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強化訓練(含解析):文化發展的中心環節(新人教必修3)一、單項選擇題2012年9月20日是我國第十個“公民道德宣傳日”,為在全社會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文明風尚,我們必須要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據此回答1~3題。1.為紀念《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實施,每年的9月20日被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公民道德宣傳日”的確定( )①有利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②是因為先進文化和思想道德對社會進步有巨大的促進作用③說明國家在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④文化建設已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中心任務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道德建設是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文化對社會的反作用、和諧社會的構建等知識點。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才能構建和諧社會,而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是思想道德建設,故①正確;先進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故②正確,應入選;③的說法直接來自題干材料。我國社會發展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④可排除。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是( )A.愛國主義 B.為人民服務C.集體主義 D.誠實守信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考核學生的識記能力。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B項正確。A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C項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D項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3.2011年10月14日至28日進行的全國道德模范首都高校巡講活動感動了萬千高校學子。平凡而偉大的道德模范們是一本本生動的道德教科書,他們的故事在學子們心中栽下一棵棵道德樹,讓每一個學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下列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認識正確的是( )①這種道德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②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③這種道德必須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④這種道德能夠決定人們的道德選擇和價值取向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 ④明顯錯誤。①②③是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正確認識,選C。4.2012年中秋、國慶造就“加長版”黃金周,廣東省旅游市場異常火爆,各地旅游收入也再創歷史新高,但同時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某些旅行社以“超低價”“零團費”、減少旅游點、增加購物點等方式進行服務欺詐。這表明我國思想道德建設應該( )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②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④以培養誠信意識為重點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C解析 經濟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沒有直接的關系,排除③。5.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下列能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是( )①敬業樂群,公而忘私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此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認識能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歷經幾千年而不衰,是我們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從選項所列內容可以看出,①②③④都能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6.在建黨90周年之際,組織開展全國道德模范和“雙百”人物評選活動,充分體現了我國對大力弘揚公民愛國主義精神、陶冶公民道德情操、振奮民族精神的高度重視。“雙百”人物評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 )①發揮英雄模范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②在全社會營造知榮辱、樹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③激發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性④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①②③④都是其重大意義。7.《大學》中說:“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國,欲治國者必先齊其家,欲先齊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這表明( )A.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B.思想道德的差異反映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C.只有在不斷地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才會有所成就D.只要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就能治理國家,平定天下答案 C解析 引文內容是講要成大事,必須加強自身學習修養即正其心,所以選C項。A、B、D項表述片面。8.下面漫畫啟示我們( )A.理想的實現要從點滴小事做起B.將來當工人、農民才是科學的崇高理想C.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D.理想的確立要以個人需要為前提答案 C解析 本題漫畫說明某些學生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B項觀點曲解了漫畫的意思;D項觀點是錯誤的,理想的確立離不開社會的需要;A項觀點與漫畫寓意不符。故本題選C。9.某些專家已長期是某個利益集團的代言人,逐漸喪失中立立場;某些專家則緊緊的與企業聯系在一起,成為其傳聲筒。事實上,失去嚴謹的判斷和公正的評論,最終專家也會失去公信力。因此( )A.加強科學文化修養可以忽略思想道德修養B.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C.必須尊重人們的不同價值選擇D.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某些專家缺乏思想道德修養,沒有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沒有堅持真理,故選B項。A說法錯誤,CD沒有體現。10.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資源、善心為鄰居、社區、社會提供無償、非職業化援助活動。開展志愿者活動( )①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途徑②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境界③能夠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④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A.③④ B.①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 ①觀點中的“根本途徑”說法錯誤,②③④符合題意。11.作為文化大家的余秋雨,首先不忘對年少者的耳提面命。他說:“好書是歲月和空間的凝煉,集中了智者對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閱讀它們,能夠使年輕人擺脫平庸和狹隘,發現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這表明( )A.人們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兩難選擇”B.多讀書才能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C.要在科學文化的陶冶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D.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答案 C解析 余秋雨的話反映出科學文化修養對思想道德修養的促進作用,選C。A、B、D不符合題意。12.溫家寶在2011年3月5日“兩會”報告中指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檔案事業。加強對互聯網的利用和管理。這啟示我們發展大眾文化時必須( )①遵循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 ②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③把觀眾的感官刺激放在首位 ④提供流行的、時尚的、庸俗的、娛樂的文化產品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 A二、非選擇題13.當前“低碳經濟,綠色生活”引起很多學生的共鳴。不少同學認為現在社會處在轉型期,在意識形態領域,多種文化并存,各種“選秀”、情感類節目充斥網絡和熒屏,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因此,中學生要真正地健康成長,享有“綠色生活”,首先必須擁有“綠色的靈魂”。請你從文化生活的角度談談我們中學生怎樣做才能擁有“綠色的靈魂”?答案 (1)要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提高眼力,拒絕污染,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將其作為自身作出道德選擇、判斷行為得失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4)在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中,要腳踏實地,不空談,重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如答自覺參加健康有益文化活動,陶冶自己的情操等也可)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綠色的靈魂”,實質上強調是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本題就是回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結合教材知識回答即可。