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課時1 正確行使訴訟權利[課標要求] 1.概述公民的訴訟權利,增強法治意識。2.熟悉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渠道。明確法律援助申請、審查及辦理的規定。[素養目標] 1.法治意識:通過訴訟權利面面觀、尋求法律援助的探究,使學生知道公民的訴訟權利,熟悉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渠道。2.科學精神:正確理解訴訟權利;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法律援助機構的職責。探究點一 訴訟權利1.法律賦予公民廣泛的訴訟權利為充分保障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訴訟法賦予當事人廣泛的訴訟權利,司法機關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這些訴訟權利。2.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1)適用情況當事人因身陷糾紛而參與訴訟時,很可能面臨缺乏法律知識與技能、無暇參加訴訟活動等問題。此時,當事人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幫助其進行訴訟。(2)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①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②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3)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3.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1)回避制度的含義:在訴訟中,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這就是訴訟法中規定的回避制度。(2)意義:回避制度有利于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增加裁判的正當性。4.當事人有上訴的權利(1)兩審終審制: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除特殊情況外,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便告終結。(2)上訴權利: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上訴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1)在民事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改錯: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2)只有在案件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有關辦案人員才有必要回避。改錯:我國的回避制度包括三種情況,分別是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除當事人申請有關人員進行回避外,辦案人員也可以自行回避,此外,有回避決定權的機關或者負責人也可以直接作出決定,告知或者責令有關辦案人員回避。(3)一審裁判后,當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上訴。改錯:上訴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的,如果不及時提起,一審裁判就會生效,當事人就會失去上訴權。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5日和10日;在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0日和5日。議題1:公民依法享有哪些訴訟權利?顧某與李某系好友。2014年7月,因投資需要,李某向顧某借款3萬元,承諾2年內歸還,但直到2019年7月,李某仍未還款。顧某一紙訴狀將李某告上法院,并聘請律師替自己訴訟,在法庭上顧某發現書記員是李某的妹妹,于是向法院要求其退出庭審。經過庭審,法院最終以證據不足為由判決顧某敗訴。顧某認為法院判決不公,重新收集信息后發現有證據可以打贏官司,但由于忙于經營過了一個月才提起上訴。(1)顧某在訴訟中行使了哪些訴訟權利?(2)顧某對本案是否還有上訴的權利?請說明理由。答案 (1)顧某聘請律師替自己訴訟是其行使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顧某要求與李某存在近親屬關系的書記員退出庭審,行使了申請回避的權利。(2)上訴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我國法律規定,在民事訴訟中,不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限為15日,顧某在法院作出判決的一個月后才提起上訴,其上訴時間已經超過了上訴期限,所以顧某無法上訴。1.刑事訴訟中的辯護人與訴訟代理人的區別(1)對象不同:辯護人是針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設立的;訴訟代理人是針對自訴人、被害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而設立的。(2)進入刑事訴訟的方式不同:辯護人除了因委托進入訴訟,還可以通過法院指定進入訴訟;訴訟代理人是受被代理人委托進入訴訟的。(3)地位不同:辯護人有獨立的地位,不受犯罪嫌疑人的意志左右,也不受法院、檢察院及其他個人團體的干涉;訴訟代理人必須在委托人依法授權的范圍內活動。典例1 某基層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包工頭劉某犯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被判處拘役四個月,并處罰金5 000元。但劉某不服。本案中( )①劉某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②劉某有委托辯護人的權利③劉某有申請回避和抗訴的權利④在法院判決前,劉某是犯罪嫌疑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本案是刑事案件,在法院判決前,劉某是犯罪嫌疑人,有委托辯護人的權利,②④符合題意,①排除;抗訴是人民檢察院的權力,③排除。2.兩審終審制(1)兩審終審制,就是一起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后即告終結的制度。(2)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審裁判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同級的人民檢察院不服一審裁判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3)上一級人民法院有權受理針對下一級人民法院一審裁判不服的上訴或抗訴,有權經過對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改變或維持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判。