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水浴加熱FeCl3溶液O肝臟研磨液過氧化氫酶發酵是純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無關李比希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物質,但是這些物質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細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發揮作用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后繼續起催化作就像在活酵母細胞薩和奧爾特曼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第1課時 酶的作用和本質新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1.說明絕大多數酶是一類能催化生化反應的蛋白質。2.闡明酶發揮作用的原理。3.通過對有關酶實驗的分析,學會控制實驗的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 1.生命觀念——認同細胞代謝離不開酶。2.科學探究——學會控制實驗的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知識點(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1.細胞代謝(1)場所:細胞中。(2)實質:許多化學反應的總稱。2.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1)實驗原理(2)實驗過程和現象試管編號 加入物質 處理 現象1 2 mL H2O2溶液 不處理 基本無氣泡產生2 90 ℃ 水浴加熱 有少量氣泡產生3 加2滴 FeCl3溶液 有較多氣泡產生,并使衛生香燃燒4 加2滴肝臟研磨液 有更多氣泡產生,并使衛生香猛烈燃燒3.實驗變量(1)概念:實驗過程中的變化因素稱為變量。(2)類型自變量 人為控制的對實驗對象進行處理的因素因變量 因自變量改變而變化的變量無關變量 除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的可變因素 4.酶的作用原理(1)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2)酶的作用機理:通過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而加快反應速率。①表示無催化劑條件下反應的活化能的曲線是ad段。②表示有酶催化條件下反應的活化能的曲線是cd段。③表示有酶催化條件下降低反應活化能的曲線是ac段。(1)細胞代謝不需要酶的作用。(×)(2)肝臟研磨液要研磨充分,以便H2O2酶充分釋放。(√)(3)對照實驗中,除自變量外,其他無關變量都應保持相同且適宜。(√)(4)酶通過為反應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來提高化學反應速率。(×)1.(科學探究)在“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的四組實驗中,哪一組為對照組?滴加過肝臟研磨液的滴管可否再去滴加FeCl3溶液?提示:第1組。不能,否則會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帶到滴加FeCl3溶液的實驗組中,干擾實驗結果的準確性。2.(科學思維)加熱和無機催化劑都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嗎?提示:加熱可提供化學反應所需活化能,提高反應速率;無機催化劑可降低活化能。1.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1)實驗的變量與對照自變量 因變量 無關變量 對照組 實驗組2號:90 ℃水浴加熱 用單位時間內產生氣泡的數目多少表示H2O2分解速率 加入H2O2的量;實驗室溫度;FeCl3溶液和肝臟研磨液的新鮮程度 1號試管 2、3、4號試管3號:加入2滴3.5%的FeCl3溶液4號:加入2滴20%的肝臟研磨液(2)由上述實驗可以說明①1、4號試管對照 酶具有催化作用。②1、3、4(或3、4)號試管對照 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對照實驗(1)對照組:未經過處理的一組(自然狀態下或者已知實驗結果的一組),如上述實驗中的1號試管。(2)實驗組:經過處理的一組(未知實驗結果的一組),如上述實驗中的2、3、4號試管。(3)遵循原則:單一變量原則,除要研究的變量外,其余變量都應始終保持相同且適宜。3.實驗注意事項(1)實驗中使用的肝臟必須是新鮮的,因為在新鮮的肝臟中過氧化氫酶才能保持原有的活性;肝臟需要研磨碎,這樣能使過氧化氫與其中的酶充分接觸,使酶充分發揮作用。(2)滴入FeCl3溶液和肝臟研磨液時,不能用同一根滴管,以免影響實驗結果。(3)H2O2有輕腐蝕性,使用時要小心,不要接觸皮膚,實驗后要及時洗手。[特別提醒](1)酶在反應前后的數量和性質不變。(2)酶只能催化原本能進行的反應,而不能催化原本不能進行的反應。(3)酶的作用只是催化化學反應的進行,使反應速率加快,并不為化學反應提供物質和能量,不改變化學反應的方向,也不改變生成物的量。1.如圖所示為“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下列有關分析不合理的是( )A.本實驗的因變量是不同的催化劑B.H2O2溶液用量和濃度屬于無關變量C.1號與4號對照說明酶具有催化性D.1號與2號對照說明加熱能促進H2O2分解解析:選A 據圖分析可知,本實驗中,自變量是過氧化氫所處的條件,本實驗的因變量是不同條件下,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A符合題意;本實驗中,自變量是過氧化氫所處的條件H2O2溶液用量和濃度不屬于自變量,但也會影響實驗結果,故屬于無關變量,B不符合題意;組別1號(無酶)與4號(有酶)對照,說明酶具有催化性,C不符合題意;與1號試管相比2號試管進行了加熱處理,根據實驗現象可說明加熱能促進H2O2分解,D不符合題意。