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生物學(人教版)必修 2 遺傳與進化第 4 章 基因的表達第 1 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聽課老師,我是來自***中學的***,我的說課題目是“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第 2 課時)”,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課題位于必修 2 的第 4 章《基因的表達》第 1 節《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第 2 課時。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 版):3.1.4 概述 DNA 分子上的遺傳信息通過 RNA 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細胞分化的本質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生物的性狀主要通過蛋白質表現。在已經學習了第 2 章“基因在哪里”第 3 章“基因是什么”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為接下來學習“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作鋪墊, 共同形成高中生物必修模塊中的“大概念”: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并代代相傳。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初步形成 DNA、蛋白質、基因等概念,對基因控制性狀有一定認識,但是只知現象,不知原理。學生具備一定分析、歸納、科學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強,但是本節內容涉及眾多分子生物學知識,過程微觀、抽象,需要教師把握好教學深度和廣度。三、教學目標:生命觀念:1、基于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遺傳密碼的事實,闡明生物界統一性,認同當今生物可能有共同起源,形成生物進化觀。2、闡明中心法則的具體內容,認同生命是物質、能量、信息統一體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1、運用數學方法計算出 RNA 堿基數目與氨基酸數目之間的對應關系2、通過了解遺傳密碼的破譯過程,培養學生會質疑、重證據、講邏輯的科學思維。科學探究:通過構建物理模型的動態模型模擬過程概述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社會責任: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抗菌藥物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機理。四、教學重難點:重難點:概述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重點:闡明中心法則的具體內容五、設計思路六、教學過程:1、設置情境,導入新課,引出問題 1用人類的相對性狀導入,讓學生比較他們性狀的差異。學生觀察后我設置問題串:性狀表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基因如何控制性狀呢?基因可以直接指導蛋白質嗎?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內容,回答出基因以 mRNA 為媒介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上節課學習的轉錄就是讓 mRNA 帶有 DNA 的遺傳信息。現在 mRNA 帶有的是堿基語言,他要轉換成蛋白質上的氨基酸語言,就是一種語言轉變成另外一種語言。我們把這一過程形象地稱為翻譯。想要知道翻譯的過程,就要尋找堿基和氨基酸之間的對應關系,設置情境,導入新課,引出問題 1:mRNA 的堿基與氨基酸之間的對應關系是怎樣的?過渡:那就讓我們一起跟著科學家的腳步來了解遺傳密碼的破譯過程。2、走進遺傳密碼破譯,解決問題 1我展示資料 1,并根據資料設置兩個學生活動:1、運用數學方法推測出 RNA 堿基數目與氨基酸數目之間的對應關系。學生代表用排列組合的思想在黑板板書,一個氨基酸的編碼至少需要三個堿基才足以編碼 21 種氨基酸。2、討論伽莫夫的觀點是“假說”還是“結論”。就是讓學生重溫“提出假說”這一科學方法,討論交流明白一種假說最終能否被接受,取決于它是否與實驗結果相吻合。從而引出資料二,我設置兩個學生活動:1、閱讀材料找出實驗自變量、因變量。根據實驗結果你能得出什么實驗結論。2、給出 mRNA 上堿基,其編碼幾個氨基酸?通過學生發言總結,克里克用實驗證明三個堿基編碼一個氨基酸,并且掌握密碼子的閱讀方式,是一種非重疊連續閱讀。接著給出資料三尼倫伯格馬太的實驗,通過學生活動,了解第一個密碼子的破譯過程。通過三個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得出結論”與“提出假說”的不同,這不僅是“假說演繹”法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過程。通過這三個資料,也就掌握了概念 1,密碼子的概念。為了進一步掌握密碼子的概念,結合書上的表 4—1“21 種氨基酸的密碼子表”進行分析,新教材的密碼子表和舊教材比有所不同,直接讓學生分析有所難度。我先通過提問,解決密碼子表的閱讀、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的數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開展相應活動,第一道題起始密碼子不在首段,體會起始和終止密碼子的作用。第二道題改變了一個堿基,但是編碼氨基酸不變,體會密碼子的簡并性,第三道題體會密碼子的通用性。在參與中體會密碼子的特點。過渡:游離在細胞質中的氨基酸是怎樣運送到核糖體的?3、分析資料四,解決問題 2給出資料四,學生通過分析也就明白一種未知的小 RNA 可以運輸氨基酸,也就引出了tRNA。為了掌握 tRNA 的概念,我不僅給出了 tRNA 結構圖和 tRNA 和 mRNA 關系圖,tRNA 結構圖讓學生明白反密碼子和氨基酸結合位點在 3’端,tRNA 和 mRNA 關系圖讓學生了解 tRNA 和 mRNA 是反向的,并且活學活用,讓學生用剛剛介紹的密碼子表查處此 tRNA 攜帶的是異亮氨酸,明白氨基酸的種類是由密碼子決定,而非反密碼子。在參與中學生總結出 tRNA 的概念。4、構建翻譯過程概念,突破重難點掌握了兩個概念以后,就進入了翻譯過程的學習。為了讓微觀過程具體生動化,我先讓學生觀看視頻,這個視頻是英文原聲,后期我自己進行配音,方便學生觀看。原來視頻中有關于核糖體三個位點的具體介紹,在配音中有所修改,簡略帶過,目的是不給學生造成額外學習負擔,不加深學習難度深度。這是視頻部分片段,結合視頻,教師進行提問,讓學生對翻譯過程有了大致的印象。接著,為了鞏固大家對這一過程的理解,我引導學生用課前發的材料,構建物理動態模型模擬翻譯過程。小組動手模擬結束后,以表格的形式總結翻譯的過程,進而也就引出了翻譯的概念。進而突破本節課第一個重難點內容。為了進一步理解重難點,在這里我補充電鏡下觀察到的多聚核糖體的現象,再以原核、真核生物的表達作為課堂練習,讓學生填空,找出真原核轉錄翻譯的區別。進一步體會翻譯的過程。過渡:遺傳信息的傳遞有什么規律?5、構建概念模型,解決問題 3,形成概念 3學生比較復制、轉錄、翻譯過程中信息流動的方向。接著讓學生構建概念模型,描述 DNA、RNA、蛋白質三者間信息流動的關系。這是學生代表的書寫。我接著給出資料五,了解 RNA 復制酶及逆轉錄酶的發現史,明白遺傳信息的傳遞不僅有復制、轉錄、翻譯還有逆轉錄、RNA 復制,進而了解概念 3 中心法則及其補充。通過對概念的理解,學生明白生物體從親代繼承的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物質是信息的載體,在遺傳信息的傳遞中,還需要 ATP 提供能量,生命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統一體。也就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6、布置作業,聯系生活紅霉素、環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藥物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它們的抗菌機制如下表所示, 請結合本節內容說明這些抗菌藥物可用于治療疾病的道理。7、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本節課課以主問題串的形式,通過三個問題,掌握三個概念,也就突破了兩個重難點。所以本節課亮點:1、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重視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2、構建物理、概念模型,深入理解概念,提高課堂參與度。本節課的不足:1、小組模擬展示不夠全面。2、分組沒有考慮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