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光與色學習目標:1.知道光的傳播特點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3.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顏色的光混合的現象4.知道紅外線和紫外線Part1.知識回顧Part2.體系說明Part3.知識概要Part4.知識講解知識檢測1.光源:我們把自身會發光的物體叫做__________。2.光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快慢不同,在真空中光的傳播最快,每秒達________m。光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略小,所以我們可以近似認為空氣中的光速也是3×105km/s。說明:光在不同狀態的物質中傳播速度大小關系有v氣>v液>v固,光在水中的速度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為真空中的2/3。3.光年:光年是指__________時間里傳播的_____,因此它不是一個時間單位,1光年約等于__________km。天文學上常用光年來計量天體之間的距離。1.光源 2.3×108 3.光在一年 路程 9.46×1012典型例題例1-1.生活中許多物體可以發光,下列物體中不屬于光源的是( )A.水母 B.螢火蟲 C.月亮 D.太陽【解答】解:在選項中,螢火蟲、太陽、水母自身可以發光,是光源,其月亮是反射太陽光,不是光源。故選:C。例1-2.在雷電來臨時,總是先看到閃電,接著才聽到雷聲,其原因主要是( )A.聲速比光速快 B.閃電發生在雷鳴之前 C.雙耳效應 D.光速比聲速快【解答】解: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米/秒,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光速,為3×108米/秒。故選:D◆變式訓練1.少先隊員們正在湖邊進行篝火晚會以慶賀自己的節日,在一片銀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隊員們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悅。以下能稱得上光源的是( )A.少先隊員們的目光 B.一片銀白色的月光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邊燃燒的篝火【解答】解:少先隊員們的目光、銀白色的月光、湖面上映出的篝火本身不能發光,所以不是光源,湖邊燃燒的篝火能夠發光,所以是光源。故選:D。2.如果聲音和光都從水傳入空氣中,則( )A.聲速變大,光速變小 B.聲速變小,光速變大C.聲速、光速都變大 D.聲速、光速都變小【解答】解: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更小。所以,光從水傳到空氣中,速度變大了;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體,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最慢。所以,聲音從水傳到空氣中,速度變小了,故B正確。故選:B。3.關于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速度的最大值為3×10米/秒 B.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C.光能在真空中傳播 D.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解答】解:A、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在其它介質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都小,故A錯誤;B、同種均勻介質中,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故B正確;C、光在真空中的傳播最快,為3×108m/s,在其它透明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都小于這個數值。故C正確。D、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一般被用于計算恒星間的距離,故D正確 故選:A。知識檢測1.光的傳播路徑: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沿_____傳播的。說明:①必須是同一種介質;②該物質的密度是均勻的。光線:光線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_____。實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注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狀與__________無關,只與物體形狀有關。1.直線 方向 孔的形狀典型例題例2-1.小明在學習“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①用激光筆射向水中,觀察到光線是一條直線(如圖);②在A點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生了彎曲;③經攪拌后,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根據上述現象得出的結果,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需要介質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線傳播 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解答】解:從①中我們發現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而②中的光線不再沿直線傳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質不再均勻,③現象中的光線又沿直線傳播,是由于經攪拌后,介質又變得均勻,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故選:D。例2-2.晚上,人從馬路邊一盞路燈下走過的過程中,其影子的長度變化情況是( )A.先變短后變長 B.先變長后變短C.逐漸變短 D.逐漸變長【解答】解:人從馬路邊向一盞路燈下靠近時,光與地面的夾角越來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來越短,當人到達路燈的下方時,人在地面上的影子變成一個圓點,當人再次遠離路燈時,光線與地面的夾角越來越小,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來越長,所以人在走過一盞路燈的過程中,其影子的長度變化是先變短后變長,所以選項B、C、D的說法不正確。故選:A。例2-3.如圖所示,是我們看到發生日食的圖片,下面關于日食的一些說法不正確的是( )A.日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B.