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課時1 概念的概述[課標要求]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了解概念的含義和基本特征。[素養目標] 正確運用概念,搜集經典概念,分析其內涵和外延,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揚科學精神,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探究點一 概念的含義 1.概念的含義(1)事物的屬性: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與非本質屬性。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2)概念的含義: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2.概念的表達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想一想:一個語詞只能表達一個概念嗎?提示 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1)揭示事物屬性的認識就是概念。改錯:概念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2)同一個語詞只能表達同一個概念。改錯: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3)同一個語詞在同一場合應該表達不同的概念。改錯: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議題1:概念與語詞《三國演義》中,侍者夜間為曹操拾被,被曹操所殺。曹操殺了侍者并說自己追悔夢中殺人。楊修在侍者下葬時嘆惜地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你怎樣理解楊修的話?答案 楊修利用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的規律,一語雙關,指出曹操所謂夢中殺人是假,批評侍者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楊修話中的“夢”這個語詞,前后表達了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一種特殊的睡眠狀態,后者指的是糊涂思想。1.概念的意義概念是邏輯思維的細胞,只要我們進行邏輯思維就一刻也離不開概念。(1)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屬性,人們掌握了概念,就能把這一類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2)由于概念更普遍、更深刻地反映了客觀事物,人們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直觀的局限,真正理解客觀事物。(3)概念既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的總結成果,又是人們獲得新認識的起點。只有概念明確,才能恰當地作出判斷,才能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典例1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人”這個概念的理解是:“沒有羽毛的兩腳直立的動物。”他的錯誤之處在于( )A.沒有深化認識,發展認識B.沒有正確反映人的本質屬性C.沒有揭示人的全部屬性D.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答案 B解析 “人”的本質屬性是能思維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的其他屬性,如沒有羽毛、兩腳直立等等,也為人以外的其他動物所具有,是人的非本質屬性。柏拉圖的錯誤之處在于沒有認識到人的本質屬性,B符合題意。2.概念的表達方式(1)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例如,對于蘋果,我們可以用手摸到它的外形,用眼看到它的色澤,用舌品嘗到它的滋味。可是,對于頭腦中的概念卻看不見也摸不著,概念作為一種思維形式,必須用一種物質載體把它表達出來,才能成為現實的東西,進而被人們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物質載體就是語言中的詞和短語,因此,語詞是概念的體現者,沒有語詞,概念就不能存在。(2)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區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3)任何概念都必須通過語詞來表達,但并非每一個語詞都表達概念。一般,漢語中的實詞都表達概念,而虛詞(除連詞外)不表達概念。連詞“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雖屬虛詞,但把它們組合到判斷中,卻能表達概念。孤立的助詞和嘆詞則通常不表達概念。(4)概念與語詞的關系概念 語詞區別 含義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詞和短語統稱為語詞范疇 概念屬于思維范疇 語詞屬于語言范疇聯系 任何概念都必須用語詞表達。有些語詞表達概念,有些語詞不表達概念。反映一定事物、具有實在意義的實詞一般表達概念,而不反映一定事物、沒有什么實在意義的虛詞(除連詞外),一般不表達概念。同一個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語詞表達。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在個別情況下,同一個語詞還可以表達相反的概念典例2 一個算命先生和一個理發匠是一對棋友。他們的棋藝不相上下,誰也不服誰。一天,他們在下棋前商定了輸贏后的獎懲辦法。算命先生說:“要是我輸了,我情愿奉送一命。”理發匠說:“好,一言為定,如果我輸了,白送你一個頭!”結果,算命先生輸了,他如實地履行了協定,但算命先生卻沒有死。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答案 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算命先生所說的“情愿奉送一命”意思是不收費,白給對方算一次命,而不是將自己的性命奉上。理發匠所說的“白送你一個頭”也是如此,即不收費為對方剃個頭,而不是把自己的人頭送給對方。所以算命先生輸棋履行協定,也只是少收一次算命的錢,并無生命危險。探究點二 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內涵: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3.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圍上的關系(1)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如果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具有相同部分,則為相容關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則為不相容關系。(2)依據所指范圍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關系分為以下幾種:全同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交叉關系——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3)不相容關系又稱為全異關系。