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 我國的法治建設歷程學案1.了解我國法律發展歷史2.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意義及內容(難點)3.識記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重點)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2)法律的本質: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3)法律的作用: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4)我國法律的發展歷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①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制定成文法②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③唐朝時期: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④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1)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意義: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法學思想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內容①法的產生: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②法的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所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③決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④法的歷史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社會主義法是我國現當代的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⑤法的特征A.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B.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C.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D.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法的職能)3.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原因: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②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2)表現①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③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④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提示:錯誤。唐朝時期,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2.我國形成了以黨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示: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3.在我國,行政機關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提示:行政機關堅持依法行政,審判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4.我國當代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和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其職能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三個領域中。提示: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法的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5.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經濟實力所決定。提示: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1.有觀點認為,法律是人類最大的發明,其他發明使人類學會如何駕馭自然,而法律使人類學會如何用規矩來駕馭自己。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統治的工具②法治是人類社會的結晶,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③法律對于規范人們的行為有著重要的作用④法律與其他發明一樣,都使人類進入文明社會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其他發明使人類學會如何駕馭自然,而法律使人類學會如何用規矩來駕取自己”意在強調法律與其他發明之間的區別,且“都使人類進人文明社會”說法錯誤,排除④:“法律使人類學會如何用規矩來駕馭自己”說明法治是人類社會的結品,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也表明了法律對于規范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作用,②③正確。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具有階級性,①錯誤。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設夢想最終歸于失敗。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為各國人民所向往和追求②中華法系源遠流長③他們試圖移植的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不適合中國④一國法治必須與本國國情相適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法治建設要與國情相適應,③④符合題意,①②兩項與題意無關,排除①②。答案選D。3.中華法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法律實踐的結晶,源遠流長,獨樹一幟。中華法系不但對古代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古代日本、朝鮮等國家的法制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下列關于中華法系的表述正確的是的( )①中華法系以法家思想為理論基礎②中華法系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③中華法系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④中華法系代表性法典為《大清律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中華法系是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③正確,①④錯誤。中華法系不但對古代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古代日本、朝鮮等國家的法制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可以看出中華法系對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②正確4.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下列對我國法律體系認識正確的是( B )①法律體系中的法律都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②我國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③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憲法為統帥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使我國所有領域的各項生活都有法可依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統一整體,其中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并不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①錯誤;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還只是初步形成,還不能做到使各項生活都有法可依,④錯誤;②③正確。5.中華法系源遠流長,經歷數千年發生、發展、轉型的過程,而迄未中斷,沿革流變非常清晰。下列能體現“中華法系源遠流長”的是( )①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傳布法律②儒家思想在唐朝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③唐朝形成以《唐律疏議》為代表的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④中華法系以法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源遠流長”一方面表示時間久遠、歷史悠久,另一方面是指沒有斷絕,①③符合題意,儒家思想在西漢成為了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②錯誤;中華法系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④錯誤。6.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這體現的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 )A.法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B.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C.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普遍約束力D.法的產生、存在和發展由生產方式決定解析: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以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A當選;B、C不合題意,D并非法的特征。7.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到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1999年“依法治國”載入憲法,到黨的十六大“依法治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從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B.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C.我國尚未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D.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解析:材料強調了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D符合題意;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還不完善, A錯誤;B與題意不符;C與題意無關。8.下列關于我國當代社會主義法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工人階級和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②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③其職能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三個領域中④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決定的社會規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體現,①中“公民”說法錯誤。法的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③縮小了法的適用范圍。②④說法正確。9.2019年7月2日,河北省保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要堅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質量建設法治保定。下列做法符合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求的是①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行政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②提高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形成完備嚴密的法律法規體系③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④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普法活動,讓人民群眾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符合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要求,①人選;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符合公正司法的要求,③入選。②體現的是科學立法,排除;開展全民普法活動不符合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要求,排除④10.依法治國需要全面推進。其中立法方面的要求和目標應該是( )A.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不斷增強B.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D.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日趨現代化解析:B是立法方面的目標,A、C、D不屬于立法領域。1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習近平強調,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民法典終于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愿。這表明( )①國家制定法律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發展②本次立法旨在完善國家的根本大法③一國的法治由本國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應當與其相適應④《民法典》可以保護每個人的各種權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表明國家制定法律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發展,①符合題意。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材料闡釋的是民事法律的編纂,未涉及憲法,②排除。 “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民法典終于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愿”主要表明一國的法治由本國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應當與其相適應,③符合題意。《民法典》是民事方面的法律編纂,保障的是民事權利,《民法典》不可能保護每個人的各種權益,因為“每個人”包括人民和敵人,“各種權益”包括正當利益與非正當利益,④排除。12.讀圖“法治建設在路上”。據此,下列對我國法治建設的過程認識正確的是A.我國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B.社會主義國家高度重視人權建設C.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D.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C正確。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A錯誤。B不是對我國法治建設過程的認識,只是對其中一個環節的認識,排除。材料沒有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D排除。答題卡(請同學們把答案寫在答題卡內)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晨出席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與經驗座談會,回顧和總結7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與經驗。他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了社會主義法治新紀元,建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結合材料,運用“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的相關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和經驗。【解題思路】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的相關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和經驗。從材料中看,“建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說明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說明我國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說明全社會法治觀念意識顯著增強。【參考答案】①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我國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③法治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全社會法治觀念和人權法治保障意識顯著增強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