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課標要求] 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辯證否定觀的實質。理解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理解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發展過程,進一步形成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的能力。理解認識從“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發展過程,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素養目標] 樹立辯證否定觀,正確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觀察和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和問題。培養辯證分析、看待問題的素質,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運用創新思維、科學思維處理問題。樹立科學精神。探究點一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關系(1)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的。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又是統一的。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是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辯證的否定”。(3)要求: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3.辯證的否定觀: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4.堅持辯證的否定觀的要求: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1)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完全對立的。改錯: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統一的。(2)辯證的否定是對舊事物的徹底的否定。改錯:辯證的否定對舊事物既肯定又否定。(3)辯證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改錯:辯證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而是事物的自我否定。(4)辯證的否定是把舊事物中的合理因素原封不動地照搬到新事物之中。改錯:辯證的否定是對舊事物中的合理因素進行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議題1:如何堅持辯證否定觀?馬克思主義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方法是“辯證的否定觀”。“辯證的否定觀”既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待傳統文化的一種理性態度,也是一種辯證的方法。辯證否定觀的精髓是繼承與批判的辯證統一,即繼承是批判中的繼承,批判是繼承中的批判,二者并非二元對立。這種辯證的態度和方法本質上是科學的、理性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樣做的目的是“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如此之論,可謂高瞻遠矚,為在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實現文化的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堅持辯證否定觀,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談談對“不忘本來,開辟未來”的理解。答案 (1)措施:對中國傳統文化必須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推進我國民族的、科學的和大眾的文化的發展。(2)理解:①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國,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超越。這就是說,要把中國置于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視野寬闊了,就不會囿于傳統而故步自封,也不會因世界變化無窮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靜辯證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傳統和歷史局限,作出符合歷史潮流的文化選擇。②立足于中國的國情看世界,實現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主動參與世界文明進程。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鑒、相互補償中得到發展和提高的,這是文化發展的規律。實現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就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對外來的東西作出符合中國特點的選擇。1.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不同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雙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則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這兩對范疇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基本范疇,研究它們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分析事物內部這兩個相反方面的對立統一及其相互轉化,揭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對立統一規律的一對基本范疇,研究二者的目的在于揭示在錯綜復雜的矛盾統一體中,每一個矛盾中雙方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典例1 下列對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說法錯誤的是( )A.二者是既對立又統一的B.研究它們可以揭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C.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肯定方面D.否定方面消解肯定方面的規定性答案 C2.堅持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2)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3)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這種保留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4)辯證的否定觀啟示我們要對事物采取科學的分析態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時,必須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典例2 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 )A.視為精華,全部繼承B.視為糟粕,全部揚棄C.應保留一半,拋棄一半D.批判繼承,推陳出新答案 D探究點二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1.感性具體(1)感性具體認識的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2)感性具體的局限性: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2.思維抽象(1)思維抽象的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提醒 實踐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內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質的規定性,也可以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共性,等等。(2)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想一想:下列認識是感性具體還是思維抽象?①來到一個新地方的初次印象。②小明是一個中學生。提示 ①感性具體。②思維抽象。(3)思維抽象的局限性: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3.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表現為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概念。(2)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4.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2)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5.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關系: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1)感性具體是錯誤的,思維具體是正確的。改錯: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和反映,因此,這種反映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2)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局部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改錯: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3)思維抽象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改錯:思維抽象是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質和規律或某種共性的反映,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不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4)簡略化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改錯: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5)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改錯: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議題2: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在地球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自由落體運動受著空氣阻力因素的干擾,人們直觀看到的現象是重物比輕物先落地,因此,亞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輕物先落地的結論。人們也因此沒有認清落體運動的規律。在伽利略時代,人們還無法用物質手段創設真空環境來從事落體實驗,伽利略就依靠思維抽象,在思想上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從而得出了自由落體運動定律,認為如果不計空氣阻力,輕重物體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1)從科學思維角度看,人們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2)在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的發現中,伽利略是如何進行思維抽象的?答案 (1)從科學思維角度看,人們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階段。