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溫度與水的變化》實驗報告實驗:觀察水加熱時的變化現象●實驗方法:①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②測量加熱過程中水的溫度變化。③待水沸騰時,撤走酒精燈(停止給水加熱),測量水的溫度變化。④靜置一段時間后,再次給水加熱至沸騰,并保持對沸水的持續加熱,觀測、記錄水和溫度的變化。●實驗現象:①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水溫達到100℃時沸騰。②水沸騰后停止加熱,溫度逐漸降低,水面冒出的白氣逐漸減少。③再次加熱至沸騰時,水溫再次上升,直至100℃保持不變。沸騰時,水面不斷翻騰,有大量白氣產生,水中有大量氣泡快速上升。4.2《水的蒸發和凝結》實驗報告實驗:水的蒸發和凝結※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溫度高低的關系●實驗方法:①向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里分別倒入相同質量的水。②將其中一杯水用酒精燈加熱至80℃,另一杯水加熱至40℃。③各放置5分鐘,用電子秤稱量每杯水的質量觀察并比較水量減少得多少。●實驗現象:溫度為80℃的水質量小,水量減少得多;溫度為40℃的水質量大,水量減少得少。實驗結論:溫度越高,水蒸發 得越快。※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象●實驗方法:①在玻璃杯內加入冰塊,用干布將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凈,靜置一會兒,觀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現象,并記錄玻璃杯內外溫度計的讀數。②在裝有冰塊的玻璃杯內再加入一些食鹽,繼續觀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現象,并記錄兩支溫度計的讀數。●實驗現象:①加入冰塊后,玻璃杯外壁出現小水珠,玻璃杯內溫度計的讀數為-2℃,杯外為20℃。②加入食鹽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變多,玻璃杯內溫度計的讀數為-8℃,杯外為20℃。●實驗結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加入食鹽后溫度降低,導致小水珠變多。4.3《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實驗報告實驗:觀察溫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觸后的溫度變化●實驗方法:①取一定量20℃左右的涼水裝在試管中。②取一只大燒杯,倒入三分之二杯60 ℃左右的熱水,然后將盛有涼水的試管下端浸入熱水中。③用兩支溫度計分別測量試管中的涼水和燒杯中的熱水的溫度變化情況,每間隔一定時間記錄讀數。涼水的溫度逐漸上升,熱水的溫度逐漸下降,最后二者趨于接近。1.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熱量會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導致高溫物體溫度下降,低溫物體溫度升高,直至兩個物體溫度相同。2.在“觀察溫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觸后的溫度變化”的實驗中,試管中的涼水從燒杯中的熱水中吸收熱量,溫度上升;燒杯中熱水的熱量向試管中的涼水傳遞,溫度下降。當涼水和熱水溫度相同后,涼水無法繼續吸收熱量,二者的溫度在室溫的影響下同時下降,直至與室溫相同。4.4《熱在金屬中的傳遞》實驗報告實驗:觀察熱在金屬中的傳遞※觀察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實驗方法:①在一根金屬條表面均勻涂上蠟(或感溫油墨),然后將金屬條固定在支架上。②用火加熱金屬條的中部,觀察金屬條上蠟(或感溫油墨)的變化。●實驗現象:金屬條中部的蠟先開始熔化(感溫油墨顏色變淺),過了一會兒,金屬條兩端的蠟同時熔化(感溫油墨顏色同時變淺)。●實驗結論:酒精燈火焰的熱先傳到金屬條中部,熱再沿著金屬條向兩端傳遞。這說明熱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觀察熱在金屬圓片中的傳遞●實驗方法:①在涂有蠟(或感溫油墨)的金屬圓片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觀察蠟(或感溫油墨)的變化情況,推測熱在金屬圓片中是怎樣傳遞的。②在涂有蠟(或感溫油墨)的金屬圓片的中心加熱,觀察蠟(或感溫油墨)的變化情況,推測熱在金屬圓片中是怎樣傳遞的。實驗現象:在邊緣加熱:蠟從加熱處開始熔化,熱從加熱處向四周傳遞;在中心加熱:蠟從中心開始熔化,熱從中心向四周傳遞。●實驗結論:熱在金屬圓片中是從較熱的部位傳遞到較冷的部位。4.5《熱在水中的傳遞》 實驗報告實驗:探索熱在水中是如何傳遞的※觀察試管中的水是如何傳熱的●實驗方法:①在一根細長的試管中加入約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溫粉末,攪拌均勻。②用酒精燈給試管底部一側加熱,觀察水的流動及顏色變化。●實驗現象:試管底部水的顏色首先變淺,側壁A處顏色逐漸變淺,側壁B處隨后變淺,最后整個試管中的水顏色均變淺。水的流動如圖中箭頭所示。※觀察燒杯中的水是如何傳熱的●實驗方法:①在一只大燒杯內注入約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②用滴管吸取紅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熱的地方,擠出2滴紅墨水。③用酒精燈給燒杯底部一側加熱,觀察加熱后的水是怎么流動的,以及水中的顏色怎樣變化。●實驗現象:加熱處的紅墨水逐漸散開,向上浮動,散到燒杯右側,然后下沉,最后整杯水變紅。4.6《哪個傳熱快》實驗報告實驗:比較不同材料的導熱性能※比較木勺、塑料勺、金屬勺傳熱的快慢●實驗方法:①準備相同大小的木勺、 塑料勺、金屬勺,在三種勺子的勺柄中段涂上蠟(或感溫油墨),晾干。②在燒杯中加入約100毫升開水,將三種不同材質勺子的勺部同時浸入熱水中,觀察勺柄上蠟(或感溫油墨)的變化。●實驗現象:金屬勺勺柄上的蠟熔化最快,塑料勺次之,木勺最慢。●實驗結論: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 不同。金屬勺傳熱最快,塑料勺次之,木勺最慢。※比較銅、鋁、鐵傳熱的快慢●實驗方法:①準備三根粗細、長短相同的銅、鋁、鐵棒,分別涂上蠟(或感溫油墨),晾干。②用酒精燈加熱三根金屬棒,觀察蠟(或感溫油墨)的變化。●實驗現象:銅棒上的蠟熔化最快,鋁次之,鐵最慢。●實驗結論:鋼傳熱最快,鋁次之,鐵最慢。4.7《做個保溫杯》實驗報告實驗:怎樣使杯中的熱水涼得慢些●實驗方法:①五個杯子的保溫方法如下圖所示,將五個杯子放置在同一張桌子上。②同時在五個杯子中加入相同溫度、等量的熱水。③同時測量、記錄各個杯子里水的初始溫度。④10分鐘后再次同時測量各個杯子里水的溫度,并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無蓋的杯子保溫效果最差,杯子加蓋并嵌入泡沫塑料中的方法保溫效果最好。2.制作保溫杯的設計方案:自制保溫杯可采用雙層結構(如圖)。內膽和外殼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熱的不良導體。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塑料、棉質物、羽絨等保溫材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