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通過激素的調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2章第2節通“通過激素的調節”中的第1課時,教材在“通過激素的調節”的內容中,主要包括激素調節的發現,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相關激素的分泌與作用,激素調節的特點。二、學情分析本節課涉及的部分內容“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因此并不以此為重難點,只需要稍加復習即可。高二學生第一章《人體內環境穩態中》已經了解穩態調節的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因此第二章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在學習第二章第一節“通過神經調節”后,知道人和動物的生命活動是受神經系統調節的,這是本節內容的基礎。學習了解神經調節后,再通過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學習了解激素調節的發現。這個知識對高二學生來說也是比較抽象的。學生會感到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啟發式教學,設置大量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分析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2)了解人體內分泌腺及相關激素分泌及作用(3)總結概括激素調節的特點2、能力目標:(1)通過對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的切身體會,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2)通過人體內分泌腺及相關激素的生活實例,增加學生的指導生活實踐能力。(3)通過互動展示,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1)促胰液素發現過程中,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所起的作用。(2)通過對激素實例分析,幫助學生關愛身體,增強健康觀念。四、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1)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2)激素調節的特點2、教學難點: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五、教學方法:談話法、探究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六、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七、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復習導入 呈現問題: 1.穩態調節機制? 2.人和動物的調節方式是? 神經—體液—免疫 神經調節 溫故知新, 導入新課。 一、激素調節的發現 師:激素調節是繼神經調節之后被發現的。權威主流是神經調節的背景之下,又是怎么發現了體液調節?咱們得從第一種被發現的激素說起。這源于體液中一類激素的發現。這類激素,也是第一種被發現的激素,也就是促胰液素。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上《促胰液素的發現》的資料分析 1.沃泰默的實驗過程是怎樣的?他為什么不是激素的發現者? 2.斯他林和貝利斯作出了何種假設? 3.如果是你,你認為怎樣設計實驗才能證明這個假設呢? 4.“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大腦”。是哪些因素使斯他林和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機遇呢? 師: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由此人們也意識到人和動物體的生命活動,除了受神經系統的調節外還有有另一種調節方式——體液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 你還記得我們初中學習過的幾種激素嗎?這些激素分別是由什么器官分泌的?有什么功能? 投影教材中圖2-8,要求學生歸納介紹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閱讀課本, 2.假設: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可能產生了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進入血液后,隨血流到達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3.徹底的切除小腸與胰腺之間的神經聯系,如將小腸切下來一段。 4.不唯書、不唯上,敢于質疑權威的氣魄,敢于創新求異的思維品質,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法,豐富的想象讓他們飽享發現真理的快樂。 學生回憶介紹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培養學生以及對資料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樹立嚴謹、求實和創新的科學精神。 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實驗的設計能力。 復習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鋪墊。 二、激素調節的特點 教師舉例:美國學者肯德爾從3 t 新鮮的動物甲狀腺中才提取出0.23 g的甲狀腺激素。在人體的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4 mg/mL,而1 mg甲狀腺激素可使人產熱增加4200 kJ。 要求:根據剛剛學習的兩個激素調節模型和初中學過的有關知識,討論得出激素調節的特點。 思考:1.眾多的激素分子彌散在全身的體液中,是不是對所有細胞都起作用呢? 2.什么是靶器官,靶細胞? 引導:激素種類多,量極微,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隨體液到達靶細胞,使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因此有人說激素是調節生命活動的信息分子,你贊成這一說法嗎? 討論,歸納激素調節的特點。 帶著問題閱讀教材P28相關內容,并回答問題。 學生討論并作出結論:激素是信息分子。 利用具體數字,進行分析歸納。 明確靶細胞和靶器官的概念。課堂小結 請同學說出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并回顧整理板書。 學生歸納知識點 明確一節的主要知識點及其相互關系。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布置作業 課后作業、練習冊 鞏固。 八、板書 通過激素的調節一、激素調節的發現 1.沃泰默實驗 2.斯他林實驗 ①促胰液素的發現 ②激素調節二、激素調節的特點1.微量和高效;2.通過體液運輸;3.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