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1-2.4模型符號、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原子結構模型、組成物質的元素 寒假預習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1-2.4模型符號、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原子結構模型、組成物質的元素 寒假預習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粒子模型與原子結構、組成物質的元素
1.模型與符號
1.1模型
1、模型的作用:
(1)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如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2)模型可以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
模型類型: ①物體放大或縮小的復制品(地球儀、細胞模型)
②一幅圖、一張表、一個計算機圖像、一條曲線
③表示一個復雜的過程(水的三態變化模型、化學反應模型)
④數學公式
例1: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練1: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都是一個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沒有具體形象的
1.2符號
符號的作用和意義:
1、用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如交通標志符號。
2、用符號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 的混亂。如不同的電流表用同一個符號表示。
3、用符號可避免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不同的國家用統一的字母t表示時間這個量。
例2:下列表達方式中屬于符號的是(  )
A.水分子:   B.電壓表:
C.漏斗: D.
練1:下列事物的表達中屬于符號的是(  )
A.地球儀 B.G=mg
C. D.
2.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
2.1分子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2、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
2.2原子
1、有些物質由分子構成(如水、氧氣);有些物質由原子直接構成(如金屬、稀有氣體、少數非金屬的固體如碳、硅),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構成新的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 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我們發現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它們不再保持水的化學性質了,該實驗充分說明了:水分子是由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構成的――氫原子和氧原子;這種比分子更小的微觀粒子就是原子。
3、原子的種類比較多,現在已知的有幾百種原子。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就能構成各種不同的分子,從而使自然界中有種類繁多的物質。它們之間的互相組合就好比是26個英文字母可組合成無數個英文單詞一樣。
(三)粒子的大小和質量
1、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原子的半徑一般在10-10的數量級,原子的質量一般在10-26千克數量級。
2、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的質量不同,體積也不同。分子的質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質量。
(四)分子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例3:下列物質中,由同種分子構成的是(  )
A.空氣 B.海水
C.碘鹽 D.二氧化碳
練1:下列關于原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練2:如圖A2-2-1是水的微觀層次結構,圖中右側“○”表示(  )
圖A2-2-1
氫元素 B.氫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練3:固態碘、碘溶液、碘蒸氣中都含有碘分子,饅頭遇到它們都能變藍。這一實驗現象說明( )
A.分子始終在做無規則運動 B.分子之間存在間隔
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
例4:氧化汞受熱時的變化可用圖A2-2-2表示,據圖得出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圖A2-2-2
A.這一變化是化學變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構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構成的 D.這一變化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練1:用“分子”或“原子”填寫下列空格。
(1)水是由水________構成的。
(2)鋁是由鋁________構成的。
(3)氧氣是由氧________構成的。
(4)氧分子是由氧________構成的。
練2:下列對如圖所示四種分子的分析錯誤的是( )
A. 一個水分子由三個原子構成
B. 氮分子和氫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構成
C. 比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說明分子可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
D. 比較氮分子和氫分子,能說明分子可以由種類相同的原子構成
練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完全不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構成分子的原子種類和數目不同 B. 構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 構成分子的原子種類相同但數目不同 D. 構成分子的原子種類不同
例5:原子的質量非常小,用科學方法能測得某個原子的質量,其數量級一般是(  )
A.10-10 kg B.10-20 kg C.10-8 kg D.10-26 kg
練1:原子的體積非常小,原子半徑一般所在數量級可能是(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重要:下列變化中,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的是( )
A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B 木材在空氣中燃燒
C 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
D 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
3.原子結構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內部結構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道爾頓原子模型(1803年) ――實心球模型
湯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湯姆生發現原子中有電子,帶負電)
盧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繞太陽模型(核子模型)(α粒子散射實驗:原子核的存在)
波爾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層模型
電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電子云模型(電子繞核高速運動)
2、原子結構
(1)在同一個原子中: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2)原子呈電中性:原子核所帶正電荷等于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的總數。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質量很大,但占據的體積很小。核內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接近,電子的質量所占的比重極小,幾乎可忽略。
