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1)人們的思維風格雖然不同,但都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和能動性等共同特征。(2)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思維的兩種基本形態。(3)思維的方法不同,效果千差萬別。(4)科學思維是以科學精神為向導的思維,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維,是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要求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2.科學思維之所以需要邏輯,是因為合乎邏輯的思維具有確定性、一致性、明確性,這是任何正確思維都必須具備的品質(1)能不能正確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順利地推進工作,既是思維品質和水平如何的體現,也是思維是否科學的表現。(2)學會科學思維,終身受益。教材第18頁探究一1.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你是怎么處理的?提示 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通常是感性的,難以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高度。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認識這種感性經驗的合理性。情緒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傾向性非常明顯,喜歡與厭惡將影響著行為的選擇。有正常情感和情緒的同學對此類問題都有態度的傾向性,可能會出現題干中描述的現象,有合理性,但并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2.說說學習了本單元之后,你將會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提示 在學習了本單元的科學思維知識之后,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理性地處理被情緒誤導的選擇,將情緒問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合乎邏輯的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理智的行為選擇。教材第18頁探究二請運用科學思維知識,分析這個“永動機”設計圖的問題所在。提示 本探究旨在告訴我們要遵循科學思維的客觀性。認識的客觀性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不僅要如實地描述認識對象的現象,更在于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揭示規律、認識規律和運用規律是認識所要追求的目標所在。就這個永動機的設計圖而言,它違背了物理學的基本規律——能量守恒定律。該設計試圖利用液態虹吸得到持續的“動力”。其實,液態虹吸的高度是有限的,被虹吸的水不可能越過支架而得到設計圖所構想的那樣的動力。教材第19頁探究三1.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科學工作中的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之間的關系。提示 這個問題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科學工作中的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之間的差異性,另一方面是科學工作中的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之間的關聯性。(1)就科學工作中的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之間的差異性而言,科學工作中的思維以抽象思維見長,而抽象思維是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以形象思維見長,這種思維方式顯然不直接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2)就科學工作中的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之間的關聯性而言,首先,人們對科學的追求和對藝術的追求都是人類精神的追求。其次,就科學發展而言,我們在看到科學工作中的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在基本單元、運行方式和思維表達等方面差異的同時,不能將二者完全割裂開來。越是在創造性思維的工作中,科學與藝術工作的思維方式越是要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通過分析科學思維與藝術創作、文學想象等的差異,談談如何實現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互補。提示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分析得出,無論是抽象思維還是形象思維,都是認識過程中的思維方式,都可以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得到合理的解釋。形象思維偏重于認識對象的特殊性,抽象思維偏重于對事物普遍性的把握。要正確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就必須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發揮思維在不同環節中的整體性作用,以便更好實現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互補。教材第19頁探究四你怎么看李平與張明的思維方式的差異?提示 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這里所說的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科學思維與不科學思維相對立。不科學思維是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我們要努力培養科學思維。人的思維方式有不同的類型。有的思維方式是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思維方式。有的思維方式是相互連接的,非平面、立體化、無中心的網狀連接結構。從材料反映的情況看,張明的思維方式是就事論事,從問題的出發點直接到問題解決的落腳點,是“點”對“點”的、單向的、直線的、單維的,因此,張明的思維屬于片面僵化的不科學思維。而李平能夠看到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能夠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地思考問題。在兩人思維方式之中還有一個思維差異,就是兩人的問題意識不同。張明是就一事而論一事,思考問題雖然聚焦,但思維視野不夠寬廣、靈活和敏捷,因此,他看不到某個問題之外還有其他的問題存在。相比之下,李平的思維視野較為寬廣,思維靈活而且敏捷。李平的思維不是漫無目的地亂想,而是始終圍繞著“怎么讓雇主的生意更好”的問題,這體現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李平的工作業績得到了雇主的賞識。本題旨在說明科學思維的重要性。科學思維既要從實際出發,又要遵循思維規律。李平的思維屬于科學思維,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做到了辯證思維、創新思維。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錢學森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科學技術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在思維科學領域,錢學森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于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 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1)錢學森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與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3)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筑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筑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后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1)從科學思維角度分析,你認為錢學森在科學領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2)作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你認為應該具有怎樣的思維品質?(3)以科學思維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在全班進行交流,請你列出寫作提綱。答案 (1)答案具有開放性,但注意圍繞科學思維來分析。(2)可以從科學思維的條件、科學思維的特征、科學思維的要求來分析。(3)答案具有開放性,注意選取典型的事例,分析問題做到有理有據,切忌理論堆積。理論思考角度:注意聯系科學思維的含義、特征、條件及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等。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著名實業家、日本盛和塾創始人稻盛和夫寫過一本名叫《活法》的書。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問題,并且給出了一個有參考價值的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個“人生·工作的結果”的方程式又叫“成功方程式”。方程式中用的是乘法,比如,一個人有聰明的頭腦可得90分,但這個人不肯努力,熱情只發揮30分,兩者成績不過2 700分。相反,另一個人能力平庸只夠60分,但他有自知之明,以勤補拙,以90分的熱情投身工作,結果成績為5 400分,比有才能無干勁的人高出整整一倍。稻盛和夫認為,在這個人生方程式的計算法則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維方式。在人生和工作結果中,思維方式是占主導地位的。稻盛和夫自己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聰明人”,考試經常“掛科”,職業生涯的起點是一個瀕臨倒閉的陶瓷廠。很多人碰上這種殘酷的現實,會喪失信心乃至一蹶不振。遇到困難究竟應該朝哪個方向前進?稻盛和夫認為,一切判斷都來自自己的思維方式。一個接一個的判斷積累起來,人生的結果自然就會呈現。他說,“天生能力的高低與漫長人生中的成功與否,幾乎沒有關系”。思維與能力哪個更重要?答案 思維方式有“正負”之分。在稻盛和夫看來,“將人引向正確方向的思維方式”比“能力”中包括的智商、體魄、專業技能等因素更重要;如果思維方式有問題,人就可能淪為“才能的奴隸”,人生與事業都不會成功;若想讓僅有一次的人生綻放光彩,“將人引向正確方向的思維方式”起著決定性作用。思維方式決定著人生的方向和長度,點滴積累×不斷創新=“真正的提升能力”這個概念,并非只限于頭腦的好壞,還包括身體素質等各方面。對“自己是否具有無限的能力”這個想法無需過于深思,寧可“不靠譜”一點。“神靈分別賦予了每個人神奇且無限的可能性。區別僅僅在于,有的人發揮了這種可能性,有的人卻沒有發揮。”稻盛和夫強調,“我具有無限的能力。它之所以一直沒有得到提升,是因為自己之前不具備努力提高能力的意識,所以要從現在開始努力”。不管是健康能力還是學習能力,抑或是其他各種能力,要想創造新成績、取得新成就,就要相信人的能力是無限的,并且通過實踐來追求這種無限的可能性。“胸懷大志”“積極向上”“不懈努力”“誠實正直”“鉆研創新”“愈挫愈勇”“心靈純粹”“保持謙虛”“利人利世”等思維方式,便是實現幸福人生應該有的“做人的姿態”,而“一瞬的徘徊、猶豫、疑慮,都會讓無限的可能性枯萎”。顯然,稻盛和夫認為的健康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有道德責任感的思維方式。他認為,一個人心術要正,不要走歪門邪道,要朝正道上走,心中要有道德底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要有約束,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能用自己高智商的敏捷思維去損人利己。他強調,“如果每一個人都改變意識,都持有善的思維方式,那么就可以掌握超越個人、改變整個集團命運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