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西片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七校聯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八上·海曙期中)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受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在“這些戰爭中”首次打開中國大門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考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是清政府與西方列強之間進行的第一次較量,中國戰敗,英國首次打開中國大門,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鴉片戰爭后,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據題干關鍵信息“首次打開中國大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這些戰爭”中,首次打開中國大門的是鴉片戰爭。A項鴉片戰爭首次打開中國大門,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鴉片戰爭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掌握鴉片戰爭的史實。2.(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19年10 月,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粲將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考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劫走了所有能搬動的貴重文物和圖書典籍,十二生肖獸首丟失,為了掩人耳目,英法聯軍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與馬首銅像流失海外有關的歷史事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圓明園馬首銅像流失海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3.(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是( )A.三元里抗英斗爭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臺灣人民抗日斗爭【答案】B【考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64年夏,湘軍攻入天京,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歷時14年,縱橫18省,給封建統治以沉重的打擊,同時,對外國侵略勢力的武裝干涉也作了堅決的回擊。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史實。4.(2021八上·海曙期中)漫畫《“懲罰”中國》所描述的此次“懲罰”,對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八個強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破壞C.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D【考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據圖片“八位強人”可知。此事件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爆發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與八國聯軍在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A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是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破壞的是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要求具備讀圖識圖及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5.(2021八上·海曙期中)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里寫道:“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材料中所述的主張是( )A.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王朝統治B.主張維新變法,變革國家制度C.主張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D.主張思想革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答案】A【考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說明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引進了一批近代企業。“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說明了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最后只得以失敗而A項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王朝統治是材料中所述的主張,符合題意;B項主張維新變法,變革國家制度的是戊戌變法,不符合題意;C項主張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D項主張思想革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是新文化運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識記歷史知識學生和分析史料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2021八上·海曙期中)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日軍旅順大屠殺 ②金田起義 ③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④簽訂《辛丑條約》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答案】C【考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知,①日軍旅順大屠殺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占領軍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遼東半島的旅順,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②金田起義發生在1851年,③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是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④簽訂《辛丑條約》是在1901年,故排列順序為②①③④。C項②①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注意識記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平時多記憶與積累。7.(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世紀初期,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以下資料不屬于當時宣傳革命思想的著作的是( )A.《革命軍》 B.《駁康有為論革命書》C.《資政新篇》 D.《警世鐘》【答案】C【考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丑條約》簽訂后,國內革命情緒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著作宣傳民族民主革命,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ABD三項都屬于當時宣傳革命思想的著作,不符合題意;C項《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運動中洪仁玕寫成的,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不屬于當時宣傳革命思想的著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的相關史實,識記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的著作功績。8.(2021八上·海曙期中)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以下事跡與他有關的有( )①領導南昌起義 ②建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思想③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④組織學生,領導五四運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考點】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05年,孫中山聯合各革命團體,團結革命力量建立了中國同盟會。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宣告成立。②③與孫中山有關。C項②③與孫中山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識記與靈活掌握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的相關史實。9.(2021八上·海曙期中)南京是一座飽經滄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國的縮影,以下哪些史實可以佐證這個觀點( )①簽訂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②爆發黃花崗起義③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④《新青年》在這里創辦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考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842年8月,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英國強迫清政府在南京簽訂《南京條約》;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①③發生在南京。黃花崗起義在廣州爆發,《新青年》在上海創辦,②④不是發生在南京。B項①③可以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發生在南京的近代歷史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2021八上·海曙期中)為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底爆發了( )A.護法運動 B.護國運動 C.武昌起義 D.二次革命【答案】B【考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底,袁世凱準備元旦登極,復辟帝制。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令舉國嘩然,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愛國群豪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南下,籌劃討袁。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昆明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護國運動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護國戰爭的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1.