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1健康、亞健康和疾?。ㄕn件+教案+導學案)(33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1健康、亞健康和疾?。ㄕn件+教案+導學案)(33張PPT)

資源簡介

(共33張PPT)
健康、亞健康和疾病
華師大版 九年級下
新知導入
一聲親切的問候,寄托著我們對親朋好友的衷心祝愿。當然,我們也希望自己的身體健康。那么,怎樣才算健康?我們的健康狀況如何?怎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新知講解
給自己的體質打分
教材77頁活動
按以下方法給自己的體質打分,看一看自己的體質究竟如何:
1.閉眼單腳站立
2.往返爬樓梯
3.每周鍛煉的次數
4.近期的精力
5.以最慢的速度跑步
將以上五項得分加在一起,如果你得到45分以上,你的體質很不錯;你得到40~44分,你的體質較好;如果你的得分高于35分但低于40分,你的體質一般;低于34分之下,你的體質屬于較差;如果你的得分不足20分的話,你的身體體質就太差了。
新知講解
一、健康
1.概述
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格健壯
無傷無病,生理上沒有疾病

對健康的誤解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
新知講解
指軀體的結構完好和功能正常
2.健康的三個方面的具體含義
(1)生理健康
(2)心理健康
指人的心理處于完好狀態,包括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認識環境和即時適應環境
合作探究
(3)社會適應能力良好
指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即每個人的能力應在社會系統內得到充分的發揮,作為健康的個體應能有效地扮演與其身份相適應的角色
三個層次之間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因此,健康是一個綜合的、連續的狀態,而不僅僅是生病與否的問題。
新知講解
社會關系的主要內容
①與家庭和親屬的關系
②工作、學習中與同事、同學的關系
③與親密的朋友和熟人的關系
④參加社團活動,如參加俱樂部、協會等組織
⑤參加其他社會活動,如到動物園、美術館參觀等
新知講解
健康的標準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2.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御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教材78頁
合作探究
指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連續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
二、亞健康
1.亞健康概述
亞健康
健康
疾病
健康是一個積極的概念,在健康與不健康之間,并不存在一個截然的分界線
合作探究
亞健康的癥狀表現
心慌、氣短、胸悶、乏力、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食欲不振、心煩、出汗、體溫異常、性功能下降等
合作探究
2.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人體生命周期中處于低潮時期等
過度疲勞造成精力、體力透支;
營養不到位;
運動不得當;
心理不健康;
人體自然衰老;
心腦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
亞健康的發生機制
由于心理、社會、生物等多種環境因素,引起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功能紊亂以及氧化應激損傷,導致基因表達紊亂
合作探究
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
教材79頁
合作探究
人體的一個或多個組織器官的結構或生理功能發生失調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覺的反應
三、疾病
1.疾病
非傳染性疾病
傳染病
疾病
疾病的后果
可大可小
合作探究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2.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
(1)冠心病
病因
冠狀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多發生在40歲以后,男性多于女性
人群
類型
心絞痛
心肌梗塞
新知講解
冠心病的一般預防措施
(一)合理膳食
1.膳食總熱量勿過高,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40歲以上者尤應預防發胖
2.超過正常標準體重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總熱量,食用低脂、低膽固醇膳食,并限制酒、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攝入。
3.年過40歲者即使血脂正常,也應避免經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
4.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制品)的食物
5.已確診有冠狀動脈硬化者,應嚴禁暴飲暴食
教材80頁
新知講解
(二)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
(三)合理安排作息
(四)不吸煙,不飲酒
新知講解
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病征
(2)糖尿病
①糖尿病
病因
因胰腺β細胞損害,胰島素分泌功能減退或靶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
危害