(4)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科學家認為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構成,對夸克的研究已成為科學上的一個熱點。
4.離子
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種類
(1)陽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失去電子帶正電。質子數》電子數
(2)陰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得到電子帶負電。質子數《電子數
3、性質
(1)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2)離子所帶電荷數由原子或原子團得失電子數目決定。
小結:(1)物質的微觀構成: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
(2) → 失電子 →失電子
陰離子-------------原子------------ 陽離子
得電子← 得電子←
下圖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氯化鈉是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B.鈉跟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
C.鈉原子易失去一個電子,氯原子易得到一個電子
D.鈉離子與鈉原子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例6:湯姆生最早發現了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荷的粒子,證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湯姆生發現的這一粒子是(  )
原子核 B.質子 C.電子 D.中子
練1: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結構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所示線條中,可能是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練2:盧瑟福在α粒子(帶正電荷)散射實驗中,斷定原子中的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他的依據是(  )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內的電子吸引,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C.α粒子中的絕大多數通過金箔并按原來方向運動
D.α粒子會激發金原子釋放出原子內的電子
練3: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經過了幾代科學家艱辛努力,直到現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標志著原子結構的現代模型的問世,如圖B2-3-2是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圖中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4個中子。不能根據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結論是(  )
圖B2-3-2
A.原子始終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B.原子核體積只占整個原子體積的很小一部分
C.構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間存在一種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電中性
例7:下列三種粒子:①質子、②中子、③電子,在原子中一定存在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練1:據科學家預測,月球的土壤中吸附著數百萬噸的氦(He——3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每百噸氦核聚變所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目前人類一年消耗的能量,可用于解決地球能源危機。氦(He——3)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則其原子核內中子數為(  )
A.2 B.1 C.3 D.5
練2:關于原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質子和中子
B.原子中沒有帶電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5.組成物質的元素
(一)元素
1、含義: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2、特征:元素的種類由原子中的質子數決定,即同種元素的原子所含質子數一定相同,不同種元素的原子所含質子數一定不相同。
(二)同位素:
1、含義:原子中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統稱為同位素。
如氫的同位素有:氕、氘、 氚,氧、碳的同位素也各有三種。
2、同位素與元素的關系: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總稱,同位素原子是一種元素的不同原子。
(三)元素的種類
1、元素與原子:
(1)概念不同:從概念上來區分;
(2)元素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分子、離子是一個微觀的概念、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金屬元素:銅、鐵等
2、元素的種類:
非金屬元素:氧、碳等(包括稀有元素)
思考:如何來描述水的組成和構成呢?
宏觀: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二種元素)組成。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
微觀:水是由(許許多多的)水分子構成。每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或每一個水分子是由一種氫原子和一種氧原子構成。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構成。
6.物質的分類:
構成物質微粒共有分子、原子、離子。
思考:能否說“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叫單質”?
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下列是地殼、空氣、人體、海水中主要元素按
質量分數排列順序:
(1)地殼中:O%>Si%>Al%>Fe%>Ca% (2)空氣中:N%>O%
(3)人體中:O%>C%>H% (4)海水中:O%>H%>Cl%
例8: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
A.質子數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中子數與核外電子數之和不同
練1:元素的中文名稱大多數都使用形聲造字法,根據元素名稱的漢字可判斷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下列各組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的一組是(  )
A.汞、鐵、鍆、鋁 B.锘、鐒、鐵、釷
C.溴、氟、砷、碲 D.汞、溴、砹、氡
例9:下列是四種物質的分子模型,其對應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
圖B2-4-1
練1:臭氧主要分布在離地面10~50 km的高空,保護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線的侵害,臭氧的化學式為O3,臭氧屬于(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單質 D.氧化物
練2:下列各物質中,既有單質狀態的氧元素,又有化合物狀態的氧元素的是(  )
A.氧氣 B.空氣 C.蒸餾水 D.二氧化碳
練3:如圖B2-4-4表示的是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含量。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B2-4-4
(1)圖中表示出的金屬元素有__________種。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下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__________。www.21-cn-jy.com