(2)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在這一發現中,撇開了化學現象、生物現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現象,把落體運動這一特定的物理現象從現象總體中抽出來。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在這一發現中,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進行了提純。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一般來說,落體運動是在地球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要把握自然狀態下的落體運動就要考慮阻力因素,相對實際情況,伽利略的落體定律是一種抽象的簡略化表述。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伽利略設定的真空狀態就是一種理想化的形式。1.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對象總是具體的。這種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2)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認識要向前發展,就需要運用思維抽象。(3)感性具體與思維具體感性具體 思維具體區別 含義 感性具體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 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地位 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是認識的低級階段 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是認識的發展和升華意義 感性具體是由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前提和準備 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聯系 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經過科學的思維抽象和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環節,最終上升為思維具體典例3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原因是( )①感性具體是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②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沒有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③感性具體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④感性具體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2.如何理解科學的思維抽象的幾個重要環節(1)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任何一種科學認識都必須根據實踐的要求,確立特定的研究對象。一項具體的認識活動,不可能對現象之間的所有關系都加以考察,必須將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進行分離。分離就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2)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事物的現象總是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沒有合理的純粹化,就難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提純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3)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對事物的情況作單一狀態的考察本身就是一種簡略化。表述認識的結果,也需要簡略化。簡略化就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4)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雖然在自然狀態中,思維所抽象的那種事物的理想化狀態并不存在,但在思維中設想這種狀態,有利于人們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典例4 魯迅在《故鄉》一文中,把“豆腐西施”楊二嫂——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比喻為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這一思維抽象的環節是( )A.分離 B.提純 C.簡略化 D.理想化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思維抽象環節的理解。魯迅在楊二嫂的多樣性特征中,緊緊抓住楊二嫂的體型似圓規這一突出特征,直接用圓規借代楊二嫂,讓人一提到圓規就想到楊二嫂的形象,符合思維抽象中提純的特點,B符合題意;A、C、D均與題意不符,排除。3.辯證思維中的辯證法思想辯證思維內容 體現的辯證法觀點思維應該辯證 辯證思維的含義 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矛盾分析法整體性思維 全面的觀點、對立統一的觀點、整體與部分的觀點動態性思維 變化發展的觀點,矛盾運動的觀點學會分析綜合 認識部分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把握整體的手段 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辯證分合的智慧 矛盾分析法的觀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發展的觀點領會思維具體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 發展的觀點、對立統一(矛盾)的觀點典例5 下列對辯證思維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辯證思維具有動態性和整體性兩個重要特征B.辯證思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直觀樸素的辯證思維和科學形態的辯證思維C.辯證思維的實質與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D.辯證思維是用實踐的觀點看問題答案 B解析 辯證思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直觀樸素的辯證思維、近代唯心主義的辯證思維和科學形態的辯證思維三個階段,B項對辯證思維的發展理解不正確,符合題意,入選。A、C、D是對辯證思維的正確理解,不符合題意,應排除。1.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 )A.合理因素的原封照搬B.對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C.對舊事物整體的肯定D.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合理因素的肯定答案 D2.對待外來文化,應該批判地吸收、洋為中用。這說明( )A.對合理因素的保留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B.否定是對舊事物的完全否定C.否定就是事物內部矛盾的任意否定D.否定表現為辯證的否定和形而上學的否定答案 A3.“在對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這說明( )A.要肯定一切B.要否定一切C.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統一的D.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的答案 C4.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該是( )①某一認識領域里最復雜、最高級的概念②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整個世界的一切矛盾③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④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①②觀點錯誤,因為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把這個“胚芽”擴展開來,就能展現出一個完整的對象。5.有一天,牛頓坐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引起牛頓的思索,蘋果在空間,哪個方向都可飛去,為什么偏偏墜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蘋果的相互吸引,整個宇宙都會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后來,牛頓還從萬有引力定律,又描繪了宇宙萬物的運動景象。(1)從蘋果落地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是思維的什么階段?從萬有引力定律到描繪宇宙萬物的運動景象,又是思維的什么階段?(2)這兩個階段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關系是怎樣的?答案 (1)前者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階段,后者是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階段。(2)①思維過程中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是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基礎,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因此,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②理解抽象與具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掌握這種辯證思維方法,對于我們獲得對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每課一練一、選擇題題組一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1.“別因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鍋奶油扔掉;別因為犯了一點錯誤,就把一生的事業扔掉。”這句俗語啟示我們( )①堅持辯證否定觀②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③做事情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④樹立創新意識,敢于否定一切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解析 ④中“否定一切”說法錯誤,排除B、C、D。選A。2.“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在今天這樣一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一些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也改變了過去固有的思維,在堅守自己傳統價值的同時,利用各種互聯網平臺有效擴大自己的影響,經濟效益也隨之不斷提高。這說明( )①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②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③否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規定性④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3.在保留周圍平房原建筑面貌的基礎上,內嵌現代木質結構,將古色古香和現代氣息相結合……在舊城改造中,某地通過構建“房中房”和公共空間,在老舊四合院中為居民提供符合現代生活標準的居住條件,同時也實現了對老建筑的保護。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要大膽地肯定一切②要創造條件促成事物量的變化③要樹立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④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不是原封不動地搬到新事物當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4.