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家住平原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有關美國自然條件的敘述,錯誤的是( )A.大部分國土都在溫帶 B.平原面積廣,耕地面積大C.年降水量東部多,西部少 D.河流、湖泊很少,內河航運不發達2.下列關于湄公河平原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②湄公河平原在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上③湄公河平原是水稻高產區,人口稠密④湄公河平原高溫多雨,人們住高腳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下圖表示美國西部地區, 美國西部瀕臨的大洋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4.不同區域的人們因地制宣地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下列國家與其區域特色描述相符的是A.瑞士ー與山為鄰一一精耕細作 B.泰國一一草原遼闊一一遷徙游牧C.肯尼亞——傍水而居一一耕海牧魚 D.以色列一一沙漠綠洲一一灌溉農業5.元朝使節在真臘逗留長達一年,他們可能參與的民俗節日是( )A.那達慕大會 B.御耕節 C.雪頓節 D.開齋節6.下列不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的是( )A.人們居住比較分散 B.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勞動人手不多C.人們生活水平較高 D.人們崇尚“谷神”“稻母”等神靈7.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條件包括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溫多雨 ③水網密布 ④人口稠密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記的是 ( )A.東歐平原 B.東北平原 C.湄公河平原 D.亞馬孫平原9.下列國家中屬于東南亞重要稻米出口國的是( )A.印度尼西亞 B.泰國C.菲律賓 D.馬來西亞10.下列選項中,你認為進行商品性農業生產所必備的條件有( )①勞動力資源豐富②人均產量高③交通運輸方便④氣候高溫多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1.下列關于美國中部大平原生產、生活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家庭農場為主,規模大 ②產地與消費地近,運輸便捷③農業機械化生產程度高 ④從事農業人口少,住高腳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讀下圖,今年春季東南亞各國旱情嚴重,我國通過瀾滄江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緩解了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的旱情,據此回答2-4題。12.我國開閘放水是因為( )A.湄公河流域氣候干旱水源得不到補充 B.湄公河的河水只來源于我國境內的瀾滄江C.在我國境內降水多于下游各國 D.沿岸國家“同飲一江水”13.根據資料判斷曼谷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14.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是( )A.越南 B.老撾 C.泰國 D.柬埔寨15.美國大農場農業的特點有( )①機械化生產②生產效率低③人均產量高④商品化程度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6.美國大平原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 )A.地中海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讀某年亞洲四國水稻生產情況統計表,完成下面小題。國家 種植面積(萬公頃) 單位面積產量(噸/公頃)中國 4 400 2.14泰國 168 4.36印度 2 950 4.23日本 1 036 1.8017.根據表格,當年水稻總產量最多的國家是( )A.泰國 B.中國 C.印度 D.日本18.比較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泰國比日本高的自然條件是( )A.人口數量多 B.熱量條件好 C.技術力量強 D.機械化程度高觀察下圖(北極看地球)回答下列各題。19.關于C洲中部平原地區敘述正確的是( )①土地遼闊,土壤肥沃,氣候適宜②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產區,主要以種植水稻等作物為主③以發展綠洲農業為主,種植棉花和水果等作物④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為主,主要生產玉米、大豆和小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下列對圖中大洲、大洋相關地理事物表述正確有( )①在B洲居住的居民主要以白色人種為主②E洲的印第安人利用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③A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所包圍④位于A洲東部的島國,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區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下列有關該地區自然和人文特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土地遼闊,地勢低平 ②建筑以高腳屋為主,以木、竹為主要建材 ③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④是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主產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2.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位于( )A.北寒帶 B.南溫帶 C.熱帶 D.北溫帶二、非選擇題2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本土農業帶分布示意圖。材料二: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生長習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原則。水稻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熱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世界上水稻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等地區也有大面積的種植。小麥有春小麥與冬小麥之分,我國以長城為界,以北種植春小麥,以南為冬小麥。材料三:針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易中天如此評價:“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200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易中天《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1)甲、乙同為美國小麥帶,其中種植春小麥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請從氣候的角度簡述你的判斷理由________。(2)美國的亞熱帶作物帶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作物。分析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3)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它的“精巧”體現在哪些方面?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1圖2圖3圖4圖5(1)寫出圖5甲、乙兩個平原的名稱,并把圖1,2,3,4填在下表相應的空格中。平原 名稱 氣候類型(填寫圖號) 生產特點(填寫圖號)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結合所學知識及上述圖表,分析平原“乙”生產特點的成因。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2.B3.A4.D5.B6.D7.D8.C9.B10.B11.B12.D13.B14.B15.C16.C17.C18.B19.C20.C21.D22.D23.(1)甲;甲地緯度較高,氣溫較乙地低(或:熱量條件較乙地差)(2)屬亞熱帶地區,緯度低,熱量條件好;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量多;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24.(1)湄公河平原;2;3;美國中部大平原;1;4(2)地形平原、地勢低平;土地遼闊;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不多;以旱地為主;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貫穿平原,灌溉便利;科技發達。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