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教學設計教師 學校年級 初二 學時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舉例說出單細胞動物的運動結構和多細胞動物的運動器官。 2、說出螞蟻的運動器官和步伐。 3、說出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螞蟻的運動,嘗試說出螞蟻的運動步伐并分析其原 理。 2、通過觀察豬的前肢骨,嘗試說出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 并推測關節的特點。 情感目標:通過本節的學習,認同運動需要依賴一定的結構,形成結構與功 能相適應的唯物主義觀。教學重點難點 以及措施 教學重點:說出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教學難點:說出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學習者分析 本節課內容通過由淺入深,由學過的知識引出新知,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同時,初中生往往對直觀實物感受較深,在學習時,就安排了多個觀察實驗,通過觀察實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學習感受,容易對課堂內容留下較深的印象。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1、單細胞動物的運動結構 【提問】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講到動物有多種多樣的運動方式,單細胞動物也能運動嗎? 【出示】草履蟲運動的視頻。 【提問】草履蟲依靠什么來運動?(出示草履蟲圖片) 學生1:纖毛。 【提問】變形蟲依靠什么進行運動?(出示變形蟲圖片) 學生2:偽足。 【講述】單細胞動物結構簡單,但是也有相應的運動結構進行運動。那多細胞動物又依靠什么進行運動呢? 利用視頻,喚起學生記憶,引起學習興趣。二、新課 2、觀察:螞蟻的運動器官和步伐 【出示】探究活動1:觀察螞蟻的運動器官。雌螞蟻和工蟻的運動器官圖片。 學生3:螞蟻的運動器官有翅和足。 【提問】工蟻靠什么器官進行爬行?它的步伐如何? 【出示】螞蟻運動的視頻。 【觀察實驗】觀察螞蟻的運動器官及步伐。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螞蟻依靠什么器官進行爬行? (2)、螞蟻有幾對足?每只足分為幾節? (3)、螞蟻在運動時,它的足是怎樣配合的? 4人小組進行觀察,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學生4:螞蟻靠足進行爬行。 學生5:螞蟻有3對足,每只足分為3節。 【投票】選1:一側的足一起運動 選2:平行的足一起運動 選3:由一側前足、后足和對側中足聯合跑動,左右交替進行 【出示】螞蟻的圖片。用線連接一側前足、后足和對側的中足,形成三角形。三角形最穩定。 【提示】課后將螞蟻放回大自然。 通過視頻引出對工蟻運動器官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利用實物螞蟻的觀察,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并進行理性的推理為什么它的運動步伐是這樣的?3、多細胞動物的運動器官 【提問】其他多細胞動物的運動結構又是怎樣?完成學案上運動形式與動物種類和運動結構的連線。 學生6在PAD上完成。 【講述】由此可見,多細胞動物不同的運動方式需要通過特定的運動器官來完成。 讓一位學生利用焦點的畫筆功能直接在PAD上連線投影到大屏幕上,起到示范的作用,體現了師生以及生生的互動。4、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 【提問】對于更加高等的脊椎動物,它們的運動不僅需要相應的運動器官,還需要更高一級的結構層次——運動系統。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是有哪些結構組成的? 【觀察實驗】觀察豬的前肢骨,說出運動系統的的三個組成部分。 學生7: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 【畫圈】圈出骨和骨連結,這兩部分也稱為骨骼。 【講述】有同學把骨連結稱為關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骨連結的三種常見方式。【出示】骨連結圖片。有不活動的連結,如顱骨間的連結;半活動的連結,如脊椎骨之間的連結;活動的連結,如關節。今天我們重點了解關節的結構及特點。 【觀察實驗】對照關節示意圖,觀察豬關節的組成,并推測其特點。4人小組對照課本模式圖,仔細對比實物,完成學案。(寫出模式圖中相應結構名稱,并與實物圖進行連線) 焦點實物拍照展示,并點評學生作業。 【講述】根據剛才對關節結構的觀察,我們發現關節既堅固又靈活,能夠進行運動。 【提問】關節的運動,需要什么結構提供動力? 學生8:骨骼肌。 【自學】課本P85頁相關內容,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①) (②) 1、說出編號①、②分別指的是什么結構。 2、說出①、②結構分別有什么作用。 學生9: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學生10:肌腱負責把肌肉連在骨上,肌腹負責收縮和舒張,產生動力。 【實物投影】蛙腿,觀察腓腸肌兩端肌腱的附著情況, 一組肌肉的兩端是附著在同一根骨上,還是分別在不同的骨上。 【出示】人的上臂模型,請學生觀察肌腱附著的部位,然后拉一拉肱二頭肌,看看會有什么現象。 【出示】肌肉在骨上附著的圖片。判斷哪一種方式是正確的? 學生11:第2種正確。可以牽拉相鄰的骨產生運動。 【提問】運動系統的各個結構是如何配合完成一個動作的呢?我們下面以常見的屈肘和伸肘運動為例,觀察動作是怎樣完成的? 【出示】上臂的結構圖。回顧運動系統各結構名稱。指出肱二頭肌群和肱三頭肌群所在位置。 【學生體驗】把手臂高高伸起,進行屈肘和伸肘動作,感受肌肉的變化,回答下列問題: 屈肘時,肱二頭肌____,肱三頭肌____。 伸肘時,肱三頭肌____,肱二頭肌____。 學生12: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出示】屈肘和伸肘的視頻,驗證自我體驗是否正確。 【提問】由此可見,運動時需要一組還是多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動作? 學生13:需要多組肌肉的相互配合完成動作。 【提問】運動時,骨、骨骼肌、關節分別起到什么作用? 【出示】屈肘伸肘圖片、杠桿和運動對比的圖片。 學生14:骨—杠桿,骨骼肌—提供動力,關節—支點。 【提問】如果運動系統中的某一結構出現損壞,還能完成動作嗎? 【出示】肌腱斷裂、骨折、關節壞死的圖片。 學生15:不能。運動的完成,需要骨、骨骼肌和骨連結的協調配合。 【提問】運動系統結構完整,就一定能夠完成運動嗎? 學生16:人和脊椎動物肌肉的收 同時,運動所需能量的供應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 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下完成的。 觀察實物豬骨,學生基本上都可以清楚的看出運動系統是由三部分組成。 關節的結構模式圖與實物結合在一起進行觀察,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其結構組成。同時,在課堂上發放一次性手套,讓學生嘗試自己活動關節,推測關節的特點。 用焦點的實物投影功能進行拍照,可以進行集體批改和訂正,有利于及時反饋。 通過觀察蛙腿和模型,讓學生知道肌腱在骨上是怎樣附著的,同時拉動模型,了解這樣附著的意義。 學生體驗后,更容易清楚地了解這部分的知識。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幫助學生形成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概念。三、小結及反饋 課堂小結: 課堂反饋與矯正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請同學們分別舉例說說單細胞動物、多細胞動物以及脊椎動物分別依靠什么結構進行運動?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有哪些結構組成?各有什么功能? 學生17、18、19等進行本節小結。 【講述】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效果如何?我們將通過幾道習題來檢測。做學練案,當場評分。板書:第二節 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單細胞動物的運動結構多細胞動物的運動器官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骨 ——杠桿組成 骨連結 ——支點骨骼肌 —— 動力神經系統的調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