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春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2021-2022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師 班級 日期 .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第二學期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科學學習進入階段性收尾總結階段。通過幾年的科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不過理解也不甚深刻,運用能力也相對薄弱,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本學期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習科學學習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教科版教材,是依據教育部 2017 年最新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修訂的。修訂后的教科書采用了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雙螺旋(科學態度和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為輔線)協同發展的編寫理念模型,表現為“大單元”的組織形式和“四個板塊”的呈現方式。 六年級下冊教科書由“小小工程師”“生物的多樣性”“宇宙”和“物質的變化”四個單元組成。四個單元分別隸屬于“技術與工程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和“物質科學領域”。本冊教科書的整體編排,以核心概念的進階發展為線索,整體設計教學活動,同時兼顧了四個領域的年段安排,著力促進學生探究實踐能力的發展。單元分析 “小小工程師”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經歷一個工程建造的系統過程。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房屋建造工程入手,以建造塔臺為任務目標,讓學生一步步地體驗、學習工程的過程:明確任務—設計—建造(模型)—測試—評估—改進。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工程的各個要素,了解設計是工程的核心,同時滲透工程思維,體會到工程實踐與科學探究的不同魅力,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生物的多樣性”單元的學習,是基于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圍繞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進行的。第1~2課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物入手,通過調查、統計等方法,認識到生物種類的多種多樣;第3~5課擴展到種群內不同生物個體的千差萬別,引導學生構建地球生物豐富性和多樣性的概念;第3~6課還組織了遺傳變異及生物進化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的多樣性、存活、滅絕都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第7課組織學生研究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關系,以及探索如何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認識到研究生物的多樣性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是為了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宇宙”單元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地球、月球等天體的認識基礎上的再次擴展,通過對太陽系、星座和宇宙的逐步認識,學生初步形成宇宙是一個大系統的觀點。第1~3課是對太陽系的認識,第4~5課是對星系的認識,第6~7課是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視野逐步擴大,對大尺度的空間觀念也得到了發展。本單元的學習特點是通過建模并結合想象推理,這是學生認識宇宙的重要方法,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空間觀念的發展有著獨特的作用。培養學生對天文的興趣,也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目標,為此本單元還設計了一些課后需要學生持續觀察的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理解概念。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希望學生認識到宇宙是一個系統,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構成;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體都在運動變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間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龐大的,但又是可以被人類探索、發現和認識的。 “物質的變化”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物質科學領域”的總結單元。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學生經歷了對物體特征、材料性能的研究實踐,逐漸發展到對物質變化的探索。本單元從學生身邊的物質變化現象開始研究,觀察物質變化及其伴隨的現象,認識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學生的探索視野從身邊熟悉的物質變化逐漸擴展到地球家園與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主要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特征,通過資料閱讀、信息交流、推理論證等方法,發展正確的物質觀。通過學習,學生將認識到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物質變化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物質世界,物質的變化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 本冊四個單元,是整個小學階段總結性的單元,也為初中階段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整冊教科書的設計立足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考慮小學階段的內容進階,按照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要求,精選探究實踐的主題。在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助推下,幫助學生建構起相關科學概念,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學目標 了解工程建設具有復雜性的特點,知道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 校園中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不同環境中生活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不同,生物在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遺傳變異現象。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是人類衣食住行等行為的重要資源。 認識到什么是遺傳變異現象,生物的遺傳變異現象使得生物多種多樣,生物多樣性對于保護地球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太陽系和星座的有關知識,懂得日食現象與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大小和相對運動變化有關。 懂得宇宙是不斷運動變化、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了解什么是物理變化,什么是化學變化,知道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能夠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能通過觀察、搜集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信息。 能根據具體任務,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制訂出設計方案,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并根據評價表給定的指標進行測試。 能自覺運用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開展科學實踐活動。 能基于所學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信息,并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 樂于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溝通交流,愿意尊重證據,實事求是,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教學措施 1.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2.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節課,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3.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4.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5.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設計了大量的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探究項目 6.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教學時間安排周 次 單 元 課 題 課 時 備 注1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1.了解我們的住房 1 機動 1課時1 2.認識工程 12 3.建造塔臺 12 4.設計塔臺模型 13 5.制作塔臺模型 13 6.測試塔臺模型 14 7.評估改進塔臺模型 14-5 單元復習與測試 15 第二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1.校園生物大搜索 1 機動 1課時6 2.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 16 3.形形色色的植物 17 4.多種多樣的動物 17 5.相貌各異的我們 18 6.古代生物的多樣性 18 7.保護生物多樣性 19 單元復習與測試 110 第三單元 宇宙 1.太陽系大家庭 1 機動 1課時10 2.八顆行星 111 3.日食 111 4.認識星座 112 5.夏季星空 112 6.浩瀚的宇宙 113 7.探索宇宙 113-14 單元復習與測試 114 第四單元 物質的變化 1.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 1 機動 1課時15 2.產生氣體的變化 115 3.發現變化中的新物質 116 4.變化中伴隨的現象 116 5.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 117 6.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 117 7.美麗的化學變化 118 單元復習與測試 119-20 總復習 總復習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