2.如圖表示過氧化氫分解前后的能量變化,其中曲線A、B分別表示沒有酶催化和有酶催化時的反應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H表示沒有酶催化時反應所需的活化能B.圖中h表示酶催化時反應所需的活化能C.若將過氧化氫酶換為Fe3+,則H-h值減小D.在加熱時,H和h值都將減小解析:選D 分析題圖:A曲線是無酶催化的曲線,B曲線是有酶催化的曲線,H表示沒有酶催化時,過氧化氫分解的活化能,h表示酶催化時,過氧化氫分解的活化能。根據題意,H表示沒有酶催化時,過氧化氫分解的活化能,h表示酶催化時,過氧化氫分解的活化能,A、B正確;過氧化氫酶比Fe3+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顯著,所以將過氧化氫酶換為Fe3+,h上升,H-h值減小,C正確;加熱不可以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D錯誤。[易錯提醒]本題結合酶催化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的關系曲線,考查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尤其是不同階段的限制因素,在曲線的上升段,限制因素為橫坐標所示因素,即反應物濃度,在曲線的水平段,限制因素為除橫坐標所示因素以外的因素,但因本實驗在最適溫度條件下進行,故其限制因素不包含溫度,為酶的濃度、pH等。知識點(二)酶的本質1.科學家探索酶本質的過程2.酶的概念理解(1)來源:活細胞產生的。(2)作用:具有催化作用。(3)化學本質:有機物,絕大部分是蛋白質,少部分是RNA。(1)巴斯德認為發酵與活細胞有關是合理的,但是認為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是不正確的。(√)(2)畢希納獲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直接對酶進行了鑒定。(×)(3)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和脫氧核糖核苷酸。(×)(4)酶本質的探索歷程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無關。(×)1.(生命觀念)酶只在細胞內產生和起作用嗎?提示:酶只在細胞內產生,細胞內外都可發揮作用。2.(科學探究)要驗證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現有的實驗材料有:剛取的唾液、已知蛋白液、雙縮脲試劑及試管等,那么你給出的合理實驗方案是怎樣的?提示:組別 待測液 檢驗試劑 預期現象 結論實驗組 唾液 雙縮脲試劑 出現紫色 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對照組 已知蛋白液 雙縮脲試劑 出現紫色化學本質 絕大多數是蛋白質 少數是RNA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合成場所 核糖體 細胞核(真核生物)續表化學本質 絕大多數是蛋白質 少數是RNA實驗驗證 實驗組 待測酶液+雙縮脲試劑→是否出現紫色反應 待測酶液+吡羅紅染液→是否呈現紅色對照組 已知蛋白液+雙縮脲試劑→出現紫色反應 已知RNA溶液+吡羅紅染液→出現紅色作用場所 細胞內、外或生物體外均可起作用作用原理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來源 活細胞生理功能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1.用蛋白酶去除大腸桿菌核糖體的蛋白質,處理后的核糖體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由此可推測核糖體中能催化該反應的物質是( )A.蛋白質 B.脂肪酶C.RNA D.淀粉酶解析:選C 核糖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RNA,蛋白酶將核糖體中的蛋白質水解后只剩下RNA,所以發揮催化作用的是RNA。2.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產生的?、谟械膹氖澄镏蝎@得,有的在體內轉化而來 ③活細胞一般都能產生酶?、苊付际堑鞍踪| 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質?、廾冈诖x中有多種功能 ⑦在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中起調控作用?、嗝钢皇瞧鸫呋饔?br/>A.①②⑤ B.①⑤⑧C.③⑤⑧ D.①③⑤解析:選C 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食物中的酶進入消化道便被分解了,②錯誤;就酶的化學本質而言,主要是蛋白質,少數是RNA,④錯誤,⑤正確;就酶作用的場所而言,有胞內酶和胞外酶,活細胞一般都能產生酶,①錯誤,③正確;代謝是細胞內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需要酶的催化,⑥⑦錯誤,⑧正確。[要語必背·網絡構建]一、要語必背1.酶的化學本質(1)從酶的化學本質上講,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常見的一些酶(如淀粉酶、蛋白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若無特別說明,其本質都是蛋白質。(2)若具催化功能的某物質經蛋白酶處理后,其“喪失活性”,則該酶為蛋白質;若仍具活性,則該酶為RNA。2.酶在細胞代謝中作用(1)酶只能催化熱力學上允許進行的反應。(2)酶通過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3)在反應前后,酶的化學性質和數量將保持不變。