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考點03 生態系統考點導讀生態系統是指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種群之間密切聯系、相互作用,通過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成為占據一定空間、具有一定結構、執行一定功能的動態平衡整體。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來好像毫不相干,但實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河流連通著海洋;森林通過強大的蒸騰作用增加降雨,又通過茂密的枝葉和根系來保持水土,因此,森林也影響著河流;海洋蒸發的水蒸汽,隨著大氣飄向陸地上空,又能變成雨或雪。在寒溫帶的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幾乎完全停止,但是那里的人們并沒有感到缺氧,這是因為其他溫暖地區的植物在不斷釋放出大量的氧,氧能夠隨著大氣的流動而流向四方。由此可見,整個生物圈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整體,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知識框架重要考點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1)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2)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 成 成分及作用非生物部分 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生物部分 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生物生存提供物質和能量,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組成部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依據食性將動物分為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分解者:主要指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促進物質循環真題感悟1.(2021 朝陽)池塘可以看成一個生態系統,構成這個生態系統的是池塘里的( )A.水草、荷花 B.魚類和浮游生物C.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D.植物、動物和細菌【答案】C【解析】A、水草、荷花,只有部分生物成分,沒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構成生態系統,不符合題意。B、魚類和浮游生物只具有部分生物成分,沒有分解者,不能構成生態系統,不符合題意;池塘及池塘里所有生物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屬于生態系統,符合題意。C、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既有生物部分也有非生物部分,屬于生態系統,符合題意。D、植物、動物和細菌只有部分生物成分,沒有其他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不能構成生態系統,不符合題意。故選:C。2.(2021 無錫)“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生態學的角度看,在落葉化作春泥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土壤【答案】C【解析】“落花”中的有機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無機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為植物的營養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護花”作用。因此從生物學角度分析,在落葉化作“春泥”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分解者。故選:C。3.(2021 河南)鄭州市龍湖濕地公園遍布蘆葦、菖蒲等植物,有天鵝鴛鴦等多種野生禽鳥在此棲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述植物和動物就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B.蘆葦、菖蒲等綠色植物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C.天鵝、鴛鴦在湖中捕食,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D.濕地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答案】A【解析】A、上述植物和動物只是部分生產者和消費者,還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錯誤;B、蘆葦、菖蒲等綠色植物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正確;C、天鵝、鴛鴦在湖中捕食,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正確;D、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大,正確。故選:A。4.(2021 眉山)生長、生活于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人參、蘑菇、食蟲鳥分別屬于( )A.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B.消費者、生產者、分解者C.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 D.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人參是植物屬于生產者,蘑菇是真菌屬于分解者,食蟲鳥是動物屬于消費者。故選:D。5.(2021 營口)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其中有“地球之肺”“地球之腎”之稱的生態系統分別是( )A.森林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B.森林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系統C.海洋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系統D.海洋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答案】B【解析】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濕地有過濾作用,是指濕地獨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懸浮物和營養物的功能,使潛在的污染物轉化為資源的過程。如香蒲以及藻類在生長過程中從污水中汲取營養物質的作用,從而使污水凈化。生物作用是濕地環境凈化功能的主要方式。沼澤濕地象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于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藥、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于毒物和雜質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濕地植物如蘆葦、水葫蘆等還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質,凈化水質。沼澤濕地能夠分解、凈化環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森林生態系統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復雜。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消除污染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 因此,有“地球之腎”、“地球之肺”之稱的生態系統分別是濕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故選:B。6.