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不會”怎么辦》教學設計一、 設計依據:本課教學設計是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畏難情緒,從而影響到良好學習習 慣養成,最終影響到學習成績的現象而設計的。畏難情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產生畏難情緒,使學生在 學習生活中變得膽子小,情緒激動,學習被動,缺乏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依賴 性強,學習質量也是較差的,畏難情緒對于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此,很有必要讓孩子了解什么是畏難情緒,并且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只 要有正確的態度和方法,畏難情緒是可以打敗的,最終讓學生擁有積極心態戰 勝學習上的困難,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二、 教材分析:學會學習和生活是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目標,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和生活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學習方面,學習知識比低年級知識更為復雜,更為抽象。本單元主要內容是學生面對學習困難產生了畏難情緒,如何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戰勝學習上的困難,樹立自信,樂于學習。三、 學情分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了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習與生活,從心理發 展過程來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這一階段的一人重要表現是學生的學 習任務與活動范圍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比低年級有了顯著的變化。課程難度和課業壓力突然上了一個新臺階,學生思維發展還不穩定,在各 科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困難,三年級的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弱,遇 到問題出現畏難情緒和退縮的心理。本節課針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畏難情 緒,運用視頻欣賞、游戲體驗、討論交流等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認識畏難情緒 并努力克服畏難,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真正做到學會學習。四、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什么是畏難情緒?明確學習該有的態度和戰勝困難的方法。情感與態度目標:引導學生了解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是常有的事情。通過學習,使學生樹 立克服畏難情緒的主動性。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情境創設、游戲參與、討論交流等方法,五、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畏難情緒,掌握戰勝畏難情緒的態度和方法。難點: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快樂。六、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 2.多媒體教學法 3.案例教學法互動體驗法 5.游戲參與法 6.討論辨析法七、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乒乓球和筷子、小組活動資料、學生小組展示八、 教學過程(簡要描述、環節清晰)一、導入新課(一) 出示習作任務:習作主題:一條逆流而上的魚習作要求:1.通過一件事情表達主題,文章生動感人;不少于300字(二) 討論交流:學生談一談對習作要求的看法,表現出了畏難情緒。(三) 教師總結:畏難情緒是指遇到了困難找借口或者理由逃避、拖延。通過課 前的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出現畏難情緒是一種正常現象,老師也會 如此。【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積極性,讓學 生直面難題,并讓學生了解畏難情緒。了解“不會”是每個人在學 習中都會遇到的問題,畏難情緒是普遍存在的,和學生產生共情。】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汲取力量(一) 播放《一條逆流而上的小魚》視頻(二) 學生談一談觀看視頻后的感受看到了小魚在逆境中不放棄、堅持、勇敢、努力的精神。(二)教師小結:小魚能夠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堅持不放棄。(四) 聯系生活實際討論交流談一談生活中自己努力、不放棄的事例。(五) 游戲:“筷”樂運彩球游戲規則:每組3個球,采用接力的形式用筷子依次進行傳遞,中途如果 掉落要用筷子夾起重來,時間為2分鐘。【設計意圖:1.讓學生發現小魚身上為了目標,努力、堅持、不放 棄的能量;激勵學生學習小魚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并通過舉例發 現自身存在的能量努力克服畏難情緒。2.在游戲中讓學生體驗到困 難,并汲取小魚身上不畏難的精神,克服畏難情緒,體會到堅持、 不放棄帶來的成功喜悅。】活動二:《樂樂和寧寧的煩惱》(一)出示《樂樂和寧寧的煩惱》:樂樂遇到一道難題,張口就喊:“媽媽,媽媽,快過來,這道題 我不會!”寧寧遇到一道難題,一個人在那里左思右想,想了半天,最終也 沒想出來,就放棄了。(三) 學生討論交流通過討論、交流,分別總結兩位同學身上存在的問題。(四) 教師小結遇到不會的問題別著急,先動腦筋想辦法,克服畏難情緒,不 要輕易放棄。(五) 板書克服畏難情緒的態度:靜心思考、不輕易放棄(六) 出示未學過的古詩《天凈沙.秋思》朗讀古詩:鼓勵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大膽嘗試,總結辦法!挑戰升級:背誦古詩(學生分享更多的方法)小妙招:(變換形式配樂說唱小妙招) 遇到困難不要慌,辦法總比困難多; 回顧課本和課堂,自己先來想一想; 老師父母經驗多,合理求助效果好。【設計意圖:首先,鼓勵學生思考并反思樂樂和寧寧身上的不良學 習習慣,并說出自己的建議,總結出解決問題該有靜心思考、不輕 易放棄的態度。其次,在古詩朗讀和背誦活動中總結更多的學習方 法,增強戰勝學習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最后,用適合三年級學生年 齡特點的方式總結學習小妙招,學生更容易記憶并學以致用。】三、 拓展與提升(一) 學以致用:遇到下面的問題你會怎么做?(每組只限定一個不會的問題, 并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如:順口溜、情節劇等形式展示小組總結的方 法)英語單詞不會讀,我該怎么辦?我們的辦法:恐龍是怎么滅絕的?我們的辦法:(二) 再現習作任務:《一條逆流而上的魚》通過學習,同學們是否有有辦法來完成任務?(三) 教師小結分享:求助他人(聽一下別人的建議)借助工具書(查閱作文書籍,借鑒別人的寫作方法、好詞好句)借助網絡多媒體(搜索名人戰勝困難的故事,作文中可以借鑒)【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困難并不可怕,只要靜心思考,不輕易放 棄,克服畏難情緒,再大的困難都能夠戰勝。】四、 根植與延伸(一) 祖國歷經磨難、發展壯大的視頻欣賞。每個人前行的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一個國家、一 個民族,也是如此。(二) 清唱《陽光總在風雨后》(三) 教師小結歷經風雨,終見彩虹。【設計意圖:從個人層面的感受到國家層面的印象,激勵學生 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要勇于克服畏難情緒,要積極地想辦法去戰 勝困難,真正明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做個迎難而上 的少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