【針對訓練1】
天氣衛星云圖可以幫助人們分析近期的天氣狀況。天氣衛星云圖屬于(  )
A.符號 B.模型 C.既是符號,也是模型 D.既不是符號,也不是模型
2. 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的或復雜的事物,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片,不屬于模型的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3.知識梳理有助于我們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如圖B2-3-3所示是某同學學習物質結構層次后以氧氣為例進行的梳理,下列選項中與a、b、c相對應的是(  )
圖B2-3-3
A.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
C.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
D.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
已知A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6個中子;B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7個中子。則它們不相等的是(  )
A.核外電子數 B.核電荷數
C.質量數 D.原子的電性
5. 用下列物質填空。
A.液氧 B.水
C.二氧化碳 D.氯化鈉
(1)含有氧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________________。
(3)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_________。
(4)氧元素存在于單質中的是______________。
(5)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是____________。
6.根據B2-4-7中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圖,試推測元素分布領域,將圖下字母序號填在相應題的橫線上。21*cnjy*com
圖B2-4-7
(1)分布在人體中的是________。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________。
(3)分布在地殼中的是________。
7.在橫線上填寫“構成”或“組成”。
(1)鎂由鎂元素________,鎂由鎂原子直接________。
(2)氧氣由氧元素________,氧氣由氧分子________,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________。
(3)水由氫、氧兩種元素________,水由水分子________,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________。2-1-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水、氧氣、二氧化碳是三種不同種類的物質,所以它們的分子中沒有相同的原子
B. 水、氧氣、二氧化碳是三種不同種類的物質,因為組成分子的原子數目不同
C. 水、氧氣、二氧化碳是三種不同種類的物質,所以組成它們的分子種類不同
D. 在水、氧氣、二氧化碳三種不同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所以可視為同類物質
9.下列關于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10.用“分子”、“原子”填寫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_____構成 (2)水銀溫度計中的水銀是由______直接構成的
(3)氧分子是由氧_____構成的 (4)空氣是由不同的 構成的
11.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化學性質不同,其本質差異在于它們的_______不同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__構成,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其本質差異在于它們__________不同
12.下列變化中,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的是( )
A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B 木材在空氣中燃燒
C 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 D 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
14.人們把石墨加熱到20000C,并加熱到5萬至10萬標準大氣壓下,就可以使之轉化為金剛石,這是由于( )
A 石墨分子變成金剛石分子 B 石墨原子變成金剛石原子
C 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在高溫高壓下發生了變化
D 石墨、金剛石是同一物質的不同存在狀態
15.1991年科學家又發現—種新的碳單質──碳納米管,它是由環形的碳原子構成的管狀大分子。可用下列哪個圖形表示( )
16.有一密封容器儲有一定量氧氣,上面有一個不漏氣的活塞,慢慢下壓活塞,密封容器內部分子變化模型合理的是( )
17.下面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示意圖,據此分析錯誤的是( )
A、反應前后原子數目沒有變化 B、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
C、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D、示意圖中的各物質均屬于不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
【針對訓練2】
1、下面是鈉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氯原子的核電荷數是____________;鈉原子與氯原子的最本質區別是____________。
(2)在鈉和氯氣生成氯化鈉的反應中,得到電子的是__________原子;Na的結構示意圖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湯姆生、盧瑟福和波爾等提出的模型的過程。
(1)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選填序號)。
(2)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3、下列各物質:A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C四氧化三鐵、D水銀、E純凈的鹽酸、F液氧。
屬于混合物的是 ;屬于單質的是 ;屬于化合物的是 ,屬于純凈物的是 。
4、經分析得知,某物質中只含有一種元素,則該物質( )
A.一定是單質 B.一定是純凈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 不可能是化合物
A
B
C
D
加 壓
A B C D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粒子模型與原子結構、組成物質的元素
1.模型與符號
1.1模型
1、模型的作用:
(1)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如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2)模型可以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
模型類型: ①物體放大或縮小的復制品(地球儀、細胞模型)
②一幅圖、一張表、一個計算機圖像、一條曲線
③表示一個復雜的過程(水的三態變化模型、化學反應模型)
④數學公式
例1: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C )
練1: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
A.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都是一個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沒有具體形象的
1.2符號
符號的作用和意義:
1、用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如交通標志符號。
2、用符號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 的混亂。如不同的電流表用同一個符號表示。
3、用符號可避免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不同的國家用統一的字母t表示時間這個量。
例2:下列表達方式中屬于符號的是( B )
A.水分子:   B.電壓表:
C.漏斗: D.
