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考點梳理】考點04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2022中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考點梳理】考點04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2022中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考點04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考點導讀
顯微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于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里,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于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于醫生治療疾病。
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制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知識框架
重要考點
1、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一)結構
(二)使用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厘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
4.把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視目鏡內,另一只眼睛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物鏡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7.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鏡頭的區別和使用
1.目鏡:上端扁平,沒有螺紋,長度和放大倍數成反比。
2.物鏡:上端有螺紋,一般有3~4個物鏡,長度和放大倍數成正比。
(四)對光和亮度的調節
顯微鏡下視野亮度的調節主要與反光鏡、遮光器有關。光圈和反光鏡配合使用,以確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線。
視野亮度 光圈 反光鏡
亮 大 凹面鏡
暗 小 平面鏡
真題感悟
1.(2021 濱州)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儀器,它能幫助我們觀察到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結構。如圖示顯微鏡結構和鏡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轉動c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B.視野最亮的鏡頭組合是①和③
C.觀察時,視野中的異物一定位于a或e上
D.對光時,應轉動d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2021 內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鄙飳W研究常用的觀察工具是顯微鏡,它能幫助人們觀察到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結構。下列關于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錯誤的是(  )
A.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
B.顯微鏡放大物像的結構是目鏡和物鏡
C.若高倍鏡下圖像不清晰,可換用反光鏡的凹面鏡
D.向左上角移動裝片,能讓左上角的圖像移到視野中央
3.(2021 西寧)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由低倍鏡換上高倍鏡后視野內細胞數目增多
B.目鏡和物鏡都能放大物像
C.對光時若視野較暗應選用凹面鏡、大光圈
D.要使視野中已見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
4.(2021 黔東南州)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前一項)與操作目的(后一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
B.調節粗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調節光圈——調節視野的大小
D.調節反光鏡——調節物像的大小
5.(2021 婁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更好地觀察細胞,七(一)班的學生在課堂上了解和使用了顯微鏡。課后有幾位同學饒有興趣地在討論,你反對的是(  )
A.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明亮
B.顯微鏡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D.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6.(2021 百色)使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若從如圖的物像A變成物像B,所做的處理是( ?。?br/>①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②高倍鏡換成低倍鏡
③玻片向右下方移動
④玻片向左上方移動
⑤大光圈換成小光圈
⑥小光圈換成大光圈
⑦轉動細準焦螺旋
⑧轉動粗準焦螺旋
A.②④⑥⑧ B.③①⑤⑦ C.④①⑥⑦ D.①④⑤⑧
7.(2021 青島)如圖是“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用到的顯微鏡及觀察到的不同視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轉動甲中③使鏡筒緩緩下降過程中,眼睛應注視②
B.將乙中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左上方移動玻片
C.轉動甲中①、視野由乙變成丙后,視野的亮度增強
D.圖中的④是氣泡,與蓋蓋玻片時操作不規范有關
8.(2021 鞍山)下列關于顯微鏡的使用及相關實驗操作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低倍物鏡轉換為高倍物鏡后,調成小光圈和平面鏡,使視野變亮
B.目鏡為15×、物鏡為40×的鏡頭組合放大倍數是600倍
C.調節粗準焦螺旋使物鏡下降時,眼睛要看著目鏡
D.觀察葉片結構時,視野上方出現氣泡,將玻片標本向上移動,可使氣泡移出視野
9.(2021 鄂爾多斯)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對光時先轉動遮光器,再轉動轉換器和反光鏡
B.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越暗
C.轉動目鏡,若視野中的污點不動,則污點可能在玻片上
D.將寫有“上”字的玻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看到的物像是“”
10.(2021 東營)下列關于顯微鏡及其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由低倍鏡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物鏡鏡頭與玻片間的距離變短
B.由低倍鏡換高倍鏡后,調節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C.若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向右下方移動裝片
D.使視野變亮的方法是縮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鏡
二、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和成像
(一)關于物像的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細胞數量的變化
1.顯微鏡物像放大倍數的計算
物像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2.視野中細胞數目的變化
(1)一行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放大倍數與視野成反比的規律計算。
