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想自己肚子大,吃得多,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到底誰吃的多?為什么?(我選擇這個故事情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情趣,點擊學生的思維,讓思維的火花再次碰撞,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觀察,比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體會到:同樣大的圖形,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br/>第三個環節:分層練習,寓學于樂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的練習,基礎題,發展題,開放題首先,判斷一些圖形的涂色部分能否用分數表示?如果能請寫出這個分數,讓學生再次明白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沒有平均分是否可以通過轉化變成平均分。接著看分數涂顏色,通過比較不一樣的涂法,檢驗學生對每份的含義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課堂總結、課后延伸課后延伸環節,我要把3個桔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學生分出來的結果是一人可以分到一個半,然后我說一個半該用哪個分數表示呢,讓學生明白今天只是初步認識了分數,分數王國里還有很多分數等著他們去認識,一下子就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同時讓他們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具體說明,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