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整理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體的“積木”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有什么相同之處?都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組成的。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鱗片內表皮。 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手背皮膚。這些在顯微鏡下像積木一樣的小格子,就是組成生命體的細胞。動物、植物等都是由細胞組成的。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用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上面有許多小孔,看上去像一個個規則的小室。他把這些小孔畫下來,并把它們稱為細胞。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各種人體細胞的形狀有什么不同。肝臟細胞 骨細胞 神經細胞 紅細胞圓形 桿狀 放射狀 雙凹面圓盤形皮膚細胞 肌細胞 白細胞圓形 紡錘形 無穩定形狀大多數細胞都非常小,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但有些細胞卻很大,如動物的卵黃。學生活動手冊畫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的樣子。它們的相同之處:都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組成的。下面圖片中的細胞是什么形狀的?連一連。2.微小的生命體制作小水塘的步驟:第1步:在一個干凈的廣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第2步:把一些腐爛的和新鮮的樹葉、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進一把土。第3步:把瓶子放在有陽光的窗邊。3周后,用放大鏡觀察水里的變化。制作“小水塘”的目的:培養水中的微生物,讓其大量繁殖,以便學生進行觀察。在制作過程中,加池塘水的目的是提供微生物及其生活場所;加樹葉、草、土的目的是給微生物提供食物;將瓶子放在有陽光的窗邊的目的是給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合適的溫度;3周后再觀察的目的是給微生物留足大量繁殖的時間。小水塘中的一滴水中有些什么?小水塘中的一滴水中有鼓藻、草履蟲、水蚤、釣鐘蟲、輪蟲、水蚤、變形蟲、線蟲、新月藻、衣藻等微生物。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它們沒有頭、足、眼睛,也沒有根、莖、葉,通常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微生物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生命體,通常都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微生物的發現與一個名叫列文虎克的荷蘭人有關。1675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第一次發現了微生物的存在。列文虎克發現了能夠游動的微生物,為人類敲開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門。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極廣,空氣中、水中、泥土中、動植物的體內和體表都生活著微生物。有的微生物還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無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巖石里。微生物的形狀有什么不同。酸奶中的乳酸菌 引起瘧疾的瘧原蟲 皮膚上的葡萄球菌 感冒病毒桿狀 線狀 球狀 球狀痢疾桿菌 新冠病毒 海洋中的硅藻桿狀 球狀 橢圓狀不同的微生物,他們的形狀往往是不相同的。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把它們歸為微生物,是因為它們的生存方式與某些微生物相似。蘑菇、木耳為什么屬于微生物?蘑菇和木耳屬于真菌,即真核微生物。從細胞結構、物質與能量代謝特征來講,它們雖然體形較大,但還是和其他微生物具有諸多共同特征(比如有細胞壁但沒有葉綠體),一般被視為微生物。學生活動手冊畫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水樣中生物的樣子。在下面生物中勾選出微生物。( √ )藍藻 ( √ )變形蟲 ( √ )病毒( √ )乳酸菌 ( √ )草履蟲 ( √ )紅細胞( )西瓜蟲 ( √ )大腸桿菌 ( √ )霉( )跳蚤 ( )苔蘚 ( √ )蘑菇科學閱讀。微生物無處不在攝影師將一滴海水在顯微鏡下放大25倍,事實的真相暴露了:這滴海水中竟然包含著蟹幼蟲、菌類、魚卵、浮游動物、硅藻,還有更多各種你想不到的生物。我們全身上下也都遍布著各種微生物,如皮膚上、口腔里、腸道里等。每個人身上有不同的氣味,就與他們身上的微生物有關。空氣中含有相當數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的孢子、細菌的芽孢和某些耐干燥的球菌,如葡萄球菌。這些微生物吸附在塵埃和小液滴上,隨氣流在空氣中傳播。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較多,有放線菌、霉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也很多,1克土壤中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根據以上科學短文,寫出能夠發現微生物的地方: 海水 、 皮膚 、 口腔 、 腸道 、 空氣中的塵埃 、 空氣中的小液滴 、 土壤 。3.發霉與防霉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霉的相同之處:呈絲狀,由霉菌組成。霉的不同之處:顏色、形狀。實驗:探究物品發霉的條件問題 饅頭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霉?假設 饅頭放置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霉。