病人持續高血糖,久病可引起多個系統損害,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并發癥
并發癥
發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失明、肢端壞疽等
新知講解
新知講解
②糖尿病的類型
胰島素依賴型(I型)
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
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發生于青少年,起病較急,“三多一少”癥狀比較明顯,病情嚴重時易發生酮癥酸中毒
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許多病人體型肥胖
新知講解
預防糖尿病并發癥
通過治療糖尿病,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積極配合治療,不吸煙,少吃鹽,合理膳食,經常運動,防止肥胖
新知講解
以一種獨特而可怕的方式毀壞人體,它雖然也是人體自身的血肉,卻莫名其妙地變得生長旺盛、猖狂掠奪、無法控制
(3)惡性腫瘤——癌癥
特點
癌細胞能不間斷分裂、轉移并侵犯新的組織
世界各地,各種癌癥的發生率有所不同
發展中國家食道癌、肝癌和胃癌比較多見
工業化國家肺癌、乳腺癌和結腸癌居多
新知講解
腫瘤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
80%~90%的病因與環境因素有關
環境中許多化學、生物、物理因素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引發癌變
個體易感性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
腫瘤的發病原因
新知講解
降低惡性腫瘤發病率的主要措施
①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②注意黃曲霉素的致癌作用。
③避免過多食用油炸、燒烤、腌制等食品。
④加強環境保護,消除環境污染。
新知講解
環境致癌因素
教材82頁
化學物質
物理因素
其他物質
飲食因素
新知講解
腫瘤的膳食營養防治要點
教材82頁
1.食物多樣,新鮮衛生,營養素攝入量充足而且平衡。
2.控制脂肪攝入量,占總能量的20%~25%;多食海魚以增加ω3系脂肪酸的攝入
3.新鮮蔬菜水果每日500g以上,適量的魚、肉、蛋、奶,多食用大豆及其制品
4.合理烹調食物。魚、肉類不用炸、烤、煙熏和腌制,以采用清燉、白煮為宜;在衛生安全前提下,蔬菜可采用生食,炒煮不過熟。
5.調味少用鹽多用醋,不飲烈性酒,常飲綠茶。
6.按時進餐,且不宜過快、過燙。
7.慢性癌前病變病人,應按時復查接受正規治療,并采用相應的營養阻斷措施。
課堂練習
1.小芳的爺爺患有糖尿病,小芳想給爺爺買一些“好吃的”,她在市場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覺得應該買( )
A.西瓜和馬鈴薯 B.蜂蜜和南瓜
C.豆芽和青菜品 D.芋頭和香蕉
2.現在社會上常聽到關于“亞健康”的說法,你認為對這個詞的最好解釋是( )
A.完全處于不健康的狀態
B.身體有一些小病的狀態
C.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
D.心理、社會關系健康而生理上不健康的狀態
C
C
課堂練習
3.受到挫折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吸煙、酗酒解悶 B.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C.向親人訴說煩惱 D.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4.下列與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關系不大的是( )
A.改掉吸煙、偏食等不良習慣
B.少食用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C.不食用含黃曲霉素的霉變食物
D.少食用燒烤、煙熏的食物
B
A
課堂練習
5.下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間,某市幾種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數統計表。由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疾病 每10萬人口死亡人數 男性 女性
呼吸系統疾病 238 175
惡性腫瘤 192 136
腦血管病 121 112
心臟病 80 94
A.心臟病死亡人數逐年上升
B.腦血管病是男性的重要死因
C.每種疾病的死亡人數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D.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人數明顯高于心臟病的死亡人數
D
課堂總結
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格健壯。
2.當今社會有一個龐大的人群,身體有種種不適,而醫生檢查又未能發現器質性病變,這種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
3.疾病是指人體的一個或多個組織器官的結構或生理功能發生失調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覺的反應。
4.預防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合理膳食、適當運動。
5.環境因素和個性易感性可以引發癌變。
板書設計
健康、亞健康和疾病
健康
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標準
亞健康
亞健康的概念
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亞健康的表現
疾病
冠心病
糖尿病
惡性腫瘤——癌癥
作業布置
1.完成教材83頁練習。
2.向他人宣傳健康的知識。
3.你知道國際上有哪些和健康有關的節日嗎?設定它們的目的是什么?
