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一:透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1.透鏡的類型:(1)凸透鏡:中間_____、邊緣_____的透鏡。(2)凹透鏡:中間_____、邊緣_____的透鏡。2.透鏡的作用:(1)凸透鏡對光具有_____作用。(2)凹透鏡對光具有_____作用。3.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1)焦點和焦距: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成一點,這個點叫作凸透鏡的_____,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叫作_____,用_____表示。(2)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量出光斑到的__________距離即為焦距。4.物距和像距:(1)物距:_____到_____的距離,用u表示。(2)像距:_____到_____的距離,用v表示。實驗器材: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火柴。5.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 像距 像的性質 像的位置正立或倒立 縮小、放大或等大 實像或虛像 與物同側或異側_____ fu=2f _____ 倒立 _____ 實像 與物異側u=f 不成像fu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平行光下,凸透鏡將平行光會聚在焦點(光斑最亮處)上,測出凸透鏡到焦點距離即是焦距;二是利用u=2f時,u=2f,只要測出u或v.即可計算出焦距。(2)凸透鏡成像時,倒立的像必然是實像,正立的像必然是虛像。(3)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概括:①實像倒,位異側,虛像正,位同側。②1倍焦距分虛實,2倍焦距分大小。③物距變小,實像變遠變大,虛像變近變小.④實像像距比物距大,像放大。典型例題 珠聯(lián)璧合【例題1】科學興趣小組探究顯微鏡成像原理,査閱資料發(fā)現(xiàn):顯微鏡的鏡頭可以看作由一塊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物鏡,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塊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目鏡,其焦距用f目表示)組成。并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原理推測其原理圖如圖:其中AB表示待觀測的物體標本,F(xiàn)1為物鏡的焦點,F(xiàn)2為目鏡的焦點,A2B2為最終觀測到的物像。(1)隔離法是一種常見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為整體隔離和局部隔離。請使用局部隔離的觀察方法找出圖中物體AB經(jīng)過物鏡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點:________。(2)眼睛透過目鏡能看到A1B1所成的像A2B2。下列與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____。(填字母)A.放大鏡 B.照相機 C.幻燈機(3)興趣小組同學繼續(xù)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通過改變兩塊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相當于改變顯微鏡鏡筒長度),模擬顯微鏡成像放大倍數(shù)實驗,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f物(cm) (cm-1) 兩鏡之間距離(cm) f目(cm) (cm-1) 像放大倍數(shù)1.6 0.625 a 5 0.2 50倍2 0.5 b 5 0.2 50倍1.6 0.625 a 2.5 0.4 100倍2 0.5 b 2.5 0.4 100倍X 1/X a 5 0.2 200倍0.5 2 b 5 0.2 200倍表中的X的數(shù)據(jù)為________。【變式1】.如圖所示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凸透鏡像距v和物距u的關系圖,由圖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若利用這個凸透鏡作為照相機的鏡頭,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攝的物體距離照相機至少大于________cm。核心考點二:放大鏡和照相機知識歸納1.放大鏡:(1)特點:一個短焦距的_____透鏡。(2)原理:根據(jù)凸透鏡u_____f時的成像規(guī)律,成_____、_____的_____像。2.照相機:(1)特點:鏡頭是一個_____透鏡,數(shù)碼照相機的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2)原理:根據(jù)凸透鏡u_____2f時的成像規(guī)律,在膠片(或影像傳感器)上出現(xiàn)的_____、_____的_____像。顯微鏡:倒立放大的虛像 放大鏡: _____、_____的_____像 照相機:倒立、縮小的實像。望遠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典型例題 珠聯(lián)璧合【例題2】 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對應下圖,下列關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B. 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C. 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虛像D. 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實像【變式2】用可變焦的光學照相機可以把遠處的景物“拉近”進行拍攝,就是說,雖然被拍攝的景物與照相機鏡頭之間的距離基本不變,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變大。關于這個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焦距變大,像距也變大 B.焦距變小,像距也變小C.焦距變大,像距變小 D.