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的運動形式和能量供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列舉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說出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特點;說明動物運動的能量供應。能力目標: 增強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增強關注自然、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動物運動的形式難點:動物攝取能量的過程【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具有各自不同的運動形式。那么動物的運動形式有哪些以及運動過程中能量來源是什么呢?我們共同來學習新課。講授新課教學過程:師:“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這句話其實包含了動物的兩種運動形式。你們能說出來嗎?生:飛行和游泳。師:回答正確。其實,除了飛行和游泳,動物還有很多其他的運動形式,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看看動物還有哪些運動形式?學生觀看“動物運動匯編”視頻。師:欣賞了生動的視頻,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視頻內容及自己的生活認識完成教材P76上的表格。學生填寫表格內容后,教師課件展示結果,并對學生的表現適當評價。師:動物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飛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躍等。不同生活環境中的動物運動方式也不同,水中生活的動物主要依靠游泳、漂浮,陸地上的動物可以有行走、爬行、奔跑、跳躍、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空中生活的動物主要是飛行、滑翔。不同的運動方式不僅適應于不同的生活環境,而且在動物的身體內也有不同的結構與之相適應。如鳥類就有許多適于飛行的特征。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討論鳥類適應飛行的特征。學生參照教材P78中圖17-4“鳥的形態結構示意圖”,并結合提供的鳥形態和骨骼標本,展開討論。之后教師要求分小組交流探究結果,并總結、歸納出鳥類適應飛行的特征:(1)前肢特化成翼;(2)身體呈流線型;(3)胸肌發達;(4)食量大,消化能力強;(5)骨薄,中空;(6)直腸很短,不存糞便。師: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對動物本身有什么意義呢?請同學們觀察兩幅圖片(獵豹與鹿奔跑、天鵝的飛行),并思考下列問題:(1)圖片中獵豹和鹿奔跑的目的各是什么?(生: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2)圖片中天鵝飛行有什么意義?(生:遷移到適宜生活的環境)師:回答非常正確。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通過運動適應環境的特征,從而提高生存的能力。例如,在草原上,通過快速的奔跑獅子才能捕食到其他奔跑的動物。動物通過運動還能迅速遷移到更為適宜的棲息地和生殖場所,從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例如,一些鳥類在不同季節南北遷徙,除了獲得足夠的食物外,還在遷徙地的適宜環境里完成筑巢、孵卵、育雛等生殖活動。總之,動物通過運動可以主動地適應環境,提高生存能力。師:生物體完成各種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運動也是如此。那么,動物運動的能量來自何處呢?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下列兩個問題:(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怎樣到達身體細胞內的?(2)營養物質在細胞內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生:一部分轉變成細胞的組成成分,另一部分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具有了相應的知識基礎,上述兩個問題一般都能回答出來。隨后,教師就第二個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師:細胞內營養物質被氧化分解,釋放出能量,一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掉,另一部分用于運動等各種生命活動,如電鰻的放電,螢火蟲的發光等。由于動物的運動需要能量,能量來源于食物,正因如此,當人們饑餓時,就會感到渾身乏力、行動困難等。三、課堂小結:從本堂課中你學到了什么?四、板書:動物的運動形式和能量供應一、動物的運動形式飛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躍動物運動的意義適應環境,提高生存能力運動過程中的能量供應食物(消化吸收)——細胞(呼吸)——產生能量——供給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