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永 動 機一、永動機是什么?永動機是指違反熱力學基本定律的不能實現的發動機。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一定律,故稱為“第一類永動機”。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地轉變為機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稱為“第二類永動機”。有人認為永動機這個名詞不是很恰當,他們說:“如飛輪之類,一旦開始運動,若無摩擦阻力作用,是可以永久繼續運動下去的,這在實際上雖然不易實現,但是在道理上說得通,可以看作一種實際的極限情況。”他們還認為:“所謂永動機并不是指這種情況,不是試圖去保持永恒的運動,而是期望在沒有外界能源供給,即不消耗任何燃料和動力的情況下,源源不斷地得到有用的功。”事實上,這種顧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能量的轉化是有方向性的,自然界里無論什么運動都會產生熱,熱向四周擴散,成為無用的能量。如不補給能量,任何運動著的機器都會停下來。如果這種永動機真的能夠制成,那么就可以不使用任何自然能源無中生有地得到無限多的動力。在人們還沒有掌握自然的基本規律時,這種想法曾經引誘許多有杰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勞動,追求這種夢想的實現。但是,現在永動機還未發明,沒有任何一部永動機被實際地制造出來,也沒有任何一個永動機的設計方案能接受科學的審查。 二、永動機不可能存在的原因歷史上有不少人希望設計一種機器,這種機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卻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種機器被稱為永動機。歷史上,人們提出了很多種永動機的制作方案。雖然人們經過多種嘗試,做了多種努力,但永動機無一例外地歸于失敗。人們把這種不消耗能量的機器叫做第一類永動機。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任何一部機器,只能使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而不能無中生有地制造能量,因此第一類永動機是不可能造出來的。能不能制造完全將不同種形式互相轉化而無損失的熱機呢?這種熱機無冷凝器,只有單一的熱源,它從這個單一的熱源吸收的熱量,可以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不能!人們把這種想象中的熱機稱為第二類永動機。它雖然不違反能量守恒定律,但因為機械能和內能的轉化具有方向性,它也不可能實現。二、回轉體[英] solid of revolution 形狀用詞 在一個物體的兩端假設兩個點,而兩點連成一線穿過物體,物體以此線為旋轉中心,在旋轉時它的每個部分旋轉到固定一個位置時都是一樣的形狀,此為標準回轉體,它的特點是中心線的兩邊為對稱,所以回轉體基本都是對稱的 在機械工業里,加工回轉體一般由車床來完成 比如地球就是一個回轉體,雖然不是很標準 再比如說子彈,就是一個標準回轉體 回轉體是形容形狀用詞,不是一個動態用詞,也就是說不一定要旋轉時才叫回轉體 兩相交回轉體同軸線時,它們的相貫線是圓三、電阻、電阻器 電阻的英文名稱為resistance,通常縮寫為R,它是導體的一種基本性質,與導體的尺寸、材料、溫度有關。電阻的基本單位是歐姆,用希臘字母“Ω”來表示。表示電阻阻值的常用單位還有千歐(kΩ),兆歐(MΩ)。 電阻器是電氣、電子設備中用得最多的基本元件之一。主要用于控制和調節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或用作消耗電能的負載。 電阻器的分類 電阻器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材料分,有碳膜電阻、水泥電阻、金屬膜電阻和線繞電阻等不同類型; 按功率分,有、、、、1W、2W等額定功率的電阻; 按電阻值的精確度分,有精確度為±5%、±10%、±20%等的普通電阻,還有精確度為±0.1%、±0.2%、±0.5%、±l%和±2%等的精密電阻。?? 按陽值特性分,有固定電阻,可調電阻,特種電阻等。 按安裝方式分,有插件電阻和貼片電阻。 按功能分,有負載電阻、采樣電阻、分流電阻、保護電阻等。附:電阻顏色代碼表四、三視圖能夠正確反映物體長、寬、高尺寸的正投影工程圖(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三個基本視圖)為三視圖,這是工程界一種對物體幾何形狀約定俗成的抽象表達方式。 三視圖是觀測者從三個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空間幾何體而畫出的圖形。 將人的視線規定為平行投影線,然后正對著物體看過去,將所見物體的輪廓用正投影法繪制出來該圖形稱為視圖。