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實驗報告實驗一:綠豆種子發芽和土壤的關系實驗材料:玻璃皿、土壤、綠豆種子實驗方法:1、準備兩個玻璃皿。1、在其中一個玻璃皿里鋪上土壤,另一個不鋪。3、在兩個玻璃皿里各放3粒綠豆。4、定期給兩個玻璃皿澆同樣多的水。5、堅持每天觀察種子的變化并記錄下來。實驗現象:兩個玻璃皿里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實驗二 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空氣實驗材料:杯子、盒子、種子實驗方法:將一個盒子放入杯子中隔絕空氣,另一個不做處理。實驗現象:有空氣的綠豆種子發芽,沒有空氣的綠豆種子未發芽。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空氣。實驗三: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實驗方法:將一個盒子放在常溫下,另一個放在冰箱里。實驗現象:常溫下的綠豆種子發芽,冰箱里的綠豆種子未發芽。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實驗四: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光實驗方法:一個盒子蓋上透明的杯子,另一個盒子蓋上不透明的杯子,然后將兩個盒子都放在陽光下。實驗現象:兩個盒子里的綠豆種子都發芽。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光。實驗五: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實驗材料:綠豆苗實驗方法:準備兩盆長勢基本相同的綠豆苗,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水和溫度等其他條件相同。實驗現象:項目 高度 莖、葉的顏色 莖的粗細陽光下的綠豆苗 短而直 莖是暗紅色,葉是翠綠色 粗壯黑暗處的綠豆苗 長而彎 莖是白色,葉是黃綠色 很細實驗結論: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只有在陽光的照射下,綠豆苗才能生長得更好;如果沒有陽光,綠豆苗會生長不良,甚至枯萎。實驗六: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水分實驗材料:吸水紙、盤子實驗方法:①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張吸水紙,把5粒剛長出根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紙上。②在吸水紙的一端用滴管滴適量的水,使吸水紙滴水的一端濕潤,中間有點潮濕,另一端水分較少,最后在上面再蓋一層吸水紙。③放置在有陽光但陽光不直射的地方,每天觀察,并保持吸水紙一端是濕潤的。④3~5天后,取走上層吸水紙,觀察根的生長情況。實驗現象:靠近水源的種子生長得最快、最好,離水源最遠的種子生長最緩慢。種子裂開的部分都在一側,它們的根都向水分充足的那端伸展。實驗結論:綠豆苗的生長需要水分。實驗七:了解蚯蚓對環境的選擇實驗材料:盒子、蚯蚓實驗方法:①找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將盒蓋的一端剪掉一塊,在盒子底部鋪上吸水紙。②將蚯蚓10條一組放在盒子內黑暗與明亮的交界處,蓋好蓋子,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做好記錄。③反復做幾次,并記錄下我們在實驗中獲得的信息。實驗現象:實驗次數 待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數 待在盒子中間的蚯蚓數 待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數1 0 0 102 0 0 103 0 1 9實驗結論:蚯蚓適宜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實驗八:制作生態瓶實驗材料:塑料瓶、沙、水草、水生動物(1)找一個透明的大瓶子,清洗干凈后剪掉上面一部分。(2)在桶底裝人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再裝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3)在桶里種上幾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魚、小蝦、田螺等小動物。(5)注意:①放入桶中的小動物要少一些。②放入順序應是水→植物→動物,如果先種水草后裝水容易將水草沖起來。生態瓶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數量、種類都不能隨意改變。水、動物、植物等發生改變時,都會引起生態系統的變化。(1)水量的多少對小魚的生存有影響。水量減少時,水中氧氣不足,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增多,不利于小魚的生存。(2)水草的多少對小魚的生存有影響。水草多時,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少;水草少時,導致水中含氧量減少,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多。(3)小魚的數量對小魚的生存有影響。小魚少時,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少;小魚多時,耗氧量增多,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