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做個明白的勞動者課時1 立足職場有法寶[課標要求] 1.了解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增強法治意識。2.熟悉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理解訂立合同的原則。3.正確理解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素養目標] 1.法治意識:通過法律守護勞動者、勞動也要簽合同的探究,使學生樹立勞動合同意識,懂得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重要性。2.科學精神:正確認識勞動的重要性;勞動法的主要調整對象、首要原則、體現的原則;勞動合同的含義、作用、主要內容;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有效勞動合同及其法律約束力;無效勞動合同。探究點一 法律守護勞動者1.法律對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的保障(1)憲法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2)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3)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4)為了實現憲法賦予公民的勞動權利,我國制定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為代表的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這些勞動法律、法規為公民的合法勞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2.勞動法與勞動者(1)調整范圍: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即勞動關系。(2)勞動者①勞動者是指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人。②勞動者應當達到法定就業年齡,除特殊情況外,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3.勞動法的原則(1)首要原則①是什么: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②意義: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可以提升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③勞動法就是勞動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明確規定了勞動者應享有的各項權利,同時規定了用人單位必須履行的義務。(2)勞動者平等競爭的原則①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②全社會應當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營造公平就業制度環境。(3)特殊勞動保護的原則①勞動法對勞動者的權利進行傾斜保護。②勞動法注重對未成年工、殘疾勞動者等特殊勞動者的勞動保護,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想一想:勞動法只規定了勞動者應享有的合法權利嗎?提示 勞動法的首要原則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不僅規定了勞動者應享有的各項權利,也規定了用人單位必須履行的義務。(1)勞動法是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唯一法律。改錯:我國的勞動法律、法規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外,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失業保險條例》等。(2)勞動者應達到18周歲的法定勞動年齡。改錯:勞動者的法定最低勞動年齡為16周歲。(3)勞動法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是相同的。改錯:勞動法平等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對特殊勞動者實行特殊勞動保護。議題1:如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趙某是某汽車出租公司司機,在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這樣的規定:趙某每年向公司上交承包利潤后,本人的病、傷、殘、亡等公司均不負責。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趙某負傷致殘。趙某要求公司解決其傷殘保險待遇問題。公司認為合同中已經明確規定,企業不應負責。(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目的是什么?(2)趙某和汽車出租公司之間是何種法律關系?這種關系是否應受勞動法的調整?答案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目的是確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法律關系,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書面合同形式確立下來,使之具有法律約束力。(2)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即勞動關系。趙某和汽車出租公司之間是勞動合同關系,這種關系應受勞動法的調整。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于保護處于弱者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于勞動關系締結前、締結后或是終結后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典例1 我國勞動法規定,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這說明勞動法體現的原則是( )①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②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③平等競爭和特殊勞動保護原則④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相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題干中勞動法的規定說明勞動者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這一規定是為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國家又規定了有些工種或崗位不適合女性,又體現了特殊勞動保護的原則,①③符合題意;②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不是勞動法的原則。故選B。探究點二 勞動也要簽合同1.勞動合同的含義及作用(1)含義: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2)作用:有了勞動合同,勞動者維權有據,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2.勞動合同的內容(條款)(1)作用:全面了解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2)勞動合同的條款分為必備條款和可備條款兩類。必備條款 可備條款含義 任何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 除必備條款外勞動合同中可以規定的條款內容 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等等 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條款3.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原則 含義合法 勞動合同的主體、形式和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平 勞動合同的內容應當公平、合理平等自愿 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勞動合同的訂立完全出于當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強制對方接受某種條件協商一致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雙方意思表示達成一致的基礎上訂立勞動合同誠實信用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誠實,恪守信用4.無效勞動合同(1)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2)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5.勞動合同的法律約束力(1)勞動合同一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即對雙方形成約束力,當事人應當依法履行,不得隨意變更。(2)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對勞動者的各項義務,并且不得隨意解除勞動合同。(3)勞動者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1)簽訂勞動合同可以是口頭的。改錯:勞動合同法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2)勞動合同只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改錯:勞動合同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可以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都得到維護和保障,而不僅僅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3)只要是無效勞動合同,合同雙方就不需要再承擔任何責任。改錯:無效勞動合同分為部分無效和全部無效兩種情況。部分無效的,有效部分還可以繼續執行,全部無效的勞動合同沒有法律約束效力。