(2021八上·海曙期中)陳獨秀說:“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這兩位先生指的是( )A.民主與科學 B.民主與共和 C.自由與平等 D.自由與法治【答案】A【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認真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根本改造國民性,他們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這“兩位先生”指的是這次運動中的兩面大旗—— “民主”與“科學”。A項民主與科學是這兩位先生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并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新文化運動的口號。12.(2021八上·海曙期中)下列中國近代史上的口號,其中最能揭示出五四運動內容和性質的是( )A.振興中華 B.外爭國權,內懲國賊C.打倒孔家店 D.扶清滅洋【答案】B【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運動期間的革命口號“外爭國權”體現五四運動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內除國賊”體現五四運動對內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因此“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這句口號最能揭示五四運動的內容和性質。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最能揭示出五四運動內容和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13.(2021八上·海曙期中)近代詩人丘逢甲在詩中寫道“島中義士依然在,伏臘(指伏祭和臘祭這兩個祭祀節日)年年奉漢家”。 下列詩句與它表達的情感相似的是( )A.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B.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C.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D.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答案】C【考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題干中丘逢甲的詩所說的“島”就是臺灣島,他本人即為抗日保臺志士。此詩描述了臺灣島上仍然有義士存在,每年伏祭和臘祭這兩個祭祀節日都要供奉漢家。意思是甲午戰爭之后,雖然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侵略者,但是臺灣島上仍然有思念祖國的義士存在。與“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中表現的全國人民因為去年今日割讓臺灣而悲痛的心情是一致的。AB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與題干詩句表達的情感相似,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要求具備題干的理解與分析能力。14.(2021八上·海曙期中)史論結合是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歷史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A.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B.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C.1915年新文化運動——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D.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答案】D【考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A項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錯誤,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不符合題意;B項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錯誤,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而封建制度并未隨之終結,不符合題意;C項1915年新文化運動——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錯誤,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不符合題意;D項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正確,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共產黨的誕生。中共一大的召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與結論的對應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史實。15.(2021八上·海曙期中)假如你是一位民國初年的記者,你拍攝了許多民國初期社會上的見聞,其中不可能看到是( )A.街上有人坐汽車出行B.男女學生結伴去學校上學C.有些人在參加科舉考試D.報童高舉著刊登著“宋案”的報紙【答案】C【考點】辛亥革命;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派大臣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普遍興辦學校。清政府迫于形勢,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ABD三項民國初期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C項有些人在參加科舉考試民國初期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度的廢除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的相關史實。二、評析題16.(2021八上·海曙期中) 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毀收繳來的鴉片,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判斷:理由:【答案】錯誤;理由: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線(直接原因)【考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的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想打開中國市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線。故答案為:錯誤;理由: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線(直接原因)。【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鴉片戰爭的爆發的原因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7.(2021八上·海曙期中)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判斷:理由:【答案】正確;理由: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發展近代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寫出其中一點實例即可)【考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答案為:正確;理由: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發展近代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寫出其中一點實例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洋務運動的有關內容。18.(2021八上·海曙期中) 1900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發起侵華戰爭,促使了義和團運動的爆發。判斷:理由:【答案】錯誤;理由:義和團運動的發展,促使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考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1900年,為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犯中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因此義和團運動的發展,促使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故答案為:錯誤;理由:義和團運動的發展,促使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三、非選擇題19.(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爭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40 年至 1901 年短短幾十年間,中國屢遭西方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逐步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材料二:中國的近代化運動,走過了自強、變法、革命的歷程……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歷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腳步并非一條直線。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觀念層面,過人每向前邁進一步都異常艱難,但卻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1)1840 年至 1901 年間,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動了哪幾次侵華戰爭?(2)結合所學知識,請說出材料二中所述的“自強”、“變法”、“革命”所對應的歷史事件。(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中國近代歷史的感悟。【答案】(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3)落后就要挨打;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是一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過程等【考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侵華戰爭有: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和1900-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為維護清朝統治,從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師夷長技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以期通過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以暴力推翻腐敗的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主張,領導了辛亥革命。(3)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是一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過程等。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3)落后就要挨打;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是一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過程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探索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0.