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讓高考試題在問題探究中盡放光芒摘要:本文以2010年浙江高考理22題為材料,整理出7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給予一個建議性的意見,結合問題探究教學法,設計為一節高考試題分析課的教案.關鍵字:試題,問題,探究,意見,建議.高考試題是命題組(一般由10多位高中名師和大學老師、命題專家組成)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經過了高考檢驗的、優秀的數學教學題材.根據筆者的經驗,在高三各輪的教學復習中,經常性地對高考試題從各個角度深入研究,能使考生熟悉和掌握近年高考試題的命題風格、命題熱點、命題形式,有利于考生適應高考情景,提高高考知識復習的針對性.2010年浙江理科數學試卷第21題(本題14分)是一道漂亮的試題,筆者把它與“問題探究教學法”進行結合,首先在自己的課堂里上了一節試題分析實驗課,根據課的過程與課后的反思,現在設計為一堂“高考試題分析課”,供參考.一 試題及課前準備題:已知是給定的實常數.設函數,,是的一個極大值點.(I)求的取值范圍;(II)設,,是的三個極值點,問是否存在實數,可找到,使得,,,的某種排列,,,(其中{,,,}={1,2,3,4})依次成等差數列?若存在,求所有的及相應的;若不存在,說明理由.課前準備:在課前早一天或兩天把該試題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探索、鉆研(要求學生不能查閱有關答案),并在適當時間后上交批改,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歸納、分析、歸類,以便設計提出下面的問題.有條件的要準備好多媒體課件,沒有條件的把要求多媒體展示部分的印刷出來給學生,人手一份. 二 問題的設計與解決思路的探究 問題1:做題的第一關是審題.同學們能談談你在拿到這個試題入手做時的感覺是什么?參考答案: 主要的感覺有(1)拿到手的時候,一讀試題,與以前的高考壓軸題不一樣,題意敘述簡短,意思清清楚楚.(2)試題不同于一般的高考壓軸題,一般的高考壓軸題是入手容易,走出難;而這里讓人迎面碰到的就是一個辣手的問題:如何破解條件“是的一個極大值點”?(3)一般的壓軸試題的第1小題是比較簡單、直接的問題,這里的好象也一樣,可是著手做時發現求函數的導數卻是一個難題. 問題2:同學們是如何求函數的導數呢?參考答案:據參加高考的數學成績不錯的學生回憶:今年浙江高考數學試題選擇、填空部分總體難度比較高,這個試題是最后一道題,這樣剩下可解答的時間就不多,本以為很容易拿下這個導數關節點,在花了比較多時間后才得出一個導數結論,也不知道這個導數結論正確不正確.其實,不同的考生,在求函數的導數時方法是不同的,是最能體現一個考生數學功底的,由于求導數路程比較長、運算量大,當方法選擇不當時,導出的結論容易是錯誤的.最簡單的辦法:令,先對求導,這里求導最好要用積函數的求導方法,即.后對求導數,這樣,容易提取因式,化簡得這樣一個明朗的結論.求導誤區:把展開為,求的導數得,這樣對求導就會變成這樣的結果,這個結論即繁又不能及時發現,十分不理想,會使后面解題不順暢或解題受阻.由此,同學們應該有所感觸,那就是高考的壓軸試題解答一定會有點不平常,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和高強的數學能力.問題3:同學們是如何利用條件“是的一個極大值點”來確定題中第1問中的取值范圍?參考答案:部分同學就會以為條件“是的一個極大值點”等價于“”,把代入式子進去,自然會得到,這個參數跑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其實,能解答到這里的大多同學都明白條件“是的一個極大值點”等價于“,且在的附近當時有、當時有”.由,自然會發現;令,而當時有、當時有,又由是一元二次、連續的函數,這樣只要就能保證結論“在的附近當時有、當時有”;由得出. 問題4:參加高考的考生反應第2小題的條件表達實在抽象,難以理解或突破,同學們看看能怎樣的突破?參考答案:當然這里的解答必須建立在第1小題通暢解答的基礎上,否則也真的難以想象怎么樣才會順利解決.