練1:下列事物的表達中屬于符號的是( C )
A.地球儀 B.G=mg
C. D.
2.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
2.1分子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2、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
2.2原子
1、有些物質由分子構成(如水、氧氣);有些物質由原子直接構成(如金屬、稀有氣體、少數非金屬的固體如碳、硅),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構成新的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 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我們發現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它們不再保持水的化學性質了,該實驗充分說明了:水分子是由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構成的――氫原子和氧原子;這種比分子更小的微觀粒子就是原子。
3、原子的種類比較多,現在已知的有幾百種原子。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就能構成各種不同的分子,從而使自然界中有種類繁多的物質。它們之間的互相組合就好比是26個英文字母可組合成無數個英文單詞一樣。
(三)粒子的大小和質量
1、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原子的半徑一般在10-10的數量級,原子的質量一般在10-26千克數量級。
2、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的質量不同,體積也不同。分子的質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質量。
(四)分子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例3:下列物質中,由同種分子構成的是( D )
A.空氣 B.海水
C.碘鹽 D.二氧化碳
練1:下列關于原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練2:如圖A2-2-1是水的微觀層次結構,圖中右側“○”表示( B )
圖A2-2-1
氫元素 B.氫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練3:固態碘、碘溶液、碘蒸氣中都含有碘分子,饅頭遇到它們都能變藍。這一實驗現象說明( D )
A.分子始終在做無規則運動 B.分子之間存在間隔
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
例4:氧化汞受熱時的變化可用圖A2-2-2表示,據圖得出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C )
圖A2-2-2
A.這一變化是化學變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構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構成的 D.這一變化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練1:用“分子”或“原子”填寫下列空格。
(1)水是由水____分子____構成的。
(2)鋁是由鋁___原子_____構成的。
(3)氧氣是由氧____分子____構成的。
(4)氧分子是由氧____原子____構成的。
練2:下列對如圖所示四種分子的分析錯誤的是( B )
A. 一個水分子由三個原子構成
B. 氮分子和氫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構成
C. 比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說明分子可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
D. 比較氮分子和氫分子,能說明分子可以由種類相同的原子構成
練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完全不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構成分子的原子種類和數目不同 B. 構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 構成分子的原子種類相同但數目不同 D. 構成分子的原子種類不同
例5:原子的質量非常小,用科學方法能測得某個原子的質量,其數量級一般是( D )
A.10-10 kg B.10-20 kg C.10-8 kg D.10-26 kg
練1:原子的體積非常小,原子半徑一般所在數量級可能是( C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重要:下列變化中,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的是( D )
A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B 木材在空氣中燃燒
C 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
D 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
3.原子結構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內部結構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道爾頓原子模型(1803年) ――實心球模型
湯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湯姆生發現原子中有電子,帶負電)
盧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繞太陽模型(核子模型)(α粒子散射實驗:原子核的存在)
波爾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層模型
電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電子云模型(電子繞核高速運動)
2、原子結構
(1)在同一個原子中: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2)原子呈電中性:原子核所帶正電荷等于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的總數。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質量很大,但占據的體積很小。核內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接近,電子的質量所占的比重極小,幾乎可忽略。
(4)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科學家認為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構成,對夸克的研究已成為科學上的一個熱點。
4.離子
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種類
(1)陽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失去電子帶正電。質子數》電子數
(2)陰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得到電子帶負電。質子數《電子數
3、性質
(1)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2)離子所帶電荷數由原子或原子團得失電子數目決定。
小結:(1)物質的微觀構成: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
(2) → 失電子 →失電子
陰離子-------------原子------------ 陽離子
得電子← 得電子←
例下圖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D )
