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小改變大效率》【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知道生活中許多看上去較小的改變卻能夠有效提高效率。知道任何技術方法的發明通常蘊含著一定的科學原理。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測量出事情發生的時間。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 息,陳述證據和結果。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協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樂于為完成探究活動,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科學方法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重難點】能夠從改變事情的順序、策略、方法優化解決問題的策咯。【器材準備】演示課件、計時器、活動記錄單。【教學過程】一、 問題與猜測上課初,首先引導學生回顧開學時發 新書的場景,對當時情 況進行思考,如果你 是老師,會怎樣快速 的把書發到大家手里。學生發言,教師對學生設計的方案進行總結。方案一:老師一本本的發下去。方案二:由三名同學發書,每個人分發一種。方案三:三個人先合力把書分為三本一套,再按照區域發放。、 方案四: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們對大家的想法提出建議,將問題聚焦在 “發書時既快速還不會出錯? ”小組內針對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制定 本組辦法。要求學生在討論后對方案進行整理,填寫活動記錄單第一 部分。(文字圖畫皆可)二、 探究與實踐(一)展示方法,對比提高。選擇兩個小組親身實踐,展示本組制定方法,引導學生采用計時的方法進行方案比較,其余同學監督完成。兩小組展示完畢,分別公布完成時間,感受兩個小組方案不同, 效率不同。引導學生發現小小的改變就能更好的提高發書的效率、使 每一名學生都盡快準確的收到新書。感受方法改變之后的方便快捷。此處教師可做簡單引導,平時 看似一成不變的事情,只要發生一點改變說不定就會有大驚喜。揭示 課題《小改變大效率》。【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體會 到改變方法之后發生的大改變,使其感受到改變帶來的便捷。目的是 提高學生的觀察、反思、大膽思考的能力,激發改變身邊事物及對未 知探求的信心。(二)聯系生活、發散思維。生活中哪些做法可以提高效率?要求:①每個小組成員獨立思考,可以是自己創造的,也可以是 已經改變的。②小組成員進行溝通,說明自己的想法和提高效率的措施。填寫 活動記錄單的第二部分,突出體現傳統做法和創新做法的區別。交流溝通各小組交流自己想到的提高效率的小改變,如:車流量大的路口 設立潮汐車道,可以使車輛更快的通過路口;食品包裝袋上的開封口 設計可以盡快的打開包裝,不必再準備剪刀等工具……教師總結引導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和引導,突出改變了 XX,提高了 XX塑料食品包裝 袋的改變:增添了 易撕口,后來又增 添了排氣孔。大大 提高了拆開和承裝 的效率。由鞋帶變 成了魔術貼粘扣,方便尋找開口部分。【設計意圖】要想讓學生改變生活,必須先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 從自身出發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愿意思考大腦。此環節從各個 小組的方法出現通過對比發現每種方法可以進一步提高的地方,逐漸 進行方法優化,并放眼于實際,發現身邊提高效率的實際方法,進一 步感受改變帶來的方便。三、總結與拓展創新(一)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二)設計應急疏散演練方案。(結合時間,可作為下節課交流)將各小組的方法進行整理匯總,制定本班應急疏散演練方案, 放眼于全校,共同制定全校應急疏散演練方案。教師隨后出示學校張 貼的疏散示意圖,請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講解例會示意圖的作用。(三)改變生活,做小改變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思考可以為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做何種改變 提高生活質量與效率。隨后大家共同交流討論實施的可操作性。【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引導學生通過發現身邊小改變提高 大效率的事件之后,主動思考制定本班和本校的應急疏散演練方案, 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方案,培養學生遇事敢于思考、全面思考的 能力和意識。最后的獨立設計環節,提高學生敢于質疑和創新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