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政治二輪復習備考-政治小切口主觀題剖析近幾年高考政治試題中對主觀題的考查越來越傾向于小切口試題,即在設問中限定某個具體知識點為范圍進行考查的題型。針對這一題型,在結合解答主觀題的一般步驟(即“分析設問、分析材料、組織答案”)的基礎上,根據小切口試題的特點,總結出了如下解題要義:找準范圍,辨明指向,明確題型,有的放矢,點題深化。下面就以2021年高考政治試題中的全國乙卷第40題為例,講解如何運用上述方法解答小切口試題,供同學們參考。【2021年·全國乙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時,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習近平說:“直到今天,‘兩個務必的教育還遠未結束,繼續‘趕考的任務也遠未結束。我們一代一代共產黨人都要不斷地接受人民的‘考試、執政的‘考試,向人民和歷史交出滿意的答卷。”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永葆“趕考”的清醒,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帶領人民砥礪前行、接續奮斗,在一場場歷史性考試中交出了優異的答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斷“趕考”的背后,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1)結合材料并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永葆“趕考”的清醒。(2)“兩個務必”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相關知識加以說明。第一步,分析設問。①找準范圍:第一問,要求考生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進行說明,意即需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完全同步、反作用”這兩個知識點答題。第二問,要求考生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進行說明,涉及一個總句(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四個要點(文化影響人的來源、表現、特點和優秀文化塑造人生)。技巧放送:要想找準范圍,同學們在學習哲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目錄中的課標題、框標題以及地位類知識,設問常用這些知識來限定范圍。如,“運用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的知識”(框標題)、“運用發展的趨勢的知識”(地位)。同時,可以總結一些易混的內容。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識”與“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知識”,前者包括三個知識點,分別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后者只有一個知識點,即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②辨明指向:分析材料指向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考生找準分析對象,明確分析方向。第一問的材料指向為“黨永葆‘趕考的清醒”,在閱讀材料時可對此進行重點理解和分析。第二問屬于說明類試題,但說明對象是設問中的一句話(“兩個務必”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而并非整段材料,這就意味著分析重心應放在這句話上,材料僅僅作為背景資料輔助分析。思路延伸:假如第二問為觀點評析題(如“‘兩個務必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相關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分析對象也是設問中的句子。但如果第二問換成“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堅持‘兩個務必?”這一問法,材料指向就變成了整篇材料,而非某句話或某個觀點。③明確題型:第一問屬于原因類試題,可從“原因”和“意義”兩個方向進行分析,原因又包含現實原因(現狀)和理論原因(性質、地位等)。面對此類題型,同學們可以結合生活并發散思維,不要局限于從意義入手,也就解決了無話可說、不會結合材料的難點。第二問屬于說明類試題,結合設問限定范圍內的知識對材料進行分析說明即可。第二步,分析材料,有的放矢。同學們要注意“帶著設問讀材料”!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希望同學們能有的放矢,明確方向,避免像無頭蒼蠅一樣橫沖直撞,毫無目的地亂找,最終既耗時耗力,又低效低分。另外,小切口試題已經確定具體考查知識,因此我們可采取“同義替換”的方法準確貼合知識,找準理論依據。第一問,“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這一知識點有兩個關鍵詞,即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同學們在閱讀材料時可采取將材料信息替換為社會存在或社會意識的方法進行分析,列出對應的哲學知識。如:“時代是出卷人”中的“時代”“人民的‘考試、執政的‘考試”“一場場歷史性考試”是指社會存在,并且體現了社會存在的變化;“我們是答卷人”“永葆‘趕考的清醒”則代表社會意識,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不斷‘趕考的背后,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趕考”中的社會意識;“黨永葆‘趕考的清醒……帶領人民砥礪前行……迎來了……偉大飛躍”則說明了趕考的結果,體現了“社會意識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的發展”。第二問,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說明“‘兩個務必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明顯指向作用的方向。同時,帶著限定范圍內的知識分析材料,發現材料沒有體現“文化影響人的來源、表現、特點”,而是與“優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個表現(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相關。因此,同學們在分析材料和組織答案時需要細分三個表現,不能合并作答。具體分析如下:首先,“兩個務必”的要求中提到的“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可理解為“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其次,“保持作風”需要人們有所行動,可體現“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最后,“兩個務必”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共產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可體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三步,組織答案,點題深化。同學們在組織小切口試題的答案時注意采用“總分結構”或“點題”。比如第二問的答案就可采用“總分結構”,先用一句總括句概括文化的作用,再具體寫到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三點內容。這是“文化的作用”類小切口試題的常用模板。思路延伸:小切口哲學主觀題亦如此。若設問要求為“運用矛盾問題的精髓的知識答題”,同學們在作答時可先點題(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的問題),再作答具體內容;若設問要求為“運用整體與部分的知識答題”,同學們在作答時可先用總括句開頭(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密不可分,要求我們堅持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一),再作答具體內容,強調整體的原理方法論、部分的原理方法論。(1)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的發展。只有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才能真正守初心、擔使命。中國共產黨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踐行對人民的承諾、對民族的擔當,永遠激情澎湃地行進在新長征路上,因而能夠以優異的成績贏得人民、贏得歷史。(2)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②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兩個務必”思想的持續深化,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③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兩個務必”思想所傳達的先進文化給人以無窮的精神力量,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優秀兒女,譜寫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壯的人生樂章。④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兩個務必”思想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