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綜合實踐三年級上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3》教案一、 教學目標L知識與技能目標:合理安排時間2、 過程與方法: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逐步學會能發現生活 和學習中的問題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生活中注意珍惜時間。4、 教學重難點:重點:在主題活動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發現生活與學習中 的問題,合理安排時間。難點:通過學生實踐與體驗,逐步形成合理利用時間意識。二、 教學資源與環境媒體設計:利用PPt制作課件,使學生直觀地感受,發揮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三、 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四、 教學過程活動3合理安排時間(一)創設情景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生......師:那你們知道這世界上最長而又最短,最快又而最慢,最 平凡而又最珍貴的是什么嗎?生:時間師:是啊,真聰明。時間是最長的也是最短的,俗話說:“一 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時間 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安排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 討論一下怎樣合理安排時間。(掲題)(二)實踐與探究1、小組交流活動(一),體驗一分鐘的價值(1 )你知道在一分鐘的時間里我們能做些什么嗎?預設1 :能讀50個字預設2:能唱幾句歌預設3:能削一支鉛筆 ■師:你認為一分鐘能做這么多的事情啊,想不想一分鐘到底能做多少事啊(2) 一分鐘計時游戲老師計時一分鐘,學生寫字,交流自己的感受。預設1 : 一分鐘寫了 20個字,一分鐘怎么這么厲害!以前根本沒感覺!預設2:時間真寶貴,以后真不該浪費時間!預設3:今后要充分利用時間,盡量不浪費時間,時間太珍貴了!走了就不會來了!O O O O O O師總結:通過我們的體驗看來對于同學們來說微不足道的 一分鐘確實能做很多事呢,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時間一 秒一秒的流逝,一去不復返了,那么我們能不能浪費它呢(引出珍惜時間的話題)2、小組交流活動(二)分析課余時間安排表(1 )師:怎樣珍惜時間?預設1:作業按時完成預設2 :不遲到、不早退預設3 :不上網、玩游戲師:你們說的很好。英國作家培根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合理的安排時間也就是珍惜時間。你同意嗎?他是對的,這是因為啊我們除了在學校學習,還有不 少課余時間,如果安排不合理就會造成了浪費。小明同學是 個珍惜時間的人,他對自己的課余時間做了下面的安排, 但是他感覺還有地方需要改進一下,你能幫幫他嗎?(2 ) 小明的課余時間安排表時間 具體時間 活動安排 備注16:30-17:30 做作業17:30-18:30 晚餐時間18:30-19:00 看動畫片周_ 19:00-19:30 鍛煉身體或做游戲至周 19:30-20:00 閱讀課外書五 20:00-20:30 洗漱,準備睡覺周六 上午 閱讀課外書或參加活動下午 完成各項作業的一半周日 上午 完成各項作業的另一半下午 去公園或廣場鍛煉身體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點撥。(怎樣才算合理安排時間?)預設1:學習、吃飯、休息、鍛煉預設2 :每周都這樣,太單調了 !預設3 :應該留點機動時間班上交流:預設1 : “洗漱,準備睡覺”這項15分鐘就足夠了,不需要 30分鐘。預設2:作業如果不多就不要做一半留一半,一次做完不 更好嗎?預設3 :吃晚飯最好走走,接著看電視不利于消化。 .....小結:安排課余時間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先做重 要的事情后做次要的事情,各項事情不能相互影響,而且 時間的長短要合適。另外要留一點機動時間。(三)拓展延伸3、小組交流活動(三)你會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了嗎?本周六你可以象小明 這樣做一個課余時間安排表,并讓其他同學幫你看一看。除了課余時間,在我們生活中啊也有很多需要合理安 排時間的情況,比如,家里突然來了位客人。。。。。。PPT顯現情景你能幫小明想一想怎樣才能讓李阿姨盡快喝到茶呢小組合作要求:1用準備好的工序圖片擺一擺,標上序號。2想一想,怎樣縮短些時間。交流預設1 :共分6步,有先有后。預設2 :洗水壺T接水T燒水T沏茶洗茶杯找茶葉預設3 :看時間情況可以同時干著幾個工序。(4)小結:我們在做多件事情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好 做各件事情的先后順序,另一方面要考慮哪些事情可以同 時做,這樣可以節省些時間。四、總結拓展:這節課我們幫小明分析了他的課余時間安排 表,又幫他解決了給客人沏茶的問題,相信你也能有所收 獲吧?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呢?(生談收獲)師:自古以來人們就注意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有很多關 于時間的名言,你知道哪些呢?生:生: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有一段這樣的話:請看。。。。。時間每個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 勉的人帶來智慈和力量,給懶惰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一 魯迅.你希望自己做一個勤勉的人,還是懶惰的人 呢?課下咱們辦一期以“合理安排時間”為主題的手抄報。可 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寫在手抄報里。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科學、有效、合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