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技術的價值》CONTENTS教學理念01教材分析02教學策略03教學流程04教學過程05板書設計06教學反思0701第一 章 節diyizhangjie發展素養,說理念02在通用技術五大核心素養中,本節課側重于技術意識素 養,工程思維素養和圖樣表達素養也略有涉及。因此,本節課學 習目標中技術意識素養應達到水平 2 層次,工程思維素養和圖樣 表達素養只需要達到水平 1 層次。為了實現上述的目標要求,我 在課程設計中遵循以下設計理念:核心素養:它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03單元設計:它是在整體思維的指導下 , 將基于某一主題構建 出的單元內容作為教學內容 , 通過編制單元目標及課時教學目標、設計連續的課時教學方案、進行單元評價的環節來完成復雜的 教學設計。深度學習:它克服對知識的表層學習、表面學習,以及對知 識的簡單占有和機械訓練的局限性。通過對知識完整深刻的處理,引導學生從符號學習走向學科思想和意義系統的理解和掌握。04第二 章 節dierzhangjie抓住特點,說教材05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 2020 年修訂版)要求本節課:結合我國優秀的傳統技術文化和個 人的成長經歷,認識技術與人、自然、社會的關系,理解技術的歷史發展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變化,形成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和使用技術的責任意識。2.1 說課標要求我的理解回顧優秀的傳統技術文化及個人成長過程中與技術相關的事件和經歷,使學生認識到技術是 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表現,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 認識到技術與科學以及其他學科有著本質區別,它有自己獨特的概念、知識和學習內容,是其他學習領域無法替代的 ; 增強技術意識,破除對技術的神秘感,自覺地開展各種技術活動形成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和使用 技術的責任意識。06《技術的價值》是蘇教版高中通用技術教 材《技術與設計 1 》的第一章第二節,既是第 一節的延續,也是第三節的邏輯起點,因此在 第一章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本節課的特點一:通過體驗、感悟、探究三個逐漸遞進的教學 行為,形成積極的技術價值觀,并為理解技術 的性質做準備;特點二:遵循“實踐——總結——升華”的技術教育規律,進一步了解學習 通用技術課程的方法。2.2 說本節課的地位、作用和特點07第 三章 節disanzhangjie因地制宜,說策略08學生的認知能力美國教育家布盧姆將思維過程具體化為六個教學目標,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其中前三項是低階思維;后三項為高階思維。高一學生經歷九年的義務教育已經擁有較高水平低階思維,但高階思維相對欠缺。學生的知識儲備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學生體驗并感悟了技術的歷史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初步形成了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體驗并初步掌握了技術學習的方法;對于 生活中的技術現象、技術問題有一定的前概念,對技術與人、社會和自然的關系也有一定的源認知,但不夠全面和深刻。3.1 說學情093.2 說學習目標性。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和活動, 體驗技術 對人的保護、解放和發展作用。例分析,感悟技術與社 會的關系,探究技術與自然的關系,形成使用技術的責任意識。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圍繞“選拔學生參加荒野生存拓展訓練”這一 主題情境,設計了“體驗技術與人的關系”、“感悟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探 究技術與自然的關系”三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依據這三個方面的教學內容,結合 對學情的分析,我設立了如下學習目標:通過體驗活動和案例分析,感知生活中技術現象的普遍通過體驗活動和案10重點:根據本節知識結構特點和教材分析,我把理解技術對人 的保護、解放和發展作用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技術與社會的關系較抽象,學生不易接受,所以本節 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感悟技術與社會的關系。3.3 說教學重難點113.4 說教法學法螺旋遞進式教學法 + 深度學習 智慧課堂“云互動”以學生為中心,適時推送學習任務,對學生知識調查、體驗感悟、反思研討過程等使用在線互動交流。最后再發布課堂實錄,實現課外翻轉。123.5 說教學準備。1教具:教學白板、智慧課堂 云平臺(教師終端 1 臺、學 生終端若干臺、班云服務 器 1 臺)、 VR 眼鏡、課件。2“ 技術體驗”準備:美工刀、剪刀、熱熔槍、尖嘴鉗、卷尺、三角尺、護目鏡、一次性筷子若 干、卡紙、扎帶、橡皮筋13第四 章 節disizhangjie深度學習,說流程14在充分研究學情的基礎上,我 結合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克服淺層 教學對知識的簡單占有,讓學生通 過知識的深度處理和深層理解,由 符號學習走向邏輯學習、并將意義 學習與提升素養統一。同時,注重 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符號的學習獲得 學科知識隱含的科學思想、科學方 法。為此,對本節課我設計了如下 的教學流程:15環節 1( 20 分鐘)環節 3( 5 分鐘)環節 5( 5 分 鐘)環節 2( 12 分鐘)環節 4( 3 分鐘)1 2 3 4 5第五 章 節diwu zhangjie螺旋遞進,說過程16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課標要求和教材。我以 真實情境為載體,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發展學生技術意 識素養為主線。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依托智慧課堂“云 互動”,運用深度學習理論實現螺旋遞進式的學習進階,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 過程。