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一、排泄1、排泄: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2、排泄的途徑:排尿、排汗、呼吸。排尿(泌尿系統):排出水、無機鹽、尿素。排汗(皮膚):排出水、無機鹽、尿素。呼氣(呼吸系統):排出水、二氧化碳。3、排遺: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殘渣排出體外的過程。二、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腎臟——形成尿液; 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尿的形成1、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腎臟包括大約100多萬腎單位。2、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a: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①入球小動脈,②腎小球,③出球小動脈,④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小管外毛細血管。尿的形成: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 原尿 尿液(1)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和緊貼著它的腎小囊內壁起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180升)。(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質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每天1.5升)。正常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80 L,而實際每天排出的終尿量只有1.5 L左右,并且在成分上也有變化。這些變化是由于腎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所造成的。4、血漿、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較(1)原尿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質(在腎小囊中)。(2)尿液由水、無機鹽、尿素組成。尿液中無機鹽含量(1.1)和尿素含量(1.8)比原尿和血漿高的原因是:大部分水被腎小管重吸收了。5、判斷尿液、原尿和血漿:第一步: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質”含量為“0”的一組,確定為尿液;第二步:找到“蛋白質”含量最高的一組,確定為血漿;例1 右圖為人體內毛細血管示意圖,請據圖回答:①如果此圖為肌肉內的毛細血管,則A是動脈血管,其內流的是動脈血;C處血液流回右心房。②如果此圖為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則A是入球小動脈,其內流的是動脈血;B處發生過濾作用。C是出球小動脈,其內流的是動脈血。③如果此圖為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則A是肺動脈,其內流的是靜脈血;C肺靜脈,其內流的是動脈血,C處血液流回左心房。6、血液從腎動脈流入腎靜脈,血液中的氧、尿素、無機鹽、水等減少,二氧化碳增多,葡萄糖、蛋白質不變。7、病變判斷尿中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腎小球病變。尿中出現葡萄糖——腎小管病變(或胰島病變)。尿多——腎小管病變。排尿的意義1、排出廢物;2、調節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平衡;3、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一、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1、眼和視覺人從外界獲得的信息中,大多來自視覺。(1)眼球的結構:①虹膜可以調節瞳孔大小,明亮時瞳孔小,黑暗時瞳孔大。②睫狀體調節晶狀體曲度。瞳孔—光圈,晶狀體—鏡頭,視網膜—膠卷。看近處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曲度大(厚)。看遠處時,睫狀體舒張,晶狀體曲度小(薄)。公交車由遠到近,晶狀體曲度由小變大。視覺的形成:外界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覺神經→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在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視覺和聽覺形成都不是反射,因為反射弧不完整,缺少傳出神經和效應器。視覺形成要滿足三個條件:眼球結構、視覺神經、大腦皮層。近視:晶狀體曲度過大或者眼球前后徑過長,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鏡矯正。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2、耳與聽覺(1)耳的結構咽鼓管維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張口/閉嘴堵耳)。被巨大聲音震聾損傷的是鼓膜。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避免引起中耳炎:聽覺的形成: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聽覺感受器是耳蝸不是鼓膜。聽覺在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不是在耳蝸形成。二、神經系統的組成1、神經系統的組成: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2、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3、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1)大腦:表面是大腦皮層,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2)小腦: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3)腦干:腦干中有專門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部位。①植物人沒有損傷腦干。②走路歪斜,酒精麻痹小腦。③胡言亂語,酒精麻痹大腦(語言中樞)。脊髓: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脊髓的功能是反射和傳導。脊髓的外圍是白質,起著傳遞神經沖動的作用。脊髓的中央是灰質,灰質里有許多低級的神經中樞,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排便反射、排尿反射、下肢受刺激而收縮的防御反射等。5、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包括細胞體和突起,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①神經纖維:軸突+鞘 ②神經末梢:軸突末梢 ③神經:許多神經纖維+膜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1)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2)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組成。草履蟲、植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叫應激性。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與肌肉(或腺體)組成。傳入神經受損,無感覺無反射。傳出神經(或效應器)受損,有感覺無反射。縮手反射:先縮手再感覺到燙。反射類型:簡單發射和復雜反射。(1)簡單反射(非條件反射):是人生來就有的反射。簡單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膝跳反射、縮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吮吸反射、吃梅止渴、飛蛾撲火。(2)復雜反射(條件反射):是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獲得的,是后天學習得來的。復雜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鸚鵡學舌、老馬識途、 聞雞起舞、狗辨住客。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最復雜的,也是人類所特有的(望梅止渴、談梅止渴、談虎色變、畫餅充饑等)。四、激素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的主要受神經系統調節,同時也受激素調節的影響。人體內的腺體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外分泌腺有導管,如:唾液腺、汗腺、肝臟、胃腺、腸腺等。胰腺分為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是消化液。內分泌部是胰島。所以胰腺既是內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1、激素由內分泌腺(無導管)分泌,直接進入毛細血管,并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部。2、激素類型及其作用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與幼兒免疫力有關,成年后退化。胰島素分泌過多:低血糖。治療糖尿病應采用注射胰島素的方法。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管擴張,面紅耳赤,俗稱激動激素。興奮劑主要是甲狀腺激素。五、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1、酸雨(PH小于5.6)被稱為空中死神,形成酸雨的最主要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2、我國酸雨主要是因燃燒含硫量高的煤和石油形成的,機動車排放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3、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屬污染。如汞、鎘等4、控制廢電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產和銷售危害性大的電池。5、全球性大氣污染問題主要有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6、溫室效應是指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地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的現象。7、臭氧層能濾去紫外線,控制使用氟利昂,減少含氮廢氣排放,是防止臭氧層破壞的關鍵。8、人類對生態系統破壞的實例:亂砍濫伐、亂排污染物、亂捕濫殺、生物入侵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