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單元《生物和棲息地》單元概要分析一、單元整體解讀與學情分析在地球上,從高山到海洋,從路邊小溪到校園大樹,每個角落都有生命的蹤跡,但生活在各個地方的生物卻因地域、氣候和食物的不同而大不一樣。一種生物長期生活在它的棲息地,那里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在棲息地,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就是生態平衡;生物與環境構成一個整體,就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錯綜交織。例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而校園花壇則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在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中,生態平衡是生物維持正常生長發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條件,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維持生態平衡是人類的重要責任。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如比較、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夠獨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動,如基于問題的觀察、實驗、記錄、調查等。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認識了生物體的基本特征,探究過生物生存與環境(主要是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本單元將通過研究生物和棲息地的關系,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等,發展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構能力;將繼續使用圖式(箭頭圖式等)表達復雜的關系;在制作生態瓶的活動中,還將進行動態觀察和原因探究;在研究動物適應生存的本領時,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分析,發展推理、解釋、評估的高階思維能力。本單元的學習活動圍繞“棲息地”“食物鏈(網)”“生態平衡”三個關鍵概念展開,按照“棲息地—棲息地中生物與非生物因素的關系—棲息地中生物之間的關系—生態平衡”的邏輯線索層層深入,選擇不同環境中學生較為熟悉的典型生物作為探究對象,使學生獲得對人、其他生命、環境之間關系的體驗,建立生態平衡的認知模型。二、單元目標解讀與概念分析(1)本單元通過觀察、比較、調查、模擬、案例分析、評估、交流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段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初步了解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條件和生物的多樣性。科學探究: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判斷結論與假設是否一致。科學態度:表現出對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認識到人類、動植物、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關系,了解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活動會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生命科學領域”的高年段要求。8.1 植物具有獲取和制造養分的結構。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并在綠色葉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分。9.3 動物的行為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舉例說出動物在氣候、食物、空氣和水源等環境變化時的行為。12.1 動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氣和水;動物還需要食物,植物還需要光。棲息地能滿足生物的基本需要。舉例說出常見的棲息地為生物提供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12.2 動物的生存依賴于植物,一些動物吃其他動物。說出不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動物維持生命需要消耗這些食物而獲得能量。說出常見植物和動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鏈狀關系。12.4 自然或人為干擾能引起生物棲息地的改變,這種改變對于生活在該地的植物和動物種類、數量可能產生影響。認識到保護身邊多種多樣的生物非常重要。三、單元構成與邏輯分析本單元由《多樣的棲息地》《有趣的食物鏈》《做個生態瓶》《適應生存的本領》四課組成。四課內容設計的邏輯關系是:由整體到部分,由外部組成到內部關系。即從整體認識棲息地開始,深入棲息地內部認識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接著認識生物與環境之間建立的相對穩定的關系,最后認識環境變化后動物的適應性行為。從科學思維的角度看,引導學生分析各種不同的棲息地,歸納概括棲息地的一般特征;分析某幾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再逐漸擴展,綜合更多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錯綜復雜的食物網;在建立聯系的基礎上,探究生態平衡得以保持的原因。從科學探究的角度看,主要采用了基于真實的棲息地情境,發現并提出問題,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分析討論,獲得相關結論的方法。學生圍繞問題,利用案例資料進行分析、論證,從而發現生物行為變化的原因,認識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第一課《多樣的棲息地》引導學生認識地球上不同生物生存的環境,歸納概括生物棲息地的共同特征,建立棲息地多樣性的觀念;第二課《有趣的食物鏈》引導學生認識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理解生物在食物網中的作用;第三課《做個生態瓶》通過動手做一個生態瓶,建立對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的認知;第四課《適應生存的本領》通過對東非草原動物大遷徙等案例的研究分析,發現動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行為。四、單元教學目標(1)理解棲息地、食物鏈、生態平衡等概念,能舉例說明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密切關系。(2) 運用案例分析、比較、推理、建模的方法,發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3)合作探究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并嘗試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4)感受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五、單元活動導圖六、課時安排序號 課題 課時1 多樣的棲息地 12 有趣的食物鏈 13 做個生態瓶 14 適應生存的本領 1-2總課時 4-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