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基礎訓練及答案:第1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新人教必修4)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 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我們常見的許多成語本身就包含著哲理,如“畫餅充饑”包含著“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意識不能代替物質”的哲理,“拔苗助長”的故事告訴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杞人憂天”否認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等等。這說明 ( )A.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B.哲學就在我們的身邊C.哲學主宰著我們的生活D.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解析:題目通過實例,講述了哲學就在我們身邊的道理,選B項。A、D兩項與題意無關,C項表述錯誤。答案:B2.現實生活中,哲學往往被一些人忽視,“哲學不能帶來錢”成了他們的思維定勢。一位著名哲學家揶揄地說:“當年馬克思撰寫《哲學的貧困》,如今則出現了‘貧困的哲學’。”但事實證明一個輕視理論思維的民族是不會有光明的未來的。這是因為 ( )A.哲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務就是揭示具體事物發展的規律B.哲學只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C.哲學是對人們實踐活動的概括和總結D.哲學能夠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解析:本題考查對哲學的理解。哲學揭示的是關于世界的一般規律,A項錯誤。哲學也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B項錯誤。哲學源于實踐,但C項與題干構不成因果關系。D項揭示了哲學的作用,是正確的。答案:D3.下列看法中,屬于世界觀的有 ( )①人是命,天注定 ②摩擦生熱 ③水往低處流 ④存在即被感知 ⑤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 D.①④⑤解析: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②③是對具體事物和現象的看法,不選。答案:D4.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勸他去醫院檢查,可是他說:“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與天命作對呢。”結果,這個人的病情進一步加重。由此可見 (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②自發的世界觀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學世界觀的指導 ④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②④解析:自發的世界觀也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并不是所有的自發的世界觀都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②排除,④的觀點與題干無關。應選C項。答案:C5.“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這一事例說明了其子和鄰人之父的看法是 ( )①唯物主義的態度 ②唯心主義的態度 ③客觀地看事物 ④以主觀想象代替客觀事實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①③解析:事實證明其子及鄰人之父的看法是正確的、客觀的。故①③符合題意。本題應特別注意問題的角度,不是“其家”的看法,而是“其子和鄰人之父”的看法。答案:D6.我國的許多典故中包含著深邃的哲學道理,下列成語中正確反映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的是 ( )解析:掩耳盜鈴、望梅止渴、畫餅充饑都從主觀愿望出發,沒有正確反映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排除。答案:D7.針對漫畫中反映的問題,專家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困擾消費者的問題是能夠被逐漸發現的。專家的觀點屬于( )A.懷疑論 B.可知論C.不可知論 D.唯心主義解析:專家的觀點認為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屬于可知論。應選B項。答案:B8.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從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在尊重當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習慣的基礎上選擇富有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這說明 ( )A.存在決定思維B.思維影響存在C.思維與存在不能分離D.思維與存在同為世界本原 解析:本題考查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由材料可知,“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是客觀存在,對建設新農村的發展之路的思維要尊重當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習慣這一客觀存在,這反映了存在決定思維,故選A項。B項表述正確但不合題意。C項表述有誤。D項不正確。答案:A9.唯物主義的發展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都認為 ( )A.物質可歸結為某種具體事物B.物質與運動不可分C.先有物質后有意識D.意識反作用于物質解析:無論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還是辯證唯物主義,其都堅持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故選C項。A項為樸素唯物主義觀點,不切題。B、D兩項均不符合題干要求。答案:C10.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說:“我注意過,即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之前都會左右看。”可見 ( )①聲稱者的“言”體現了其客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②聲稱者的“行”帶有自發唯物主義的傾向 ③聲稱者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是脫節的 ④唯心主義在理論上是沒有意義的,在實踐上是行不通的A.③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世界觀與方法論是統一的,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著世界觀,③錯誤;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的認識發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因此④的前半句不科學。答案:B11.(2012·廣州石基三中高三月考)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美國科學家文希南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約納特共同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核糖體是生命細胞內的蛋白質生產者,三名獲獎者在各自漫長旅途上尋獲“金鑰匙”,成功破解蛋白質合成之謎的“最后一塊碎片”。這說明 ( )A.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物質與意識相互依賴C.物質決定意識D.唯心主義是非科學的解析:三名獲獎者在各自漫長旅途上尋獲“金鑰匙”,成功破解蛋白質合成之謎的“最后一塊碎片”,體現了思維能夠正確的認識存在,體現了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項正確;B項說法錯誤,物質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C、D兩項不符合題意。答案:A12.一艘輪船在航行中突然遇到暴風雨,船長大聲喊道:“誰會祈禱?”船上一名神父自告奮勇地回答:“我會!”船長說:“那好,你就開始祈禱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為缺少一個救生圈!”從哲學角度看,船長的做法 ( )A.是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B.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表現C.是對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肯定D.是對唯心主義世界觀的暗諷解析:對唯心主義觀點最好的否定方式就是進行實踐的檢驗,在現實生活中最能顯示出其蒼白無力,選D項。A、B、C三項與題意無關。答案:D13.李載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從不吃豬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載仁大怒,叫人立即從廚房里拿來大餅和豬肉,讓打架的人當著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說:以后如果膽敢再打架,一定要在豬肉里加上酥油來重重地懲罰你們。從哲學角度看,李載仁的這種行為 ( )A.脫離了客觀實際,以個人好惡來辦事情,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B.體現了人們由于利益的立足點不同,對事物的反映不同C.說明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D.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解析:李載仁以自己的好惡去判斷別人的好惡,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答案:A14.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這兩個“對子” ( )A.是并列且等量齊觀的B.都屬于哲學基本問題的范疇C.屬于源與流的關系問題D.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個“對子”屬于哲學基本問題的范疇,B項不合題意。A項錯誤,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依附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兩者不是等量齊觀的;D項錯誤,辯證唯物主義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答案:C哲學的性質注定了它必須做“在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也就是“事后諸葛亮”;但它一旦產生又可以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成為“高鳴報曉的雄雞”,也就是“事前諸葛亮”。據此回答15~16題。15.哲學要成為“高鳴報曉的雄雞”,先得老老實實地做好“在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為此,它必須 ( )①正確地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住時代的脈搏 ③正確地總結和概括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④反映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做好“貓頭鷹”是為了成為“報曉雞”,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意味著哲學應成為真正的哲學。