A.氯化鈉是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B.鈉跟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
C.鈉原子易失去一個電子,氯原子易得到一個電子
D.鈉離子與鈉原子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例6:湯姆生最早發現了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荷的粒子,證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湯姆生發現的這一粒子是( C )
原子核 B.質子 C.電子 D.中子
練1: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結構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所示線條中,可能是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的是( C )
A.abcd B.abc C.bcd D.ad
練2:盧瑟福在α粒子(帶正電荷)散射實驗中,斷定原子中的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他的依據是( C )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內的電子吸引,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C.α粒子中的絕大多數通過金箔并按原來方向運動
D.α粒子會激發金原子釋放出原子內的電子
練3: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經過了幾代科學家艱辛努力,直到現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標志著原子結構的現代模型的問世,如圖B2-3-2是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圖中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4個中子。不能根據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結論是( A )
圖B2-3-2
A.原子始終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B.原子核體積只占整個原子體積的很小一部分
C.構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間存在一種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電中性
例7:下列三種粒子:①質子、②中子、③電子,在原子中一定存在的是( A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練1:據科學家預測,月球的土壤中吸附著數百萬噸的氦(He——3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每百噸氦核聚變所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目前人類一年消耗的能量,可用于解決地球能源危機。氦(He——3)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則其原子核內中子數為( B )
A.2 B.1 C.3 D.5
練2:關于原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A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質子和中子
B.原子中沒有帶電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5.組成物質的元素
(一)元素
1、含義: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2、特征:元素的種類由原子中的質子數決定,即同種元素的原子所含質子數一定相同,不同種元素的原子所含質子數一定不相同。
(二)同位素:
1、含義:原子中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統稱為同位素。
如氫的同位素有:氕、氘、 氚,氧、碳的同位素也各有三種。
2、同位素與元素的關系: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總稱,同位素原子是一種元素的不同原子。
(三)元素的種類
1、元素與原子:
(1)概念不同:從概念上來區分;
(2)元素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分子、離子是一個微觀的概念、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金屬元素:銅、鐵等
2、元素的種類:
非金屬元素:氧、碳等(包括稀有元素)
思考:如何來描述水的組成和構成呢?
宏觀: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二種元素)組成。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
微觀:水是由(許許多多的)水分子構成。每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或每一個水分子是由一種氫原子和一種氧原子構成。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構成。
6.物質的分類:
構成物質微粒共有分子、原子、離子。
思考:能否說“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叫單質”?
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下列是地殼、空氣、人體、海水中主要元素按
質量分數排列順序:
(1)地殼中:O%>Si%>Al%>Fe%>Ca% (2)空氣中:N%>O%
(3)人體中:O%>C%>H% (4)海水中:O%>H%>Cl%
例8: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A )
A.質子數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中子數與核外電子數之和不同
練1:元素的中文名稱大多數都使用形聲造字法,根據元素名稱的漢字可判斷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下列各組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的一組是( C )
A.汞、鐵、鍆、鋁 B.锘、鐒、鐵、釷
C.溴、氟、砷、碲 D.汞、溴、砹、氡
例9:下列是四種物質的分子模型,其對應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B )
圖B2-4-1
練1:臭氧主要分布在離地面10~50 km的高空,保護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線的侵害,臭氧的化學式為O3,臭氧屬于( C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單質 D.氧化物
練2:下列各物質中,既有單質狀態的氧元素,又有化合物狀態的氧元素的是( B )
A.氧氣 B.空氣 C.蒸餾水 D.二氧化碳
練3:如圖B2-4-4表示的是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含量。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B2-4-4
(1)圖中表示出的金屬元素有_____6_____種。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_____O_____(填元素符號,下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____Al______。www.21-cn-jy.com
天氣衛星云圖可以幫助人們分析近期的天氣狀況。天氣衛星云圖屬于( C )
A.符號 B.模型 C.既是符號,也是模型 D.既不是符號,也不是模型
