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基礎訓練:3.9.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新人教必修4)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友好團體歡迎宴會上強調:中美兩國和則兩利,斗則俱傷;互信則進,猜忌則退。“和則兩利,斗則俱傷”與下列語句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失敗是成功之母 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③刻舟求劍 ④居安思危 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A.①②③ B.③④⑤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該題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為主,一是要求正確理解矛盾的含義,二是正確理解題目引言“和則兩利,斗則俱傷”和所列成語的含義。其解題思路應該是對題目和所列的成語進行逐一分析。“和則兩利,斗則俱傷”體現的是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分析題中成語的哲學寓意不難看出,①②④都體現了矛盾的觀點,③⑤沒有體現矛盾的觀點,故該題應選D項。答案:D2.(2011·天津高考)“太極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是由黑白兩個魚 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俗稱“陰陽魚”(見右圖)。該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意蘊。其內涵主要有 ( )①一分為二的觀點 ②絕對同一的觀點 ③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觀點 ④矛盾雙方相互貫通的觀點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太極圖”非常明顯地體現了矛盾雙方的關系。②割裂了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關系,排除含②的選項。故選B項。答案:B3.當前,低碳生活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對垃圾的處理采取焚燒發電是最佳的一種有效手段。它能有效實現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在中國的一些大中城市,“垃圾發電”已經悄然興起。這說明 (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B.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C.矛盾雙方相互依賴,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D.矛盾具有普遍性解析:本題說明垃圾發電可以有效地實現垃圾變廢為寶,體現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故選A項;B、C、D三項不符合題意。答案:A4.“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說明 ( )A.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C.矛盾的斗爭性決定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離不開矛盾的普遍性解析:喜怒哀樂沒有發生時,稱作中,發生了且都和節奏,可稱之為和諧,這說明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故選A項。答案:A5.(2011·安徽高考)茶葉因生長環境的差異而帶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專家根據多年的經驗品一品便知茶葉的產區在哪里。這表明 ( )①一事物區別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覺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認識是在實踐中不斷地深化和發展的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識之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茶葉因產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味道,這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①正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反映的特性,而不是自覺反映,②錯誤。品茶專家根據多年的“經驗”體現了人的認識是不斷深化和發展的,③正確。材料并沒有體現人為事物的聯系,而且,人為事物的聯系也同樣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④錯誤。故選A項。答案:A6.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中美關系答記者問時曾說:“我既喜歡油畫,也喜歡中國的水墨畫,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畫的標準來欣賞中國的水墨畫,那恐怕就要出錯。”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 )A.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B.矛盾具有特殊性C.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解析:楊潔篪的話說明水墨畫和油畫欣賞的標準不同是因為各自的特點不同,因此它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答案:B7.2012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大直轄市,外加湖北(武漢)、廣東(廣州)、深圳等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認為:“中國搞綠色低碳發展沒有經驗,所以我們在五省八市搞低碳試點,我們希望通過試點取得經驗,將來逐步推開。”這主要說明 ( )A.矛盾具有特殊性B.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具有統一性和斗爭性解析:材料旨在強調通過試點(特殊性)總結一般經驗(普遍性),故只有C項符合題意。答案:C二、非選擇題8.某校對外開放日,高三(1)班開設了一堂以“與父母對話”為主題的班會課,邀請了部分學生家長到班參加交流。在班會活動中,不少學生紛紛發表了想對父母說的話:“我愛我父母,但我希望我的家庭沒有任何矛盾。父母不吵架,與子女沒有代溝,共筑和諧家庭。我想對父母說,爸爸媽媽,你們什么都好,就是有一點喜歡干涉我交友的權利,不讓我與問題學生交往。”不少家長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孩子不能正確對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排在后面灰心喪氣,一蹶不振。為此我想對孩子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兵家常事,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1)運用所學生活與哲學的知識,對學生與家長的對話進行評析。(2)假如你是該班學生,通過這次班會活動,你將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怎樣的行為感恩自己的父母?(至少寫出三種)解析:本題考查矛盾的普遍性、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及矛盾的基本屬性,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第(1)問,通過學生與家長的對話,獲取有效信息,然后對接原理,進行評析。第(2)問,具有開放性,只要能圍繞感恩父母這個主題并且是具體行為,均可。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學生認為和諧家庭沒有任何矛盾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態度應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父母之間,學生與父母之間應加強交流與溝通。②聯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多樣性,要求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對學生交友,要慎重選擇,要做到趨利避害。③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必須全面地正確看待排名和問題學生。排名有利有弊,問題學生也有閃光點。④矛盾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進步和落后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⑤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⑥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增強耐挫能力。(2)給父母送一張卡片,表達對他們的愛;主動承擔家務;父母生日、節日等送點小禮物;適時為父母倒杯茶,削個水果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