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 《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 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2、明白振動停 止聲音也停止二、 科學探究目標:1、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聲音的產生作假 設性解釋,提出自己的猜想;2、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設計實驗方案驗證猜想;能用簡單的實驗器材做聲音產生的實驗;3、 經歷“假設--實驗驗證”這一科學的探究過程。三、 教學重難點:1、在探究過程中,有樂于觀察、善于發現的欲 望,體驗合作與交流的快樂;2、體會到科學探究中要尊重事實;3、 養成在實驗過程中既動手又動腦的好習慣。實驗器材:音叉、水槽、水、小鼓、黃豆、氣球、燒杯、橡膠槌、鼓 槌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游戲導入:同學們進行“猜猜我是誰? ”的游戲。游戲規則:請一名同學背對大家,老師在教室內隨意走動,拍到誰的 肩膀,誰就站起來大聲說“猜猜我是誰?”教師:同學們,在剛才游戲中,你們是通過什么來認出你的同學的? 生:聲音。教師:我們朝夕相處,同學的聲音泄露了秘密,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自 己的特點。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請同學們閉上眼睛, 認真傾聽,一會兒說一說你都聽到什么?生:有腳步聲、鳥聲 教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有大自然的聲音,也有我們周圍生活的聲音。 讓我們感受到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聲 音的王國,來探索聲音的奧秘,好不好?(教師板書聲音)師:那么,同學們,關于聲音大家都想知道哪些問題呢?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都非常有研究的價值,但是同學們,我們 不可能用一節課的時間解決這么多的問題,而我們要想研究有關聲音 更多的奧秘,首先要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 研究聲音的產生。(師把課題補充完整)二、探究活動(-)制造聲音,猜想假設。師:下面請同學們先動腦想一想:你認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討 論交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好幫手,(教師展示鑼)問題一:誰能讓鑼發出聲音?鑼發聲時,你觀察到什么?問題二:誰能讓鑼的聲音消失?【設計說明】:通過讓學生觀察鑼發聲,觀察現象,引導學生猜測聲 音發出時,物體產生了振動,同時,當振動聲音消失后,聲音也就消 失,猜測: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過渡語:同學們,我們剛才猜測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我們如何證明呢?生:通過實驗的方式師:我們最好能設計幾組實驗,能夠真真切切的看到這種振動,我們 才更好的相信。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兩組實驗材料,一組是音 叉,水槽(水槽里裝滿水),一組是小鼓和黃豆,請同學們設計兩組 實驗,來證明音叉和小鼓在發聲時產生振動,小組談論交流設計實驗。 然后小組匯總分享給大家聽....師:看來,同學們都非常有信心。不過在實驗之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大家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學生讀)1.小組團結合作,共同完 成實驗;2、完成后不要忘了填寫實驗報告單;3、用力不要太大,以 免損壞實驗儀器;4、實驗結束后擺放好實驗儀器。師:聽明白了嗎?生:明白了。下面開始吧。學生實驗制造聲音,教 師巡視指導。師:好了,同學們,請將儀器放好。剛剛的實驗大家都做的非常投入, 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觀察到的現象?學生回答(回答的時候盡量 讓學生演示)教師總結:將敲響音叉馬上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濺,證明發聲時音 叉在振動;敲響小鼓,觀察黃豆在鼓面上來回跳動,證明小鼓發聲時 在振動,由此證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教師板書)(三)再次實驗,驗證假設過渡語:同學們是不是只有像音叉、小鼓、鑼這類固體發聲時振 動,氣體振動時產生聲音了嗎?液體呢?我們繼續試驗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氣球、水、水槽、紙杯,請大家設計兩組實驗 來證明氣體在發聲時振動,液體在發聲時振動。學生討論交流、實驗小組匯報實驗方案、小組實驗教師總結:氣球吹氣再放氣時,會發出噗噗聲,說明氣體在發聲時振 動;水杯里的水倒入水槽中時,看到波紋,同時聽到聲音,證明液體 在發聲時振動。四、 拓展活動: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下面讓我們放松一下, 老師給大家聽一段優美的音樂。(師課件播放)學生談感受。師:看來,優美的聲音確實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心情舒暢。五、 拓展創新:把關于聲音的小詩補充完整并全班齊聲朗讀。六、 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