4.向家人宣傳健康新概念,然后與他們一起制定能提高家庭成員健康水平的計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華師大科學九年級下冊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健康、亞健康和疾病 章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
學習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健康的科學含義。 2.知道健康和亞健康的概念。 3.知道幾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 過程與方法: 1.培養自學能力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疾病與健康的關系
重點 1.知道健康的定義和評價標準。 2.知道亞健康的定義和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3.知道幾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
難點 1.知道健康的定義和評價標準。 2.知道亞健康的定義和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3.知道幾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一聲親切的問候,寄托著我們對親朋好友的衷心祝愿。當然,我們也希望自己的身體健康。那么,怎樣才算健康?我們的健康狀況如何?怎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 活動 給自己的體質打分 教材77頁活動 一、健康 1.概述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格健壯。 顯然,我們平時所說的體格健壯與健康是不能等同的,體格健壯僅表明生理功能良好。 2.健康的三個方面的具體含義 (1)生理健康:也叫軀體健康,是指軀體的結構完好和功能正常。軀體健康具有相對性,人體通常不斷地通過各種機制調節各種器官和組織的功能,以適應和保持與環境中不利因素之間的平衡。由于環境不斷變化,軀體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是相對的。 (2)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是指人的心理處于完好狀態,包括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認識環境和即時適應環境。 (3)社會適應能力良好:是指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即每個人的能力應在社會系統內得到充分的發揮,作為健康的個體應能有效地扮演與其身份相適應的角色。 三個層次之間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因此,健康是一個綜合的、連續的狀態,而不僅僅是生病與否的問題。 說明 社會關系的主要內容 ①與家庭和親屬的關系。 ②工作、學習中與同事、同學的關系。 ③與親密的朋友和熟人的關系。 ④參加社團活動,如參加俱樂部、協會等組織。 ⑤參加其他社會活動,如到動物園、美術館參觀等。 健康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健康的定義,制定了健康的10條標準: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2.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御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健康水平。 事實上,根據健康的定義和標準,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不足1/3,有2/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 二、亞健康 1.亞健康概述 亞健康是指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連續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 亞健康狀態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轉化恢復到健康狀態,也可以向壞的方向轉化而進一步發展為各種疾病。 實際上,健康是一個積極的概念,在健康與不健康之間,并不存在一個截然的分界線。個體應該是一個連續的系統,包括健康、亞健康、亞臨床狀態和病理狀態。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醫學界對健康與疾病也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表明,當今社會有一個龐大的人群,身體有種種不適,而上醫院檢查又未能發現器質性病變,醫生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治療,這種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 說明 亞健康的癥狀表現 心慌、氣短、胸悶、乏力、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食欲不振、心煩、出汗、體溫異常、性功能下降等。 2.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過度疲勞造成精力、體力透支;營養不到位;運動不得當;心理不健康;人體自然衰老;心腦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人體生命周期中處于低潮時期等都會造成亞健康。 目前,對于亞健康的發生機制認為是:由于心理、社會、生物等多種環境因素,引起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功能紊亂以及氧化應激損傷,導致基因表達紊亂,最終導致亞健康的發生,其中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是亞健康發生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日本,已出現大量無病兆猝死或“過勞死”的案例;在法國,約72%的就業者聲稱,由于社會壓力大,工作緊張,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以致患上抑郁癥;在美國,亞健康與艾滋病已一起被醫學界稱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在我國,據有關方面的調查,約有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 小資料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我們通常說患了疾病,但在我國古代,“疾”與“病”的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科學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拔床 辈皇菬o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照中醫的觀點,這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我們的祖先不僅早就意識到有了疾病要積極尋找除疾之法,而且還積累了許多預防疾患的措施?!饵S帝內經》早有論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清楚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重要。 三、疾病 1.疾病 人體的一個或多個組織器官的結構或生理功能發生失調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覺的反應,這種現象稱為疾病。