(2021 黑龍江)在生物圈水循環中,“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因而被稱為“綠色水庫”的是( )A.草原生態系統 B.沙漠生態系統C.農田生態系統 D.森林生態系統【答案】D【解析】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會受到樹冠的阻留,順著樹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盤根錯節的樹根纏住,又因森林土質疏松,一部分水又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這樣從地表直接形成徑流的水就減少了許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沖刷地表導致水土流失,有綠色水庫之稱。故選:D。7.(2021 咸寧)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塊農田中的農作物是一個生態系統B.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無限的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D.不同的生態系統是相互獨立的,不會發生物質的交換【答案】C【解析】A、一塊農田中的農作物,只有植物,沒有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錯誤。B、任何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來干擾超出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從而降低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錯誤。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構成的一個生態系統,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還有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正確。D、不同的生態系統是相互協調的,會發生物質的交換,錯誤。故選:C。8.(2020 廣州)如圖中,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陽光 B.池塘中的水草和魚C.圖中所有生物 D.整個池塘【答案】D【解析】A、陽光屬于非生物部分,缺少生物部分,因此不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錯誤。B、池塘中的水草和魚只有生產者、消費者,沒有分解者和環境,也不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因此也不是生態系統,錯誤。C、圖中所有生物只有生物,沒有環境,把生物與環境分割開了,也不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因此也不是生態系統,錯誤。D、整個池塘既包括了池塘這個環境,也包括了池塘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是一個生態系統,正確。故選:D。9.(2021 黃石)腐爛的樹樁上長出的真菌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A.生產者 B.消費者C.分解者 D.生產者和分解者【答案】C【解析】分解者是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無機鹽、二氧化碳、水),釋放到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所以,腐爛的樹樁上長出的真菌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故選:C。10.(2021 臺灣)甲、乙為兩種多細胞生物,如表為甲、乙能否進行兩種生理作用的比較。根據此表推測甲、乙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葡萄糖+氧氣→水+二氧化碳 水+二氧化碳→葡萄糖+氧氣+水甲 能 能乙 能 不能A.甲可能是分解者 B.甲可能是初級消費者C.乙可能是生產者 D.乙可能是次級消費者【答案】D【解析】AB、甲細胞既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含有葉綠體和線粒體,甲是植物,屬于生產者,A錯誤、B錯誤;CD、乙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只有線粒體,無葉綠體,乙不可能是生產者;乙可能是動物,那就有可能是食物鏈中的次級消費者,C錯誤、D正確。故選:D。二、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指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2)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往往彼此交錯連接,這樣就形成了食物網。(3)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一般來說,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營養級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4)物質循環: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從無機環境開始,經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又回到無機環境的過程。主要有水循環、碳循環、氮循環,特點是循環流動,反復利用。(5)生物富集:有毒物質會隨食物鏈不斷積累,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真題感悟1.(2021 泰安)圖1表示某平衡狀態的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成分之間的關系。圖2表示圖1中某食物鏈四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量。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由圖1所示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組成B.能量沿食物鏈草→兔→鷹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C.圖1中共有3條食物鏈,鷹與蛇是捕食關系D.圖2中的乙是變溫動物,丙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答案】B【解析】A、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因此該生態系統由圖1所示生物、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組成,A錯誤;B、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動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能量在流動過程中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散失,還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動一般是單方向的,并且是逐級遞減的。B正確;C、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這些食物鏈相互關聯,就形成了食物網;該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分別是:草→兔→鷹;草→兔→狐→鷹;草→鼠→鷹;草→鼠→蛇→鷹。鷹與蛇是捕食和競爭關系,C錯誤;D、生態系統中的有毒物質會沿食物鏈不斷積累,因此營養級別最高的生物,其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會最多;在該生態系統中鷹所處的營養級別最高,其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會最高;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有毒物質相對含量,則四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甲→乙→丙→丁,即對應圖一中的草→鼠→蛇→鷹,則乙(鼠)具有胎生、哺乳特征,丙(蛇)是變溫動物,D錯誤。故選:B。2.(2021 湖北)袁隆平院士被國內外尊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所培育的高產水稻品種已在世界多地種植。