(4)酶既可在細胞內,也可在細胞外發揮催化作用。(5)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細胞代謝才能在溫和條件下快速進行。二、網絡構建1.科學家發現了一種RNaseP酶,它由20%的蛋白質和80%的RNA組成。如果將這種酶中的蛋白質除去,留下來的RNA仍然具有與這種酶相同的催化活性,這一結果表明( )A.某些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酶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C.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D.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解析:選A 由題可知,除去RNaseP酶中的蛋白質,留下來的RNA仍然具有與這種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說明RNA也有催化作用,A正確;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或RNA,B和C錯誤;題中結果無法說明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D錯誤。2.下圖是酶的有關實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上述反應中的自變量是催化劑的種類B.該實驗能證明酶催化效率高C.該實驗如果將肝臟進行研磨,效果會更好D.該實驗的因變量是肝臟質量的變化解析:選D 本實驗中用的是過氧化氫酶和FeCl3溶液兩種不同的催化劑,所以催化劑的種類是本實驗的自變量,而加入肝臟(含過氧化氫酶)的試管反應更快,說明了酶催化效率高;因變量是產生氧氣的快慢。3.下圖表示“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相關分析合理的是( )A.本實驗的因變量是不同的催化劑B.本實驗的無關變量有溫度和酶的用量等C.1號與3號、1號與4號可分別構成對照實驗D.分析1號、2號試管的實驗結果可知加熱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解析:選C 本實驗的因變量是氣泡的產生速率,即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溫度是自變量,酶的用量是無關變量;1號與3號、1號與4號中只有一個實驗變量不同,可分別構成對照實驗;2號在高溫下出現氣泡的原因是加熱使過氧化氫分子得到能量,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4.下圖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應曲線,②表示沒有酶催化的反應曲線,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確的圖解是( )解析:選C 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從而使化學反應能夠快速地進行,但反應過程仍然需要能量。只是有酶時所需能量少,沒有酶時所需能量多。5.探究過氧化氫分解的實驗中,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氫濃度分別屬于( )A.自變量和因變量 B.因變量和無關變量C.自變量和無關變量 D.自變量和對照變量解析:選C 過氧化氫酶屬于該實驗的自變量,而過氧化氫濃度屬于該實驗的無關變量。6.下表是有關H2O2的系列實驗,回答有關問題。序號 反應物 加入物質 條件 現象 X1 H2O2 無 室溫 幾乎無氣泡 X12 H2O2 氯化鐵 室溫 X23 H2O2 土豆浸出液 室溫 X3(1)序號3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序號3的土豆浸出液中含有的對此實驗起作用的物質是________,土豆浸出液能否重復使用?________(填“能”或“不能”)。(3)若表中X的內容是收集100 mL氣體所需的時間,請預測X1、X2、X3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序號3的土豆浸出液中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大于氯化鐵,所以該組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氣泡。(2)土豆浸出液中含有過氧化氫酶,酶在反應前后性質和數量不改變,所以可以重復使用。(3)第1組幾乎無氣泡產生,所以需要的時間最長。使用土豆浸出液的一組中由于含有過氧化氫酶,所以收集到100 mL氣體所用的時間最短。答案:(1)產生大量氣泡 (2)過氧化氫酶 能 (3)X1>X2>X3PAGE9(共57張PPT)√√××√√√3支試管同時加入甲物質縣兇O1020304050時間(min)第2課時 酶的特性新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1.闡明酶的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較溫和。2.通過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1.科學思維——構建溫度、pH和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影響的模型。2.科學探究——通過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知識點(一)酶的特性1.酶的高效性(1)含義: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意義:使細胞代謝快速進行。2.酶的專一性(1)含義: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反應。