疾病可以分為非傳染性疾病和傳染病兩大類。 疾病的后果可大可小,例如小的良性皮膚瘤可能只不過是影響容貌,而心臟病發作可能引起一個脾氣急躁的肥胖老人健康的迅速惡化和死亡。 2.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 (1)冠心?。菏枪跔顒用}性心臟病的簡稱,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該病是因冠狀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 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生在40歲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腦力勞動者較多。冠心病在臨床上分為多種類型,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等。 有人認為,冠心病的預防措施應從兒童開始,即兒童不宜進食高膽固醇高動物性脂肪的飲食,同時應避免攝食過量,防止肥胖。 冠心病的一般預防措施 (一)合理膳食 1.膳食總熱量勿過高,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40歲以上者尤應預防發胖。目前全世界都使用體重指數(BMI)來衡量一個人胖與不胖。計算方法為BMI=體重(kg)÷身高(米)平方。中國人BMI>22.6為超重,BMI>30為肥胖。 2.超過正常標準體重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總熱量,食用低脂、低膽固醇膳食,并限制酒、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攝入。 3.年過40歲者即使血脂正常,也應避免經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肝、腦、腎、肺等內臟,牡蠣、魷魚、墨魚、骨髓、豬油、蛋黃、蟹黃、魚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如果血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應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如魚肉、雞肉、豆制品等。 4.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制品)的食物。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以豆油、菜子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紅花油等為食用油。 5.已確診有冠狀動脈硬化者,應嚴禁暴飲暴食,以免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二)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 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對預防肥胖,鍛煉循環系統的功能和調整血脂代謝均有裨益,是預防冠心病的一項積極措施。體力活動量應根據身體情況、體力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況而定,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體育活動要循序漸進,不宜勉強做劇烈運動。 (三)合理安排作息 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 (四)不吸煙,不飲酒。 (2)糖尿病 ①糖尿?。禾悄虿∈怯蛇z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病征。 因胰腺β細胞損害,胰島素分泌功能減退或靶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病人持續高血糖,久病可引起多個系統損害,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并發癥。此外,在患糖尿病人群中,發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失明、肢端壞疽等嚴重并發癥,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因此,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 視頻:帶你認識糖尿病 ②糖尿病的類型:糖尿病的類型有胰島素依賴型(I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前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發生于青少年,起病較急,“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癥狀比較明顯,病情嚴重時易發生酮癥酸中毒。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á蛐停┦悄壳白畛R姷奶悄虿☆愋?。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許多病人體型肥胖。 隨著經濟發展和都市化生活普及,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已成為日趨嚴重的危害人民健康的大問題。通過治療糖尿病,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要達到糖、脂肪、蛋白質代謝正常或接近于正常,防止發生嚴重的低血糖、高血糖或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并預防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此外,病人應積極配合治療,不吸煙,少吃鹽,合理膳食,經常運動,防止肥胖。 (3)惡性腫瘤——癌癥:腫瘤以一種獨特而可怕的方式毀壞人體,它雖然也是人體自身的血肉,卻莫名其妙地變得生長旺盛、猖狂掠奪、無法控制。惡性腫瘤的特點是癌細胞能不間斷分裂、轉移并侵犯新的組織。 在世界各地,各種癌癥的發生率有所不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食道癌、肝癌和胃癌比較多見,顯然與乙型肝炎、食物及環境中的致癌因素有關;在工業化國家,則以肺癌、乳腺癌和結腸癌居多。 癌癥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但至今有關腫瘤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據學者估計,80%~90%的病因與環境因素有關。環境中許多化學、生物、物理因素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引發癌變。 除環境因素外,個體易感性也是癌癥發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在某些家族中,某種腫瘤發生率顯著增高,如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家族性腸息肉病、異常增生性痣綜合征等;在有些家族中,患各種不同的上皮源性惡性腫瘤的概率顯著增高。這些現象都被認為是遺傳了某種突變基因所致。 說明 降低惡性腫瘤發病率的主要措施 ①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②注意黃曲霉素的致癌作用。 ③避免過多食用油炸、燒烤、腌制等食品。 ④加強環境保護,消除環境污染。 環境致癌因素 環境中直接致癌物多是可以導致DNA損傷或改變的物質,包括化學物質,如苯并芘、苯、黃曲霉毒素、亞硝胺等。這些物質可與DNA形成化學加合物。物理因素,如電離輻射和紫外線也可損傷DNA。