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折形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四種形狀:圓形、柱形、錐形、臺形。2.知道物體折疊或彎曲的形狀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3.把紙用不同的方式折疊或彎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4.不同形狀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運用。5.能動手折疊不同形狀的紙。6.能通過實驗研究不同形狀的紙,其承受力不同;其中圓柱形紙筒承受力最大。情感態度價值觀:1、認識到實踐技術在生產生活中重大作用。2、能與他人合作,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二、 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改變紙的形狀后,其承受力會發生變化,及了解圓柱形的承受力最大。 難點:把握實驗的公平性,做出標準的紙筒。三、 教學準備半張A4紙、雙面膠、平衡板、實踐課本、記錄單、課件。四、 教學設計1、激趣導入師:過關斬將: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誰是我們班的聰明智多星。 這里有半張A4紙,誰能讓它站立起來?誰能讓站立起來的紙托起一本實踐書呢? 學生嘗試讓紙立起來,并站立的紙托起一本實踐書。師:一張薄薄的紙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力量托起一本實踐書呢?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思考回答,如果學生沒有想到是因為改變了紙的形狀,可以拿另一半張A4紙作對比, 提問:這半張A4紙承重前后有什么變化呢?師:原來改變紙的形狀,紙的承受力就會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不同形狀紙的承受力 的大小。2、探究紙的形狀與承受力大小的關系師:這半張A4紙,你還能折出哪些形狀呢?學生說不同形狀的紙:三邊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圓形等。師:因為課堂時間的有限,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三邊形、四邊形、六邊形、圓形紙筒的承受力。 哪種形狀紙的承受力最好呢?你們先給它們排個隊吧。學生預測四種形狀紙的承受力。師:你們的預測是否正確呢?怎么才能知道呢?做實驗。師:你準備怎么做實驗?實驗中要考慮哪些問題?怎么控制變量?保持不變的條件有哪些? 學生交流,討論實驗方案。師:實驗中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實驗的注意事項。小結:紙的大小規格要一樣,紙筒的高度要一樣。一張紙只能做一次實驗;選擇同一規格的 重物(實踐書);一本一本輕輕地放;計數要準確(當最后一本書房放上去,紙筒倒了,要在 總數上減一。)。師:小組合作,每人做不同的形狀,然后依次做承重實驗,并及時記錄實驗的結果。學生實驗。師:匯報你們的實驗結果。學生匯報實驗結果。(隨機板書,把學生的實驗結果記錄在黑板上,計算全班數據的平均值。) 師:根據你們的實驗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呢?學生結合實驗數據回答:圓柱形的承受力最好。承受力大小依次是三邊形、四邊形、六邊形、 圓形。柱形的便越多,承受力越好。師:為什么圓柱形的承受力最好呢?學生解釋。3、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四種形狀師:除了今天我們認識的形狀外,你還知道哪些形狀呢?學生說常見的形狀。師:生活中的形狀很多,實踐家把它們歸為了四種:錐、臺、柱、球。(課件出示)出示各種不形狀的物體,辨一辨:它們是什么形狀?學生看圖辨形狀。4、 拓展師:(出示雞蛋)雞蛋碰石頭,肯定要破的。你能用單手握的方式,弄破雞蛋嗎?學生嘗試。師:小小的雞蛋真有那么大本領嗎?下面再讓你們領教一下,雞蛋承承重實驗:雞蛋立人。 實驗:雞蛋載人。五、板書設計折形狀1、 形狀改變,承受力改變。2、 圓柱形的紙筒,承受力最大。3、 四種形狀:球形、柱形、錐形、臺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