14.材料一 小悅悅事件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輛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離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離世。材料二 材料三 針對此事件,某網絡對是否應該立法懲治“見危不助”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某校高三(1)班同學就“‘見危不救’‘見死不救’應不應該入罪”開展了辯論會,正方陣營表示支持,反方陣營表示不支持。如果你是正方或反方中的一員,請從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列出辯論提綱,再以中立方的身份發出一句倡議。答案 正方 政治生活依據。①國家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具有專政職能。在歐美一些國家,有類似“見死不救罪”的規定,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也不例外。②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將“見危不救”“見死不救”入罪,用剛性的法律懲治集體性冷漠,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權。③公民是義務的主體。將“見危不救”“見死不救”入罪,見義勇為就成為公民法定的、莊嚴的、不容推卸的責任,具有強制性。④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立法機關要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見危不救”“見死不救”也不例外。文化生活依據。①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見義勇為的道德義務應與法律規范相協調。②法治與德治是統一的,二者缺一不可。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既要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又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在社會公德缺失的情況下,制定相關法律對“見死不救”行為予以制裁,有利于扭轉社會的冷漠風氣。反方政治生活依據。①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僅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人實行專政。即使在歐美一些國家,他們對“見死不救罪”的規定也各不相同,且有比較嚴格的前提條件。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某些被救助者的“恩將仇報”行為沒有被立法懲處時,卻要讓“見危不救”“見死不救”者承受道德與法律的雙重懲罰,這有失公平。③公民也是權利的主體。“見死不救”“見危不救”的原因有很多,如見義勇為者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等。文化生活依據。①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精神支撐,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建設和諧文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通過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從而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②法治與德治是有區別的。法治以法律的權威性、強制性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依靠道德的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司機的違法行為屬于法律范疇,路人沒有施救則屬于道德范疇。倡議: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道德修養;從自身做起,關愛他人;樂于助人,見義勇為;扶助弱者,拒絕冷漠。解析 解答該題首先要全面審清設問要求,然后按要求選取正、反兩方中的任何一方列出辯論提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站在正方角度還是反方角度,都要分別從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列出提綱。因果關系型主觀題解題技巧連續舉辦6屆的北京文博會在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界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集聚海內外文化創意資源、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和推動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加強世界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產業。但據業內人士分析。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水平不高,產業規模小,缺乏特色產業和品牌產品,因而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還不高,更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相適應。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談談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解析】 第一步,明確理論依據。本題限定的知識范圍為文化生活,但沒有給定具體理論知識,根據材料關鍵信息確定的具體理論依據包括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文化與綜合國力、文化創新的意義以及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第二步,明確必要性。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對經濟發展貢獻率不高、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因此必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第三步,明確意義。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和時政熱點可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綜合國力提高、文化繁榮、精神文明建設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第四步,整合思維過程,組織答案。【答案】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利于不斷推動文化生產力的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增強綜合國力。(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能夠不斷推動文化創新,從而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發展。(3)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繁榮文化市場,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權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原因型主觀題一般是探究某一事件、事實、現象、問題或某一做法的原因、理由(理論依據或現實意義)。其設問方式一般有為什么、依據、理由、必要性、原因、正確性、分析某某行為的錯誤等關鍵詞。高考試題中因果類設問有三種常見形式:1.運用某知識,分析某主體這樣做的原因。2.運用某知識,結合材料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3.運用某知識,分析出現某現象或問題的原因。一般思路:客觀必然性(理論依據+現實依據)+意義(作用、好處、積極影響)。第一步,通過設問明確理論依據。首先明確考查范圍,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四個角度;其次明確具體理論知識,設問給定具體理論知識的話,要從該理論出發,設問沒給定具體理論知識的話,要根據題意選擇所需理論。第二步,明確現實依據,即分析這樣做的必要性是什么,或不這樣做有什么危害。應根據材料關鍵信息,運用理論作出具體分析。第三步,明確意義,即這樣做有什么重要意義、作用或積極影響。有時需要考生結合時政熱點、國家方針政策作出概括總結。第四步,整合思維過程。組織答案。答題要點一般是:教材原理+材料中的作法符合……教材原理+材料中的做法是……的要求教材原理+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2011年5月9日~10日,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與前兩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相比,第三輪對話之所以更引人注目,在于它的舉行正值中美關系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第三輪對話緊緊圍繞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事關雙邊關系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通過對話,增進了互信,促進了合作,推動了中美合作伙伴關系穩步向前發展。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中美兩國重視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原因。答案 (1)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美兩國重視戰略與經濟對話,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2)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重視戰略與經濟對話,順應了時代的主題;(3)國際局勢向多極化轉化,加強戰略與經濟對話,兩國可以在合作中謀求共同發展,從而在多極化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4)中美加強戰略與經濟對話,也符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成為國家間發展正常經濟、政治關系的典范。解析 第一步,審設問,明確知識范圍是政治生活知識,試題類型是原因類試題,應當回答理論依據和材料中可能涉及到的現實意義。第二步,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由此可以將答題范圍縮小到國際社會的有關知識;材料最后一句表明了這種戰略和經濟對話的現實意義。第三步,樹立理論觀點,聯系材料作答。材料反映的是中美合作,可以考慮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時代主題、國際化趨勢以及現實意義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