有些物質本身不致癌,但與致癌物質同時或在其后作用時,可有致癌作用,其機制可能是促使已被致癌劑引起突變的細胞增生,例如,煙草、酒精、某些放療和化療藥物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接或間接引起癌癥的環境因素中,飲食是居首位的因素,膳食蛋白質過高或過低,膳食高脂肪,葉酸、維生素B12缺乏,膳食纖維、鈣和微量元素硒、鉬、錳攝入量不足,銅、鋅攝入過多,都有可能增加發生某些癌癥的危險性。 腫瘤的膳食營養防治要點 1.食物多樣,新鮮衛生,營養素攝入量充足而且平衡。 2.控制脂肪攝入量,占總能量的20%~25%;多食海魚以增加ω3系脂肪酸的攝入。 3.新鮮蔬菜水果每日500g以上,適量的魚、肉、蛋、奶,多食用大豆及其制品。 4.合理烹調食物。魚、肉類不用炸、烤、煙熏和腌制,以采用清燉、白煮為宜;在衛生安全前提下,蔬菜可采用生食,炒煮不過熟。 5.調味少用鹽多用醋,不飲烈性酒,常飲綠茶。 6.按時進餐,且不宜過快、過燙。 7.慢性癌前病變病人,應按時復查接受正規治療,并采用相應的營養阻斷措施。 知道的健康的概念 明確健康的三個方面的含義 了解社會關系的主要內容 了解健康的標準 知道什么是亞健康 了解亞健康的癥狀表現 知道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自學了解 知道什么是疾病 知道冠心病 自學了解 知道什么是糖尿病 了解糖尿病的類型 了解癌癥 了解降低惡性腫瘤發病率的主要措施 自學了解 自學了解 介紹健康的概念 分析健康的三個方面的含義 拓展介紹社會關系的主要內容 介紹亞健康 拓展介紹 介紹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介紹什么是疾病 介紹冠心病 介紹糖尿病 介紹糖尿病的類型 介紹癌癥 拓展介紹
課堂練習 1.小芳的爺爺患有糖尿病,小芳想給爺爺買一些“好吃的”,她在市場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覺得應該買( C ) A.西瓜和馬鈴薯 B.蜂蜜和南瓜 C.豆芽和青菜品 D.芋頭和香蕉 2.現在社會上常聽到關于“亞健康”的說法,你認為對這個詞的最好解釋是( C ) A.完全處于不健康的狀態 B.身體有一些小病的狀態 C.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 D.心理、社會關系健康而生理上不健康的狀態 3.受到挫折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 ) A.吸煙、酗酒解悶 B.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C.向親人訴說煩惱 D.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4.下列與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關系不大的是( B ) A.改掉吸煙、偏食等不良習慣 B.少食用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C.不食用含黃曲霉素的霉變食物 D.少食用燒烤、煙熏的食物 5.下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間,某市幾種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數統計表。由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D ) 疾病每10萬人口死亡人數男性女性呼吸系統疾病238175惡性腫瘤192136腦血管病121112心臟病8094
A.心臟病死亡人數逐年上升 B.腦血管病是男性的重要死因 C.每種疾病的死亡人數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D.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人數明顯高于心臟病的死亡人數 習題訓練 知識應用與理解
課堂小結 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格健壯。 2.當今社會有一個龐大的人群,身體有種種不適,而醫生檢查又未能發現器質性病變,這種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 3.疾病是指人體的一個或多個組織器官的結構或生理功能發生失調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覺的反應。 4.預防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合理膳食、適當運動。 5.環境因素和個性易感性可以引發癌變。 知識小結 總結概括
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健康、亞健康和疾病 學案
學習目標 與 核心素養 1.了解健康的科學含義。 2.知道健康和亞健康的概念。 3.知道幾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
學習重點 1.知道健康的定義和評價標準。 2.知道亞健康的定義和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3.知道幾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
學習難點 1.知道健康的定義和評價標準。 2.知道亞健康的定義和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3.知道幾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
【預習案】
1..健康是指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三個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種狀況。
2.根據疾病的傳染性,疾病可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兩大類。
3.現代醫學研究的結果表明,造成亞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過度________造成精力、體力透支;________不足;________不得當;________不健康;心腦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恢復期和手術后康復期出現種種不適;人體生物周期中處于________等。
4.冠心病 含義:________的簡稱。癥狀:________和心肌梗塞等。
引起原因:冠狀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________;或由于心肌缺血性壞死導致急性缺血引起________。
5.糖尿病 含義:因________分泌功能減退引起________、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癥狀:持續________,久病可引起多個系統損害,嚴重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并發癥。
6.惡性腫瘤(癌癥) 引起原因:環境中的許多化學、生物、________因素;個體易感性和________因素。
【列出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點一:健康
1.按書中活動給自己的體質打分
2.健康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三方面的含義?
3.讀書了解健康的標準
探究點二:亞健康
1.什么是亞健康?它與健康、疾病的關系如何?
2.什么是亞健康狀態?
3.亞健康有癥狀表現?
4.造成亞健康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點三:疾病
1.什么是疾?。?br/>2.疾病如何分類?
3.什么是冠心?。堪l生人群?如何預防?
4.什么是糖尿???發生的機制如何?
5.糖尿病有哪些類型?如何預防嚴重并發癥?
6.什么是惡性腫瘤?與哪些因素有關?
7.降低惡性腫瘤發病率的主要措施?