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稻田中生物數量多,所以稻田是一個生態系統B.稻田要人工除草,說明該生態系統沒有自動調節能力C.“陽光→水稻→害蟲→青蛙”構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鏈D.雜交水稻的高產性狀是可遺傳的變異【答案】D【解析】A、一個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稻田是一個生態系統不僅僅是因為稻田中生物數量多,錯誤;B、稻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沒有自動調節能力,錯誤;C、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錯誤;D、雜交水稻的高產性狀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因此都屬于可遺傳的變異,正確。故選:D。3.(2021 宜昌)有關稻田養魚生態系統的說法:①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水稻、魚類外,補充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浮游植物→小魚→大魚③若該生態系統被難以分解的農藥污染,則大魚體內積累的農藥最多④因為在稻田中增加了魚類所以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提高到與熱帶雨林相同,其中正確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A【解析】①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水稻屬于生產者,魚類屬于消費者,因此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錯誤;②稻田養魚生態系統中其中的一條食物鏈是:浮游植物→小魚→大魚。正確;③有害物質沿著食物鏈是逐級遞減的,越是食物鏈的末端有害物質積累越多。大魚位于食物鏈的末端,因此若該生態系統被難以分解的農藥污染,則大魚體內積累的農藥最多。正確;④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反之,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少,營養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越若。在稻田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遠遠少于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因此熱帶雨林的自動調節能力要強很多。錯誤。可見②③正確。故選:A。4.(2021 無錫)下列能夠表示一條完整食物鏈的是( )A.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B.螳螂捕蟬,黃雀在后C.蟲子吃草,蛙吃蟲子D.牛吃秸稈,鴨吃稻谷【答案】C【解析】A、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沒有生產者,不能構成食物鏈。A錯誤;B、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只是動物之間的捕食關系,缺乏生產者,不能構成食物鏈。B錯誤;C、蟲子吃草,蛙吃蟲子,反映了生產者草、消費者蟲子和蛙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C正確;D、牛吃秸稈,鴨吃稻谷,牛和鴨之間沒有捕食關系,不能構成一條食物鏈。D錯誤。故選:C。5.(2021 廣西)如圖是某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示意圖。下列關于該食物網的描述,正確的是( )A.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B.蛇和貓頭鷹只存在捕食關系C.食物網中每一條食物鏈的起始環節都是草D.食物鏈和食物網只反映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答案】C【解析】A、圖中食物鏈有:草→鼠→蛇→貓頭鷹,草→鼠→貓頭鷹,草→鳥→貓頭鷹,草→食草昆蟲→鳥→貓頭鷹,共4條,A錯誤;B、該食物網中,貓頭鷹和蛇都以鼠為食,貓頭鷹還捕食蛇,所以貓頭鷹和蛇之間是捕食和競爭關系,B錯誤;C、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植物)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C正確;D、食物鏈是生產者植物與消費者動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多條食物鏈相互交織構成食物網,因此食物鏈和食物網不僅反映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還有競爭關系,D錯誤。故選:C。6.(2021 宣化區)某同學列舉了以下四條食物鏈,其中書寫正確的一條是( )A.朽木→真菌→松鼠 B.草→野兔→狐貍C.老鼠→蛇→鷹 D.黃鼠狼→蛇→田鼠→植物【答案】B【解析】由食物鏈的定義可以知道: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中間用箭頭來表示,箭頭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們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邏輯關系,可以判斷:A、食物鏈的起點是朽木,屬于生態系統的非生物部分,不是生產者,食物鏈與真菌無關,所以為錯誤項。B、起點是草,屬于生產者,終點是狐貍,屬于消費者,而且它們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邏輯關系,所以是正確選項。C、食物鏈的起點是老鼠,屬于消費者,不是生產者,所以為錯誤項。D、食物鏈的起點是黃鼠狼,屬于消費者,不是生產者,終點是植物,屬于生產者,不是消費者,所以為錯誤項故選:B。7.(2021 鄂爾多斯)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甲~丁代表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箭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可構成一條食物鏈B.若乙的數量增多,短時間內甲和丙的數量也增多C.乙、丙、丁所需能量最終都來自甲合成的有機物D.生物向環境中釋放二氧化碳都是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A.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丁)和非生物部分,A錯誤。B.甲→乙→丙可以構成一條食物鏈,故若乙的數量增多,短時間內甲的數量會減少,丙的數量會增多,B錯誤。C.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將光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植物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所以,該生態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能,C錯誤。D.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故生物向環境中釋放二氧化碳都是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D正確。故選:D。8.(2021 成都)我國許多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下列詩句,最能體現物質可以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往返循環的是( )A.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C.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答案】B【解析】A、“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主要意思是春天,溫度升高,氣候變暖,桃花開放,鴨子開始下水游泳,因此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溫度對生物的影響,A不符合題意;B、“落紅”中的有機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無機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為植物的營養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護花”作用。