(2)鎖鑰模型圖中A表示酶,B表示被酶催化的底物,E和F表示催化后的產物,而C和D則表示不能被該酶催化的物質。(3)意義:使細胞代謝有條不紊地進行。 3.作用條件較溫和高溫、過酸、過堿會使酶失活。(1)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2)高溫、低溫都使酶活性降低,二者的作用實質不同。(√)(3)在測定胃蛋白酶活性時,將溶液的pH由10降到2的過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將逐漸增強。(×)(4)酶能調節機體內的代謝,增大反應速率。(×)1.(科學思維)過酸、過堿、高溫、低溫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一樣嗎?提示:不一樣,過酸、過堿、高溫都會使酶變性失活,而低溫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結構未被破壞,溫度升高后可恢復活性。2.(社會責任)許多加酶洗衣粉標有“請勿用60 ℃以上的熱水,以免洗衣粉失效”。你能說出其中的理論依據嗎?提示:溫度過高會影響酶的活性,甚至酶會因高溫變性而失活。酶與無機催化劑的比較- 酶 無機催化劑不同點 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較溫和等 不具有專一性,催化的化學反應范圍比較廣相同點 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幾乎不被消耗只催化已存在的化學反應降低活化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加快1.下圖表示酶促反應,該圖能體現酶的( )A.專一性 B.易受溫度影響C.高效性 D.易受酸堿度影響解析:選A 從圖解可以看出甲是酶,甲酶只能催化乙分解為丙和丁,而對戊不起作用,說明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2.紡織工業上的褪漿工序通常有兩類:化學法和加酶法。化學法,需要7~9 g/L的NaOH溶液,在70~80 ℃條件下作用12 h,褪漿率僅為50%~60%;而加酶法,用少量細菌淀粉酶在適宜的條件下,只需作用5 min,褪漿率即可達到98%,這一事實說明( )A.酶具有多樣性 B.酶具有高效性C.酶具有專一性 D.酶具有穩定性解析:選B 化學法作用12 h,褪漿率僅為50%~60%,而加酶法僅需5 min,褪漿率能達到98%,可見酶具有高效性。知識點(二)酶的活性及影響因素1.酶活性(1)概念: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能力。(2)主要影響因素:溫度、pH等。2.溫度和pH對酶活性的影響酶活性 條件溫度 pH最高 最適 最適失活 過高 過高或過低對應曲線3.溫度和pH共同作用對酶活性的影響(1)反應溶液中pH的變化不影響酶作用的最適溫度。(2)反應溶液中溫度的變化不影響酶作用的最適pH。(1)如果以淀粉為底物,以淀粉酶為催化劑探究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則酶促反應的速率既可以用淀粉的分解速率表示,也可以用淀粉水解產物的生成速率表示。(√)(2)pH影響酶活性的實驗中實驗材料不選擇淀粉,原因是酸能促進淀粉水解。(√)(3)探究酶的最適pH需要在酶的最適溫度條件下進行。(√)1.(科學思維)酶濃度和底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和溫度、pH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本質上有什么不同?提示:溫度、pH通過影響酶活性影響反應速率;酶濃度、底物濃度通過影響酶與底物的接觸面積影響酶促反應速率。2.(科學思維)底物濃度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曲線中,當底物達到一定濃度后,酶促反應速率不再增加,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受酶濃度或酶數量的限制。與酶有關的曲線解讀比較項目 曲線 解讀酶的高效性 ①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②酶只能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生成物的量酶的專一性 酶A對反應物A有催化作用,對反應物B沒有催化作用,說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酶的活性 在一定的溫度(pH)范圍內,隨著溫度(pH)升高,酶的活性增大;在最適溫度(pH)時,酶的活性最大;超過最適溫度(pH)后,隨溫度(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漸減小反應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適宜且酶量一定的條件下,酶促反應速率隨反應物濃度的增大而加快,當反應物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所有的酶與反應物結合,酶促反應速率達到最大,再繼續增大反應物濃度,酶促反應速率不再增加酶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在反應物充足且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酶促反應速率與酶濃度呈正相關1.影響酶催化反應速率的因素有溫度、反應物濃度、酶的濃度等。下圖表示在最適溫度下,某種酶的催化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在A點增加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將加快B.若在C點增加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將加快C.