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 家住平原一、單項選擇題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甲所示山脈是()A.落基山脈 B.安笫斯山脈C.阿爾卑斯山脈 D.阿巴拉契亞山脈2.乙所示區域以“用機械種莊稼”為生產特色,其主要原因有①密西西比河貫穿該區域,溉溉較便利②地勢低平,土地遼闊③該區域位于中緯度地區,熱量條件好④經濟發達,科技先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仔細閱讀下列四幅地圖,對圖中數字所在區域人文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4.下列說法符合湄公河平原的生產或生活的是( )A.主要種植玉米、大豆B.以大型農場為主C.人們居住得比較分散D.農業生產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5.我國四個直轄市中,位于西部地區的是( )A.天津 B.北京 C.重慶 D.上海6.下圖中的建筑最有可能出現在( )A.中國東北地區 B.湄公河平原地區 C.南非草原上 D.日本沿海地區7.中南半島湄公河流經的國家最多,在下列哪一國家注入南海( )A.緬甸 B.越南 C.老撾 D.柬埔寨8.美國大農場農業的特點有( )①機械化生產②生產效率低③人均產量高④商品化程度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下列關于湄公河平原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②湄公河平原在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上③湄公河平原是水稻高產區,人口稠密④湄公河平原高溫多雨,人們住高腳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下列關于美國大平原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雞犬相聞,房屋大片②是美國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重要產地③地廣人稀④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和灌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讀圖,回答以下各題。11.甲所示的河流是( )A.密西西比河 B.尼羅河C.亞馬孫河 D.湄公河12.乙所示區域具有明顯的“稻作文化的印記”,其主要表現有( )①渠道河流構成水網環繞村莊 ②農業上大規模使用機械化生產 ③“御耕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④區域內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農業滴灌技術是指利用灌水器,將作物需要的水分和養分滴入根區土壤的灌溉方式。目前,以色列廣泛采用該技術進行灌溉。其目的是 ( )①增大農業生產投入 ②擴大高耗水作物種植③降低土壤鹽化程度 ④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美國中部交通運輸發達,下列運輸方式中,不是農產品主要運輸方式的是( )A.鐵路 B.公路 C.水路 D.航空15.寒潮在美國經常能長驅南下,其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分布 D.河流分布16.湄公河平原位于下列哪一個半島和地理分區( )A.馬來半島、東南亞 B.中南半島、東南亞C.印度半島、南亞 D.亞平寧半島、南歐17.以下對湄公河平原上發生的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①人們在平原上修建了大量水渠,用于灌溉和排澇②人們居住很分散,彼此間來往、合作較少 ③水稻生產已經機械化,農業人口比重很小 ④人們崇尚“谷神”“稻母”等神靈,祈求神靈保佑,以期獲得好收成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④ D.①③④18.讀某國沿地形剖面示意圖可知,甲區域“用機械種莊稼”的生產特色,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內華達A.地勢低平,土地遼闊 B.經濟發達,科技先進C.地處低緯,熱量充足 D.西高東低,降水豐沛19.從緯度位置看,美國中部平原主要位于( )A.北溫帶 B.南溫帶C.熱帶 D.寒帶二、非選擇題20.不同區域的人們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創造著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世界區域簡圖材料二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1)讀世界區域簡圖,寫出乙地的地形單元名稱: 。材料二中符合乙地氣候特點的是 (填圖①或圖②)。(2)圖中甲、乙兩地都發展種植業,但又各具特色。簡述兩地種植作物和生產方式的最大區別。(3)丙地發展農業的最大不利因素是 ,列舉兩項當地人民為克服這一困難采取的措施。21.2019年12月13日23時,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中國將增加采購美國優質的大豆、玉米等農產品。(1)美國大平原是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主產區,結合圖一和圖二信息分析其成為主產區的原因。(2)結合圖三、圖四及所學知識,說說美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3)美國大平原與湄公河平原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上截然不同,由此給你什么樣的啟示?22.觀察下面地圖,回答問題。(1)圖中字母A所示的平原是:____。(2)A地區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____。(3)A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____種植業,發展這類農業的自然優勢是____、____、____等,社會條件是____。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C3.C4.D5.C6.B7.B8.C9.B10.D11.D12.C13.D14.D15.C16.B17.C18.A19.A20.(1)湄公河平原;圖①。(2)甲地(美國中部大平原):旱作農業(玉米、大豆、小麥);大規模機械化生產。乙地(湄公河平原):水稻;精耕細作的人工勞作。(3)水資源短缺;措施:大力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污水凈化,海水淡化;水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制定法律法規,加強管理。21.(1)由圖一可見,美國大平原土地遼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密西西比河貫穿其中。由圖二可見,美國大平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降水較多,適合種植玉米、大豆、小麥等旱地作物。(2)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程度和技術水平高)農場規模大;倉儲條件好;交通發達;農產品商品化(商品率高);產量高;生產率高。(3)不同的區域由于自然環境的千差萬別,會形成各具風格的生產生活方式,只有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言之有理即可)。22.湄公河平原 水稻 水稻 高溫多雨 水網密布 肥沃的土壤 眾多的人口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