上級人民法院的第二審裁判,就是終審裁判,當事人不得上訴。(4)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判同時就是終審裁判,對此不能提起上訴。審級制度的實質是要求審判必須按審判程序嚴格進行,不得越級審理案件。典例2 1994年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等判處陳某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之后海口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1999年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抗訴,維持原判。裁判生效后,陳某不服,向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201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訴。2016年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原審裁判,宣告陳某無罪。從陳某案的審理過程可以看出( )①我國訴訟實行一審、二審和三審制度②人民法院等啟動的再審程序是特殊補救程序③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判基本沒有效力④我國的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但不是最后結局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便告終結,不存在三審制度,①錯誤;從陳某案的審理過程可以看出,人民法院等啟動的再審程序是特殊補救程序,②正確;如果不及時提起上訴,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判就會生效,具有法律效力,③中“基本沒有效力”說法錯誤;材料中的案件經過了二審裁判,但最終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原審裁判,這表明我國的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但不是最后結局,④正確。故選D。探究點二 尋求法律援助1.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1)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安排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等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等法律服務。(2)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2.法律援助的申請(1)在民事和行政糾紛中,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支付勞動報酬、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或代理服務。(2)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3)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經法定程序,獲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或代理。3.法律援助的審查和辦理(1)審查: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2)辦理: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收取任何財物。(1)法律援助都是針對經濟困難群體實施的。改錯:法律援助的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人、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2)對于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律師不必為其辯護。改錯:憲法規定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國家機關必須給他指定律師辯護,保證犯罪分子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3)法律援助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改錯: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不收取任何財物。議題2:打不起官司怎么辦?16歲的小劉因涉嫌搶劫被拘留。他的父母沒錢請律師,找到了區法律援助中心。陳律師受中心指派和小劉父母的委托擔任辯護人。他通過調查了解到,小劉為人老實,性格內向,此次涉嫌犯罪很大程度系交友不慎所致。歸案后認罪態度較好,能如實交代自己和同案犯的情況。庭審時,陳律師在辯護詞中建議對小劉依法適用緩刑。最終法院認定小劉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并處罰金。(1)根據上述材料,回答小劉為什么能夠獲得法律援助。(2)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實施法律援助有何意義?答案 (1)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安排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等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等法律服務。案例中,小劉未成年且因家庭經濟困難,符合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規定。(2)①有利于及時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減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心理恐慌和對抗情緒。②有利于及時開導、教育涉案未成年人,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給失足青少年更多的關懷和幫助。③有利于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挽救,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我國法律援助的特征(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典例3 江蘇試點法律援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農村“五保”對象、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人員等15類人員不需提供特殊身份證明和經濟困難證明,可直接獲得法律援助。