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內容: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確定主題為《小小香包傳情意》教學目標:讓學生簡單了解有關手織布的知識通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培養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對香包的文化內涵及寓意有一定的了解,學會用雙面膠制作簡單香包,并在第一 次制作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創作。了解香包在民族文化中的獨特意義,從而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學會用雙面膠做香包教學難點:在第一次基礎上進行創作教學準備: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教學過程:―、問題與思考播放視頻:老粗布資料交流:通過看視頻,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下一個離我們最近的節日是什么?有什么 習俗?寫I出用老粗布做香囊。二、實踐與活動1拆一拆,看一看用雙面膠怎么做呢?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做好的香囊,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拆一拆,探討一 下是怎么做成的吧。學生拆一拆,小組內交流總結。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制作香囊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先粘上雙面膠,輕輕撕掉雙面膠,放入香 料,擺放好麻繩,粘成自己喜歡的造型。提示:彩繩可以各種角上都可以。還要注意不要放太多 香料,太多就包不住了。猜一猜,折一折請大家猜猜看,老師的香囊是用你手中哪個形狀的老粗布做出來的呢?大家可以用手來試 —下老師這個香囊是用哪一種圖形做出來的。學生猜一猜,折一折試試看。根據自己手中的布,想好自己要做的香囊造型。動手做一做課件出示:作業一:用不同形狀的手織布做一個香包。出示材料:一塊小小的手織布,彩繩,還有香料,老師帶來的香料是艾草。學生動手做(配樂)教師巡視4 .展示你們的香囊形狀一樣嗎?展示交流:做法及想法三、 創新與提高香包變變變教師展示自己手中的香包。(出示雞香囊)大家看出是什么嗎?(公雞)老師把香囊變成什 么了?(公雞)你從哪里看岀這是一只公雞造型的香囊呢?尖尖的嘴巴,紅紅的雞冠,為什么 老師要把香囊做成雞的樣子呢?雞和吉的讀音差不多,代表著吉祥如意,當我們把香囊賦予了 吉祥如意的寓意他是不是變得更加有意義呢?探究思考:確定自己想要的造型小組內交流任務二:把做好的造型各異的香囊通過剪貼等方法變成新的造型),配樂展示評價四、 拓展與延伸課后延伸:不同的香料,不同的圖案,送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寓意,課下在家長的幫助下 用針線試著做一個香囊五、 板書設計小小香包傳情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