焦距變小,像距變大核心考點三: 眼睛知識歸納眼睛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結構 功能眼瞼 防止其他物體進入眼睛,具有_____眼睛的功能眼球 角膜 眼球最外層,光通過透明的角膜進入眼里瞳孔 在虹膜的中央,可調節(jié)進入眼里的光的_____虹膜 瞳孔周圍有顏色的一圈,可以調節(jié)瞳孔的大小晶狀體 相當于一個_____透鏡,能使物體的像成在_____上玻璃體 一種透明的膠狀物質,充滿整個眼球的內(nèi)部鞏膜 白色,眼球的一層堅韌的保護外殼_____ 相當于光屏,感光細胞豐富,物體的像成在其上視神經(jīng) 把感光細胞所產(chǎn)生的信息傳入大腦視覺的形成:當我們看一個物體時,來自該物體光線經(jīng)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到達__________,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透鏡,使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__________上,形成物體_____、_____的_____像。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的刺激后發(fā)出信息,信息沿著_____傳到大腦而形成視覺。3.眼睛通過_____改變晶狀體的形狀。(1)當看近處的物體時,睫狀肌_____,晶狀體變_____,對光的折射能力變_____,近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2)當看遠處的物體時,睫狀肌_____,晶狀體變_____,對光的折射能力變_____,遠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1)視覺不是在眼球中形成的,而是在大腦中形成的。眼球的作用只是形成物體的像(2)眼球通過晶狀體曲度的改變使物像準確落在視網(wǎng)膜上,而眼球的前后徑是無法調節(jié)的.典型例題 珠聯(lián)璧合【例題3】過馬路看見紅燈停下腳步時,正常眼球結構中,物像形成的部位是( )A. 瞳孔 B. 晶狀體 C. 視網(wǎng)膜 D. 玻璃體【變式3】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jīng)過眼球的( )A. 角膜→晶狀體→玻璃體→瞳孔→視網(wǎng)膜B. 晶狀體→玻璃體→角膜→瞳孔→視網(wǎng)膜C. 視網(wǎng)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角膜D. 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wǎng)膜核心考點四:視力知識歸納1.人類視覺上的限制:(1)眼睛的遠點:晶狀體表面彎曲程度最_____,也就是晶狀體最扁時,能夠看清的物點叫眼睛的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無限遠處。(2)眼睛的近點:晶狀體表面彎曲程度最_____,也就是晶狀體最凸時,此時能看清的物點叫眼睛的近點。正常眼的近點在離眼10~15厘米處。(3)明視距離:在適宜的照明條件下,能十分清楚地看清近處較小物體時,物體到眼睛的距離稱為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是25厘米。(4)盲點:眼球的視網(wǎng)膜上沒有__________的部位。物體的像落到此處時,人看不到物體。2.視力缺陷與矯正:(1)近視:①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_____或晶狀體曲度_____,使來自_____處的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wǎng)膜_____。②矯正方法:配戴用_____透鏡制作的近視眼鏡。(2)遠視:①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_____或晶狀體曲度_____,使來自_____處的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wǎng)膜_____。②矯正方法:配戴用_____透鏡制作的遠視眼鏡。(3)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別_____能力的先天性色覺障礙,稱為色盲。色盲有紅色盲、綠色盲、紅綠色盲、黃藍色盲和全色盲之分。3.愛護眼睛,保護視力:(1)“三要”:①讀書和寫字的姿勢要正確,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保持在33厘米左右。使用電腦時,眼睛與屏幕應相距50~70厘米。②連續(xù)看書或寫字1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遠處眺望一會,最好是看看遠處的綠草和樹木。③定期接受眼睛檢查,若眼睛出現(xiàn)不適,應及時治療或矯正。(2)“三不要”:①不要長時間地使用電腦。②不要躺著或坐車、走路時看書。③如有異物進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藥水等沖洗眼睛。典型例題 珠聯(lián)璧合【例題4】關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為近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B. 乙為近視眼,可配戴凸透鏡矯正C. 甲為遠視眼,可配戴凸透鏡矯正D. 乙為遠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變式4】如圖,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把蔡老師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接著,她再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關于蔡老師的眼睛和眼鏡說法正確的是 ( ?。?br/>A.蔡老師是近視眼,戴凸透鏡B.蔡老師是遠視眼,戴凸透鏡C.蔡老師是近視眼,戴凹透鏡D.蔡老師是遠視眼,戴凹透鏡鞏固訓練 初露鋒芒【題1】1.(2021秋 福田區(qū)校級期末)一個透明均勻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①②都是凸透鏡B.①③對光具有會聚作用C.②③對光具有發(fā)散作用D.只有①對光具有會聚作用【題2】.(2021秋 東洲區(qū)期末)如圖所示,投影儀是教學中常用的設備。下面關于投影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r/>A.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B.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變大,只需使鏡頭靠近投影片C.物體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個放大的實像D.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發(fā)生漫反射【題3】.某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先后使燭焰位于a,b,c,d四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關于a,b,c,d四點的成像情況,他歸納出下列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br/>A.