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解決問題(P53~P56)編寫意圖(1)例4教學需要用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簡單實際問題。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現實素材。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結合已知條件,分析問題,為后面列式解決問題奠定基礎。(2)教材仍然用“知道了什么?” “怎樣解答?” “解答正確嗎?”呈現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對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給予指引。在“知道了什么?”環節,由于信息的復雜性,教材呈現了學生用色條圖表示信息和問題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問題,也為后面學習用線段圖表示信息和問題作好鋪墊。在“怎樣解答?”環節,進一步借助色條圖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簡明、而直觀地了解要解決問題,必須要先解決隱藏的問題(中間問題)——剩下多少個面包需要烤,即沒有烤的面包有多少個。教學建議(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時,可用課件(或掛圖)創設主題圖的情境,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并提煉相關信息,結合情境激發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促使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驗提出并分析數學問題,進而積極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2)提出問題,畫圖分析。先讓學生說出或表示出“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畫出色條圖或借助其他直觀方式進行表述。再以“怎樣解答?”使學生進一步借助直觀進行分析,找出問題。(3)把握畫圖的“度”。線段圖是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分析數量關系的重要手段,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逐步滲透,并逐步抽象。至此,部分學生已初具畫出線段圖的能力。但對于學生來說,要實現由數到形的轉換還是有難度的,因此,不必要求學生畫出嚴格規范的線段圖,但要注意比例適當。編寫意圖(1)明確解題思路后,教材分兩個層次呈現了解答方案:先以分步方式呈現了解題過程,并用文字說明每一步要解決的問題,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條理性,同時為后面列綜合算式作好準備。緊接著,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表示解答過程,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小括號的應用。(2)在“解答正確嗎?”環節,引導學生將解決問題的結果作為已知條件,檢驗由此推出的結果是否符合情境圖里呈現的意思,進而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以此提醒學生養成解決問題后及時反思的好習慣,最后進行解決策略的總結——“想好先算什么”,即找出中間問題。(3)“做一做”以與例4相關聯的情境呈現了問題,以鞏固相關知識。此題解決思路有兩種:一種是先計算第一組花了多少錢,再算第二組花了多少錢,最后算出多花的錢數,涉及三步運算;另一種是先計算第一組比第二組多買幾個,再算多花的錢數。教學建議(1)在解決問題中體現小括號的作用。教學時,教師可在對色條圖分析的基礎上,先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要求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在交流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不同解決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特別是綜合算式中小括號起到的作用。(2)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學生的不同解法,教師要給予及時肯定。注意強調,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一定要仔細分析數量關系,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最后根據解題思路列出綜合算式。(3)培養應用意識和優化意識。“做一做”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嘗試畫圖分析題意,運用畫圖策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如果有學生用三步解答也要及時予以肯定,引導他們在理解別人算法的基礎上比較哪種方法更簡便,將“算法多樣化”推向“算法最優化”。編寫意圖練習十二編排了8道練習,重在鞏固解決問題的相關知識。題目涉及了豐富的素材,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1)第1題創設的是去公園購買門票的情境。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加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又能夠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2)第2題和第3題鞏固運用乘減、連減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都是涉及簡單數量關系的題目。主要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的策略,即先找出隱藏的問題(中間問題)再解答。(3)第4題是一道用加除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除繼續鞏固解決問題的策略外,著重練習如何在列綜合算式中正確使用小括號。教學建議(1)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練習十二以豐富的素材呈現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學時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獨立思考如何根據收集的信息找出隱藏的問題(中間問題),使學生在理解解題步驟的基礎上實現靈活運用。(2)注重指導學生正確列出綜合算式。這4道習題都是簡單的需要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難度不大。但第3題的兩種解法涉及到減法性質,第4題要合理使用小括號,為此,教師教學時應注意引導,以使學生正確列出綜合算式。(3)注重問題表征方法與策略的指導,提高理解問題的能力。由于問題情境呈現方式的多樣性,學生需要有較強的信息解讀能力和從事理中抽出算理的能力。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閱讀、選擇、處理信息,實現“問題情境”向“數學問題”的轉化。編寫意圖(1)第5題是鞏固混合運算順序的帶著練的內容,選取了各種類型的兩步計算式題。通過計算,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明確每類式題的運算順序。(2)第6題是一道滲透工程問題的實際問題。設計這一問題的目的,一方面是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增強用數學的意識,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簡單的數學活動經驗。(3)第7題涉及到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條件比較復雜,需要學生仔細閱讀理解,在此基礎上找出最佳購買方案。(4)第8題要想計算得分,必須引導學生讀懂情境圖,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學建議(1)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探索解題思路。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只有在細致審題、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地分析數量關系。為此,教學時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讀懂題意,再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要求的問題是什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這些信息是否已知?“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與交流,幫助學生理解條件,明確要解決的問題,進而探索解題思路。(2)鼓勵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述解題思路。在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同時也要認真傾聽、用心理解他人的想法,達到互相啟發,互補完善的目的。教師可適時評價并鼓勵學生,促使學生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3)通過反思梳理解決問題的過程。解題后可以組織學生思考“我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用不用小括號?”逐步讓學生學會回顧和反思。1 /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