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教學目標:1.講述法治使國家更強大的典型事例,表明法治是先進的國家治理方式。2.聯系依法治國的實際,證實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解決糾紛的好處,表達法治讓生活更美好的感悟。3.針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誤區,辨析法律與自由的關系,闡明法治保障對提高生活品質的作用。4.描述法治中國的藍圖,闡述法治信仰的價值,提出維護公平正義和法律尊嚴的行動方案。二、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科學精神: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領域辨識各種限制性條件,進行有理有據的研判,做出正確抉擇,提出實現目標的合理方案。法治意識:能夠面對復雜情境問題,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多種實例,闡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式。公共參與:解析公民參與國家立法、政府決策、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的途徑和方式。1.教學重點: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教學難點: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課時1、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律體現著______________的意志,是實現______________的工具,它既維護______________,保障正常的______________。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漸成為現實,_______代替了__________,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2、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______________。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______________,并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發布法律。西漢時期______________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______________。唐朝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______________,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______________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3、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行______________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4、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______________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5、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6、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______________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即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的對立統一,是______________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7、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8、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 ______________。法是維持______________、調整_____________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我國,________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公民的______________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_________,既平等地______________,也平等地______________。9、法是由國家______________的社會規范。________和________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____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____制定、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與確立規則的活動。認可是指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的法律效力的活動。10、法是由______________保證實施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社會規范。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法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_____________,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11、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______________,又具有______________。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______________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執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法所具有的這兩種職能體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各個領域中。12、我國當代的法是______________,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體現。13、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14、形成了以________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方面實現了______________。立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和______________不斷提高,法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15、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保證了司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________,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16、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事實表明,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17、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______________基本方略,加快建設______________國家,這是一場由______________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______________。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______________,正在_______與________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1.法律是人類社會的伴生物。( )2.法律體現全體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 )3.東周列國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傳布法律。( )4.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宗法結合。( )5.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最高統治者的個人利益和意志。( )6.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7.頒布和宣傳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 )8.一國的法治總是由一國的經濟和政治文化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 )9.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 )10.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以德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探究一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互動探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資本主義法的本質時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馬克思說:“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恩格斯說:“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這并不是說,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其余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而是說,這是在歸根到底不斷為自己開辟道路的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的相互作用。”這些論述對于理解法的本質、法的產生和發展規律,具有什么意義 解惑提高1.全面認識法的產生、本質、特點和作用法 具體表現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本質 法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特點 從法的對象來看,法規定了人們行為的模式、標準和方向;從法的內容來看,法規定了人們的權利和義務;從法的創制形式來看,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從法的實施來看,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作用 法具有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2.法與原始社會規范的區別法與原始社會規范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兩者有著許多共同點:①兩者都屬于社會規范,是調整一定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②都要求人們普遍遵守,并且有一定約束力。③都根源于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由各自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但兩者又有根本的區別,主要表現在:①兩者產生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原始社會規范是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產和生活過程中自發形成的。②兩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會規范反映原始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和意志。③兩者保證實施的力量不同。法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原始社會規范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傳統力量和氏族部落領袖的威信保證實施的。④兩者適用的范圍不同。法適用于國家主權所及的地域內的所有居民,原始社會規范只適用于同血緣的本氏族部落成員。議題二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互動探究法治建設在路上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開啟法治建設新紀元。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1982年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1999年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法治建設揭開新篇章。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我國憲法進一步完善。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對你有何啟示 解惑提高1.正確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概念和作用我國社會 主義法 具體表現制定和 實施主體 我國社會主義法是由社會主義國家制定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本質 我國社會主義法體現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它是由我國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內容 我國社會主義法用規定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的方式,確認、保護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作用 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障2.中國共產黨和我國社會主義法的關系全面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確認識把握黨和法的關系。這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在我國,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愿的統一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就是黨的領導力量的體現。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強黨的領導的應有之義,也是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要進一步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繼續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1、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第203、205條規定:“如果貴族階層的人打了貴族出身的人,須罰銀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隸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處割耳之刑。”由此可見( )①法律的制定對奴隸主和奴隸是不平等的②國家都只為少數人服務③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④奴隸有人身自由,但受奴隸主的階級壓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某地法院推出微信快速系統,通過微信快速系統,當事人不僅可以通過二維碼快速立案,而且可以通過在線調解系統,實現網上材料對接、網上確認調解結果。2018年1月份至10月份,該地法院其結案178736件,比去年同期增長41%。微信快速系統的推出( )①提升了法律監督機關的結案效率②推進了司法體制改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③有利于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④借助了信息化系統,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3、誠實守信,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道德規范,后來作為法律原則寫進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里面,這說明了(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B.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C.道德規范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可以被國家認可為法律D.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4、法的歷史類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關系變革的要求B.階級矛盾不可調和C.社會革命力量的推動D.社會基本矛盾運動5、下列關于人類法治發展的歷史說法正確的是( )①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就開始制定了比較完備的法律②羅馬帝國法律對維護社會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③美國憲法、法國民法典是在文藝復興之后頒布的④有著5000年歷史的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延續至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知識梳理】參考答案1、統治階級 國家職能 公共管理秩序 社會生活等級制度 特權階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 人治2、源遠流長 成文法 鑄刑鼎 書竹簡 儒家思想禮法結合 封建法典 中華法系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變法圖強4、法學思想5、私有制階級 國家 根本利益 共同意志6、社會物質 生活條件 地理環境 人口 物質資料 生產力生產關系 社會發展7、奴隸制法 封建制法 資本主義法 社會主義法8、社會規范 社會秩序 社會關系 權利 義務 社會關系社會秩序 人民 根本利益 權利和義務 一律平等享有權利 履行義務9、制定或認可 制定 認可 國家機關 法定程序10、國家強制力 普遍約束力 法律責任11、政治職能 社會職能 一定階級統治 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文化建設 社會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12、社會主義法 根本利益 共同意志、13、國情 社會制度 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4、憲法 有法可依 科學化 民主化 立法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保障公民權利 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15、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行政執法 司法體制 簡政放權優化服務 事實為根據 法律為準繩 一律平等16、生存權 發展權 基本權利 自由17、依法治國 社會主義法治 中國共產黨領導 偉大社會實踐中華民族 民主 法治【易錯提示】參考答案1.× 解析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2.× 解析 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3.× 解析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傳布法律。4.× 解析 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5.× 解析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6.× 解析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而法產生、存在和發展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7.× 解析 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8.× 解析 一國的法治總是由一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9.× 解析 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10.× 解析 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探究學習】參考答案探究一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答案提示:(1)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掌握了國家權力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3)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法學思想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形成,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議題二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答案提示:(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2)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自我檢測】參考答案1.B 2.D 3.C 4.D 5.C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