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備課人:武勇 審核:初二語文組 時間:2011.12.6教學目標:1、誦讀課文,讀出文章的韻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 2、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3、學習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簡潔的語言特點,重點:學習本文寫景抒情的方法。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知識鏈接:1.作者簡介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 ( http: / / baike. / view / 2717.htm" \t "_blank ),眉州(今四川眉山 ( http: / / baike. / view / 35770.htm" \t "_blank ),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 ( http: / / baike. / view / 35693.htm" \t "_blank )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 ( http: / / baike. / view / 1136.htm" \t "_blank ),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 ( http: / / baike. / view / 5521.htm" \t "_blank )和繪畫,是中國文學 ( http: / / baike. / view / 5578.htm" \t "_blank )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 ( http: / / baike. / view / 210552.htm" \t "_blank );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2.有關背景 本文是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年)2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是團練副使卻有職無權,無事可做。寫本文之時,他在黃州貶所已近四年,但蘇軾的心胸卻“很坦然”。累遭貶謫,仍然樂觀,曠達。并不“悲傷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閑人”。因貶得“閑”,便“自放于山水之間”,雖在賞明月,觀竹柏,自樂其樂,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適也包含了失意情懷的自我排遣。課前預習:1、注音水中藻( )荇( )交橫 蓋竹柏( )影也 遂( )寢( )橫( )與(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遍。寫出古人抒寫月亮的三句詩歌。學習過程:1、導入:在導入中檢查預習2.三、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同時檢查預習1、)2.教師范讀,確定朗讀的節奏,找同學朗讀,并做點評。如: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念/無與為樂者 水中/藻荇交橫 再次朗讀。3、學生自由讀,分組讀、小組比賽讀等等。4、疏通文意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并說說該句的意思。⑴月色入戶 ⑵欣然起行 ⑶念無與為樂者⑷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⑸相與步于中庭⑹庭下如積水空明 ⑺水中藻、荇交橫⑻蓋竹柏影也 ⑼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翻譯下列句子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學生質疑,討論解疑,理解課文內容。五.合作探究:勾畫出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的句子。記敘: 描寫: 抒情:(1)尋友賞月1、在那樣的一個初冬之夜,蘇軾本來是脫了衣服打算睡覺的,是什么原因讓他有了夜游的興致呢?2、你發現哪一個詞語能夠表現蘇軾當時夜游的興致很高呢?3、好茶要慢慢的品,好景要慢慢的賞,蘇軾和張懷民是怎樣賞月的?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么?(聯系背景)(提示:聯系前文中“解衣欲睡”一詞,如果是我們,是不是一到晚上就準備脫衣睡覺?我們在晚上可能會做什么?可蘇軾呢?)(2)庭中賞月1、有人對這個句子作了這樣的評價:全句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大家仔細的讀課文中這個寫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詞里?談談自己的理解。2、這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3、閉上眼睛,想象這幅圖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他描述出來嗎?4、我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蘇軾眼中的美景又透露出他怎樣的內心世界呢?(3)月下抒懷1、此時的蘇軾、張懷民,他們或許正以一種寧靜、喜悅的心境交談取樂……那么,他們可能會談些什么呢?2、是不是任何人都像蘇軾和張懷民一樣有此雅興從容賞月?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3、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六,拓展延伸: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對話:大家靜靜地看,靜靜地想,面對著在順境中不浮不驕,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蘇軾,面對著一生始終擁有一顆閑心領略江山風月的蘇軾,你有什么感悟呢?七,小結:同學們,盡管千年的時空相隔,使我們無法與蘇軾握手相擁,但人性中豁達、樂觀等美好的心態卻是我們千年不變的共同追求!在大家今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也許會遭遇逆境,身處低谷,那時,請你記住蘇軾,記住《記承天寺夜游》,記住我們今天的這一節課。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8、作業檢測:背誦全文課后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5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在聆聽中感受曠達與閑適-------古往今來,月亮是古代文學的重要意象之一,描寫月亮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大家想一想,你能舉出你學過的古詩詞中含有“月”的詩句嗎?新課導入古代詩詞中含有“月”的詩句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蘇軾大邑縣三岔中學 武勇你對蘇軾了解多少呢?