2. 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的或復雜的事物,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片,不屬于模型的是( A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3.知識梳理有助于我們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如圖B2-3-3所示是某同學學習物質結構層次后以氧氣為例進行的梳理,下列選項中與a、b、c相對應的是( A )
圖B2-3-3
A.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
C.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
D.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
已知A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6個中子;B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7個中子。則它們不相等的是( C )
A.核外電子數 B.核電荷數
C.質量數 D.原子的電性
5. 用下列物質填空。
A.液氧 B.水
C.二氧化碳 D.氯化鈉
(1)含有氧元素的有________液氧___水__二氧化碳___。(填字母,下同)
(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____液氧__水___二氧化碳_______。
(3)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_液氧________。
(4)氧元素存在于單質中的是____液氧__________。
(5)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是____水____二氧化碳____。
6.根據B2-4-7中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圖,試推測元素分布領域,將圖下字母序號填在相應題的橫線上。21*cnjy*com
圖B2-4-7
(1)分布在人體中的是___B_____。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___C_____。
(3)分布在地殼中的是___A_____。
7.在橫線上填寫“構成”或“組成”。
(1)鎂由鎂元素_____組成___,鎂由鎂原子直接___構成_____。
(2)氧氣由氧元素____組成____,氧氣由氧分子___構成_____,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__構成______。
(3)水由氫、氧兩種元素___組成_____,水由水分子___構成_____,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____構成____。2-1-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水、氧氣、二氧化碳是三種不同種類的物質,所以它們的分子中沒有相同的原子
B. 水、氧氣、二氧化碳是三種不同種類的物質,因為組成分子的原子數目不同
C. 水、氧氣、二氧化碳是三種不同種類的物質,所以組成它們的分子種類不同
D. 在水、氧氣、二氧化碳三種不同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所以可視為同類物質
9.下列關于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A.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10.用“分子”、“原子”填寫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_ 分子____構成 (2)水銀溫度計中的水銀是由___原子___直接構成的
(3)氧分子是由氧__原子___構成的 (4)空氣是由不同的 分子 構成的
11.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化學性質不同,其本質差異在于它們的___分子____不同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原子__構成,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其本質差異在于它們____分子______不同
12.下列變化中,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的是( D )
A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B 木材在空氣中燃燒
C 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 D 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
14.人們把石墨加熱到20000C,并加熱到5萬至10萬標準大氣壓下,就可以使之轉化為金剛石,這是由于( C )
A 石墨分子變成金剛石分子 B 石墨原子變成金剛石原子
C 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在高溫高壓下發生了變化
D 石墨、金剛石是同一物質的不同存在狀態
15.1991年科學家又發現—種新的碳單質──碳納米管,它是由環形的碳原子構成的管狀大分子。可用下列哪個圖形表示( D )
有一密封容器儲有一定量氧氣,上面有一個不漏氣的活塞,慢慢下壓活塞,密封容器內部分子變化模型合理的是( B )
17.下面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示意圖,據此分析錯誤的是( D )
A、反應前后原子數目沒有變化 B、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
C、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D、示意圖中的各物質均屬于不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
18.下面是鈉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氯原子的核電荷數是______17______;鈉原子與氯原子的最本質區別是_____質子數不同_______。
(2)在鈉和氯氣生成氯化鈉的反應中,得到電子的是_____氯_____原子;Na的結構示意圖是_____B______(填字母)。
19.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湯姆生、盧瑟福和波爾等提出的模型的過程。
(1)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丙 (選填序號)。
(2)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ABC (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20.下列各物質:A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C四氧化三鐵、D水銀、E純凈的鹽酸、F液氧。
屬于混合物的是 澄清石灰水 純凈的鹽酸 ;屬于單質的是 水銀 液氧 ;屬于化合物的是 冰水混合物 四氧化三鐵 。
21.經分析得知,某物質中只含有一種元素,則該物質( D )
A.一定是單質 B.一定是純凈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 不可能是化合物
A
B
C
D
加 壓
A B C D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城县| 乐至县| 永嘉县| 合江县| 随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贵南县| 定兴县| 巴中市| 汝州市| 岳普湖县| 东乌| 常熟市| 明光市| 平谷区| 扎赉特旗| 于田县| 澜沧| 会昌县| 乐平市| 桑日县| 洛阳市| 麻城市| 邹平县| 南川市| 太康县| 盈江县| 佛冈县| 金山区| 舟曲县| 沙洋县| 新巴尔虎左旗| 浦北县| 太仆寺旗| 绥宁县| 三亚市| 龙山县| 平阴县| 光山县| 杨浦区|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