此時透過茂密的樹葉,在樹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圓形的C.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形成的D.地上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解答】解:(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月球擋住了沿直線傳播的太陽光,使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陽,即出現日食現象,日食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C正確;(2)太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會在地上形成圓形的光斑,這是小孔成像現象,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光斑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相同,所以此時透過茂密的樹葉,在樹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光斑是圖中的彎月形,故D正確,B錯誤;故選:B。例2-4.(2019秋 昆山市期中)2009年,中國出現了日食奇觀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狀是( )A. B. C. D.【解答】解:(1)小孔形成與孔的形狀無關,故A錯誤;(2)由小孔成像的特點(倒立的像)可知日偏食經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對側,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例2-5.如圖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點“坐井觀天”,青蛙通過井口觀察范圍正確的光路圖是( )A. B. C. D.【解答】解:圖中O點是青蛙的位置,將O點與井口左邊的端點相連成一直線,將O點與井口右邊的端點相連成一直線,然后在直線上標出箭頭,即得到兩條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線,這兩條光線就決定了青蛙的觀察范圍。A圖是正確的。B圖中光的傳播方向標錯了;C圖中光線發生了偏折,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C圖也不正確;D圖中不僅光線發生了偏折,而且光的傳播方向也標錯了,所以D圖也不正確;故選:A。◆變式訓練1.(2018 長沙模擬)如圖所示,小明想通過A,B兩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他應將燭焰、兩個小孔和人眼調到同一直線上,這樣操作的依據是 。操作過程中他還在B紙片上看到了一個燭焰的像,這個像是 的。(填“正立”或“倒立”)。【解答】解: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明想通過A、B兩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應將燭焰、兩個小孔和人眼調到同一直線上;蠟燭發出的光線通過A紙片上的小孔在B紙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倒立的實像。故答案為: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倒立。2.大約兩千四百年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和它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學將兩個長度均為50cm,直徑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圖的儀器(M筒的直徑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動)(1)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 像(實/虛)。(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釋。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 。(有關/無關)(3)若直筒M、N位置不動,讓物體遠離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兩空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解答】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2)這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體本身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3)見下圖:若直筒M、N位置不動,讓物體遠離N筒,像仍然成在M筒的右側,像距不變;讓物體遠離N筒,△AOB與△A′OB′的相似比變大,AB大小不變,則像變小。故答案為:(1)倒立;實;(2)直線傳播;無關;(3)不變;變小。3.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C.D.【解答】解:(1)C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始終是三角形,并且逐漸變小,故C符合要求;(2)ABD三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不符合要求。故選:C。4.下列詩句所描述的現象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A.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B.如影隨行,形影相伴C.井底之蛙,所見甚少 D.水中撈月,徒勞無功【解答】解:A、一葉障目,指的是一個樹葉遮住了人的眼睛,屬于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不符合題意;B、如影隨形,形影相伴,指的是影子和人不分離,屬于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不符合題意。C、井底之蛙、所見甚小,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造成的,屬于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不符合題意;D、“水中撈月,徒勞無功”,水中月亮的倒影,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符合題意。故選:D。知識檢測1.色散現象:太陽光經三棱鏡,呈現彩色的光帶,彩色光帶中的顏色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排列的。2.單色光:不能________的光叫做單色光。3.復色光: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復色光。