(2021八上·海曙期中)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一座城市往往記錄人類歷史發展的各種印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滄桑南京】近代南京城是一座命運坎坷的城市,閱讀年代尺,回顧近代南京城的歷史。材料二:【熱血北京】近代北京城風起云涌、充滿熱血與激情,仔細觀察圖片,回答問題。圖一:北京《新青年》編輯部舊址 圖二:1919 年 5 月 4 日在天安門城樓前游行的學生隊伍(1)根據年代尺,結合所學知識,請依次填寫年代尺上 ABC 三個時期發生在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并選擇其中一個歷史事件說說它所產生的歷史影響。(2)圖一所示的事件對當時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圖一、圖二所示事件之間的聯系。【答案】(1)A.《南京條約》的簽訂。影響:中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天京陷落。影響: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影響: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2)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五四運動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考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年代尺上的時間,聯系所學,1842年8月,英國艦隊沿長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地位,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64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1912年,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圖一:北京《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它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進一步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故答案為:(1)A.《南京條約》的簽訂。影響:中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天京陷落。影響: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影響: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2)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五四運動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太平天國運動,中華民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理解并識記《南京條約》,太平天國運動,中華民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21.(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吾國行專制政體,一君與大臣數人共治其國,國安得不弱?……今變行新法,故為治強之計。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材料二:我們推倒滿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兩次去做。講到那政治革命的結果, 是建立民主立憲政體。外人斷不能瓜分我中國,只怕中國人自己瓜分起來,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們定要由平民革命,建立國民政府。(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有為認為中國國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為此他提出了怎樣的強國主張?(2)材料二中孫中山所說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分別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3)綜合上述資料,請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二人有何共同之處。你從他們身上獲得了怎樣的啟迪?【答案】(1)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實行維新變法,效仿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2)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政治革命: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民族、民權思想(3)都是為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民族復興。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等【考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康有為的主張,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一中“ 吾國行專制政體,一君與大臣數人共治其國,國安得不弱”可概括其原因是實行君主專制(專制政體); “……今變行新法,故為治強之計”結合所學知識可概括其主張是維新變法,君主立憲(行憲法,開國會)。從材料一中“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可見康有為提出了效仿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2)本題考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根據材料二可概括“民族革命”指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族思想;“政治革命”指的是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權思想。(3)本題考查康有為和孫中山的共同之處,要求學生具備歸納概括能力。康有為和孫中山都是為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等。故答案為:(1)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實行維新變法,效仿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2)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政治革命: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民族、民權思想。(3)都是為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民族復興。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有為的主張,孫中山的思想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2.(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周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名人故事】——真理的味道1920年的早春,浙江義烏的一個小村莊,陳望道在自家老宅旁的柴房里,用一塊鋪板、兩張條凳,開始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式的翻譯工作。他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有一次,陳望道的母親給他送來粽子和紅糖,擔心糖不夠,問他要不要加一些,他隨口答道:“夠甜,夠甜了。”等到推門再進來一看,陳望道滿嘴墨汁,而紅糖卻一點沒動。原來他全神貫注于譯作,竟然絲毫沒有意識到粽子蘸的是墨汁。在陳望道的努力下,他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成為國民黨統治時期國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同一年,陳望道還參加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創立。材料二:【紅色旅游】——南湖紅船紅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年代建立的不朽功績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游客開展學習、參觀的主題性旅游活動。材料三:【感悟黨史】——迎來曙光“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個元寶形,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張海鵬《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概說》(1)結合材料,說說陳望道為共產黨誕生作出了哪些貢獻?(2)圖片中的船見證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紅天下”?(3)為了“升出一片光明”,共產黨成立以后確定了怎樣的革命綱領?主要的工作任務是什么?【答案】(1)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共產黨誕生提供思想條件陳望道參加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誕生提供組織條件(2)中共一大召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中共二大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開展工人運動【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在陳望道的努力下,他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成為國民黨統治時期國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說明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共產黨誕生提供思想條件;材料一中的“同一年,陳望道還參加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創立”說明陳望道參加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誕生提供組織條件。(2)據材料二“南湖紅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同時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一大提出了黨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故答案為:(1)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共產黨誕生提供思想條件;陳望道參加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誕生提供組織條件。