而④可以反映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確地進行反映,也可能錯誤地進行反映。因此,這種反映可能是發現了真理,也可能是制造了謬誤。所以哲學如果只做到④,就不能成為“高鳴報曉的雄雞”,④不選。答案:C16.時代呼喚“高鳴報曉的雄雞”,社會更需要“高鳴報曉的雄雞”,這是因為它可以 ( )①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全盤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 ③直接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④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變革A.②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不是全盤批判;真正的哲學只有動員和掌握群眾,才能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故①③錯誤。答案:B17.隨著時代的轉換、實踐的深化、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作為時代精神之精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然要關注重大現實問題,并增添新的內涵,以新的理論觀點、體系建構、表現方式滿足時代的要求和實踐的需要。這是因為哲學 ( )A.是一定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是對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的正確總結C.是對客觀社會的正確的如實的反映D.具有與時俱進的光輝品質解析:哲學屬于文化的范疇,是一定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A符合題意。哲學有正誤之分,因此B、C、D三項中的“正確總結”、“如實的反映”、“光輝品質”表述均片面。答案:A18.李強在學習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之后,做適應性練習時,遇到一道題,感覺有點難度,要求選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哲學的聯系的選項。你能否幫助他選出下列四個選項中的正確選項 ( )A.哲學的研究對象是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對象是馬克思的學說B.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C.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哲學發展史上的巔峰D.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歷史上優秀哲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德國古典哲學是其直接理論來源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哲學的聯系。A項說法不科學;B項表述雖然正確,但沒有體現出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聯系;C項觀點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也需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不能認為是巔峰。故選D。答案:D19.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 ( )A.毛澤東思想B.鄧小平理論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解析:本題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A項不符合題意。B、C兩項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故選D項。答案:D20.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請把序號填入相應的位置,并選出順序正確的答案。 ( )①毛澤東思想 ②鄧小平理論 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學發展觀內容描述理論成果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的系統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這一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這一思想的活的靈魂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本題基礎性強,只要掌握相關知識就不難選出答案為D項。答案:D二、非選擇題(共40分)21.(10分)甲同學說:“我喜歡理工科,從沒想過當哲學家,考大學又不考哲學。所以,沒有必要在哲學上浪費時間。”乙同學說:“哲學對我們很重要,哲學是一種方法論,學好哲學不但可以指導我們的實踐,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理工科的知識。”結合所學哲學知識,試分析并評論上述兩位同學對哲學的看法。解析:本題是一道辨析題,題中甲同學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一是認為學理工科可以不學哲學。此觀點沒有正確認識到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二是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此觀點沒有認識到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乙同學的觀點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哲學是一種方法論,而沒有正確認識到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答案:(1)甲同學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學習哲學,不僅僅是哲學家的事情,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學好哲學尤其是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指導我們理解具體科學知識,使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無論是學文科還是學理工科,當不當哲學家,都要了解和學習哲學。(6分)(2)乙同學認為哲學是一種方法論,他看到了哲學對具體科學和實踐的指導作用,是其正確的一面。但是,他錯誤地認為哲學僅是一種方法論,而沒有認識到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因此,乙同學的看法是不全面的。(4分)22.(15分)18世紀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說:“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陳設,總之,構成大宇宙的一切物體,在心靈以外都沒有任何存在;它們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知道。”費爾巴哈反駁貝克萊:“如果小貓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貓的眼中,如果老鼠是小貓視神經的感覺,那么為什么小貓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用所學的哲學知識分析上述觀點。(9分)(2)談談你受到的啟示。(6分)解析:本題選取不同哲學家的觀點進行考查,感悟哲理,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相關哲學觀點的認識,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哲學思維能力。談啟示,要從哲學層面上談受到的啟發,側重于方法論,即表示怎么做。答案:(1)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貝克萊認為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知道,這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思想。費爾巴哈則認為事物是客觀存在,才能被人所感知,這是一種唯物主義思想。(9分)(2)①哲學上存在兩大基本派別的對立和斗爭,實踐已充分證明了唯物主義的正確性和唯心主義的荒謬性;(4分)②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當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2分)23.(15分)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三個“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特色,形成了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大眾需求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二是把國情同世情結合起來,既立足國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風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民族性,又彰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學認識同價值目標結合起來,堅持在理論創新中做到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指導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學基礎。(1)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必須既立足國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風云、把握世界潮流?(9分)(2)上述材料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哪些基本特征?(6分)解析:第(1)問,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關系上來回答。第(2)問,一定要注意結合材料反映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不能與材料脫節。答案:(1)①真正的哲學必須正確地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6分) 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有既立足國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風云、把握世界潮流,才能真正地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3分)(2)①堅持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既立足國情,又把握世界潮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3分)②堅持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出發,立足國情和世情,堅持了科學的實踐觀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指導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學基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特征。(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