燭焰位于a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小B.燭焰位于c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大C.燭焰位于b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大D.燭焰位于d點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題4】.2014年最為特別的天象之一﹣﹣“超級月亮”出現(xiàn)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時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愛好者為了研究這一現(xiàn)象,于是架設一臺天文望遠鏡做進一步觀察,關于該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它的物鏡和顯微鏡的物鏡作用相同B.它的物鏡相當于放大鏡,用來把像放大C.它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虛像D.它由兩組透鏡組成,靠近眼睛的為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為物鏡【題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是小明確定焦距時所做的實驗,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當燭焰距凸透鏡15cm時,能成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當燭焰向左(遠離透鏡)移動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將光屏向 ?。ㄟx填“左”或“右”)移,此時所成像將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因燃燒變短,所成像如圖乙,要使像能夠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凸透鏡向 ?。ㄟx填“上”或“下”)調整。(3)在上一步實驗調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視鏡放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要使光屏上還能呈清晰的像,可將蠟燭適當 (選填“左”或“右”)移。走進重高 拓展視野【題1】(2021 衡陽縣自主招生)如圖為光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圖,圖中P為2倍焦距處,關于凸透鏡成像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利用物體放在A點時的成像特點,人們制成照相機B.荒野求生中,貝爾用冰取火時,他拿著這塊“冰”要正對太陽光,引火物放在AB兩點間取火C.眼睛要在凸透鏡右側合適的位置才能看到C點處物體所成的像D.利用物體放在B點時的成像特點,人們制成電影放映機【題2】(2020 寧波自主招生)用手拿著一支鉛筆,開始時手伸直,眼睛盯住鉛筆。然后慢慢彎曲手臂,讓鉛筆靠近眼睛,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在一定的位置,鉛筆開始由清晰變模糊。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物距變小時,像就變大,因而變得模糊B.物距變小時,到一定程度,成的像變成了虛像,因而變得模糊C.物距變化時,當超出眼睛能調節(jié)的范圍時,像就不能落在視網(wǎng)膜上而變得模糊D.物距變化時,焦距不變,像距就要發(fā)生變化,因而變得模糊課后訓練 鯤鵬展翅【題1】.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五塊,其截面如圖,再將這五塊玻璃 a、b、c、d、e 分別放在太陽光下,那么能使光線發(fā)散的是( ?。?br/>A.a(chǎn) B.b C.d D.都不行【題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則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br/>A.這個清晰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B.將蠟燭移動到40cm刻度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會在光屏上成像C.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處,應向右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此凸透鏡的焦距大于20cm【題3】.小科在如圖1所示的電梯中,他通過面前電梯內(nèi)的鏡子看到身后電梯顯示屏中顯示的數(shù)字,如圖2所示,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科通過鏡子看到的數(shù)字圖像是光反射形成的虛像B.小科通過鏡子看到的數(shù)字圖像在鏡子上C.小科所乘電梯正在上行,將要到達二樓D.如果他想把看到的圖像拍攝下來,拍攝時,平面鏡中的像應該距離小科手機鏡頭兩倍焦距以外【題4】.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凹面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凸面鏡對光起會聚作用B.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因而物體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總是縮小的C.無論物體離平面鏡遠或近,它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終不變D.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題5】.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目前使用的軟質隱形眼鏡由甲醛丙烯酸羥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圖是某人觀察物體時,物體在眼球內(nèi)成像的示意圖,則該人所患眼病及應佩帶的這種隱形眼鏡鏡片邊緣的厚度分別為( )A.近視眼,小于0.05mm B.遠視眼,小于0.05mmC.近視眼,大于0.05mm D.遠視眼,大于0.05mm【題6】.