(2)中共一大召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中共二大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開展工人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及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2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西片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七校聯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八上·海曙期中)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受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在“這些戰爭中”首次打開中國大門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19年10 月,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粲將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是( )A.三元里抗英斗爭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臺灣人民抗日斗爭4.(2021八上·海曙期中)漫畫《“懲罰”中國》所描述的此次“懲罰”,對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八個強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破壞C.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5.(2021八上·海曙期中)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里寫道:“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材料中所述的主張是( )A.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王朝統治B.主張維新變法,變革國家制度C.主張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D.主張思想革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6.(2021八上·海曙期中)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日軍旅順大屠殺 ②金田起義 ③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④簽訂《辛丑條約》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7.(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世紀初期,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以下資料不屬于當時宣傳革命思想的著作的是( )A.《革命軍》 B.《駁康有為論革命書》C.《資政新篇》 D.《警世鐘》8.(2021八上·海曙期中)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以下事跡與他有關的有( )①領導南昌起義 ②建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思想③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④組織學生,領導五四運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2021八上·海曙期中)南京是一座飽經滄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國的縮影,以下哪些史實可以佐證這個觀點( )①簽訂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②爆發黃花崗起義③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④《新青年》在這里創辦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0.(2021八上·海曙期中)為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底爆發了( )A.護法運動 B.護國運動 C.武昌起義 D.二次革命11.(2021八上·海曙期中)陳獨秀說:“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這兩位先生指的是( )A.民主與科學 B.民主與共和 C.自由與平等 D.自由與法治12.(2021八上·海曙期中)下列中國近代史上的口號,其中最能揭示出五四運動內容和性質的是( )A.振興中華 B.外爭國權,內懲國賊C.打倒孔家店 D.扶清滅洋13.(2021八上·海曙期中)近代詩人丘逢甲在詩中寫道“島中義士依然在,伏臘(指伏祭和臘祭這兩個祭祀節日)年年奉漢家”。 下列詩句與它表達的情感相似的是( )A.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B.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C.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D.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14.(2021八上·海曙期中)史論結合是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歷史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A.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B.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C.1915年新文化運動——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D.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15.(2021八上·海曙期中)假如你是一位民國初年的記者,你拍攝了許多民國初期社會上的見聞,其中不可能看到是( )A.街上有人坐汽車出行B.男女學生結伴去學校上學C.有些人在參加科舉考試D.報童高舉著刊登著“宋案”的報紙二、評析題16.(2021八上·海曙期中) 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毀收繳來的鴉片,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判斷:理由:17.(2021八上·海曙期中)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判斷:理由:18.(2021八上·海曙期中) 1900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發起侵華戰爭,促使了義和團運動的爆發。判斷:理由:三、非選擇題19.(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爭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40 年至 1901 年短短幾十年間,中國屢遭西方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逐步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材料二:中國的近代化運動,走過了自強、變法、革命的歷程……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歷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腳步并非一條直線。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觀念層面,過人每向前邁進一步都異常艱難,但卻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1)1840 年至 1901 年間,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動了哪幾次侵華戰爭?(2)結合所學知識,請說出材料二中所述的“自強”、“變法”、“革命”所對應的歷史事件。(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中國近代歷史的感悟。20.(2021八上·海曙期中)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一座城市往往記錄人類歷史發展的各種印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滄桑南京】近代南京城是一座命運坎坷的城市,閱讀年代尺,回顧近代南京城的歷史。材料二:【熱血北京】近代北京城風起云涌、充滿熱血與激情,仔細觀察圖片,回答問題。圖一:北京《新青年》編輯部舊址 圖二:1919 年 5 月 4 日在天安門城樓前游行的學生隊伍(1)根據年代尺,結合所學知識,請依次填寫年代尺上 ABC 三個時期發生在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并選擇其中一個歷史事件說說它所產生的歷史影響。(2)圖一所示的事件對當時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圖一、圖二所示事件之間的聯系。21.(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吾國行專制政體,一君與大臣數人共治其國,國安得不弱?……今變行新法,故為治強之計。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材料二:我們推倒滿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兩次去做。講到那政治革命的結果, 是建立民主立憲政體。外人斷不能瓜分我中國,只怕中國人自己瓜分起來,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們定要由平民革命,建立國民政府。(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有為認為中國國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為此他提出了怎樣的強國主張?(2)材料二中孫中山所說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分別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3)綜合上述資料,請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二人有何共同之處。你從他們身上獲得了怎樣的啟迪?22.(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周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名人故事】——真理的味道1920年的早春,浙江義烏的一個小村莊,陳望道在自家老宅旁的柴房里,用一塊鋪板、兩張條凳,開始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式的翻譯工作。他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有一次,陳望道的母親給他送來粽子和紅糖,擔心糖不夠,問他要不要加一些,他隨口答道:“夠甜,夠甜了。”等到推門再進來一看,陳望道滿嘴墨汁,而紅糖卻一點沒動。原來他全神貫注于譯作,竟然絲毫沒有意識到粽子蘸的是墨汁。在陳望道的努力下,他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成為國民黨統治時期國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同一年,陳望道還參加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創立。材料二:【紅色旅游】——南湖紅船紅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年代建立的不朽功績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游客開展學習、參觀的主題性旅游活動。材料三:【感悟黨史】——迎來曙光“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個元寶形,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張海鵬《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概說》(1)結合材料,說說陳望道為共產黨誕生作出了哪些貢獻?(2)圖片中的船見證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紅天下”?(3)為了“升出一片光明”,共產黨成立以后確定了怎樣的革命綱領?