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議題2:怎樣區分有效合同與無效合同?2020年3月,某公司通過某職業介紹中心,聘請持有某名牌大學文憑的李某為該公司銷售經理,雙方于2020年3月訂立聘用合同,合同約定銷售經理的月薪為12 000元,合同期限至2021年3月。2020年6月,該公司查實李某所持的大學文憑是假的,遂通知李某從2020年6月1日起解除雙方所簽訂的聘用合同。該公司對李某2020年5月份工資支付一半。李某同意解除勞動合同,但堅持認為雙方所簽訂的勞動合同已實際履行,是有效的,公司應全額支付2020年5月份工資,并要求該公司給付經濟補償金24 000元。(1)該公司與李某所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否有效?(2)李某要求的經濟補償金該公司是否應該支付?答案 (1)李某以假文憑同該公司簽訂勞動合同,違背了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屬于欺詐行為,因此雙方所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2)因勞動合同無效,李某關于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便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了,故對李某經濟補償的請求依法不應支持。違反合法原則的具體情況(1)主體資格不合法。如用人單位的職能部門直接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一方達不到法定就業年齡,不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2)內容不合法。凡是與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相矛盾、相抵觸的條款,均屬無效條款。(3)程序不合法。我國勞動合同法雖然沒有對勞動合同的簽訂程序作出具體規定,但有些單行法規、地方性法規對勞動合同的簽訂程序也有一些特殊規定,只有依照法規完成簽字、批準或鑒證手續后,這些勞動合同方為有效。典例2 女職工崔某系H公司職工,2021年3月,公司因人事變動,將她的工作崗位從行政助理變為接待文員,接待文員的工作與她原來的工作和專業很不相符,工資收入也大為縮水。她猜測公司很可能是想讓她自動辭職。為此她曾力爭,但公司說,當時簽訂勞動合同時,已明確“員工必須無條件服從崗位調動”,公司的做法完全合理。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公司因發展需要進行工作崗位調整是正常行為,崔某不應該對公司不滿②公司單方面對崔某的工作崗位作出調整,違背了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③員工就應該無條件服從調動,原勞動合同的規定合情合理④“員工必須無條件服從崗位調動”的規定顯失公平,該條款為無效條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勞動合同一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即對雙方形成約束力,當事人應當依法履行,不得隨意變更。用人單位進行崗位調整,要堅持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且用人單位在合同中規定“員工必須無條件服從崗位調動”的做法顯失公平,違背這一原則,該條款為無效條款。通過以上綜合分析可以看出,②④正確,①③錯誤。一、選擇題題組一:法律守護勞動者1.某知名互聯網公司要求員工每天從上午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周工作6天,且不允許請假。這種“996”工作制( )①能夠體現勞動者的偉大和光榮②違反了我國勞動法的規定③能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效率④有損勞動者的身心健康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 C解析 這種“996”工作制是違法行為,與體現勞動者的偉大和光榮無關,①不符合題意。“996”工作制侵犯了勞動者休息休假的權利,違反了我國勞動法的相關規定,②正確。這種“996”工作制延長了勞動者的勞動時間,不是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效率,③錯誤。“996”工作制有損勞動者的身心健康,④正確。本題選C。2.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贊美、肯定每一位勞動者的艱辛付出,向新時代的勞動者發出奮斗宣言。從勞動法角度看,下列關于勞動者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只要有勞動能力,就能成為勞動者②勞動者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③勞動者只能獲取勞動性收入④勞動者應該達到法定年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勞動者是指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人,故②④正確。①③說法絕對。答案選D。3.針對就業能力弱的貧困戶,2020年某地積極開發出適合他們從事的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增強造血扶貧功能。目前該地共開發公益性崗位152個,已安置建檔立卡勞動力就業89人。該地的做法是在( )A.創造勞動就業條件B.加強勞動保護C.改善勞動條件D.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答案 A解析 增加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是在給貧困勞動者創造更多的勞動就業條件,故A正確。4.勞動法的首要原則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①可以提升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②可以避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出現勞動糾紛③要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書面勞動合同④要求用人單位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①正確表達了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意義;②中“避免……糾紛”的說法錯誤;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能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重要保障,故③正確;④與題意無關。5.《浙江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 進一步明確工會應當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保障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情況進行監督。該《條例》的實施( )①實現了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的統一②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③為工會開展勞動法律監督提供了依據④消除了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 該《條例》的實施為工會開展勞動法律監督提供了依據,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②③符合題意;該《條例》的實施有利于實現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的統一,保障勞動者合法權利,①④說法絕對,排除。故本題選B。6.下列做法,能夠保障我國勞動者的勞動權利的有( )①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②制定并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③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④完善并落實企業勞動紀律和職工道德規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為了實現憲法賦予公民的勞動權利,我國制定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為代表的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這些勞動法律、法規為公民的合法勞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故答案選A。7.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國務院制定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五條規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應當堅持市場主體負責、政府依法監管、社會協同監督,按照源頭治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該《條例》的施行旨在( )A.增加農民工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B.規范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C.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D.充分調動農民工的勞動積極性和主動性答案 B解析 制定《條例》的目的是規范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B項符合題意。A、C與題意無關。《條例》使農民工工資依法得到保障,有利于充分調動農民工的勞動積極性和主動性,但這不是該《條例》實施的目的,D項與題意不符。題組二:勞動也要簽合同8.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19 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下列對勞動合同理解錯誤的是( )A.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必須具備法定條款B.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一經建立勞動關系便可視為訂立了勞動合同C.