17環節 1 :體驗技術,了解關系。(時間安排為 20 分鐘)任務一:體驗技術與人的關系我的理解: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體驗技術與人的關系側重技術在保護 人、解放人、發展人等方面的作用。“搭建庇護所模型”的體驗活動深刻地揭 示了技術在生理上保護人。學生對于“技術具有發展人的作用”的理解有一定 難度我。的處理:首先,讓學生佩戴 VR 眼鏡觀看搭建庇護所視頻;18其次,通過智慧課堂調 查學生在天門山搭建庇護所 的選址和考慮因素;然后,我指導學生使用學具現場搭建庇護所模型,學生經歷搭建的設計、制作等系列的活動;19最后,利用智慧課堂發表觀點功能收集學生對技術與人的關系的認知。設計意圖:首先通過 VR 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同時也為了后 面制作庇護所模型打下基礎。通過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 精神,使他們初步了解技術特點,并為物化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同時也展 現了通用技術課程的特色。最后,我利用智慧課堂的詞頻統計,引導學生總 結技術對人的作用,實現知識的動態生成。20環節 2 :感悟技術,知道影響。(時間安排為 12 分鐘)任務二:感悟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我的理解: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難點,內容較抽象,傳統的處理方式一般為指導學生自學或討論案例,從過去的實際效果來看,不太理想。我的處理:首先引導學生觀看夸張搞笑的摩登時代,并將教材中 案例分析——福特 T 型車的生產流水線的文字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出來;21其次,播放中國現代農業的相關報道;然后,我將拓展閱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互動游戲的形式推送給學生;最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請他們談一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發生 了哪些變化?22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卓別林的夸張而搞笑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引導學生思考數據背后的秘密,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初步得出技 術與社會的關系;然后,通過報道引導學生關注現代農業生產的變化,改 變他們對中國農業落后的過去認識,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最后,將世界 四大導航系統編輯成互動游戲,加深學生對技術促進生產方式發展的理解,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這樣做有利于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通用技術課程 的教學中,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23環節 3 :探究技術,理解作用。(時間安排為 5 分鐘) 任務三:探究技術與自然的關系我利用在線資源——都江堰旅游門 戶網,帶領學生從空中 720 度全景俯瞰 這座“活”的水利博物館。并引導學生 結合教材案例分析從技術價值的角度分 析都江堰的價值。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初步形成技術價值觀。24環節 4 :自我總結,形成觀念。(時間安排為 3 分鐘)任務四:形成技術價值觀我會讓本節課參與度不高的學生談談他在本節課形成了怎樣的 技術價值觀。設計意圖:讓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25環節 5 :學以致用,提升素養。(時間安排為 5 分鐘)首先,智慧課堂將練 習題推送給學生,他們完成后 系統自動顯示答案分布。與此 同時,我將利用智慧課堂微課 膠囊功能將本題錄制下來,推 送至課程內容未掌握的學生, 以便于課后鞏固,實現課外翻 轉。26然后,我將作業分為基礎題、拓展題和 提高題三個層次。基礎題,強化學生的基礎 知識、技能;拓展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 力;提高題,培養學生的圖樣表達素養。學 生在完成基礎題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個人掌 握情況自行選做。設計意圖:此環節既是本節課知識的應用,同時也實現了本節課前后呼應。 三個層次作業的設置依據課程標準,緊扣教材內容,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體現教 學、作業、評價的系統設計與實施。充分關注不同作業類型要求的差異,把握不 同題型、不同階段、不同功能、不同對象的要求差異。27第六 章 節diliuzhangjie提綱挈領,說板書28板書設計我采用提綱式,其優點是直觀明了。而且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便于學生抓住要領,把握內容,加深印象。1.2 技術的價值壹技術與人的關系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 貳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促進了生產方式的發展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 3 、豐富了社會文化的內容 三 、技術與自然的關系29第七 章 節diqizhangjie反躬自問,說反思30創新教法:綜合運用 VR 、互動游戲、網 絡等學生樂用的信息技術,進行實踐活動并完成相關教學任務。形成能力:融合深度學習和螺旋遞進式 教學,在教學做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科 素養,加深了技術意識。互動生成:依托智慧課堂“云互動”, 實現生生間、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實現 了技術價值觀的動態生成。課雖然是結束了,但我的思考并未停止。本堂課力求突破以31下三方面:個別學生參與度不夠。我自身素養仍需提高,以期充分關注每位學生。不足之處:如何激發學生創造力、賦予課堂生命力、增強教學感染力。努力方向:32THANKS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