(2)圓形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看到的實物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計算。
(二)關于視野成像的特點與玻片的移動
1.顯微鏡成像的特點是:成倒立、放大的像。
2.將顯微鏡視野中較偏的物象移動到視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一方,裝片就應向哪一方移動。
(三)視野中污點的判斷(污點可能存在于目鏡、物鏡和玻片標本)
1.移動目鏡,污點移動的則污點在目鏡上,不動則不在目鏡上。
2.移動玻片,污點移動的則污點在玻片上,不動則不在玻片上。
3.不在目鏡、玻片上則在物鏡上。
真題感悟
1.(2021 郴州)觀察臨時裝片時,要將圖中的細胞移到視野正中央,請問應將玻片標本向哪個方向移動。( ?。?br/>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左上方
2.(2021 株洲)孫悟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字母“e”裝片和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br/>A.若孫悟同學想看到盡可能多的細胞,應選擇的鏡頭組合為①④
B.可以直接使用③號鏡頭以盡快找到觀察目標
C.字母“e”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
D.若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在視野的左下方,要將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孫悟同學應向左下方移動裝片
3.(2021 湘潭)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在不更換目鏡的情況下,依次觀察到如圖甲和圖乙的視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觀察圖乙所用的物鏡比觀察圖甲的物鏡短
B.要從圖甲轉換成圖乙視野應先將玻片往右上方移動
C.圖甲中出現所示情況的原因是玻片未擦干凈
D.圖甲視野中草履蟲的纖毛區分度不高,可嘗試轉換成較小光圈進行觀察
4.(2021 綿陽)小雷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甲、乙兩個視野,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與甲相比,乙圖放大倍數增大
B.與甲相比,乙視野觀察范圍增大
C.甲、乙視野的邊界都不是細胞膜
D.在甲、乙視野中能看見細胞內的細胞核
5.(2021 衢州)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中,小科在視野中依次觀察到如下圖像,其中從視野丙到視野丁一定需要調節顯微鏡的( ?。?br/>A.① B.② C.③ D.④
6.(2021 黑龍江)玻片上寫有字母“qb”,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bq B.dp C.pd D.qb
7.(2021 陜西)小秦慣用右手寫字,下面是其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幾個環節,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br/>A.取鏡 B.對光
C.觀察 D.辨認細胞核
8.(2021 臨沂)如圖是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br/>A.觀察到視野④后,該同學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可觀察到視野②
B.要使視野①變清晰,需要轉動粗準焦螺旋
C.按照正確的操作順序,該同學觀察到的視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D.由②到⑤的過程中先后經歷了轉動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對光等
9.(2021 宣化區)小紅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表皮細胞,顯微鏡的目鏡有5×和10×兩種,物鏡有10×和40×兩種,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少的是( ?。?br/>A.目鏡5×,物鏡10× B.目鏡10×,物鏡10×
C.目鏡5×,物鏡40× D.目鏡10×,物鏡40×
10.(2021 黔江區)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在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初步斷定這個污點可能在目鏡上,也可能在玻片上。判斷其位置的最簡單操作是(  )
A.更換目鏡 B.轉動目鏡 C.轉換物鏡 D.調節反光鏡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考點04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考點導讀
顯微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于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里,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于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于醫生治療疾病。
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制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知識框架
重要考點
1、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一)結構
(二)使用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厘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
4.把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視目鏡內,另一只眼睛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物鏡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7.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鏡頭的區別和使用
1.目鏡:上端扁平,沒有螺紋,長度和放大倍數成反比。
2.物鏡:上端有螺紋,一般有3~4個物鏡,長度和放大倍數成正比。
(四)對光和亮度的調節
顯微鏡下視野亮度的調節主要與反光鏡、遮光器有關。光圈和反光鏡配合使用,以確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線。
視野亮度 光圈 反光鏡
亮 大 凹面鏡
暗 小 平面鏡
真題感悟
1.(2021 濱州)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儀器,它能幫助我們觀察到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結構。如圖示顯微鏡結構和鏡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轉動c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B.視野最亮的鏡頭組合是①和③
C.觀察時,視野中的異物一定位于a或e上
D.對光時,應轉動d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答案】A
【解析】A、c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確;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目鏡倍數越小,鏡頭越長,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越亮,所視野最亮的鏡頭組合是①和④,B錯誤;
C、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a目鏡、e物鏡或玻片標本,C錯誤;
D、對光時,應轉動d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D錯誤。
故選:A。