一個物體有六個視圖:從物體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主視圖(正視圖)——能反映物體的前面形狀,從物體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俯視圖——能反映物體的上面形狀,從物體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左視圖(側視圖)——能反映物體的左面形狀,還有其它三個視圖不是很常用。三視圖就是主視圖(正視圖)、俯視圖、左視圖(側視圖)的總稱。 特點 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的一個方位的形狀,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三視圖是從三個不同方向對同一個物體進行投射的結果,另外還有如剖面圖、半剖面圖等做為輔助,基本能完整的表達物體的結構。 規則 主俯長對正、主左高平齊、俯左寬相等 即: 主視圖和俯視圖的長要相等 主視圖和左視圖的高要相等 左視圖和俯視圖的寬要相等。 物體的投影在許多情況下,只用一個投影不加任何注解,是不能完整清晰地表達和確定形體的形狀和結構的。如圖所示,三個形體在同一個方向的投影完全相同,但三個形體的空間結構卻不相同。可見只用一個方向的投影來表達形體形狀是不行的。一般必須將形體向幾個方向投影,才能完整清晰地表達出形體的形狀和結構。 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的一個方位的形狀,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三視圖是從三個不同方向對同一個物體進行投射的結果,另外還有如剖面圖、半剖面圖等做為輔助,基本能完整的表達物體的結構。 三投影面體系投影體系我們設立三個互相垂直的平面,叫做三投影面。這三個平面將空間分為八個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個分角,分別稱為 Ⅰ 分角、 Ⅱ 分角…… Ⅷ 分角,如圖所示。我們把這個體系叫三投影面體系 ,世界上有些國家規定將形體放在第一分角內進行投影。也有一些國家規定將形體放在第三分角內進行投影 , 我國國家標準《機械制圖》 (GB4458.1–84) 規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如圖是第一分角的三投影面體系。我們對體系采用以下的名稱和標記:正對著我們的正立投影面稱為正面,用 V 標記 ( 也稱 V 面 ) ;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稱為水平面,用 H 標記 ( 也稱 H 面 ) ;右邊的側立投影面稱為側面,用 W 標記 ( 也稱 W 面 ) 。投影面與投影面的交線稱為投影軸,分別以 OX 、OY 、OZ 標記。三根投影軸的交點 O 叫原點。 三視圖的形成 如圖所示,首先將形體放置在我們前面建立的 V 、 H 、 W 三投影面體系中,然后分別 三投影面向三個投影面作正投影。 形體在三投影面體系中的擺放位置應注意以下兩點: 1) 應使形體的多數表面 ( 或主要表面 ) 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 ( 即形體正放 ) 2) 形體在三投影面體系中的位置一經選定,在投影過程中是不能移動或變更,直到所有投影都進行完畢。 這樣規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繪圖讀圖方便和研究問題的方便。 在三個投影面上作出形體的投影后,為了作圖和表示的方便,將空間三個投影面展開攤平在一個平面上。其規定展開方法是,如下圖所示: V 面保持不動,將 H 面和 W 面按圖中箭頭所指 , 方向分別繞 OX 和 OZ軸旋轉,使 H 面和 W 面均與 V 面處于同一平面內,即得如圖所示的形體的三面投影圖。 從上述三面投影圖的形成過程可知,各面投影圖的形狀和大小均與投影面的大小無關。另 三視圖形成外,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形體上、下、前、后、左、右平行移動,該形體的三面投影圖僅在投影面上的位置有所變化,而其形狀和大小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即三面投影圖的形狀和大小與形體和投影面的距離也即與投影軸的距離無關。因此,在畫三面投影圖時,一般不畫出投影面的大小 ( 即不畫出投影面的邊框線 ) ,也不畫出投影軸。 如圖所示,工程上,習慣將投影圖稱為視圖,國家標準規定: V 面投影圖稱為主視圖; H 面投影圖稱為俯視圖; W 面投影圖稱為左視圖。 四、三視圖畫法舉例三視圖的作圖步驟1.確定主視圖的方向2.布置視圖3.先畫出能反映物體真實形狀的一個視圖(一般為主視圖) 4.運用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原則畫出其它視圖5.檢查要求:俯視圖安排在主視圖的正下方,左視圖安排在主視圖的正右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