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章 人與環境第1節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導學案)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1.分析生態足跡,探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環境壓力,認同應處理好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的關系。2.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認同應處理好人類活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3.調查當地的環境狀況,提出保護環境的具體建議或行動計劃。 1.生命觀念: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體現了穩態與平衡觀、生態觀。2.科學思維: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從系統的整體出發,討論人類與環境之間存在循環因果的關系。3.科學探究:調查當地的環境狀況,提出保護環境的建議或行動計劃。4.社會責任: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合理化建議。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1.生態足跡(1)概念:又叫生態占用,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2)包括:碳足跡、林地、草地、耕地、漁業用地及建設用地。(3)特點①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如,與步行相比,開車出行會增大生態足跡;與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也會增大生態足跡。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環境壓力(1)現狀:生態足跡增長很快,生態承載力(地球提供資源的能力)增長較慢,環境壓力不斷增大。(2)采取的措施:處理好人口增長和資源、環境的關系。(3)我國面臨的問題和對策①問題:生態足跡總量位居世界首位,而且還將繼續增大。因為我國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未來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還將加速。②對策:處理好人口增長和資源、環境的關系。知識點二 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1.特點生態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類的關注與合作。2.類型類型 原因 表現全球氣候變化 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燃燒以及水泥的生產等導致大氣中CO2濃度升高 ①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②南極冰蓋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破壞 人類對氟氯烴、哈龍等化合物的使用 ①大氣中臭氧的含量持續下降,在南北極附近出現“臭氧層空洞”②臭氧層變薄使到達地面的太陽紫外線增強生物多樣性喪失 見本章第2節 目前物種滅絕的速率是自然滅絕速率的1000倍水資源短缺 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少;人口劇增以及人類活動 淡水中可被人類直接利用的不到1/3土地荒漠化 人類活動 干旱區、半干旱區等地區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目前,除了南極洲,其他各洲均存在土地荒漠化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 大氣污染會導致霧霾、酸雨頻發3.影響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了威脅,同時也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4.措施(1)應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踐行經濟、社會和生態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2)我國政府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國策。 概念檢測①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要大的原因是生產與蔬菜相同質量的牛肉需要更多質量的生產者。( )②人口增長過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資源,還加劇了對環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難度。( )③泥石流頻發是由人口增長直接引發的問題。( )④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不高。( )答案 ①√ ②√ ③× ④√ 全球性生態環境危機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提示:人口的增長是全球性生態環境危機的最主要影響因素。 溫室效應與酸雨的共性有哪些呢?提示:(1)成因:植被減少,化石燃料大量燃燒,超出了環境的自動凈化能力。(2)防治措施:大量植樹造林、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拓展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生態、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課堂小結筆記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