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生物的延續和發展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原始大氣層包括: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但沒有氧氣。2、科學實驗表明: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3、原始地球的條件: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4、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用原始大氣合成了氨基酸(簡單有機物)。5、科學推測需要一定的證據做基礎,還需要有嚴密的邏輯,也需要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二、生物進化的歷程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比較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差異,差異越小,說明兩者的親緣關系越近。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3、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來才出現了真核生物。4、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5、越古老的地層中,生物形成的化石越低等、越簡單,水生生物形成的化石越多;越晚近的地層中,生物形成的化石越高等、越復雜,陸生生物形成的化石越多。三、生物進化的原因1、生物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是生物進化的基礎。2、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夠產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3、自然選擇指自然界中生物,經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4、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地進化。5、自然界中新物種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如長頸鹿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6、自然選擇是一個長期且連續的過程。只有經過許多代的選擇,逐漸積累有利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才能形成新的物種。變異不定向,自然選擇定向。第八單元 健康地生活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一、傳染病及其預防1、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病原體。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3、傳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4、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人或動物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5、易感人群 :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6、預防傳染病的三個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①控制傳染源:對患病的人或動物采取措施,包括:隔離病人、疑似病人,對急性傳染病病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和徹底治療;將患病的動物殺死、焚燒、掩埋等。②切斷傳播途徑:將病原體從傳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過程進行處理,包括:打掃衛生;清潔消毒;開窗通風;海關檢疫;禁止進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滅媒介生物,勤洗手。③保護易感人群:對未患病的人或動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強身體體質;接種疫苗;不讓易感人群接觸到傳染病病人。7、預防傳染病時,既要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采取綜合措施,又要根據不同病種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在三個環節中抓住主要環節,做到綜合措施和重點措施相結合。二、免疫與計劃免疫1、皮膚和黏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溶菌酶破壞的是許多病菌的細胞壁。3、第三道防線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脾臟)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組成。4、第一、二道防線是人生來就有的,對各種病原體都有預防作用,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5、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6、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7、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抗原包括:病原體、異物、器官等。8、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可以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當抗原被清除后,機體還將保持產生相應抗體的能力。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機體會快速產生大量的相應抗體,再次以同樣的方式將抗原清除。如果人的免疫功能過強,人就會有過敏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在醫學上叫做過敏原。預防過敏反應的措施是找出過敏原,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10、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11、在進行器官移植時,必須尋找與患者身體相匹配的器官,移植后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12、免疫的三大功能:①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 ②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產生;③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13、計劃免疫: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簡稱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14、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于人體后,可產生相應的抗體。15、艾滋病的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通過靜脈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為、輸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過的注射器等傳播。已感染的婦女可通過分娩、哺乳等傳給胎兒或嬰兒。第二章 用藥與急救一、安全用藥1、“是藥三分毒”,凡是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2、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恰到好處,充分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的不良反應或危害。3、藥物分為:處方藥(Rx)和非處方藥(OTC),其中非處方藥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書服用的藥物,適于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4、急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緊急撥打“120”急救電話;(2)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是“口對口”吹氣法);(3)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心肺復蘇)。5、心肺復蘇包括: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進行心肺復蘇時先做30次心臟按壓,并保持氣道暢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復進行。6、心臟按壓可以改變胸腔內的壓力和容積,將心臟內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組織器官。7、出血和止血:內出血和外出血。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三種。8、最常見的是毛細血管出血,出血時血液呈紅色,從傷口滲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9、靜脈出血時,血液呈暗紅色,緩慢而連續不斷地從傷口流出。10、動脈出血時,血液呈鮮紅色,從傷口噴出或隨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時止血,患者會因失血過多而死亡。11、動脈止血部位在傷口的近心端,靜脈出血部位在傷口的遠心端。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進健康1、要增進健康,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2、健康是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3、心情愉快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緒和適度的情緒反應,表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處于積極的健康狀態。4、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轉移注意力、宣泄煩惱和自我安慰。5、目前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已不再是傳染病,而是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些疾病也常被稱為“生活方式病”或“現代文明病”。6、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酒精(小于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7、煙草浸出液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8、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合理安排上網、看電視時間,積極參加集體活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