這樣做( )①取消了對法律援助申請的審查制度②能夠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③能確保困難群眾都能得到便捷服務④能為經濟困難群眾提供更快捷的服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材料說的是江蘇省試點法律援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符合要求的這類人員,是從特殊群體中選擇的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試點法律援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并非取消了對法律援助申請的審查制度,故①錯誤;③中“確保”說法絕對。材料中這樣做能夠更便捷地服務經濟困難群體,從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故②④正確。應選D。一、選擇題題組一:訴訟權利1.王某被一輛大貨車撞成重傷,花去醫療費7萬元,可肇事者僅支付5 000元后就說王某詐傷,不再支付王某醫療費。王某無奈之下聘請趙律師將肇事者起訴到法院。在此,王某行使的權利是( )A.委托辯護人的權利B.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C.申請回避的權利D.上訴的權利答案 B解析 在民事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故B項符合題意。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本案例是民事案件,不是刑事案件,故A項不選。C、D兩項與題意不符,排除。2.小王在幼兒園將小朋友咪咪打傷,咪咪的家長向法院起訴小王。小王的父母在農村,缺乏法律知識,對打官司兩眼一抹黑,于是委托律師陳某幫助小王進行訴訟。陳某在訴訟中是( )A.法定代理人 B.訴訟代理人C.辯護人 D.原告答案 B3.當事人可以委托其他人幫助自己進行訴訟,這就是訴訟代理。尋求訴訟代理的原因是( )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②當事人可能缺乏法律知識③當事人可能無暇參加訴訟活動④為行使上訴權提供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 D解析 當事人因身陷糾紛而參與訴訟時,很可能面臨缺乏法律知識與技能、無暇參加訴訟活動等問題。此時,當事人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幫助其進行訴訟,故②③符合題意,①不屬于尋求訴訟代理的原因。題目強調的是委托訴訟代理人,而不是上訴權,④排除。4.訴訟代理人的主要職責是( )①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權利②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③幫助法院正確、合法、及時地審理案件④為當事人尋找逃避法律制裁的機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訴訟代理人要維護當事人合法權利,但不是為當事人尋找逃避法律制裁的機會,①④錯誤。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②③正確。答案選B。5.趙某通過數碼監控錄像發現,某家政中介公司介紹的保姆錢某虐待其八十歲的母親致其精神失常,欲狀告錢某。錢某懇請公司出面調解,最后雙方簽訂調解協議,由錢某賠償趙某10萬元,趙某不再追究。據此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虐待向來是破壞家庭成員關系的罪魁禍首B.此案中的調解有效,但只具有民事合同性質C.此案中,如果雙方同意可通過仲裁解決糾紛D.如果訴訟,錢某可以委托辯護人幫助自己訴訟答案 D解析 錢某虐待趙某八十歲的母親致其精神失常,后果嚴重,應屬于刑事案件,故被告錢某可以委托辯護人幫助自己訴訟,D正確;家庭暴力是對家庭成員進行身體、精神上的暴力侵犯的行為,向來是破壞家庭成員關系的罪魁禍首,A排除;刑事案件不適用調解,B排除;仲裁范圍僅限于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爭議,且須遵循協議仲裁制度,C排除。6.甲區人民法院的陳法官經小學同學孫紅介紹,將自己的一架名貴鋼琴賣給孫紅的同事陳強。后來,陳強因出國定居,便將該鋼琴賣給音樂教師趙爽,趙爽買到鋼琴后,發現該鋼琴存在質量問題,于是以陳強未講明這一情況為由,向甲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人民法院解除自己和陳強的鋼琴買賣合同,并要求陳強將自己購買鋼琴的一萬元錢歸還。甲區人民法院確定由陳法官審理此案,并由與陳強做了六年鄰居的蔡敏擔任書記員。就本案所涉及的回避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陳法官應當回避,因為案件涉及他的利害關系②陳法官不應當回避,因為他已經將鋼琴賣給陳強③書記員蔡敏應當回避,因為他與陳強已經是六年的鄰居④如果孫紅為本案證人,她應當回避,因為她是本案被告陳強的同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陳強是從陳法官手里購得的鋼琴,后又轉賣給趙爽,該案件涉及陳法官的利害關系,故陳法官應當回避,①正確,②排除。蔡敏與該案當事人之一陳強做了六年鄰居,應該回避,③入選。在考查回避問題時,經常涉及證人,證人不屬于需要回避的人員,④錯誤。答案選C。7.甲、乙因買賣合同發生糾紛訴至法院,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丙是甲的弟弟。對此乙可以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由,向法院提出( )A.撤訴,再向別的法院起訴B.申請丙回避C.委托丁為自己辯護D.上訴答案 B解析 在訴訟中,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故B正確。8.被告人的近親屬提出上訴,需要先征得________的同意。( )A.起訴的人民檢察院 B.原審人民法院C.被告人 D.被害人答案 C解析 上訴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9.18歲的小文涉嫌故意傷害劉某被拘留。開庭審理前,小文提出委托自己在大學讀書的哥哥為自己辯護。審理中,小文發現審理此案的法官是劉某的侄子,便要求更換法官。一審判決后,小文認為量刑過重,要求重新審理。這一案例表明( )①當事人有申請一切訴訟參與人員回避的權利②當事人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起上訴③訴訟當事人可在一審裁判生效后提起上訴④當事人可以委托辯護人幫自己進行訴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但沒有申請一切訴訟參與人員回避的權利,①說法錯誤;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如果不及時提出,一審裁判就會生效,當事人就會失去上訴權,②正確,③錯誤。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④正確。10.甲因火車票遺失而被要求補全票,他隨后將S鐵路局告上法庭,F鐵路運輸法院立案。