實驗設計 序號條件實驗方法實驗結果1寒冷 潮濕把裝有濕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發霉2溫暖 潮濕把裝有濕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陽臺上發霉3寒冷 干燥把裝有干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發霉4溫暖 干燥把裝有干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陽臺上不發霉實驗結論 饅頭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生活中一般防霉方法及其依據是什么?防霉方法 依據真空包裝 物品發霉需要空氣,真空包裝隔絕了空氣。放干燥劑 物品發霉需要潮濕的環境,放干燥劑減小了濕度。烈日暴曬 物品發霉需要潮濕的環境,烈日暴曬減小了濕度。空調除濕 物品發霉需要潮濕的環境,空調除濕減小了濕度。低溫保存 物品發霉需要溫暖的環境,低溫保存降低了溫度。消毒柜殺菌 物品發霉需要霉菌菌種,消毒柜殺菌殺死了霉菌菌種。清潔物體 物品發霉需要霉菌菌種,此方法讓物體遠離霉菌。學生活動手冊畫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各種霉。探究物品發霉的條件。問題:饅頭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霉?假設:饅頭放置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霉。實驗設計:序號 條件 實驗方法 實驗結果1 寒冷 潮濕 把裝有濕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不發霉2 溫暖 潮濕 把裝有濕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陽臺上 發霉3 寒冷 干燥 把裝有干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不發霉4 溫暖 干燥 把裝有干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陽臺上 不發霉實驗結論:饅頭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4.微生物的“功”與“過”微生物對人類的“功”:制作饅頭和面包離不開微生物,生產調味品也離不開微生物。生活中,我們直接和間接地使用了微生物生產很多食品。例如蘑菇、木耳是真菌,我們可直接食用;釀酒,制作醬油、醋、霉豆腐、泡菜、酸奶、面包、饅頭、臘肉等也都要依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還扮演著另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處理者。幾乎所有的污水處理和垃圾分解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微生物對人類的作用還體現在醫藥方面。人們不斷發明和研制藥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種疾病的危害。微生物對人類的“過”:微生物會導致食物變質,導致人們感冒。微生物對人類有“功”也有“過”:熟透的蘋果掉在地上,微生物分解蘋果,使蘋果變成腐殖質。“功”——從增加土壤肥力的角度看,微生物有“功”,它能給蘋果種子的發芽以及后續的生長提供養料。“過”——從收獲果實的角度看,微生物有“過”。微生物對人類醫藥方面的作用: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琴納發明天花疫苗巴斯德成功地研制出雞霍亂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種疫苗。如果沒有微生物,世界會怎么樣?如果沒有微生物,世界將會垃圾成山,難以分解;植物難以存活和生長;動物難以生存;人類沒有食物,沒有某些藥品,等等。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強大助力。將疫苗注射到人體內,使人體產生免疫力,是預防病毒性疾病強有力的科技手段。你還知道哪些消滅細菌和病毒的方法?高溫煮沸、紫外線照射、噴灑消毒液、涂碘酒、腌制食物、陽光暴曬、涂抹酒精、醋熏焚燒、用消毒液浸泡和擦拭等。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我們應該做好哪些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不聚焦、勤洗手、及時接種疫苗等。做酸奶的方法步驟:1.在鮮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熱至60°C左右。待溫度降到37°C左右,往鮮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攪拌均勻。2.倒進消毒過的保溫容器里,蓋上蓋子。保溫8~10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做酸奶的注意點: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不可吃變質的酸奶等食物,否則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易患腸道疾病。為什么在做酸奶的過程中要用消毒過的容器裝加熱過的鮮牛奶?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滋生。為什么要往鮮牛奶中加酸奶并保溫?加酸奶是為了注入乳酸菌菌種;保溫是為了給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提供適宜的溫度。學生活動手冊寫出你對微生物的了解。有“功”的事例:制作饅頭、面包、生產調味品有“過”的事例:導致感冒、導致食物變質有“功”也有“過”的事例:熟透的蘋果掉在地上,微生物就會分解蘋果,使蘋果變成腐殖質我認為:如果沒有微生物,世界將會垃圾成山,難以分解;植物難以存活和生長;動物難以生存;人類沒有食物,沒有某些藥品,等等。查資料,了解一些常見傳染性疾病的情況,完成下表。疾病 致病微生物 癥狀 傳播途徑 預防水痘 病毒 發燒,有紅疹 接觸患者, 吸入飛沫 注射疫苗流感 病毒 高燒,喉嚨痛 頭痛,咳嗽 接觸帶病毒的 物體,吸入飛沫 通風,洗手,體育鍛煉,保暖,接種疫苗麻疹 病毒 高燒,喉嚨痛, 咳嗽,眼皮腫脹 吸入飛沫 注射疫苗狂犬病 病毒 恐水,怕風,咽肌痙攣,呼吸困難 被動物咬傷 避免被患病動物 咬傷,接種疫苗食物中毒 各種細菌 腹瀉,腹痛, 嘔吐,昏迷 吃了帶細菌食物 不吃不潔的、 過期的食物流行性 腮腺炎 病毒 腮腺腫脹 接觸患者, 吸入飛沫 注射疫苗破傷風 細菌 下巴和頸部肌肉強直,痙攣,吞咽困難 破損的皮膚 注射疫苗結核病 細菌 全身乏力,發低燒,消瘦,流汗,咳嗽 呼吸道和消化道 注射疫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