2.(2021 內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鄙飳W研究常用的觀察工具是顯微鏡,它能幫助人們觀察到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結構。下列關于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錯誤的是(  )
A.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
B.顯微鏡放大物像的結構是目鏡和物鏡
C.若高倍鏡下圖像不清晰,可換用反光鏡的凹面鏡
D.向左上角移動裝片,能讓左上角的圖像移到視野中央
【答案】C
【解析】A、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不但上下顛倒,左右也顛倒,A正確。
B、目鏡和物鏡上安裝有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原理,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凸透鏡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因此顯微鏡主要結構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鏡和物鏡。B正確。
C、若高倍鏡下圖像不清晰,可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的更清晰。而反光鏡的凹面鏡只能增強視野的亮度,C錯誤。
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向左上角移動裝片,能讓左上角的圖像移到視野中央。D正確。
故選:C。
3.(2021 西寧)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由低倍鏡換上高倍鏡后視野內細胞數目增多
B.目鏡和物鏡都能放大物像
C.對光時若視野較暗應選用凹面鏡、大光圈
D.要使視野中已見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
【答案】A
【解析】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視野范圍越小,細胞體積越大,細胞數目越少。由低倍鏡換上高倍鏡后視野內細胞數目會變少,A錯誤。
B、目鏡和物鏡上安裝有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原理,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凸透鏡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因此顯微鏡主要結構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鏡和物鏡。B正確。
C、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鏡的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鏡的凹面鏡調節。如果光線較暗時,應轉動遮光器,調至大光圈,同時配合使用反光鏡的凹面鏡。C正確。
D、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精細調焦,能夠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D正確。
故選:A。
4.(2021 黔東南州)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前一項)與操作目的(后一項)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
B.調節粗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調節光圈——調節視野的大小
D.調節反光鏡——調節物像的大小
【答案】A
【解析】A、物鏡固定在轉換器上,因此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A正確;
B、調節細準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確,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B錯誤;
C、光圈控制通過光線的多少,因此調節光圈一調節視野的亮度,C錯誤;
D、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調節反光鏡能調節視野的明暗或完成對光,D錯誤。
故選:A。
5.(2021 婁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更好地觀察細胞,七(一)班的學生在課堂上了解和使用了顯微鏡。課后有幾位同學饒有興趣地在討論,你反對的是( ?。?br/>A.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明亮
B.顯微鏡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D.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答案】A
【解析】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數目較少,A錯誤;
B、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B正確;
C、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有利于光線的透入,C正確;
D、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D正確。
故選:A。
6.(2021 百色)使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若從如圖的物像A變成物像B,所做的處理是( ?。?br/>①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②高倍鏡換成低倍鏡
③玻片向右下方移動
④玻片向左上方移動
⑤大光圈換成小光圈
⑥小光圈換成大光圈
⑦轉動細準焦螺旋
⑧轉動粗準焦螺旋
A.②④⑥⑧ B.③①⑤⑦ C.④①⑥⑦ D.①④⑤⑧
【答案】C
【解析】從圖中可看出,A物像原來在視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視野的右下方。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在A圖中物像位于視野的偏左上方,應該③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動移到視野的右下方。A圖中的細胞體積小,而B圖中細胞的體積大,故而由A變成B是由①低倍鏡換成了高倍鏡;當換上高倍鏡后,由于視野變窄,透光量少,視野就會變得很暗,需要調節光圈,⑤把小光圈換成了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鏡使視野變得亮一些。低倍鏡換高倍鏡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完成的。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只是有點模糊,一般⑥轉動細準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因此,仔細觀察并分析:從像A變成像B是做的處理是:④玻片向左上方移動了→①低倍鏡換成高倍鏡→⑥把小光圈換成大光圈→⑦轉動細準焦螺旋。
故選:C。
7.(2021 青島)如圖是“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用到的顯微鏡及觀察到的不同視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轉動甲中③使鏡筒緩緩下降過程中,眼睛應注視②
B.將乙中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左上方移動玻片
C.轉動甲中①、視野由乙變成丙后,視野的亮度增強
D.圖中的④是氣泡,與蓋蓋玻片時操作不規范有關
【答案】D
【解析】A、轉動甲中③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過程中,眼睛應從側面注視物鏡,也避免壓壞玻片標本,A錯誤;
B、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將乙中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右下方移動玻片,B錯誤;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轉動甲中①、視野由乙變成丙后,視野的亮度減弱,C錯誤;
D、圖中的④是氣泡,與蓋蓋玻片時操作不規范引起的,正確的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D正確.
