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焦點智慧教室”互動教學系統的初中生物學教學設計——以“動物運動的形式和能量供應”一節為例摘 要: 以“焦點智慧教室”互動教學系統為技術手段,巧用信息技術進行新課導入、課堂講解、思維可視化、即時性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的優化。關鍵詞:焦點智慧教室 動物運動的形式 能量供應 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動物運動的形式和能量供應”是蘇教版生物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17章“動物的運動”第1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第5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從整體上感知了生物的多樣性與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之間的關系。本節課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并為后面學習動物行為的有關知識做準備,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為第7單元“生物與環境是統一體”的學習奠定基礎。本節課介紹了動物的運動形式和動物運動的能量供應。其中教學重點是列舉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舉例說出動物運動的能量供應。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探究的能力,在教學中采用圖片觀察、列表歸納、資料分析、觀看視頻、構建概念圖等手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樂趣,并進行主動學習,以達成教學目標。“焦點智慧教室”是一套結合平板電腦、答題反饋、互聯網云平臺的互動教學套件。課堂中的合理使用,可以輕松實現標注重點、同步顯示、隨機點名、快速搶答、學生投票、隨拍隨投、反饋練習、即時診斷等互動環節。本課教學設計中的信息化手段就是以此軟件而展開的。2 教學目標2.1 知識目標 列舉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舉例說出動物運動的能量供應。2.2 能力目標 運用鳥的形態結構的資料,分析動物適應不同運動形式的特征,形成動物通過運動適應環境的重要概念。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形成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3 教學過程課前準備:教師登錄“焦點智慧教室”備課平臺,選擇學科、教材版本進入第17章第1節的備課中心,在“課件資源”欄目中上傳教學課件,在“視頻資源”欄目中上傳視頻資料,在“課堂練習資源”欄目編輯習題、答案等。3.1猜謎語,引入新課 利用“焦點智慧教室”互動教學平臺,通過手持終端設備依次出示四個謎面:①小小飛賊,武器是針,抽別人血,養自己身;②一位游泳家,說話頂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③頭長小樹杈,伸開白梅花,四腿細又長,奔跑快如馬;④此物生得怪,肚下長口袋,寶寶袋中養,跳起來真快。學生利用點讀筆點擊答題板進行謎底搶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順勢提出問題:“謎面中的飛、游、跑、跳描述的是動物的什么?”順利引出新課。設計意圖:創造輕松愉快、體現主題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利用“焦點智慧教室”的搶答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2配配對——動物的運動形式與生活環境的關系 利用“焦點智慧教室”互動教學平臺,通過手持終端設備循環播放動物運動的圖片若干,引導學生思考:動物的生活環境大致可分為哪三類?通過觀察、思考得出動物的生活環境大致可分為水中、空中和陸地上三大類。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配配對活動:對常見動物的運動形式按生活環境進行配對。教師提前準備好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圖片若干,并將其放入信封中,課前分發給每組組長,學生將信封中的動物圖片按其生活環境貼到活動單上(表1)相應的位置,并嘗試寫出其運動形式。教師利用“焦點智慧教室”手持終端設備的拍照功能,拍攝小組的討論結果,并立即投影到屏幕上,小組代表匯報,教師適時評價。全班交流之后,教師進一步提問: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運動形式是否相同?動物的運動形式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怎樣的關系?引導學生得出“動物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同一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運動形式不同,動物的運動形式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結論。表1 動物運動形式舉例生活環境 動物種類 運動形式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討論、列表歸納,促使學生去感悟生物的生存要依賴一定的環境,理解動物的運動形式與其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3.3資料分析——動物的運動形式與形態結構密切相關 設置問題,引出四位動物明星:跳遠冠軍袋鼠,短跑冠軍獵豹,游泳冠軍旗魚,飛行冠軍大天鵝。質疑:“我們在為動物的運動能力驚嘆的同時,你是否想過他們為何具有這樣的本領?”引出動物的運動形式與其特有的形態結構密切相關的話題。師生結合袋鼠和獵豹的圖片,共同討論陸地動物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做出及時反應的生理特征;結合旗魚的圖片引導學生回顧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一系列特征。緊接著展示鳥兒自由翱翔藍天的一幅幅美麗圖片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資料分析:結合教材中的圖片、文字以及活動單上的補充資料,合作完成鳥類適應飛行的特征(表2)。再次利用“焦點智慧教室”手持終端設備的拍照功能,隨機拍攝一到兩個小組的討論結果,并立即投影到屏幕上,全班點評補充。繼而引導學生得出“動物的運動形式與其特有的形態結構密切相關”這一結論。表2 鳥類適應飛行的特征空中飛行需克服的困難 鳥類適應飛行的特征減少空氣阻力減輕自身體重提供能量和氧氣借助風力設計意圖:以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理解鳥類適應飛行的特征。3.4視頻分析——動物的運動形式對其生存的意義 教師設疑:動物的運動對它們的生存有什么積極的意義?在學生七嘴八舌發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先不點評,而是借助“焦點智慧教室”互動教學平臺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寬吻海豚游出圓形幕帳困住小魚,進而輕而易舉的獲得食物的畫面讓學生驚嘆不已,看完后學生被動物的聰明折服,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得出“動物通過運動可以適應環境,提高生存能力”的結論。設計意圖:在討論、分析的基礎上,觀看生動的視頻,幫助學生形成重要概念,理解動物運動的意義。3.5構建概念圖——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 出示大雁排成人字形的圖片,提出問題:“大雁飛行時排成人字形有何好處?”過渡到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的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閱讀P79頁教材內容,嘗試完成活動單上概念圖的填寫。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出動物運動所需的能量來源于細胞的呼吸作用。拓展:一些動物特殊的生理活動,如螢火蟲發光、電鰻放電,所需的能量也來源于細胞的呼吸作用。在此展示螢火蟲主題公園的照片,質疑:為何即使身在農村,也越來越難以看到螢火蟲?答案顯而易見,是環境污染所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圖1 動物運動的能量供應概念圖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構建“動物運動的能量供應”概念圖;課堂的適當拓展,幫助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義,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有效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3.6利用“焦點智慧教室”進行課堂即時性評價 結合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精編8道課堂檢測題,其中包括2道判斷題,4道單選題,2道雙選題。如①(判斷)動物多樣的運動方式有利于動物的生存。②(單選)“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這句詩詞中涉及的動物運動形式有哪些?③(雙選)人和動物在運動中需要消耗能量,下列與動物運動時能量供給直接有關的系統有哪些?檢測學生當堂學習效果,學生通過“焦點智慧教室”點讀答題板現場答題,每道題目答題時間限時30秒鐘,能立即獲得答題情況,即時性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性地及時矯正。設計意圖:利用“焦點智慧教室”的互動答題功能,檢測與診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實證性”的教學反饋,為針對性的矯正提供依據。4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設計是充分利用“焦點智慧教室”的互動學習平臺,實現生物學課堂教學環節的優化。在合理處理教材的基礎上,以動物運動的形式和能量供應為主線,設置配配對、資料分析、視頻分析、構建概念圖4項互為關聯的課堂活動。教學過程中,巧用“焦點智慧教室”的各項互動功能,進行資源播放、標注重點、隨拍隨投、反饋練習、即時診斷的互動呈現,實現思維可視的分析討論,進行即時性評價的數據采集,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當信息技術的優勢擁抱生物學課堂教學時,互動學習的課堂改變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2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