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蘇軾(1037-110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學家、書畫家。著有《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唐宋八大家:宋朝的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歐陽修,唐朝的韓愈、柳宗元。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寫作背景元豐二年,蘇軾由于和當時主張革新、實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獄,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后出獄,責授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這是個有職無權的閑差,蘇軾的境遇近乎于流放。一讀:讀準字音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標注不認識的字詞。檢查聽音效果遂 寢 與 藻荇 橫 柏suì qǐn yǔ zǎoxìng héng bǎi二讀:讀順文章要求:聽讀課文,并小聲的跟讀,劃分節奏,體會其中的語氣語調。例句如下: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三讀:讀出感情要求: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小組內兩兩對讀,再全部齊讀。掌握字詞,疏通文意⑴月色入戶 ⑵欣然起行 ⑶念無與為樂者⑷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⑸相與步于中庭⑹庭下如積水空明⑺水中藻、荇交橫⑻蓋竹柏影也⑼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窗戶高興的樣子考慮到 想到于是、就一起 在象積水一樣透明澄澈象水藻、荇草一樣縱橫交錯只是 清閑的人 罷了原來掌握字詞,疏通文意1)相與步于中庭 2)庭下如積水空明3)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自主翻譯課文1、自己先翻譯課文,勾畫出難以理解的句子2、向組內同學請教交流,然后明確。3、組內還難以明白的句子,再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合作探究:在讀中品味情感勾畫出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的句子,然后請同學們試試對不對。記敘: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描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抒情: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合作探究:尋友賞月1、在那樣的一個初冬之夜,蘇軾本來是脫了衣服打算睡覺的,是什么原因讓他有了夜游的興致呢?2、你發現哪一個詞語能夠表現蘇軾當時夜游的興致很高呢?另外請從文中找出表現作者心思變化的詞語,并說說作者的心思是怎樣變化的?參考:欣然 念 遂 尋 亦3、好茶要慢慢的品,好景要慢慢的賞,蘇軾和張懷民是怎樣賞月的?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么?(聯系背景)參考:關系很親密,悠閑 郁悶、悲涼、寂寞 半悲半喜合作探究:庭中賞月(1)1、有人對這個句子作了這樣的評價:全句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大家仔細的讀課文中這個寫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詞里?2、這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參考: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像山水畫清麗淡雅清幽寧靜 搖曳生姿 晶瑩剔透 皎潔空靈 如夢似幻恬靜溫柔合作探究:庭中賞月(2)3、閉上眼睛,想象這幅圖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他描述出來嗎?(音樂)提示:那或許是一幅皎潔空靈的畫面,明亮的月光灑落下來,整個院子就像是一個透明的水潭;那或許是一幅搖曳多姿的畫面,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錯縱橫,仿佛觸手可及;那或許是一幅清幽寧靜的畫面;那或許是一幅似真似幻的畫面……4、我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蘇軾眼中的美景又透露出他怎樣的內心世界呢?參考:寧靜、輕松、愉快、擺脫被貶官的煩惱等合作探究:月下抒懷1、此時的蘇軾、張懷民,他們或許正以一種寧靜、喜悅的心境交談取樂……那么,他們可能會談些什么呢?2、是不是任何人都像蘇軾和張懷民一樣有此雅興從容賞月?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張懷民)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荷爾德林參考:閑情逸致 、清閑、悠閑之人,作者貶官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各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還有身處逆境的樂觀豁達。張懷民1083年被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對話居廟堂之高,心憂黎民,勤于政務;處江湖之遠,盡職盡責,為善一方。在朝期間,他直言敢諫,不懼權貴;遭貶期間,他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他俯仰無愧于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無數傳世杰作。——(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論蘇軾)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對話這是一種飽經憂患仍對社會和人生保持熱情的豪邁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是一種“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云卷云舒”的曠達情懷;這是一顆即使在艱難歲月中也始終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時時刻刻發現美、欣賞美、體會美的敏感心靈……大家靜靜地看,靜靜地想,面對著在順境中不浮不驕,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蘇軾,面對著一生始終擁有一顆閑心領略江山風月的蘇軾,你有什么感悟呢?課堂檢測: 齊背課文讓經典永駐心間敘事:月色入戶→欣然(歡欣)——念(微憾)——遂(激動)——尋(急切)——亦(心有靈犀)——相與步(平和從容)寫景:月色——積水空明竹柏影——藻、荇交橫抒情:無月?無竹柏?但少閑人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記承天寺夜游》視頻實錄(人教版 武老師).flv 月光.mp3 純音樂-Kiss The Rain.mp3 純音樂-重返心靈花園.mp3 記乘天寺夜游.mp3 記承天寺夜游 教學設計.doc 記承天寺夜游 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