因此“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往返循環,B符合題意;C、“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句詩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溫度影響了楓林葉色變化的影響,C不符合題意;D、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象。所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了非生物因素溫度對生物的影響,D不符合題意。故選:B。9.(2021 無錫)蓬溪的紅海周圍生活著許多植物,還有食草昆蟲、蜘蛛、青蛙和蛇類等動物活動,從探究該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出發,當一條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從生態學角度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完成了物質循環 B.蛇破壞了生態平衡C.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D.青蛙不能適應環境【答案】C【解析】在生態系統中,如食物鏈:草→昆蟲→青蛙→蛇,昆蟲吃草,草進行光合作用儲存的物質和能量就進入了昆蟲的體內;青蛙吃昆蟲,昆蟲體內儲存的物質和能量就到了青蛙的體內;蛇吃青蛙,青蛙體內的物質能量就到了蛇的體內。因此,當一條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從生態學角度看,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故選:C。三、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生態系統中,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各種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也叫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雖然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真題感悟1.(2021 益陽)資江屬于“長江流域十年禁捕”范圍。隨著禁捕時間延長,資江水域生態系統的變化不包括( )A.生物多樣性增加B.生態系統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增強C.食物網變復雜D.基因庫中的基因數量減少【答案】D【解析】A、隨著禁捕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會增加,A正確;B、隨著禁捕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會增加,自動調節能力增強,所以生態系統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增強,B正確;C、隨著禁捕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會增加,食物網變復雜,C正確;D、隨著禁捕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會增加,基因庫中的基因數量增加,D錯誤。故選:D。2.(2021 無錫)重慶由于遇罕見蝗災,急需用5000條蛇、2萬只麻雀和20萬只青蛙滅蝗,你認為( )A.這些動物會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B.可施用大量農藥消滅蝗蟲C.多此一舉,勞民傷財D.既能解決蝗災,又能保護環境【答案】D【解析】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因此,調整食物鏈、恢復完整的食物鏈、恢復生態平衡。故選:D。3.(2021 黔東南州)粘蟲在麥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麥嚴重減產。造成該農田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失調的原因可能是( )A.大量捕殺黃鼬 B.大量捕殺田鼠C.大量清除雜草 D.青蛙被大量捕捉【答案】D【解析】在麥田中,粘蟲吃小麥,青蛙吃粘蟲;小麥、粘蟲、青蛙組成的食物鏈是:小麥→粘蟲→青蛙;如果青蛙被大量捕殺,食物鏈就會遭到破壞,粘蟲因失去天敵的控制而數量大增,D符合題意。故選:D。4.(2021 宜昌)有關稻田養魚生態系統的說法:①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水稻、魚類外,補充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浮游植物→小魚→大魚③若該生態系統被難以分解的農藥污染,則大魚體內積累的農藥最多④因為在稻田中增加了魚類所以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提高到與熱帶雨林相同,其中正確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A【解析】①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水稻屬于生產者,魚類屬于消費者,因此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錯誤;②稻田養魚生態系統中其中的一條食物鏈是:浮游植物→小魚→大魚。正確;③有害物質沿著食物鏈是逐級遞減的,越是食物鏈的末端有害物質積累越多。大魚位于食物鏈的末端,因此若該生態系統被難以分解的農藥污染,則大魚體內積累的農藥最多。正確;④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反之,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少,營養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越若。在稻田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遠遠少于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因此熱帶雨林的自動調節能力要強很多。錯誤。可見②③正確。故選:A。5.(2021 東營)生態浮床是指將植物種植于浮于水面的床體上,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有效進行水體修復的技術,如圖為東營市廣利河中生態浮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浮床中的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B.生態浮床中的植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C.生態浮床中植物的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都來自水體D.污水流入后該水域仍能保持動態平衡,說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無限的【答案】B【解析】A、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A錯誤;B、生態浮床中的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B正確;C、生態浮床中植物的生長所需的有機物來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而不是都來自水體,C錯誤;D、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打破平衡,D錯誤。故選:B。6.(2021 鄂州)鄂州,以湖而名,依水而興。境內擁有大小湖泊100多個,是著名的“百湖之市”。如圖是我市某湖泊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網。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陽光對水生植物的分布沒有影響B.該食物網中,魚和鷺之間存在捕食和競爭關系C.該生態系統具有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D.水生植物是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答案】A【解析】A、生態系統中,陽光是影響水生植物的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錯誤。