下列對本案當事人的分析正確的是( )①甲是原告,依法享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②甲是原告,依法享有委托辯護人的權利③S鐵路局是原告,依法享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④S鐵路局是被告,依法享有上訴和申請回避的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我國法律規定,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公民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①符合題意;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本案不屬于刑事案件,②說法錯誤;材料中S鐵路局是被告,③說法錯誤,④說法正確。題組二:法律援助11.“沒錢也能打官司”表明法律援助( )①有利于保障經濟困難公民的合法權益②是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③可以幫助經濟困難的公民充分行使訴訟權利④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沒有體現法律援助對經濟建設的作用,排除④, ①②③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12.父母離異后未成年人小紅隨媽媽生活,后來媽媽下崗了,爸爸也停付小紅的生活費,小紅面臨輟學的困境。為此,小紅可以采取的正確做法有( )①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用法律維權②外出打工,自食其力③向當地政府提起行政訴訟,尋求幫助④申請法律援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小紅是未成年人,不能打工,②不選。小紅面臨的是爸爸不撫養的問題,是民事訴訟,不是行政訴訟,③不選。①④做法正確。13.司法部發布的《全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務規范》指出,法律援助機構應根據當地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承辦機構的分布情況、人員數量、資質、專業特長以及受援人意愿、案由案情等因素,合理確定承辦機構和承辦人員。如果受援人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承辦人員可視情況提供上門服務。對于法律援助,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律師可以有償提供B.公證員可以免費提供C.人民調解員可以免費提供D.法律工作者可以減費提供答案 B解析 人民調解員進行的是調解,不是法律援助,排除C;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等可以進行法律援助,但必須是無償的,不能收費,排除A、D。正確答案選B。14.《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 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將農民工列為法律援助的重點對象,并依法為請求支付工資的農民工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落實這一規定有利于( )①行政機關切實履行審判職能②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③幫助農民工充分行使訴訟權利④提高法律援助人員的職業道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依法為請求支付工資的農民工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有利于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體現公平正義,②③符合題意。行政機關沒有審判職能,①錯誤。提高法律援助人員的職業道德不是落實這一規定帶來的意義,而是落實這一規定的要求,④不符合題意。15.2020年,司法部印發的《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指引》提出,在疫情期間適當放寬經濟困難審查標準,采取多種措施切實保障法律援助質量。這一要求旨在( )①更快提高經濟困難群眾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②更好服務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③更好體現“立法為民”的思想,保障科學立法④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法律援助不同于經濟援助,①不符合題意;本題強調司法方面,未強調立法方面,③不選。疫情期間為困難群眾、困難企業提供法律援助,能夠更好服務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②④入選。答案選D。二、非選擇題16.方某非法獵捕瀕危野生動物,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方某犯非法獵捕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犯非法狩獵罪,判處拘役五個月;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一審宣判后,被告人方某以量刑過重為由,向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江西省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維持一審判決中犯非法獵捕瀕危野生動物罪部分,撤銷一審判決中犯非法狩獵罪部分,以非法獵捕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上訴人方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1)如何理解公民所享有的上訴權?(2)如果當事人對中級人民法院判決仍不滿意,還能繼續上訴嗎?答案 (1)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上訴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本案中方某不滿法院一審判決,向江西省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是在行使所享有的上訴權。(2)不可以,因為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除特殊情況外,一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便告終結。17.村民甲用一塊石頭向乙家的狗打去,該狗立即撲向甲,甲因跑得快未被狗咬,狗咬傷了甲旁邊的行人丙。丙因躲避,將路邊游客丁的照相機損壞。丙因治傷支付醫藥費2 000元。丁的照相機價值16 000元。丙一家人陷入經濟糾紛之中。丙是殘疾人,家庭收入人均1 000元。(1)若丙要解決糾紛,能不能申請法律援助?(2)對于申請人的申請,法律援助機構該怎么做?答案 (1)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主要是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等法律服務。丙家庭經濟困難,符合援助條件,可申請法律援助。(2)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