故選:D。
8.(2021 鞍山)下列關于顯微鏡的使用及相關實驗操作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低倍物鏡轉換為高倍物鏡后,調成小光圈和平面鏡,使視野變亮
B.目鏡為15×、物鏡為40×的鏡頭組合放大倍數是600倍
C.調節粗準焦螺旋使物鏡下降時,眼睛要看著目鏡
D.觀察葉片結構時,視野上方出現氣泡,將玻片標本向上移動,可使氣泡移出視野
【答案】B
【解析】A、大光圈通過的光線多視野亮,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視野亮度增強,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會使視野變亮,錯誤;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粗略計算方法為接目鏡放大倍數與接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觀察時所用物鏡為40×、目鏡為15×,則物體放大倍數為40×15=600倍.正確。
C、調節粗準焦螺旋使物鏡下降時,眼睛要看著物鏡,以免壓碎裝片或損傷鏡頭,錯誤。
D、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視野上方出現氣泡,將玻片標本向上移動,可使氣泡移出視野,錯誤。
故選:B。
9.(2021 鄂爾多斯)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對光時先轉動遮光器,再轉動轉換器和反光鏡
B.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越暗
C.轉動目鏡,若視野中的污點不動,則污點可能在玻片上
D.將寫有“上”字的玻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看到的物像是“”
【答案】A
【解析】A.對光步驟: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再轉動遮光器,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最后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A錯誤。
B.觀察同一視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小,數量多、視野亮;高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大,數量少、視野暗,B正確。
C.結合分析可知:轉動目鏡,若視野中的污點不動,則污點不在目鏡上,可能在玻片或物鏡上,C正確。
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做此類題有個小訣竅,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然后把這張紙旋轉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像了,D正確。
故選:A。
10.(2021 東營)下列關于顯微鏡及其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由低倍鏡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物鏡鏡頭與玻片間的距離變短
B.由低倍鏡換高倍鏡后,調節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C.若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向右下方移動裝片
D.使視野變亮的方法是縮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鏡
【答案】A
【解析】A、物鏡倍數越高,鏡頭越長,由低倍鏡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物鏡鏡頭與玻片間的距離變短,A正確;
B、由低倍鏡換高倍鏡后,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B錯誤;
C、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若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向左上方移動裝片,C錯誤;
D、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此若光線太弱,應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會使視野變亮,D錯誤.
故選:A。
二、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和成像
(一)關于物像的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細胞數量的變化
1.顯微鏡物像放大倍數的計算
物像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2.視野中細胞數目的變化
(1)一行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放大倍數與視野成反比的規律計算。
(2)圓形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看到的實物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計算。
(二)關于視野成像的特點與玻片的移動
1.顯微鏡成像的特點是:成倒立、放大的像。
2.將顯微鏡視野中較偏的物象移動到視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一方,裝片就應向哪一方移動。
(三)視野中污點的判斷(污點可能存在于目鏡、物鏡和玻片標本)
1.移動目鏡,污點移動的則污點在目鏡上,不動則不在目鏡上。
2.移動玻片,污點移動的則污點在玻片上,不動則不在玻片上。
3.不在目鏡、玻片上則在物鏡上。
真題感悟
1.(2021 郴州)觀察臨時裝片時,要將圖中的細胞移到視野正中央,請問應將玻片標本向哪個方向移動。( ?。?br/>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左上方
【答案】C
【解析】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因此,“利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若想將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央”,應將玻片標本向右上方移動,物像才能向左下方移動到視野的正中央。
故選:C。
2.(2021 株洲)孫悟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字母“e”裝片和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若孫悟同學想看到盡可能多的細胞,應選擇的鏡頭組合為①④
B.可以直接使用③號鏡頭以盡快找到觀察目標
C.字母“e”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
D.若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在視野的左下方,要將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孫悟同學應向左下方移動裝片
【答案】B
【解析】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亮度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小,看到的數目細胞數目就越多。若孫悟同學想看到盡可能多的細胞,應選擇的鏡頭組合為長①目鏡和短④物鏡,A正確;
B、③是高倍物鏡,顯微鏡的使用,都要先用低倍鏡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然后再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不能先用高倍物鏡觀察,B錯誤;
C、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字母“e”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C正確;
D、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若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在視野的左下方,要將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孫悟同學應向左下方移動裝片,D正確。
故選:B。
3.(2021 湘潭)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在不更換目鏡的情況下,依次觀察到如圖甲和圖乙的視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觀察圖乙所用的物鏡比觀察圖甲的物鏡短
B.要從圖甲轉換成圖乙視野應先將玻片往右上方移動
C.圖甲中出現所示情況的原因是玻片未擦干凈
D.圖甲視野中草履蟲的纖毛區分度不高,可嘗試轉換成較小光圈進行觀察
【答案】D
【解析】A、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圖乙的放大倍數高于圖甲,因此觀察圖乙所用的物鏡比觀察圖甲的物鏡長,A錯誤;
B、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要使視野中左下方的草履蟲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往左下方移動,B錯誤;
C、圖甲中出現“A”是氣泡,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規范造成的,C錯誤;
D、圖甲視野中草履蟲的纖毛區分度不高,需要調暗視野,可嘗試轉換較小光圈進行觀察,D正確。
故選:D。
4.(2021 綿陽)小雷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甲、乙兩個視野,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與甲相比,乙圖放大倍數增大
B.與甲相比,乙視野觀察范圍增大
C.甲、乙視野的邊界都不是細胞膜
D.在甲、乙視野中能看見細胞內的細胞核
【答案】A
【解析】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圖甲中的圖像比圖乙中的圖像大,與甲相比,乙圖放大倍數減小,A錯誤。
B、顯微鏡放大的倍數越大,視野越小,與甲相比,乙視野觀察范圍增大,B正確。
C、植物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壁,甲、乙視野的邊界都是細胞壁,植物細胞的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觀察到,C正確。
D、在甲、乙視野中能看見細胞內的細胞核,D正確.