主要的工作任務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考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是清政府與西方列強之間進行的第一次較量,中國戰敗,英國首次打開中國大門,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鴉片戰爭后,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據題干關鍵信息“首次打開中國大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這些戰爭”中,首次打開中國大門的是鴉片戰爭。A項鴉片戰爭首次打開中國大門,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鴉片戰爭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掌握鴉片戰爭的史實。2.【答案】B【考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劫走了所有能搬動的貴重文物和圖書典籍,十二生肖獸首丟失,為了掩人耳目,英法聯軍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與馬首銅像流失海外有關的歷史事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圓明園馬首銅像流失海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3.【答案】B【考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64年夏,湘軍攻入天京,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歷時14年,縱橫18省,給封建統治以沉重的打擊,同時,對外國侵略勢力的武裝干涉也作了堅決的回擊。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史實。4.【答案】D【考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據圖片“八位強人”可知。此事件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爆發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與八國聯軍在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A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是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破壞的是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要求具備讀圖識圖及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5.【答案】A【考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說明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引進了一批近代企業。“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說明了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最后只得以失敗而A項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王朝統治是材料中所述的主張,符合題意;B項主張維新變法,變革國家制度的是戊戌變法,不符合題意;C項主張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D項主張思想革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是新文化運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識記歷史知識學生和分析史料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C【考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知,①日軍旅順大屠殺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占領軍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遼東半島的旅順,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②金田起義發生在1851年,③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是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④簽訂《辛丑條約》是在1901年,故排列順序為②①③④。C項②①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注意識記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平時多記憶與積累。7.【答案】C【考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丑條約》簽訂后,國內革命情緒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著作宣傳民族民主革命,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ABD三項都屬于當時宣傳革命思想的著作,不符合題意;C項《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運動中洪仁玕寫成的,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不屬于當時宣傳革命思想的著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的相關史實,識記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的著作功績。8.【答案】C【考點】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05年,孫中山聯合各革命團體,團結革命力量建立了中國同盟會。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宣告成立。②③與孫中山有關。C項②③與孫中山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識記與靈活掌握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的相關史實。9.【答案】B【考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842年8月,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英國強迫清政府在南京簽訂《南京條約》;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①③發生在南京。黃花崗起義在廣州爆發,《新青年》在上海創辦,②④不是發生在南京。B項①③可以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發生在南京的近代歷史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答案】B【考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底,袁世凱準備元旦登極,復辟帝制。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令舉國嘩然,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愛國群豪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南下,籌劃討袁。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昆明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護國運動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護國戰爭的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1.【答案】A【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認真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根本改造國民性,他們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這“兩位先生”指的是這次運動中的兩面大旗—— “民主”與“科學”。A項民主與科學是這兩位先生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并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新文化運動的口號。12.【答案】B【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運動期間的革命口號“外爭國權”體現五四運動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內除國賊”體現五四運動對內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因此“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這句口號最能揭示五四運動的內容和性質。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最能揭示出五四運動內容和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13.【答案】C【考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題干中丘逢甲的詩所說的“島”就是臺灣島,他本人即為抗日保臺志士。此詩描述了臺灣島上仍然有義士存在,每年伏祭和臘祭這兩個祭祀節日都要供奉漢家。意思是甲午戰爭之后,雖然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侵略者,但是臺灣島上仍然有思念祖國的義士存在。與“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中表現的全國人民因為去年今日割讓臺灣而悲痛的心情是一致的。AB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與題干詩句表達的情感相似,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要求具備題干的理解與分析能力。14.【答案】D【考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A項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錯誤,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不符合題意;B項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錯誤,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而封建制度并未隨之終結,不符合題意;C項1915年新文化運動——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錯誤,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不符合題意;D項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正確,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共產黨的誕生。中共一大的召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與結論的對應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史實。15.【答案】C【考點】辛亥革命;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派大臣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普遍興辦學校。清政府迫于形勢,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ABD三項民國初期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C項有些人在參加科舉考試民國初期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度的廢除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的相關史實。