B、該食物網中,魚和鷺都以蝦為食,屬于競爭關系,鷺又以魚為食,又屬于捕食關系,正確。C、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功能,但這種功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若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平衡就會失調。該生態系統具有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正確。D、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指綠色植物,水生植物是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正確。故選:A。7.(2021 廣西)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做法能增強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是( )A.大量引進外來物種B.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C.減少細菌和真菌的數量D.保持動物和植物數量相等【答案】B【解析】A、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可能會造成生物入侵,會危害生物多樣性,從而降低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A錯誤;B、增加生物的種類,營養結構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B正確;C、減少細菌和真菌的數量,營養結構變簡單,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弱,C錯誤;D、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數量上保持相對平衡,維持生態系統的穩態,但不能增強自我調節能力,D錯誤。故選:B。8.(2021 婁底)初夏的水府廟公園,景色宜人。你看:風吹蘆葦,水草依依,隨風搖曳;魚兒在水草間嬉戲;野鴨子追逐著小魚,專注著尋覓著美食。賞此美景,勿忘所學,你該知道( )A.水府廟濕地公園屬于森林生態系統B.該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能夠永遠保持生態平衡C.水府廟濕地公園中的魚兒、野鴨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D.在水草→小魚→野鴨這條食物鏈中,野鴨的能量最多【答案】C【解析】A、水府廟濕地公園屬于濕地生態系統,A錯誤;B、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調節能力,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B錯誤;C、水府廟濕地公園中的魚兒、野鴨是動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C正確;D、能量流動的特點是逐級遞減,所以在水草→小魚→野鴨這條食物鏈中,野鴨的能量最少,D錯誤。故選:C。9.(2021 黃石)在草場上適度放牧,草場會由于牧草的不斷生長而基本維持原狀。這一事例說明( )A.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B.生態系統具有復雜的組成成分C.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不會改變D.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答案】A【解析】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維持相對平衡的狀態,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這種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人為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平衡就會失調。故選:A。四、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2.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如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真題感悟1.(2021 資陽)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和行為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開展退耕還林、還草行動,為生物構建更多更好的生存環境B.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C.加快經濟發展,將生活污水和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D.建立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對瀕臨滅絕及珍稀動植物進行就地保護【答案】C【解析】A、退耕還林能保護水土,防風固沙,故A符合此理念;B、風能、太陽能均為再生清潔能源,B符合此理念;C、將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會引起水體污染,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故C不符合此理念;D、保護了基因多樣性,D符合此理念。故選:C。2.(2021 連云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園。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圈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B.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C.生物圈中的生物能影響和適應環境D.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答案】C【解析】A、生物圈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我們要合理開發和利用。錯誤;B、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錯誤;C、生物圈中的生物能影響和適應環境,正確;D、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構成了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錯誤;故選:C。3.(2021 樂山)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其中有“地球之腎”美稱的生態系統是( )A.森林生態系統 B.農田生態系統C.淡水生態系統 D.濕地生態系統【答案】D【解析】A、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是地球環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地區。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之稱,A不符合題意;B、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建立的生態系統,其主要特點是人的作用非常關鍵,人們種植的各種農作物是這一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員,B不符合題意;C、淡水生態系統 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分為靜水的和流動水的兩種類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庫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壞、難以恢復的特征,C不符合題意;D、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腎”,D符合題意。故選:D。4.(2021 撫順)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稱B.生物圈是指陸地生態系統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環境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態系統,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5.