分為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是不相容關系的兩種特殊情況。矛盾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提醒 對兩概念間的關系是矛盾關系還是反對關系的判斷,關鍵是看它們對于屬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質。若有,即為矛盾關系;若沒有,則為反對關系。想一想:下列圖形表示什么關系?①提示 全同關系②提示 交叉關系③提示 全異關系④提示 矛盾關系(1)概念的外延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改錯:概念的內涵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2)“動物”與“馬”存在種屬關系。改錯:“動物”與“馬”存在屬種關系,“馬”與“動物”存在種屬關系。(3)“動物”與“植物”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是矛盾關系。改錯:“動物”與“植物”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是反對關系。(4)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改錯: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變,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和精確。議題2:內涵與外延根據之前的研究,新冠病毒有多種類型,主要有A、B、C三種,其中較為原始的毒株A型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毒株最接近,更常出現在美國和澳洲感染者身上,而亞洲地區的多是A型突變出來的B型,C型早期時出現在新加坡,這也是歐洲第一批感染者身上常見的毒株類型。據報道,該變種比其他變種更善于“在人際間傳播”。當地時間2020年6月19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北京出現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已被上傳分享,顯示與歐洲新冠毒株密切相關。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目前有不同毒株在傳播,不代表疾病來自歐洲,很有可能的是此次病毒由北京以外輸入。(1)多種毒株與新冠病毒是什么關系?(2)A、B、C毒株之間是什么關系?答案 (1)多種毒株是新冠病毒的外延,具備新冠病毒的本質屬性。(2)因A、B、C毒株只是主要的毒株,還有其他類型的毒株,所以它們是反對關系。1.什么是概念的外延(1)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例如:“太陽系的大行星”這個概念的外延是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2)有時,人們并不能從數量上精確地把握某個概念的外延,但可以根據概念內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來確定某種對象是否屬于該概念的外延。例如,日常生活中,有人把鯨稱為“鯨魚”,把鱉叫作“甲魚”,把烏賊稱作“墨魚”,它們是不是“魚”呢?魚具有用鰓呼吸、以鰭游動、有脊椎等本質屬性,而鯨不用鰓呼吸,鱉不以鰭游動,烏賊沒有脊椎。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它們都不是“魚”這個概念所指的對象。典例3 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可分為( )A.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B.相互依存的關系C.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D.對立統一的關系答案 C2.概念外延間的關系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如果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則為相容關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則為不相容關系。外延關系 類別 圖示 簡例相容關系 全同關系 A:北京 B: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 或 A:哲學 B:中國哲學 或 A:馬 B:動物交叉關系 A:中學生 B:球迷不相容關系 (全異關系) 矛盾關系 A:正式代表 B:非正式代表反對關系 A:高檔 B:低檔典例4 下列各組概念中,具有屬種關系的是( )A.西南財大——西南財大法學院B.花——花蕊C.資本——固定資本D.黨——黨員答案 C解析 屬種關系是指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符合這一要求的是C。A、B、D所包含的概念都是不同的概念,不是屬種關系。1.一個具體事物,總是有許許多多的性質和關系,我們把一個事物的性質和關系,都叫作事物的屬性。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A.事物屬性多種多樣B.事物屬性不可捉摸C.屬性即性質D.屬性即關系答案 A2.有人說,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也有人說,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前者揭示了國家的本質屬性B.前者對國家的定義不如后者全面C.后者揭示了國家的本質屬性D.后者不如前者對國家的描述準確答案 A解析 前者揭示的是國家的本質屬性,后者揭示的是國家的構成要素,A符合題意,排除B、C、D。3.“刑法”與“法律”兩個概念的關系是( )A.屬種關系 B.種屬關系C.交叉關系 D.全同關系答案 B解析 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兩個概念的關系就是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刑法”是一種“法律”,故“刑法”是種概念,“法律”是屬概念。4.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概括、詮釋了偉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對于抗疫精神與其中生命至上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A.全同關系 B.屬種關系C.種屬關系 D.交叉關系答案 B解析 生命至上是抗疫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B符合題意,排除A、C、D。5.“動物”這個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不同動物(如馬、牛、羊等)的個性特征,只抓住“動物”所共有并且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另一方面,又不專指某個具體對象(如貓、狗),而指所有的動物。這表明( )①概念具有抽象性 ②概念具有生動性③概念具有概括性 ④思維具有間接性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①③正確。②中“生動性”是形象思維的特征,排除。④不符合題意。答案為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