16.【答案】錯誤;理由: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線(直接原因)【考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的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想打開中國市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線。故答案為:錯誤;理由: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線(直接原因)。【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鴉片戰爭的爆發的原因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7.【答案】正確;理由: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發展近代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寫出其中一點實例即可)【考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答案為:正確;理由: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發展近代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寫出其中一點實例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洋務運動的有關內容。18.【答案】錯誤;理由:義和團運動的發展,促使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考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1900年,為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犯中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因此義和團運動的發展,促使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故答案為:錯誤;理由:義和團運動的發展,促使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19.【答案】(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3)落后就要挨打;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是一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過程等【考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侵華戰爭有: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和1900-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為維護清朝統治,從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師夷長技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以期通過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以暴力推翻腐敗的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主張,領導了辛亥革命。(3)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是一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過程等。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3)落后就要挨打;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是一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過程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探索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0.【答案】(1)A.《南京條約》的簽訂。影響:中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天京陷落。影響: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影響: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2)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五四運動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考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年代尺上的時間,聯系所學,1842年8月,英國艦隊沿長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地位,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64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1912年,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圖一:北京《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它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進一步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故答案為:(1)A.《南京條約》的簽訂。影響:中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天京陷落。影響: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影響: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2)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五四運動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太平天國運動,中華民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理解并識記《南京條約》,太平天國運動,中華民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21.【答案】(1)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實行維新變法,效仿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2)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政治革命: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民族、民權思想(3)都是為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民族復興。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等【考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康有為的主張,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一中“ 吾國行專制政體,一君與大臣數人共治其國,國安得不弱”可概括其原因是實行君主專制(專制政體); “……今變行新法,故為治強之計”結合所學知識可概括其主張是維新變法,君主立憲(行憲法,開國會)。從材料一中“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可見康有為提出了效仿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2)本題考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根據材料二可概括“民族革命”指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族思想;“政治革命”指的是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權思想。(3)本題考查康有為和孫中山的共同之處,要求學生具備歸納概括能力。康有為和孫中山都是為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等。故答案為:(1)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實行維新變法,效仿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2)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政治革命: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民族、民權思想。(3)都是為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民族復興。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有為的主張,孫中山的思想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2.【答案】(1)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共產黨誕生提供思想條件陳望道參加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誕生提供組織條件(2)中共一大召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中共二大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開展工人運動【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在陳望道的努力下,他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成為國民黨統治時期國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說明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共產黨誕生提供思想條件;材料一中的“同一年,陳望道還參加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創立”說明陳望道參加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誕生提供組織條件。(2)據材料二“南湖紅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同時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一大提出了黨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故答案為:(1)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共產黨誕生提供思想條件;陳望道參加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誕生提供組織條件。(2)中共一大召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中共二大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開展工人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及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西片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七校聯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西片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七校聯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