(2021 黑龍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它的范圍是( )A.大氣圈的全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B.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C.大氣圈的頂部、水圈的表面和巖石圈的全部D.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大部【答案】B【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故選:B。6.(2021 菏澤)“保護生態環境,共建和諧家園”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下列保護環境的做法中,不可取的一項是( )A.減少化肥使用量,多施用農家肥B.使用效力更大的農藥和殺蟲劑C.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D.垃圾分類回收【答案】B【解析】A、減少化肥使用量,多施用農家肥,有利于保護環境,不符合題意;B、長期使用高效殺蟲劑和農藥不但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容易使害蟲形成強的抗藥性,符合題意;C、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有利于保護環境,不符合題意;D、垃圾分類回收,有利于保護環境,不符合題意;故選:B。7.(2021 江西)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生活垃圾分類,科學回收處理B.提高環保意識,倡導低碳出行C.大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D.多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答案】D【解析】A、生活垃圾分類,科學回收處理,正確;B、提高環保意識,倡導低碳出行,正確;C、大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正確;D、多用農藥化肥,污染土壤,造成環境污染,錯誤;故選:D。8.(2021 昆明)下列行為,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相符的是( )A.隨意丟棄廢電池 B.大量燃放煙花爆竹C.大面積填湖建房 D.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答案】D【解析】A、隨意丟棄廢電池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錯誤;B、大量燃放煙花爆竹會污染大氣,錯誤;C、大面積填湖建房,破壞生態平衡,錯誤;D、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節約木材,正確;故選:D。9.(2021 寧波)2021年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我國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行為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B.圍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積C.空礦泉水瓶回收利用D.大量開采化石燃料緩解能源危機【答案】C【解析】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會造成水體污染,提倡使用無磷洗衣粉,錯誤;B、圍海造田,破壞生態平衡,錯誤;C、空礦泉水瓶回收利用,有利于保護環境,正確;D、大量開采化石燃料會造成能源危機,提倡使用新能源,錯誤;故選: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考點03 生態系統考點導讀生態系統是指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種群之間密切聯系、相互作用,通過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成為占據一定空間、具有一定結構、執行一定功能的動態平衡整體。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來好像毫不相干,但實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河流連通著海洋;森林通過強大的蒸騰作用增加降雨,又通過茂密的枝葉和根系來保持水土,因此,森林也影響著河流;海洋蒸發的水蒸汽,隨著大氣飄向陸地上空,又能變成雨或雪。在寒溫帶的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幾乎完全停止,但是那里的人們并沒有感到缺氧,這是因為其他溫暖地區的植物在不斷釋放出大量的氧,氧能夠隨著大氣的流動而流向四方。由此可見,整個生物圈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整體,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知識框架重要考點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1)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2)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 成 成分及作用非生物部分 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生物部分 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生物生存提供物質和能量,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組成部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依據食性將動物分為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分解者:主要指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促進物質循環真題感悟1.(2021 朝陽)池塘可以看成一個生態系統,構成這個生態系統的是池塘里的( )A.水草、荷花 B.魚類和浮游生物C.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D.植物、動物和細菌2.(2021 無錫)“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生態學的角度看,在落葉化作春泥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土壤3.(2021 河南)鄭州市龍湖濕地公園遍布蘆葦、菖蒲等植物,有天鵝鴛鴦等多種野生禽鳥在此棲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述植物和動物就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B.蘆葦、菖蒲等綠色植物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C.天鵝、鴛鴦在湖中捕食,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D.濕地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4.(2021 眉山)生長、生活于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人參、蘑菇、食蟲鳥分別屬于( )A.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B.消費者、生產者、分解者C.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 D.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5.(2021 營口)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其中有“地球之肺”“地球之腎”之稱的生態系統分別是( )A.森林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B.森林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系統C.海洋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系統D.