這里表達中的三個極值點,即,,是的三個極值點,應該是基礎的、穩定的;如果這三個點都象“浮萍”一樣,那加上,要使得,,,的某種排列依次成等差數列的排列就有種,后要對這24種逐一考慮顯然是不現實的,高考肯定不是這樣考的.既然想到上一點,就要認真觀察三個極值點,,的大小順序關系.三個極值點,,就是三個根,進一步可以發現,一個根就是,另兩個根就是的兩個根.這個試題最大的特點就是題意條件簡單、明了,同學們還要明白一點,一般來說,壓軸試題的前面小題是為后面題服務的;那么就要聯系第1小題的解答過程“”或“”條件下,可得是在另兩個根之間.由大小根的關系,不妨記,,,有.問題5:有了上面的分析,你能全部解答問題了嗎?參考答案:若,使得,,,的某種排列,,,(其中{,,,}={1,2,3,4})依次成等差數列,與,,的順序關系自然剩下下面的三個關系了.(i)當或時,這樣就有,即,此時,,或;(ii)當時,這樣就有,即,代入化簡得,解得,;(iii)當時,這樣就有,即,代入化簡得,解得,.問題6:其實“,解得”這一步說得輕巧,做起來很坎坷的!你們有這樣的體會嗎?參考答案:這里是一個無理方程的解題過程,對無理方程,高考要求應該是很低的,但這里不是這樣的,還是很高的要求的!對于,可以把看成一個整體,也可以把看承一個整體.如設,則方程就是,兩邊平方得.現在面臨著對的取舍問題,是一個難點.如何對的值進行取舍呢?只能從式子去看了,由得,這樣就是取,得,即.問題7:你們做了這樣的一個高考試題有什么心得呢? 參考答案:我們知道,高考試題作為選拔性的考試,整份卷試題的85﹪問題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兩綱”所要求的主要思想與方法,一定要走“陽光大道”,不選“陰間小道”.試題背景設計力求公平,貼近學生的實際,在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中考查能力,問題設計力求入口寬,方法多樣,使學生在公平背景下展示真實的水平.如這里,讓更一般的學生一看就會知道是使用求導數方法來處理第(I)小題.而對于壓軸試題就不這樣的.壓軸題并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一個大題之中,一般是放在整份試卷最后的一道,或最后的第二道;壓軸試題一般分成兩道或三道小題,前面的應該還是基礎的,一般的學生都應該得分的,而后面的小題才是高難度.壓軸題所考查的知識選擇一般是在重點數學知識里選擇,這樣就需要一個綜合題作為基礎來支撐它.高考試題作為選拔性的考試,最后壓軸題的目的是讓數學能力冒尖的學生在這里能有充分的發揮,以便拉開數學冒尖學生與一般學生的分數,提的問題或解決的方法應該是冒尖學生能力承受范圍內,問題解決所用的思路或方法應該是這樣冒尖學生能想到的.如這里,求導數的方法就與平時不一樣,要走獨特的、技巧的路子. 作為壓軸題,問題設計力求入口寬,方法多樣,使數學冒尖學生在公平背景下展示真實的水平,因此,壓軸題命題時各個方面要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對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根,一般的(絕大部分的)處理方法是用兩根的韋達定理來解決,但這里就要求“韋達定理”與“求根公式”靈活運用,要根據情況適當取舍,單一只考慮“韋達定理”,就會使解題走入“死胡同”.作為壓軸題,與常規性的解答題應該不一樣,總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就是在解題的具體環節的方法上體現,要有很大的靈活性,思維的跳躍性也要大.如這里,不但要會使用“求根公式”,還會能及時判斷這兩個根是有確定的大小關系的,有了這樣的判斷,后面的工作就大大簡化了.作為壓軸題,由于它的責任要求,解題過程必然是漫長的、曲節的;特別是當解決過程中數學知識難度、技巧等降低時,必然要延長解決問題過程;我們這個試題就是有這樣的特點.該試題是2010年浙江卷理科最后一題,編得很巧妙,既聯系了平時訓練的基礎知識,又有很大的邏輯推理空間,淺入深出,下筆容易完成難,不象以前的或別的省份的壓軸題,難得離譜、脫離教學實際和一點不給考生留下解決問題的線索,是具有較好試題功效的壓軸試題.作業:利用今天所學的高考試題的分析方法來分析09年浙江理科22題的多種解法,寫一篇小論文.結束本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