若在A點提高反應溫度,反應速率會加快D.若在B點增加酶的濃度,反應速率會減慢解析:選A 曲線AB段表示隨著反應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所以在A點增加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將加快,A正確;曲線BC段表示隨反應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不變,所以在C點增加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不變,B錯誤;本實驗是在最適溫度條件下進行的,若再提高溫度,酶活性會下降,則反應速率降低,C錯誤;曲線BC段表示隨著反應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不變,說明此時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數量,所以B點時,往反應物中加入少量同樣的酶,反應速率會加快,D錯誤。2.用某種酶進行有關實驗的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酶的最適催化溫度不確定B.圖2和圖4能說明該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圖4實驗結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圖3實驗結果可知Cl-是酶的激活劑解析:選C 分析題圖1只能說明在這三個溫度中,30 ℃比較適宜,溫度梯度大,測不出最適溫度,A正確;圖2顯示該酶的最適pH為7,而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由圖4可知,該酶為麥芽糖酶,B正確;圖4說明酶具有專一性,C錯誤;圖3能說明Cl-是酶的激活劑,Cu2+是酶的抑制劑,D正確。[要語必背·網絡構建]一、要語必背1.酶的特性:酶具有專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溫和。2.影響酶活性的因素(1)低溫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壞酶的分子結構。(2)高溫、過酸、過堿都會導致酶分子結構破壞而永久失去活性。3.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1)對照原則:在實驗中,一般需要設置對照組。通過設置對照組,既能排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又能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和說服力。(2)單一變量原則:實驗組和對照組只能有自變量這一種處理因素不同,其他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的無關變量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中應完全相同,且處于最適宜的狀態。(3)平行重復原則:在同樣條件下多次重復實驗,以消除偶然誤差。(4)科學性原則:實驗方案嚴謹,選材合適,實驗步驟科學規范。二、網絡構建1.為了探究溫度、pH對酶活性的影響,下列實驗設計合理的是( )實驗編號 探究課題 選用材料與試劑① 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過氧化氫溶液、新鮮的肝臟研磨液② 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③ pH對酶活性的影響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④ pH對酶活性的影響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試劑A.實驗① B.實驗②C.實驗③ D.實驗④解析:選B 過氧化氫在高溫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過氧化氫作為底物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A錯誤;可以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B正確;根據酶的專一性,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C錯誤;淀粉在酸性條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為底物來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D錯誤。2.下列圖、表是有關某種酶的實驗處理方法及實驗結果,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試管Ⅰ 試管Ⅱ 試管Ⅲ某種酶 2 mL 2 mL 2 mLpH 8 8 7溫度 60 ℃ 40 ℃ 40 ℃反應物 2 mL 2 mL 2 mLA.甲物質抑制該酶的活性B.該酶比較適合在40 ℃的環境下起作用C.該酶在中性環境下的催化效率比堿性環境下高D.該酶在作用35 min后便失去活性解析:選B 試管Ⅱ和試管Ⅲ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反應物的含量逐漸減少,說明甲物質對酶沒有影響,A錯誤;試管Ⅰ和試管Ⅱ的不同處理是溫度,試管Ⅰ溫度為60 ℃,試管Ⅱ溫度是40 ℃,由題圖結果可以看出,試管Ⅰ中底物沒有被分解,試管Ⅱ中底物被徹底分解,所以該酶比較適合在40 ℃的環境下起作用,B正確;試管Ⅱ與Ⅲ的不同處理是pH,試管Ⅱ呈弱堿性,試管Ⅲ呈中性,由題圖結果可看出試管Ⅱ中底物被徹底分解所用時間短,所以該酶在弱堿性環境下比中性環境下活性高,C錯誤;題圖中曲線Ⅱ、Ⅲ表示在該酶作用35 min后底物被徹底分解或所剩無幾,酶的活性并沒有受到影響,而曲線Ⅰ表示底物沒有被分解,說明酶一開始便失活,D錯誤。