4.色散現象表明:白色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各種單色光混合組成的復色光。1.紅橙黃綠藍靛紫 2.再分解 3.單色光典型例題例3-1.下列物理事實中屬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燈的燈光五顏六色 B.彩色電視機的畫面五彩繽紛C.色彩豐富的水彩畫 D.雨后天空出現的彩虹【解答】解:A、霓虹燈的燈光是因為里邊的是稀有氣體,是利用稀有氣體的性質,不是光的色散;。B、電視機的彩色畫面是由紅、綠、藍三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混合光分散為單色光的過程,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C、色彩豐富的水彩畫它顏色都是根據這三種顏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故C不符合題意。D、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陽光照在空氣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帶,是色散現象;故選:D。例3-2.(2020春 紹興期中)藍光通過三棱鏡后在白色的光屏上呈現( )A.白色 B.藍色 C.黑色 D.多種顏色【解答】解:由于藍光是單色光,所以藍光通過三棱鏡時不會發生色散現象,仍然為藍光;藍光照射在白色的光屏上會被反射,則光屏上呈現藍色。故選:B。◆變式訓練1.如圖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的白色光屏上,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1)此現象叫做光的 。此現象是英國物理學家 發現的。(2)此實驗說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單色光。(3)小明將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A處,發現溫度計的示數上升較快。說明A處有一種看不見光。請寫出它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種即可)(4)小華想證明C處也有一種看不見光,那么她應該把 放到C處。(填“溫度計”、“1元硬幣”或“100元紙幣”)【解答】解:(1)太陽光經三棱鏡后發生色散現象,圖中位置從A到B依次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顏色的色光;此現象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發現的;(2)此實驗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是復色光;(3)A的外側是紅外線,紅外線具有熱效應,它位于紅色光的外面,所以溫度計放應放在A處的外側示數會上升,紅外取暖器利用了這一特點;(4)在紫光之外有看不見的紫外線,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發光,所以可以用100元紙幣放到C處來證明C處也有一種看不見光。故答案為:(1)色散;牛頓;(2)不是;(3)紅外取暖器;(4)100元紙幣。2.光的色散說明白光是一種復色光,棱鏡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對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對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圖中能正確表示白光通過三棱鏡發生色散的是( )A.B.C.D.【解答】解:棱鏡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對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對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紅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選:B。知識檢測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________的色光決定的,透明物體只能透過和該物體顏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顏色的光。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________的色光決定。白色物體_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物體________所有色光。透過 反射 反射 吸收典型例題例4-1.(2020 章丘區一模)2019年國慶閱兵,“噴射彩虹的飛機”刷屏了,“彩虹”形成原理,是低空飛行的飛機尾氣中的水蒸氣離開飛機后液化為云霧,開始時噴入發動機尾氣中的煙劑彩色染料,就會將這些云霧染色成各種顏色的煙霧,形成飛機彩色的尾跡。人們看到的這些美麗的“彩虹”是( )A.云霧中的水滴折射陽光形成B.染料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形成C.染料反射不同的色光形成的D.是一種人造的光的色散現象【解答】解:由于云霧中含有煙劑彩色染料,這些不同顏色的染料能反射不同的色光,所以出現了“彩虹”,故C說法正確。故選:C。例4-2.崔護考進士未中,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莊,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情景使人惆悵。在“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詩中,用光學知識解釋桃花紅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發出紅光 B.桃花吸收紅光C.桃花反射紅光 D.以上說法都不對【解答】解:桃花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在陽光的照射下,只有紅色的光被桃花反射,其余顏色的光被桃花吸收了。故選:C。例4-2.(2020春 余杭區期中)奧運五環顏色從左到右依次如圖所示,分別代表歐洲(藍)、亞洲(黃)、非洲(黑)、澳洲(綠)、美洲(紅)。將藍光依次照射到奧運五環上,呈藍色的是( )A.歐洲環 B.亞洲環 C.澳洲環 D.美洲環【解答】解:藍光依次照射到奧運五環上,只有歐洲環能反射藍光,觀眾看到的是藍色;而藍光照在其他四種顏色的奧運環上被吸收,觀眾看到的是黑色,故A正確。故選:A。◆變式訓練1.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上帝給世間萬物分發各種顏色,由它們自由選擇。花兒想:“我喜歡紅花,說不定別人也喜歡,那就讓給別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它顏色,卻把紅色反射給別人。結果,它變成了紅色的。其他動植物也像花兒這樣想著別人,結果都變成了自己喜歡的顏色。你認為黑烏鴉會是怎樣想的( )A.我就喜歡黑色B.我什么顏色也不喜歡,因此什么顏色我都不要C.