訂立或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D.少數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署的“生死合同”“賣身合同”屬于無效合同答案 B解析 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必須具備法定條款,A正確,不符合題意。訂立或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的勞動合同以及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而簽訂的勞動合同為無效勞動合同,C、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建立勞動關系和訂立勞動合同可能同步,也可能不同步,B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故選B。9.下列屬于無效勞動合同的構成要件的是( )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②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勞動合同③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④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④是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遵循的原則,而不是無效勞動合同的構成要件,排除。10.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勞動者享有的各項權利,但在現實生活中,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仍頻頻出現。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證是( )A.自覺履行勞動者義務B.依法簽訂勞動合同C.加強自身的權利意識D.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答案 B解析 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證是依法簽訂勞動合同,B符合題意;自覺履行勞動者義務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前提,A與題意不符;勞動者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國家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等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但不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證,C、D與題意不符。11.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在勞動合同中不屬于必備條款的是( )A.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約定的勞動合同期限B.勞動者必須保守用人單位的秘密C.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約定的勞動報酬D.勞動者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答案 B解析 必備條款是任何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主要包括: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等等。B屬于勞動合同可備條款。12.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產生法律效力,否則就可能導致勞動合同無效。對無效勞動合同認識正確的是( )①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②部分條款無效會導致整個勞動合同無效③無效勞動合同從產生糾紛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④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部分條款無效,并不代表整個勞動合同無效,故②錯誤;無效勞動合同從訂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故③錯誤。①④都是對無效勞動合同的正確理解。13.M省加強了勞動合同管理,全面實行用工實名制,特別提出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企業必須與農民工先簽訂載明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勞動報酬等必備條款的建設領域農民工勞動合同后,再進場施工,并簡化農民工勞動合同的簽訂與解除手續。上述規定( )①利用勞動合同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保證②強化了勞動者法律意識,以合法方式維權③能夠提高用人單位的責任意識,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對勞動者的各項義務④旨在消除勞動侵權現象,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中這一規定有利于利用勞動合同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保證,能夠提高用人單位的責任意識,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對勞動者的各項義務,①③符合題意;②不符合題意,材料是從用工企業的角度講的,與強化勞動者法律意識無關;④中“消除勞動侵權現象”說法錯誤,不選。本題選B。14.短期用工人員因其用工時間靈活、成本低等優勢備受招工單位青睞。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打短工”的勞動者經常在沒有與用人單位達成協議后就直接投入工作,最終導致這些勞動者合法權益受損。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短期用工也是用工,打短工者的合法權益也應受到保護②勞動者要重視勞動合同,否則發生勞動爭議時會處于不利地位③勞動者要增強義務意識和法律意識,自覺履行勞動者義務④維護勞動者的權益要靠用人單位主動有所作為,為打工者撐起一面強大的保護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打短工者的合法權益也應受到保護,勞動者要重視勞動合同,否則發生勞動爭議時會處于不利地位,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本題強調勞動合同的重要性,不是用人單位主動有所作為,④排除。本題選A。15.勞動合同一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即對雙方形成約束力。具體表現為( )①雙方當事人應當依法履行,不得進行變更②用人單位有權要求勞動者為完成勞動任務加班③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對勞動者的各項義務,并且不得隨意解除勞動合同④勞動者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本題強調勞動合同對雙方的法律約束力,能正確體現約束力的只有③④。勞動合同并非不能變更,而是不能隨意變更,故①錯誤;②體現的不是約束力,而是用人單位的權利,故不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6.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女生張某向記者反映,她和一名同學輕信了網上招聘信息,不僅沒能找到工作,每人還被騙去300元。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中介公司騙術雖然老套,卻屢屢得手。而市場監管部門表示,目前對中介公司網上招聘的監管還是空白點。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應如何保障勞動者的權利。答案 (1)憲法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為了實現憲法賦予公民的勞動權利,我國制定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為代表的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這些勞動法律、法規為公民的合法勞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勞動法就是勞動者權益保護法。(2)訂立勞動合同可以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對勞動者的各項義務,并且不得隨意解除勞動合同。(3)勞動者應學法用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17.孫某與某建筑公司簽訂了一份勞動合同,該建筑公司在合同中約定有“發生傷亡事故,本公司概不負責”的條款。孫某自恃年輕力壯,在抱著僥幸心理的情況下在合同上簽了字。三個月后,由于工地上缺乏必要的保護設備,孫某在一次施工中不慎從高處滑落墜地,當即身負重傷,經醫院搶救無效后死亡。該建筑公司以勞動合同中規定“發生傷亡事故,本公司概不負責”的條款為由,拒絕死者家屬提出的應支付孫某在死亡后的一切費用的賠償請求。死者家屬遂向勞動仲裁機構提出申訴,要求該公司承擔孫某工傷事故的責任,并支付有關費用。你認為仲裁機構應該如何處理該糾紛?并說明處理理由。答案 (1)處理結果:該勞動合同中約定的“發生傷亡事故,本公司概不負責”的條款,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該建筑公司應該支付包括治療費、喪葬費及直系親屬供養費等相關費用。(2)處理理由: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本案中,該建筑公司與孫某簽訂的勞動合同從表面上看是雙方自愿達成協議,孫某本人也在合同上簽了字,該公司的做法似乎有理有據。但這份合同中有關“發生傷亡事故,本公司概不負責”的條款明顯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嚴重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而不具備法律效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