3.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B.圖甲中,Ta、Tb時酶活性變化有本質的區別C.圖乙中Tb到Tc的曲線表明隨溫度的升高,麥芽糖積累量不再增加,酶的活性已達到最大D.圖乙中A點對應的溫度為T0解析:選C 圖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此時反應速率最快,對應圖乙中A點,A、D正確;圖甲中,Ta、Tb時對酶活性的影響有本質的區別,Ta溫度低,酶活性低,但是不破壞酶結構,Tb溫度過高,酶結構被破壞,變性失活,B正確;從圖甲可知,Tb時酶已失活,Tc>Tb,Tb到Tc溫度段酶已失活,C錯誤。4.下面是酶活性受pH影響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解析:選A 酶在最適pH時的活性最強,酶促反應速率最高,在最適pH之前,隨著pH的升高,酶活性逐漸增強,酶促反應速率升高,超過最適pH后,隨著pH的升高,酶活性逐漸減弱,酶促反應速率降低,而pH過高或過低均會使酶因變性失活而失去催化作用,即pH過高或過低均會使酶促反應的速率降至0,比較題干選項A、B、C、D中的各圖,A圖符合pH對酶活性的影響。5.蜂蜜中富含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果糖、葡萄糖等營養物質。蜂蜜中淀粉酶活性是衡量蜂蜜品質的重要指標。蜂蜜加工過程中,酶活性常常發生變化??茖W家以新鮮椴樹蜂蜜為實驗材料,經過不同加工處理后,在相同條件下檢測蜂蜜中淀粉酶活性(以淀粉酶值表示,即1 g蜂蜜中的淀粉酶在一定條件下可催化的1%淀粉溶液的毫升數),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加工溫度淀粉酶值加工時間 30 ℃ 40 ℃ 50 ℃ 60 ℃ 70 ℃1 h 10.9 10.9 10.9 8.3 8.32 h 10.9 10.9 10.9 8.3 6.53 h 10.9 8.3 6.5 5.0 5.0(1)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說明酶具有________。使用雙縮脲試劑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準確檢測蜂蜜中淀粉酶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實驗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蜂蜜中淀粉酶活性的影響。(3)實驗結果表明,淀粉酶活性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條件下會下降。(4)在測定淀粉酶值時,將一定體積、加工后的蜂蜜與淀粉溶液及其他試劑混合,在適宜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根據淀粉的水解情況判定淀粉酶值。有人質疑:實驗中淀粉的水解可能是由于淀粉溶液本身不穩定而自發水解,不一定與蜂蜜中的淀粉酶有關。針對此質疑,在測定淀粉酶值時,設計的對照實驗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國家標準規定合格的蜂蜜產品的淀粉酶值應在8以 上。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提出一條加工蜂蜜的具體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絕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少數酶的化學本質是RNA。酶是生物催化劑,不參與生物化學反應,只是起催化作用,所以反應前后不發生改變。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高溫或過酸、過堿都會使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而失去活性。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說明酶具有專一性。使用雙縮脲試劑不可以準確檢測蜂蜜中淀粉酶的含量,理由是蜂蜜中除淀粉酶外,還含有其他蛋白質(或蜂蜜中還含有其他非酶類蛋白質)。(2)由表格可知,本實驗探究的是加工溫度和加工時間對蜂蜜中淀粉酶活性的影響。(3)實驗結果表明,淀粉酶活性在加工溫度較高、加工時間較長的條件下會下降。(4)針對“實驗中淀粉的水解可能是由于淀粉溶液本身不穩定而自發水解,不一定與蜂蜜中的淀粉酶有關”的質疑,在測定淀粉酶值時,設計的對照實驗為用相同體積的蒸餾水替換反應體系中的蜂蜜,再用相同的方法測定淀粉酶值。(5)合格的蜂蜜產品的淀粉酶值應在8以上,所以加工蜂蜜的建議為30 ℃、40 ℃條件下加工不超過3 h;50 ℃、60 ℃條件下加工不超過2 h;70 ℃條件下加工不超過1 h。答案:(1)蛋白質 專一性 不可以 蜂蜜中除淀粉酶外,還含有其他蛋白質(或蜂蜜中還含有其他非酶類蛋白質) (2)加工溫度和加工時間 (3)加工溫度較高、加工時間較長 (4)用相同體積的蒸餾水替換反應體系中的蜂蜜,再用相同的方法測定淀粉酶值 (5)30 ℃、40 ℃條件下加工不超過3 h;50 ℃、60 ℃條件下加工不超過2 h;70 ℃條件下加工不超過1 hPAGE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1節第1課時酶的作用和本質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1節第1課時酶的作用和本質課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x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1節第2課時酶的特性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1節第2課時酶的特性課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