我各種顏色都喜歡,讓我變得五顏六色吧D.我喜歡紅色和黃色,我只要這兩種顏色【解答】解:大多數動植物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反射出去,自己卻變成這種顏色的,說明物體反射什么色光,看起來就是什么顏色;烏鴉是黑色的,沒有反射任何色光,把各種色光都吸收了,它一定是喜歡所有顏色,想變成五顏六色的。故選:C。2.(2020春 越城區期中)同學的手上有兩朵花,一朵是紅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當在暗室中用藍色的光照在這兩朵花上后,他看到兩朵花的顏色分別是( )A.玫瑰花呈藍色,水仙花呈白色B.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白色C.玫瑰花呈藍色,水仙花呈藍色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藍色【解答】解:當藍色的光燈光照在紅色的玫瑰花上時,紅色的玫瑰花將藍色光吸收,沒有色光反射,即看上去是黑色的,當藍光照射白色的水仙花,白色的水仙花能反射藍光,白色的水仙花反射的藍光進入人眼,看到白色的水仙花是藍色的,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3.(2020秋 鹿城區校級月考)如圖是某市中考試卷答題卡中用來識別考生信息的條形碼。當掃描器照射條形碼時,黑色條紋將 (填“反射”或“吸收”)所有光,白色條紋則反之,最后通過電腦解碼就可以獲取考生的相關信息。【解答】解:當條形碼掃描器照射答題卡時,黑條紋將光吸收,白條紋將光反射,再通過電腦解碼就可以獲取考生相關信息。故答案為:吸收。知識檢測1.紅外線:紅外線位于________之外,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肉眼看不見。紅外線的特點:紅外線具有____效應,熱作用強。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出的紅外線越強。紅外線的利用:紅外線遙控、響尾蛇利用紅外線捕食、紅外線照相機、紅外線探測器等。2.紫外線:位于________之外,肉眼看不見。高溫物體如太陽、弧光燈和其他熾熱物體發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線。紫外線的特點:化學作用強、生理作用強,且具有熒光效應。紫外線的利用:消毒殺菌、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鑒別紙幣的真偽。自然界中的紫外線主要來源于太陽,在距地面20~25km的大氣中,集中了地球上大多數的臭氧,這就是________層,它吸收大部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線的照射。紅光 熱 2.紫光 臭氧典型例題例5-1.(2020 越秀區一模)用三棱鏡把太陽光分解成彩色光帶,投射在暗房里。把1﹣9號溫度計放置在光帶及其附近,如圖所示,另有一溫度計10放在遠離光帶的位置(未畫出)發現溫度計1比室內其他溫度計的示數要高:2、3、4、5、6、7、8七支溫度計的示數有些許差異,比溫度計10示數要高;溫度計9的示數與溫度計10的示數無明顯差異。從實驗現象中,可以推斷( )①溫度計9位置一定不存在看不見的光②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都不可以讓溫度計示數升高③溫度計1的位置存在一種能使溫度計示數升高的看不見的光A.只有①是對的 B.只有③是對的C.①、③都是對的 D.①②③都不對【解答】解:①溫度計10放在遠離光帶的位置,溫度計9的示數與溫度計10的示數無明顯差異,說明這兩處的情況是差不多的,這不能說明9位置一定不存在看不見的光,故①錯誤;②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具有能量,可以讓溫度計示數升高,故②錯誤;③溫度計1比室內其他溫度計的示數要高,這表明溫度計1的位置存在一種能使溫度計示數升高的看不見的光,故③正確。故選:B。例5-2.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出紅外線,來實現電視機的遙控B.人們常借助驗鈔機發出的紫外線來辨別紙幣的真偽C.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色彩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D.醫院里常使用紫外線給病房消毒【解答】解:A、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出不同頻率的紅外線來實現對電視機的遙控,故A正確;B、根據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可以制成驗鈔機,故B正確;C、彩色電視機的色彩是用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紅、黃、藍,故C錯誤;D、紫外線可以殺菌,所以醫院里常使用紫外線給病房消毒,故D正確。故選:C。例5-3.盛夏來臨,人們又為“怎樣才能曬不黑”而犯愁。資料表明:將皮膚曬黑的罪魁禍首是太陽光中的長波紫外線。“好奇實驗室”為此檢測了若干衣服的防曬效果。檢測方法:先用光纖探頭和計算機測算出陽光中長波紫外線的強度;再把衣服擋在光纖探頭上,測算出透射到光纖探頭上的長波紫外線強度。利用前后兩次測得的長波紫外線的強度計算出長波紫外線的透過率。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序號 衣服材質 衣服布料層數 長波紫外線透過率1 天蠶絲 1 12%2 2 5%3 化纖 1 28%4 2 14%5 全棉T恤(白色) 1 7%6 全棉T恤(黑色) 1 4%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是通過比較 來分析衣服的防曬效果的。(2)比較實驗1、2或3、4得到的結論是 。(3)根據測量結果,請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條夏季戶外活動時著裝的建議 。【解答】解:(1)根據題干中的檢測方法可知,該實驗是通過比較長波紫外線透過率來分析衣服的防曬效果。(2)比較實驗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質和顏色不變,長波紫外線透過率隨衣服布料層數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曬效果好;故可得結論:其它條件相同時,防曬效果與衣服的層數(厚度)有關。(3)分析實驗1、3或2、4數據可知,防曬效果與衣服的材質有關,并且其他條件相同時,棉料的衣服比化纖防曬效果好;分析實驗5、6可知,防曬效果與衣服的顏色有關,并且其他條件相同時,衣服的顏色越深防曬效果越好;根據以上分析,夏季戶外活動時著裝的建議:穿全棉長袖T恤;穿顏色較深的衣服;穿較厚的衣服等。故答案為:(1)長波紫外線透過率;(2)衣服材質相同,衣服布料層數越多,長波紫外線透過率越低;(3)穿全棉長袖T恤;穿顏色較深的衣服;穿較厚的衣服。Part5.課堂總結本次課最重要的三個知識點:21. 光源:我們把自身會發光的物體叫做__________。2. 光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快慢不同,在真空中光的傳播最快,每秒達________m。光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略小,我們可以近似認為空氣中的光速也是3×105 km/s。