【訓練案】
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關系這三者處于正常狀態。下列做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是( )
A.為增強體質,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B.與同學相處,以自我為中心
C.為防止身體發胖,經常不吃早餐 D.青春期精力充沛,經常通宵學習
2.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下列屬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 B.為了保持苗條身材,經常不吃早飯
C.為了取得好成績,經常熬夜學習 D.為了消除煩惱,經常抽煙喝酒
3.中考臨近,很多同學在進行考前準備的同時不免有些心理緊張,但不宜采用的調節方法是( )
A.進行適當的文娛活動 B.把緊張的感受告訴親密的人
C.按照日常習慣稍提前一些睡覺 D.服用鎮靜藥催眠
4.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列生活方式對健康不利的是( )
A.不抽煙不釀酒 B.迷戀網絡游戲 C.注意膳食平衡 D.與人和睦相處
5.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下列關于健康生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健康就是喜歡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好
B.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通過握手、同桌進餐傳染
C.人的健康既與遺傳因素有關,也與生活方式有關
D.讓自己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6.下列哪項做法對青少年的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害( )
A.參加適宜的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 B.注意休息和睡眠
C.刻苦學習,經常夜間12點后入睡 D.文理學科交替復習
7.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脅最大的一類疾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體育鍛煉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血管健康,因此體育鍛煉的量越大越好
B.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增強心血管的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C.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也會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D.為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青少年學生應克服偏食、厭食或暴飲、暴食的不良飲食習慣,不吸煙,不酗酒
8.媒體報道了一位中學生因為一部手機而發生跳樓的極端事件。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和這名學生的行為,判斷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這位同學身體沒有疾病,他就是健康的
B.心情愉快是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C.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可以通過聽音樂、打球等方式緩解情緒
D.健康是指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9.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吸煙損害大腦,使人記憶力減退
B.長期吸煙易患肺氣腫、肺癌等疾病
C.吸煙有害健康,但“二手煙”對人體無害
D.香煙煙氣中的CO、尼古丁等對人體危害很大
10.《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人平均每天食鹽攝人量應在6克以下。據調查,我國成人平均每天食鹽攝人量為10.5克。
(1)高鹽飲食容易引發( )
A.傳染病 B.遺傳病 C.心血管疾病
(2)人體攝人食鹽后,主要在_______被吸收進人血液。
11.癌癥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1)如圖是根據調查所獲得的引起癌癥的各項因素所占比例的示意圖。由圖可知,最重要的預防癌癥的措施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和________。
(2)癌癥屬于________ (填“非傳染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
12.海鮮館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種貝類)炒九層塔(一種香料植物)”,媒體報道九層塔中含有黃樟素。小明看了報道以后:①小明猜測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②于是,他準備了兩組老鼠,一組長期喂含有微量黃樟素的食物,另一組喂正常的食物;③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有患癌癥。
(1)上文中步驟①屬于科學探究方法中的哪一步?( )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收集資料 D.設計實驗方案
(2)步驟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動中常用的________實驗,其變量是________。
(3)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說明他最初的假設是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的。
(4)通過這個實驗的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
1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正趨于多元化,在此過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現上升趨勢。其中,青少年和兒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瓣P注肥胖,增進健康”日益成為人們萘余飯后的熱門話題。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生命在于運動,下表是各種活動方式在單位時間內的耗氧量,你認為最佳的減肥活動方式是________
(2)肥胖易引發高血壓,如果一個人的血壓經常超過________千帕,則認為是高血壓。對肥胖患者而言,預防高血壓除了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外,在飲食上還要注意控制________的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發糖尿病,小華同學的父親在半年內體重由140kg陡降為85kg,檢查身體測得血糖濃度為78mmoVL,醫生診斷為糖尿病,該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體內________分泌不足,使血糖濃度升高。
(4)請根據以上敘述,總結出引起少年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________
參考答案
【預習案】
1.生理 心理 社會適應
2.非傳染性疾病 傳染病
3.疲勞 營養 運動 心理 低潮時期
4.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心絞痛 心絞痛 心肌梗塞
5.胰島素 糖 高血糖
6.物理 遺傳
【訓練案】
1.A
2.A
3.D
4.B
5.C
6.C
7.A
8.A
9.C
10.(1)C (2)小腸
11.(1)不吸煙 (2)非傳染性疾病
12.(1)B (2)對照;食物是否含黃樟素 (3)不成立 (4)黃樟素不會導致癌癥
13.(1)慢跑 (2)18.7千帕/12千帕;高能量物質 (3)胰島素 (4)缺少運動,不合理的飲食習慣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津县| 银川市| 德昌县| 大理市| 杭州市| 黎川县| 红原县| 八宿县| 札达县| 江孜县| 龙川县| 柳河县| 丽江市| 鸡泽县| 新野县| 乐都县| 清流县| 郸城县| 天峨县| 竹北市| 图片| 天全县| 安西县| 汝阳县| 沂水县| 虎林市| 策勒县| 吉水县| 靖州| 锡林郭勒盟| 蒙阴县| 隆子县| 磐石市| 韶山市| 泽库县| 米林县| 沐川县| 赤壁市| 永春县| 石柱|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