海洋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6.(2021 黑龍江)在生物圈水循環中,“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因而被稱為“綠色水庫”的是( )A.草原生態系統 B.沙漠生態系統C.農田生態系統 D.森林生態系統7.(2021 咸寧)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塊農田中的農作物是一個生態系統B.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無限的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D.不同的生態系統是相互獨立的,不會發生物質的交換8.(2020 廣州)如圖中,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陽光 B.池塘中的水草和魚C.圖中所有生物 D.整個池塘9.(2021 黃石)腐爛的樹樁上長出的真菌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A.生產者 B.消費者C.分解者 D.生產者和分解者10.(2021 臺灣)甲、乙為兩種多細胞生物,如表為甲、乙能否進行兩種生理作用的比較。根據此表推測甲、乙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葡萄糖+氧氣→水+二氧化碳 水+二氧化碳→葡萄糖+氧氣+水甲 能 能乙 能 不能A.甲可能是分解者 B.甲可能是初級消費者C.乙可能是生產者 D.乙可能是次級消費者二、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指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2)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往往彼此交錯連接,這樣就形成了食物網。(3)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一般來說,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營養級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4)物質循環: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從無機環境開始,經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又回到無機環境的過程。主要有水循環、碳循環、氮循環,特點是循環流動,反復利用。(5)生物富集:有毒物質會隨食物鏈不斷積累,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真題感悟1.(2021 泰安)圖1表示某平衡狀態的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成分之間的關系。圖2表示圖1中某食物鏈四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量。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由圖1所示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組成B.能量沿食物鏈草→兔→鷹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C.圖1中共有3條食物鏈,鷹與蛇是捕食關系D.圖2中的乙是變溫動物,丙具有胎生、哺乳特征2.(2021 湖北)袁隆平院士被國內外尊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所培育的高產水稻品種已在世界多地種植。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稻田中生物數量多,所以稻田是一個生態系統B.稻田要人工除草,說明該生態系統沒有自動調節能力C.“陽光→水稻→害蟲→青蛙”構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鏈D.雜交水稻的高產性狀是可遺傳的變異3.(2021 宜昌)有關稻田養魚生態系統的說法:①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水稻、魚類外,補充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浮游植物→小魚→大魚③若該生態系統被難以分解的農藥污染,則大魚體內積累的農藥最多④因為在稻田中增加了魚類所以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提高到與熱帶雨林相同,其中正確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4.(2021 無錫)下列能夠表示一條完整食物鏈的是( )A.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B.螳螂捕蟬,黃雀在后C.蟲子吃草,蛙吃蟲子D.牛吃秸稈,鴨吃稻谷5.(2021 廣西)如圖是某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示意圖。下列關于該食物網的描述,正確的是( )A.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B.蛇和貓頭鷹只存在捕食關系C.食物網中每一條食物鏈的起始環節都是草D.食物鏈和食物網只反映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6.(2021 宣化區)某同學列舉了以下四條食物鏈,其中書寫正確的一條是( )A.朽木→真菌→松鼠 B.草→野兔→狐貍C.老鼠→蛇→鷹 D.黃鼠狼→蛇→田鼠→植物7.(2021 鄂爾多斯)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甲~丁代表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箭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可構成一條食物鏈B.若乙的數量增多,短時間內甲和丙的數量也增多C.乙、丙、丁所需能量最終都來自甲合成的有機物D.生物向環境中釋放二氧化碳都是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8.(2021 成都)我國許多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下列詩句,最能體現物質可以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往返循環的是( )A.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C.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9.(2021 無錫)蓬溪的紅海周圍生活著許多植物,還有食草昆蟲、蜘蛛、青蛙和蛇類等動物活動,從探究該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出發,當一條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從生態學角度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完成了物質循環 B.蛇破壞了生態平衡C.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D.青蛙不能適應環境三、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生態系統中,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各種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也叫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雖然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真題感悟1.(2021 益陽)資江屬于“長江流域十年禁捕”范圍。隨著禁捕時間延長,資江水域生態系統的變化不包括( )A.生物多樣性增加B.生態系統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增強C.食物網變復雜D.基因庫中的基因數量減少2.(2021 無錫)重慶由于遇罕見蝗災,急需用5000條蛇、2萬只麻雀和20萬只青蛙滅蝗,你認為( )A.這些動物會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B.可施用大量農藥消滅蝗蟲C.多此一舉,勞民傷財D.既能解決蝗災,又能保護環境3.