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年級:一年級(下冊)執教者:學校:一年級科學學科教學計劃任教教師:一、全冊教學目的要求 二、教改設想 教學措施 備注教材分析: 一年級下冊教科書由“我們周圍的物體”和“動物”兩個單元構成。 “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是小學生物質科學領域學習的開篇,指向“組成世界的物體能夠依照它們的性質進行測量、分類和描述”這一科學核心概念。物體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中最為常見,一年級學生對其有直觀感受,他們對物體性質的理解又將為他們持續建立材料和物質的概念打下基礎。為此,“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從具有固定形狀的物體到一瓶水和洗發液再到一袋空氣,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們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以加深他們對物體具有質量、形狀等特征的理解。 “動物”單元同一年級上冊的“植物”單元一樣,指向“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這一科學核心概念。給一年級學生設計的“動物”單元,主要是為他們提供探索動物的機會,使他們認識到動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樣,動物具有獨特的外部結構,能幫助自己實現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圍的生活環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動物”單元首先從喚醒學生們的生活經驗開始,經過尋訪校園里的動物,對動物形成初步的認識,然后通過對蝸牛和魚的身體結構、運動方式和生存環境的細致 觀察,豐富對動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課給動物分類的活動,則是從研究方法上給學生們以啟示。 這兩個單元從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都強調了在比較中觀察,以及對觀察對象的描述和記錄。另外,分類和識別在兩個單元中也都處在重要的位置。盡管這些活動主要是從運用感官及簡單工具的層面上展開的,但對小學生理解什么是科學、科學家如何做科學都十分重要。還要強調的是,在教學中要堅持使用班級記錄表,因為這是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記錄、思維和認識發展的記錄,是將整個單元學習有機聯系起來的有效工具,希望教師們堅持使用。 1.引導學生從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比較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指導學生能利用簡單工具對身邊的常見物體進行觀察。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能用語言初步描述信息。 5.了解科學探究需要制定的計劃。 6.引導學生形成運用觀察與描述、比較與分類等方法得出結論的意識。 7.引導學生形成對探究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評價與改進的意識。 8.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1.課前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課上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活動能力。 4.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計劃進度表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課時 教學重點 教學措施 備注2.14-2.18 始業教育 上課的紀律,規則等 1 安全 視頻1-1發現物體的特征 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物體,這些物體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可以用一些科學詞匯來描述物體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用各種感官觀察和描述不同的物體。 用兩兩對比的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 1 能用簡單語言描述出物體的特征 觀察,講解相結合 分組必做實驗2.21-2.25 1-2誰輕誰重 科學概念目標 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 科學探究目標 用掂量、稱量等測:1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 確程度不同。 輕重和大小適當的物體可作為稱量的標準物。 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進一步研究物體的興趣和愿望。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掂量、稱量等方法測量物體輕重的準確程度不同。 1 引導學生能充分運用眼、手、鼻等多種感官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 指導學生用文字或圖畫的形式來描述和記錄 觀察,講解相結合 分組必做實驗2.28-3.4 1-3認識物體的形狀 科學概念目標 許多物體具有固定的形狀,形狀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 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的平鋪方式。 科學探究目標 用簡單的方法可以比較出不同物體的形狀有所不同 不同的物體,會有不同的擺放或堆放方式。 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 認同物體的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生活中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其擺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不同。 1 重點:能夠根據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難點:了解科學準確的分類需要將標準細化。 觀察,實驗、講解相結合 演示必做實驗3.7-3.11 1-4 給物體分類 科學概念目標: 1.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2.根據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可以更清晰有序的認識物體。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根據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2.給物體分類時,依據的特征不同,分類的結果會有所不同。 科學態度,目標: 1.繼續發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 2.認同物體可以根據某一特征被歸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人們可以利用分類的方法整理來自世界的各種信息。 1 重點:根據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可以更清晰有序的認識物體。 難點:根據不同的特征,分類結果不同。 講解,操作相結合。 演示必做實驗3.14-3.19 1-5觀察一瓶水 科學概念目標 1.水有許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無顏色、無氣味、會流動、透明等。 2.水和洗發液一樣,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與木塊等物體相比,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習觀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聞、手摸等方法比較水與洗發液、木塊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 2.