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2022學年第二學期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一、教材分析: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這里長大”、“我們的公共生活”、“家多樣的交通和通信”。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五、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六、教學改革實施設想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主性。3.精心準備,指導學生開展好課內外教育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七、培優補差安排1.學困生指導: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的品質。2.優生指導:指導其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充分理解掌握課文知識的基礎上,加以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八、教學進度表周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備注一 3.1--3.4 1、我是獨特的二 3.7-3.11 2、不一樣的你我他三 3.14-3.18 3、我很誠實四 3.21-3.25 4、同學相伴五 3.28-4.1 5、我的家在這里六 4.4---4.8 6、我家的好鄰居七 4.11-4.15 7請到我的家鄉來八 4.18-4.22 8、大家的“朋友”九 4.25-4.29 期中回顧小結十 5.2---5.6 期中回顧小結 勞動節十一 5.9--5.13 期中考試十二 5.16-5.20 9、生活離不開規則十三 5.23-5.27 10、愛心的傳遞者十四 5.30--6.3 11、四通八達的交通十五 6.6--6.10 12、慧眼看交通十六 6.13-6.17 13、萬里一線牽十七 6.20-6.24 學期復習鞏固十八 6.27-7.1 期末測試十九 7.4--7.8 學期復習鞏固w W w .x K b 1.c o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