故選:A。
5.(2021 衢州)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中,小科在視野中依次觀察到如下圖像,其中從視野丙到視野丁一定需要調節顯微鏡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A、①轉換器在鏡筒的下端,圓形可以安裝物鏡,A錯誤;
B、②反光鏡在鏡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轉動,是反射光線用的,B錯誤;
C、③粗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是較大幅度的升降鏡筒,C錯誤;
D、④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從視野丙到視野丁一定需要調節顯微鏡的細準焦螺旋,D正確.
故選:D。
6.(2021 黑龍江)玻片上寫有字母“qb”,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br/>A.bq B.dp C.pd D.qb
【答案】D
【解析】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載玻片上寫的是字母qb,則顯微鏡下看到的像是“qb”。
故選:D。
7.(2021 陜西)小秦慣用右手寫字,下面是其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幾個環節,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br/>A.取鏡 B.對光
C.觀察 D.辨認細胞核
【答案】C
【解析】A、取鏡時,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輕放桌上,鏡筒向前,鏡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鏡和物鏡,A錯誤;
B、對光時,扭轉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B錯誤;
C、用顯微鏡觀察時,應一只眼注視目鏡,另一只眼睜開;習慣用右手寫字的人,應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便于繪圖,C正確;
D、觀察的圖形無法辨認出細胞核,D錯誤。
故選:C。
8.(2021 臨沂)如圖是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觀察到視野④后,該同學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可觀察到視野②
B.要使視野①變清晰,需要轉動粗準焦螺旋
C.按照正確的操作順序,該同學觀察到的視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D.由②到⑤的過程中先后經歷了轉動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對光等
【答案】C
【解析】A、顯微鏡下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視野④中,物像在視野的左下方,應向左下方移動裝片,才能看到視野②,A錯誤;
B、要使視野①變清晰,需要轉動細準焦螺旋,B錯誤;
C、顯微鏡的使用要求先對光,再用低倍鏡觀察,然后把需要重點觀察的部分,將其調至視野的正中央,再轉換高倍鏡進行觀察。圖中,①高倍鏡下較暗的物像、②低倍鏡下視野中央的物像、③對光后的白亮視野、④偏視野左下方的低倍鏡物像、⑤高倍鏡下清晰的像,故其正確順序為:③④②①⑤,C正確;
D、由②到⑤的過程中先后經歷了轉動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但不需要重新對光,只需要增大視野亮度即可,D錯誤。
故選:C。
9.(2021 宣化區)小紅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表皮細胞,顯微鏡的目鏡有5×和10×兩種,物鏡有10×和40×兩種,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少的是( ?。?br/>A.目鏡5×,物鏡10× B.目鏡10×,物鏡10×
C.目鏡5×,物鏡40× D.目鏡10×,物鏡40×
【答案】D
【解析】選項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50×,故不選;
選項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0×,故不選;
選項C顯微鏡的放的倍數是200×,故不選;
選項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400×,放的倍數最大,故選D。
故選:D。
10.(2021 黔江區)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在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初步斷定這個污點可能在目鏡上,也可能在玻片上。判斷其位置的最簡單操作是(  )
A.更換目鏡 B.轉動目鏡 C.轉換物鏡 D.調節反光鏡
【答案】B
【解析】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載玻片,不動就不在載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載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所以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在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判斷其位置的最簡單操作是轉動目鏡,如果污點動則在目鏡上,否則在玻片上.
故選:B。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都安| 乳源| 兴义市| 阿合奇县| 苍南县| 文安县| 沁阳市| 天柱县| 海盐县| 鄢陵县| 洪雅县| 阳江市| 漳州市| 乾安县| 定兴县| 聂拉木县| 万全县| 广水市| 融水| 卢湾区| 高阳县| 岳西县| 金昌市| 深水埗区| 来宾市| 临沂市| 荥经县| 铜川市| 伊宁县| 拉孜县| 和政县| 乡城县| 彭山县| 高邮市| 清苑县| 邛崃市| 柏乡县| 卓资县| 开封市|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