說明:光在不同狀態的物質中傳播速度大小關系有v氣>v液>v固,光在水中的速度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為真空中的2/3。3. 光年:光年是指__________時間里傳播的_____,因此它不是一個時間單位,1光年約等于_________km。天文學上常用光年來計量天體之間的距離。生活中許多物體可以發光,下列物體中不屬于光源的是( )A.水母 B.螢火蟲 C.月亮 D.太陽在雷電來臨時,總是先看到閃電,接著才聽到雷聲,其原因主要是( )A.聲速比光速快 B.閃電發生在雷鳴之前 C.雙耳效應 D.光速比聲速快少先隊員們正在湖邊進行篝火晚會以慶賀自己的節日,在一片銀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隊員們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悅。以下能稱得上光源的是( )A.少先隊員們的目光 B.一片銀白色的月光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邊燃燒的篝火如果聲音和光都從水傳入空氣中,則( )A.聲速變大,光速變小 B.聲速變小,光速變大C.聲速、光速都變大 D.聲速、光速都變小關于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速度的最大值為3×105米/秒 B.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C.光能在真空中傳播 D.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1. 光的傳播(1)路徑: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沿_____傳播的。(2)說明: ①必須是同一種介質;②該物質的密度是均勻的。(3)光線:光線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_____。(4)實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5)注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狀與__________無關,只與物體形狀有關。小明在學習“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①用激光筆射向水中,觀察到光線是一條直線(如圖);②在A點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生了彎曲;③經攪拌后,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根據上述現象得出的結果,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需要介質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線傳播 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晚上,人從馬路邊一盞路燈下走過的過程中,其影子的長度變化情況是( )A.先變短后變長 B.先變長后變短C.逐漸變短 D.逐漸變長如圖所示,是我們看到發生日食的圖片,下面關于日食的一些說法不正確的是( )A.日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B.此時透過茂密的樹葉,在樹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圓形的C.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形成的D.地上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2009年,中國出現了日食奇觀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狀是( )A. B. C. D.如圖,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 “坐井觀天”,青蛙通過井口觀察范圍正確的光路圖是( )A. B. C. D.如圖所示,小明想通過A,B兩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他應將燭焰、兩個小孔和人眼調到同一直線上,這樣操作的依據是 。操作過程中他還在B紙片上看到了一個燭焰的像,這個像是 的。(填“正立”或“倒立”)。大約兩千四百年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和它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學將兩個長度均為50cm,直徑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圖的儀器(M筒的直徑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動)(1)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 像(實/虛)。(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釋。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 。(有關/無關)(3)若直筒M、N位置不動,讓物體遠離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兩空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C.D.1. 色散現象:太陽光經三棱鏡,呈現彩色的光帶,彩色光帶中的顏色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排列的。2. 單色光:不能________的光叫做單色光。3. 復色光: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復色光。4. 色散現象表明:白色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各種單色光混合組成的復色光。下列物理事實中屬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燈的燈光五顏六色 B.彩色電視機的畫面五彩繽紛C.色彩豐富的水彩畫 D.雨后天空出現的彩虹藍光通過三棱鏡后在白色的光屏上呈現( )A.白色 B.藍色 C.黑色 D.多種顏色如圖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的白色光屏上,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1)此現象叫做光的 。此現象是英國物理學家 發現的。(2)此實驗說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單色光。(3)小明將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A處,發現溫度計的示數上升較快。說明A處有一種看不見光。