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2)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3)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2、技能目標:(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2)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3)學會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環境、社會等實際問題相聯系,并運用到生活中去。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鼓勵學生通過分析活動自己找出答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2)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愛護我們的家園——生物圈。(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生態系統的組成。2、認識到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3、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難點:1.理解生產者這一概念。2.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是有限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搜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啟發式教學法。課時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引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生態系統的有關知識,先讓我們跟著一段錄像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魅力。 明確本節課的主題,觀看錄像,融入本課的學習氛圍之中。 簡短的引言帶出當堂的課題后,播放錄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眾多的生態系統。知識歸納 結合錄像啟發學生說出在錄像中所看到的生態系統類型。仍結合錄像,引導學生分清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作用。根據學生所答,歸納出生態系統的組成及食物鏈。 小小組合作:思考并積極回答問題:(1)在錄像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這些生物之間有什么關系?(2)這些生物的生存,還需要哪些條件?嘗試歸納出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組成。完成生態系統組成圖解 (1人上前完成) 通過播放錄像,啟發學生回憶所看、所學知識,積極參與問題的思考,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師生共同小結生態系統的組成與功能。活動激趣 組織學生做食物鏈游戲:屏幕顯示6種生物,組織好所有學生參與游戲。對于積極參與6種生物角色扮演的學生給予大力的肯定,并與其他學生一起理清6種生物相互間的關系。最后帶出食物網的概念。 各小組按要求做游戲(既快又準確的小組代表發言)6位學生代表分別扮演草、兔、鼠、狐、蛇和鷹6種生物,找出其中的食物鏈并逐一展示。其余學生糾錯。 通過游戲,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學生能鞏固所學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以致用 播放小動畫“阿寶種草記”。(阿寶參與到西部的大開發中去。他想讓草原上的牧草避免給鳥吃光,使之長得更好一點,他給牧草加上了網。結果他好心辦壞事,牧草反倒被蟲吃光了。) 小結:在草原上,草、蟲、鳥之間形成一條食物鏈。顯示對比圖表(加網前和加網后,草原上,草、蟲、鳥之間數量變化的曲線圖),指導學生正確利用圖表 ,并參與小組的討論。圖一說明在自然界中,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圖二說明生態系統具有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觀看動畫,思考:(1)阿寶遇到了什么問題?(2)分析屏幕上的圖表小組討論,組內成員補充:什么才是生態平衡?(提示:比較加網前和加網后各種生物數量的變化)(3)小組討論,組內成員補充:如果要保護草,要怎樣做?(提示:殺蟲,打鳥,自生自滅) 引導學生發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聆聽,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的肯定。知識升華 組織學生小組交流:達成一致的觀點: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中,由于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在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必須了解生態規律,依據生態規律辦事,采取措施,保持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這樣,才能使人和自然和諧發展。人類還可以在遵循和利用生態平衡規律的前提下,使生態平衡朝著有益人類的方向發展。事實上,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各小組代表介紹小組收集的一系列典型的事例(環保資料),學生觀看交流后,討論:(1)人類在自然界的生存中應該注意些什么?(2)聯系實際,說說怎樣從自身做起,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 通過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評價和總結培養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精神,樹立愛護生物、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學反思:生態系統的組成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如何將突破這個知識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了。1、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習生物這門課程關鍵在興趣。死板記憶,學生是反感的。如在“生態系統的組成”安排角色扮演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表達的能力,另外,利用一些問題稍作變通以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學生在熱烈地討論著這樣的問題,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雖然只是粗淺的問題,但它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是很好的。2、教師要轉變教學觀,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扮演“消費者”的小組的一位同學發言,不象其他同學只會從書本的字里行間找現成的答案,他不是簡單地、被動地接受課本的知識,而是憑著自己已有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解決新問題,雖然,由于知識基礎的局限,他對知識的猜想和整合仍顯得有點不合常理,然而,他有了一套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這比起正確的知識更有價值,遺憾的是我當時“忘記”了表揚他,假如我利用好這個契機,給予激勵、鼓舞,無疑將會促進全班學生從傳統單一的、依賴性的學習方式,向現代的學習方式轉變。很顯然,今后的教學,我最需要的是轉變教學觀,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確,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生如何去掌握知識,即學習知識的能力,教師要作為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促進者、組織者。3、不能過分擴大課件作用。在上課時我全部使用課件,而且課件做得很精美,但是課后卻發現課件中背景過于美麗,有“喧賓奪主之意”。我對學生作了調查,大多都說當時只注意了畫面,而對知識點的許多內容忽略了。由于只運用了多媒體,而忽略了板書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上的直觀效果。作為教師,我只站在了教師的立場上,想怎樣上課,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忽略了學生的立場。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教師在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多媒體成為自己的工具,是課程的點綴。板書設計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和環境所組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組成1、生物部分:(1)生產者(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2)消費者(動物):不能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3)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利用2、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等。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2、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3、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4、在生態系統中,有毒物質是沿著食物鏈不斷積累的。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