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計劃年級:四年級(下冊)執教者:學校:一、學情分析通過四上的科學課教學,學生對科學課的認識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學生已學會了自己收集資料和進行課堂記錄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已會進行仔細的觀察,學生在實驗前已具備了提出假設,然后設計實驗計劃,最后進行實驗驗證,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學生小組內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礎。但孩子們只是憑自己的興趣邊玩邊做,導致于觀察不仔細,實驗無序操作,科學探究的習慣尚未養成,也常常使學習任務難已按教學計劃完成。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此階段的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迸一步擴要迸一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迸一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生活中的冷熱現象,了解水的三態變化和溫度的關系,知道固體、液體、氣體的熱脹冷縮特性。學習了解地球、月球、太陽的形狀、關系,會制作計時的太陽鐘。通過昆蟲的飼養,了解昆蟲的生命周期。學習使用種子、莖、根、葉等來繁殖。2.過程與方法: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質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經歷飼養小動物的過程,描述動物生長的大致過程;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知道在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需要探究者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與分享。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愿意合作與交流,喜歡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改善生活;敢于大膽想象,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關注一些和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想知道,愛提問;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知道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解釋更多生活現象;知道運用科學原理可以設計制作許多物品來提高效率。三、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絕大多數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通過實驗探究、數據分析,認識水的三態變化。意識到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可以被人類認識和利用。了解地球、月球、太陽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月球、太陽的運動和變化是有規律的,知道這些規律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影響。能通過觀察了解昆蟲的共同特征,會描述昆蟲的共同特征。能通過飼養昆蟲(比如蠶或菜青蟲),知道昆蟲一生的發展變化。知道動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行為,學會一些用根、莖、葉繁殖植物的方法。了解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密切關系,發現生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行為。感受現代科技在改善人類生活的同時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樹立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能夠從觀察單擺運動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四、教學策略1.鉆研教材,努力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3.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用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充實教學過程。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活動。5.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8.課堂常規常抓不懈,強化訓練(提問,猜想,設計,驗證,分析,結論)形成科學課堂教學的模式。9.強化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養成良好的探究素養;10.加強每單元課堂作業與課后觀察,調查作業的檢查評價;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五、教學進度安排表周 次 教 學 內 容 課 時 備 注1 始業課 1 2月14日開學2 1.冷熱與溫度 23 2.熱脹冷縮 3.水受熱以后 24 4.水遇冷以后 第一單元復習1-1 25 5.地球 6.月球 26 7.太陽 8.太陽鐘 27 第二單元復習 9.龐大的“家族” 28 9.龐大的“家族” 10.養昆蟲 29 10.養昆蟲 11.探究昆蟲的奧秘 210 10.養昆蟲 211 12.用種子繁殖 212 13.用根、莖、葉繁殖 213 14.動物的繁殖 15. 214 16.動物的庇護所 專項學習 215 專項學習 專項學習 216 預測2-1 預測2-2 217 第五單元復習1-1 期末考試 218 219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