請寫出它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種即可)(4)小華想證明C處也有一種看不見光,那么她應該把 放到C處。(填“溫度計”、“1元硬幣”或“100元紙幣”)光的色散說明白光是一種復色光,棱鏡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對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對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圖中能正確表示白光通過三棱鏡發生色散的是( )A.B.C.D.1. 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________的色光決定的,透明物體只能透過和該物體顏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顏色的光。2.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________的色光決定。白色物體_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物體________所有色光。2019年國慶閱兵,“噴射彩虹的飛機”刷屏了,“彩虹”形成原理,是低空飛行的飛機尾氣中的水蒸氣離開飛機后液化為云霧,開始時噴入發動機尾氣中的煙劑彩色染料,就會將這些云霧染色成各種顏色的煙霧,形成飛機彩色的尾跡。人們看到的這些美麗的“彩虹”是( )A.云霧中的水滴折射陽光形成B.染料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形成C.染料反射不同的色光形成的D.是一種人造的光的色散現象崔護考進士未中,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莊,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情景使人惆悵。在“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詩中,用光學知識解釋桃花紅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發出紅光 B.桃花吸收紅光C.桃花反射紅光 D.以上說法都不對奧運五環顏色從左到右依次如圖所示,分別代表歐洲(藍)、亞洲(黃)、非洲(黑)、澳洲(綠)、美洲(紅)。將藍光依次照射到奧運五環上,呈藍色的是( )A.歐洲環 B.亞洲環 C.澳洲環 D.美洲環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上帝給世間萬物分發各種顏色,由它們自由選擇。花兒想:“我喜歡紅花,說不定別人也喜歡,那就讓給別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它顏色,卻把紅色反射給別人。結果,它變成了紅色的。其他動植物也像花兒這樣想著別人,結果都變成了自己喜歡的顏色。你認為黑烏鴉會是怎樣想的( )A.我就喜歡黑色B.我什么顏色也不喜歡,因此什么顏色我都不要C.我各種顏色都喜歡,讓我變得五顏六色吧D.我喜歡紅色和黃色,我只要這兩種顏色同學的手上有兩朵花,一朵是紅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當在暗室中用藍色的光照在這兩朵花上后,他看到兩朵花的顏色分別是( )A.玫瑰花呈藍色,水仙花呈白色 B.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白色C.玫瑰花呈藍色,水仙花呈藍色 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藍色如圖是某市中考試卷答題卡中用來識別考生信息的條形碼。當掃描器照射條形碼時,黑色條紋將 (填“反射”或“吸收”)所有光,白色條紋則反之,最后通過電腦解碼就可以獲取考生的相關信息。1. 紅外線:紅外線位于________之外,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肉眼看不見。(1)紅外線的特點:紅外線具有____效應,熱作用強。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出的紅外線越強。(2)紅外線的利用:紅外線遙控、響尾蛇利用紅外線捕食、紅外線照相機、紅外線探測器等。2. 紫外線:位于________之外,肉眼看不見。高溫物體如太陽、弧光燈和其他熾熱物體發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線。(1)紫外線的特點:化學作用強、生理作用強,且具有熒光效應。(2)紫外線的利用:消毒殺菌、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鑒別紙幣的真偽。(3)自然界中的紫外線主要來源于太陽,在距地面20~25km的大氣中,集中了地球上大多數的臭氧,這就是________層,它吸收大部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線的照射。用三棱鏡把太陽光分解成彩色光帶,投射在暗房里。把1﹣9號溫度計放置在光帶及其附近,如圖所示,另有一溫度計10放在遠離光帶的位置(未畫出)發現溫度計1比室內其他溫度計的示數要高:2、3、4、5、6、7、8七支溫度計的示數有些許差異,比溫度計10示數要高;溫度計9的示數與溫度計10的示數無明顯差異。從實驗現象中,可以推斷( )①溫度計9位置一定不存在看不見的光②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都不可以讓溫度計示數升高③溫度計1的位置存在一種能使溫度計示數升高的看不見的光A.只有①是對的 B.只有③是對的C.①、③都是對的 D.①②③都不對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出紅外線,來實現電視機的遙控B.人們常借助驗鈔機發出的紫外線來辨別紙幣的真偽C.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色彩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D.醫院里常使用紫外線給病房消毒盛夏來臨,人們又為“怎樣才能曬不黑”而犯愁。資料表明:將皮膚曬黑的罪魁禍首是太陽光中的長波紫外線。“好奇實驗室”為此檢測了若干衣服的防曬效果。檢測方法:先用光纖探頭和計算機測算出陽光中長波紫外線的強度;再把衣服擋在光纖探頭上,測算出透射到光纖探頭上的長波紫外線強度。利用前后兩次測得的長波紫外線的強度計算出長波紫外線的透過率。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序號 衣服材質 衣服布料層數 長波紫外線透過率1 天蠶絲 1 12%2 2 5%3 化纖 1 28%4 2 14%5 全棉T恤(白色) 1 7%6 全棉T恤(黑色) 1 4%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是通過比較 來分析衣服的防曬效果的。(2)比較實驗1、2或3、4得到的結論是 。(3)根據測量結果,請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條夏季戶外活動時著裝的建議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光與色(解析版).docx 初一科寒-第2講光與色(原卷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