能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能用語音簡單描述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1 重點: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難點:重要特征,也是固體與液體的主要區別。 講解,觀察相結合 演示必做實驗3.21-3.25 1-6它們去哪里了 科學概念目標 1.在實地觀察中,發現不同地點生長著不同的植物,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稱。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長在自然環境中。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實地觀察,認識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2.在教師指導下,能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 3.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對植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1 運用在前面幾課中學習的觀察方法,走出教室,觀察、記錄和認識校園里的植物。 實驗,講解相結合 分組必做實驗3.28-4.1 1-7認識一袋空氣 科學概念目標 1.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2.與木塊、水相比,空氣有許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1.進一步運用感官,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空氣的特征。 2.空氣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描述的。 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學生對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2.意識到可以利用所學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1 重點: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與其他物體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難點:雖然空氣是看不見的,但是課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實驗,講解相結合 演示必做實驗4.4-4.8 復習 對《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進行梳理 1 講解4.11-4.15 科學閱讀 實驗,講解相結合 14.18-4.22 2-1我們知道的動物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 2.能說出動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1.能說出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觀察一種動物,用語言和圖示描述其特征。 3.通過動物與玩具熊的比較觀察,學習用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看法 1 重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觀察一種動物,初步用語言和圖示描述其特征。 難點:通過觀察、比較,能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動物的理由。 實驗,講解相結合 分組必做實驗4.25-4.29 2-2校園里的動物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校園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動物是多種多樣的。 2.不同的環境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實地觀察,認識校園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利用簡單的工具來觀察動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及運動情況。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用圖畫來記錄動物的外形特征。 科學態度目標 1.通過實地觀察動物,產生研究動物的濃厚興趣。 1 重點:通過實地觀察,認識校園中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難點:在實地觀察中,能用圖畫來記錄動物的外形特征。 實驗,講解相結合 分組必做實驗5.2-5.6 2-3觀察一種動物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觸角(兩對)、眼睛、口等。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來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體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跡。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蝸牛的外部特征、應激反應和運動方式等信息進行觀察 1 認識動物的特征 實驗,講解相結合 演示必做實驗5.9-5.13 2-4給動物建個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蝸牛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 2.蝸牛喜歡吃菜葉等食物,靠齒舌吃食物。 科學探究目標 1.嘗試用集體的智慧不斷修正方案給蝸牛建一個“家”。 2.觀察蝸牛的生活習性,特別是它是如何進食的。 科學態度目標 1.體會細節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2.體會計劃的重要性和集體智慧的力量。 1 認識動物重要性 實驗,講解相結合 分組必做實驗5.16-5.20 2-5觀察魚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了解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鰓、鰭、鱗片等身體結構,具有呼吸、運動等生命體基本特征。 2.知道魚用鰭運動,用鰓呼吸。 科學探究目標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小動物的探究過程。 2.能用圖畫、文字(或拼音)、語言等方式記錄、描述魚的主要特點。 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學生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觀察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懂得在觀察活動中珍愛生命,觀察結束后把小動物放歸大自然,學會保護小動物。 1 重點:觀察魚的身體特征,用畫簡圖的方式記錄下來。 難點:觀察魚的運動和呼吸。 實驗,講解相結合 分組必做實驗5.23-5.27 2-6給動物分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2.根據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認識物體。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根據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2.了解給物體分類時,依據的特征不同,分類的結果會有所不同。 科學態度目標 1.繼續發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 2.認同物體可以根據某一特征被歸類。 1 重點:能夠根據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難點:了解科學準確的分類需要將標準細化。 實驗,講解相結合 演示必做實驗5.30-6.3 科學閱讀2 實驗,講解相結合 1 對本單元的知識回顧復習6.6-6.10 第一\二單元復習 《我們周圍的物體》《動物》單元進行梳理 1 對本單元的知識回顧復習6.13-6.17 游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