(2021 黔東南州)粘蟲在麥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麥嚴重減產。造成該農田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失調的原因可能是( )A.大量捕殺黃鼬 B.大量捕殺田鼠C.大量清除雜草 D.青蛙被大量捕捉4.(2021 宜昌)有關稻田養魚生態系統的說法:①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水稻、魚類外,補充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浮游植物→小魚→大魚③若該生態系統被難以分解的農藥污染,則大魚體內積累的農藥最多④因為在稻田中增加了魚類所以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提高到與熱帶雨林相同,其中正確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5.(2021 東營)生態浮床是指將植物種植于浮于水面的床體上,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有效進行水體修復的技術,如圖為東營市廣利河中生態浮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浮床中的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B.生態浮床中的植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C.生態浮床中植物的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都來自水體D.污水流入后該水域仍能保持動態平衡,說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無限的6.(2021 鄂州)鄂州,以湖而名,依水而興。境內擁有大小湖泊100多個,是著名的“百湖之市”。如圖是我市某湖泊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網。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陽光對水生植物的分布沒有影響B.該食物網中,魚和鷺之間存在捕食和競爭關系C.該生態系統具有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D.水生植物是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7.(2021 廣西)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做法能增強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是( )A.大量引進外來物種B.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C.減少細菌和真菌的數量D.保持動物和植物數量相等8.(2021 婁底)初夏的水府廟公園,景色宜人。你看:風吹蘆葦,水草依依,隨風搖曳;魚兒在水草間嬉戲;野鴨子追逐著小魚,專注著尋覓著美食。賞此美景,勿忘所學,你該知道( )A.水府廟濕地公園屬于森林生態系統B.該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能夠永遠保持生態平衡C.水府廟濕地公園中的魚兒、野鴨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D.在水草→小魚→野鴨這條食物鏈中,野鴨的能量最多9.(2021 黃石)在草場上適度放牧,草場會由于牧草的不斷生長而基本維持原狀。這一事例說明( )A.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B.生態系統具有復雜的組成成分C.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不會改變D.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四、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2.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如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真題感悟1.(2021 資陽)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和行為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開展退耕還林、還草行動,為生物構建更多更好的生存環境B.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C.加快經濟發展,將生活污水和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D.建立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對瀕臨滅絕及珍稀動植物進行就地保護2.(2021 連云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園。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圈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B.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C.生物圈中的生物能影響和適應環境D.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3.(2021 樂山)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其中有“地球之腎”美稱的生態系統是( )A.森林生態系統 B.農田生態系統C.淡水生態系統 D.濕地生態系統4.(2021 撫順)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稱B.生物圈是指陸地生態系統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環境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5.(2021 黑龍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它的范圍是( )A.大氣圈的全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B.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C.大氣圈的頂部、水圈的表面和巖石圈的全部D.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大部6.(2021 菏澤)“保護生態環境,共建和諧家園”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下列保護環境的做法中,不可取的一項是( )A.減少化肥使用量,多施用農家肥B.使用效力更大的農藥和殺蟲劑C.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D.垃圾分類回收7.(2021 江西)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生活垃圾分類,科學回收處理B.提高環保意識,倡導低碳出行C.大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D.多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8.(2021 昆明)下列行為,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相符的是( )A.隨意丟棄廢電池 B.大量燃放煙花爆竹C.大面積填湖建房 D.少使用一次性木筷9.(2021 寧波)2021年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我國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行為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B.圍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積C.空礦泉水瓶回收利用D.大量開采化石燃料緩解能源危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考點03 生態系統【2022中考生物一輪復習教材考點梳理】學生版.doc 考點03 生態系統【2022中考生物一輪復習教材考點梳理】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