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6C”衛星發射升空。據資料顯示,長征火箭從第一次發射到第100次發射用了37年,從第100次發射到第200次發射用了7年,從第200次發射到第300次發射僅用4年多時間。通過不斷的技術調試,不斷的反復論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系統正逐步得到完善發展。這一發展過程體現了( )A.科技創新必定大大縮短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進程B.質變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更為突出C.量變的積累是促進質變的根本原因D.科技創新的過程也是“揚棄”的過程答案 D解析 通過不斷的技術調試,不斷的反復論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系統正逐步得到完善發展。這一發展過程體現了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即科技創新的過程也是“揚棄”的過程,D符合題意;A中“必定大大縮短”說法過于絕對,排除;質變有兩種方向,既可以是上升的、前進的質變,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質變,B錯誤;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C錯誤。5.中醫藥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和體質特點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照搬中醫藥典籍已經不能完全解決現代問題。認識和挖掘傳統中醫藥的現代價值應做到( )①敢于破除傳統中醫文化的束縛,尋找新思路②堅持辯證的否定觀,把中醫藥典籍的精華發揚光大③樹立創新意識,為傳統中醫藥學注入時代精神④在傳統與現代不相容的對立中思考中醫藥學的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6.“微課”是一種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形成的、以學生網絡在線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為主要手段的學習方式。通過“微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成為學習的主角,學習方式有了轉變,學習能力大為增強。“微課”的運用( )①是對傳統課堂的完全顛覆②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辯證否定③體現了創新僅僅是外在因素作用的結果④體現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通過‘微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成為學習的主角,學習方式有了轉變,學習能力大為增強”,說明“微課”的運用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辯證否定,其實質是“揚棄”,②④符合題意;①錯誤,否認了傳統課堂的重要性,排除;③屬于形而上學的否定觀,排除。題組二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7.人們到某地旅游,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旅游地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等,于是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關于這個旅游地的比較整體的印象。人們對旅游地的初次印象的思維形式是( )A.思維抽象 B.感性具體C.思維具體 D.感性認識答案 B解析 感性具體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人們對旅游地的初次印象正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因此屬于感性具體的范疇。8.對于玫瑰和百合花,有的人認為是愛情和幸福的象征;有的人認為是治療疾病的良方(玫瑰具有祛斑、養顏、消炎的藥用價值。百合花具有潤肺、清火、安神的功效);還有的人認為玫瑰和百合花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是吉祥之花。對上述材料,認識正確的是( )A.實踐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內容也就不同B.感性具體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C.理想化環節有利于人們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D.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答案 A9.在數學中,我們抽取對象的空間形式,而撇開對象的性質、內容等其余方面來進行研究,就會得到“形”的概念;抽取對象的數量關系,而撇開其質的方面進行研究,就會得出“數”的概念。這里運用的思維方法是( )A.分析 B.綜合C.思維抽象 D.動態思維答案 C解析 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題干材料符合這一要求,應選C項。10.“自由落體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幾何學中,‘點’沒有大小,‘線’沒有寬度,‘面’沒有厚度”。這表明( )A.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B.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C.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D.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答案 D解析 題中例子在自然狀態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是人們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屬于理想化的環節。11.要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需要經歷的重要環節主要有( )A.分析、綜合、簡略化和理想化B.分離、提取、簡略化和理想化C.分離、提純、簡單化和理想化D.分離、提純、簡略化和理想化答案 D12.感性具體與思維具體的區別在于( )①感性具體是對事物外部形象的認識,思維具體是對事物內在的各種本質屬性的統一的反映②感性具體具有多樣性,思維具體具有統一性③感性具體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思維具體需要人的抽象思維去把握④感性具體具有統一性,思維具體具有多樣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都是“具體”,都體現了多樣性與統一性的結合,故②④錯誤,①③正確。答案為C。13.一位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認識事物所經歷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過程表明( )①要透過現象看本質②感性認識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③正確認識總是在與錯誤認識的斗爭中發展的④思維抽象要上升到思維具體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D解析 “見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體的認識,“見山不是山”得到的是思維抽象的認識,“見山只是山”得到的是思維具體的認識,這體現了思維的上升過程,①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③本身正確,但與題意無關,故排除。14.人們知道磁鐵吸引鐵屑現象,有電流的導線會使磁鐵發生偏轉現象。法拉第從這些現象中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麥克斯韋的研究使電磁理論更加系統。在電磁理論的基礎上,人們制造出發電機、無線電發射機等。上述材料說明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 )①以感性具體為起點②通過思維抽象獲得的是對事物整體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③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④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唯一方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 C15.在走向思維具體的過程中,既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的是( )A.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B.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C.思維飛躍的終點D.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逐一展現出來的種種矛盾答案 D解析 A、B兩項是走向思維具體的起點;C項是終點;D項正確且符合題意,應選。二、非選擇題16.庖丁初學解牛時,只對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觀的認識,不知道該從何處下刀。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內部結構,達到了“庖丁解牛,目無全牛”的階段。但這還不是純熟的階段。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庖丁弄清了牛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征之間的關系,這時呈現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了一頭完整的牛,但不是最初的只見其表不見其里的牛,而是一頭“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關系”的牛。這時,庖丁才能純熟地解牛。從科學思維的角度看,“庖丁解牛”經歷了哪兩個階段?對我們有何啟發?答案 (1)庖丁解牛的過程經歷了兩個階段: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2)庖丁能純熟地解牛給我們的啟發是:要得到對事物全面而又具體的認識必須經過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這兩個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階段,才能實現認識事物的目標。17.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因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舍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抗疫精神的五個方面,相互聯系、相得益彰,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既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我們駕馭復雜局面、戰勝困難挑戰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深刻闡明了偉大抗疫精神的內涵,并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認識發展過程的兩個階段的?答案 (1)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這體現了由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這一思維過程。(2)材料中分別闡釋了偉大抗疫精神的五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并得出這五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得益彰,是個有機整體,這體現了由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這一思維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