小徐在STEAM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指導,成功制作出水凸透鏡,并完成了以下實驗:(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通過注射器調節(jié)水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固定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上,并調整燭焰、水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為了______。(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鏡位置不變,當蠟燭向水凸透鏡靠近時,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什么辦法?請簡要寫出操作過程______。(3)白光經(jīng)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xiàn)了如圖乙紅、橙、黃、綠、藍、髖、紫的色帶(部分色光未畫出)。這說明不同色光在射入三棱鏡(或凸透鏡)時,藍光較紅光和黃光偏折的程度最大。于是,小徐使用紅光、黃光和藍光來測量水凸透鏡的焦距()的大?。ㄈ鐖D丙),以下關于三種色光通過水凸透鏡時,測出的焦距()大小關系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A. B. C. D.【題7】.小科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乙時,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1)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__cm;(2)圖乙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___________的實像;(3)實驗過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的像___________(填字母)。A.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現(xiàn)燭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變,只是變暗了【題8】.如圖所示,“刷臉支付”成為了現(xiàn)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無需借助手機等工具,人為操作少,更加簡單、高效。(1)它通過攝像機鏡頭來捕捉人臉信息。攝像機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所成的是__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2)當人靠近攝像頭時,光源自動打開,照亮_______(選填“人臉”或“顯示屏”),使像更清晰。【題9】.夏天的早晨,樹葉上常常會有一些露珠,透過這些露珠看到的葉脈會更清楚,這是由于露珠相當于一個___________透鏡,使得葉脈放大了,這種情形下,葉脈應該位于該“鏡”的___________填“二倍焦距以外”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或“一倍焦距以內(nèi)”,此時的成像特點可應用于___________(填“投影儀”或“放大鏡”或“照相機”)。【題10】.在檢查視力時,醫(yī)生讓小明觀察前方平面鏡中的視力表來確定視力。他在鏡中看到的是視力表的正立、等大的虛像。若小明的眼睛到虛像的距離是4.8m,眼睛到平面鏡的距離為1.8m,則他的眼睛到實際的視力表的距離為___________。經(jīng)測發(fā)現(xiàn)小明患上了近視眼,他需要佩戴的近視眼鏡為___________(填“凸透鏡”或“凹透鏡”)1章第六節(jié)透鏡和視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眼的結構,知道眼球的結構及其功能。2.知道透鏡及其分類,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3.能通過實驗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并了解規(guī)律在生活中的運用。4.知道人類視覺上的限制,了解近視、遠視的成因及其矯正方法。從而知道如何愛護眼睛和保護視力。5.應用凸透鏡模型解釋照相機、放大鏡和人眼球的作用。6.通過觀察了解透鏡及其分類,用多種方法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7.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8.知道主心、焦點、焦距等概念9.學會畫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特殊光線及光路圖【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眼球模型、觀察同桌的眼睛、凸透鏡成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2.通過對眼睛各個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凸透鏡成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3.通過凸透鏡成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4.通過探討凸、凹透鏡對光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用實驗研充問題的能力5.通過分析和作圖培養(yǎng)良好的作圖習憤和推理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體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基本理念。2.樹立保護眼睛和用眼衛(wèi)生的意識。3.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目標。4.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在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5.知道目前人類對近視、遠視的矯正方法,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6.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提出質疑,養(yǎng)成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7.進一步體會凸、凹透鏡結構與凸、凹透鏡功能相適應的基本理念并激發(fā)學習興趣【重點】1.眼球的結構及其功能、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透鏡的應用。2.凸、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掌握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難點】1.凸、凹透鏡對光具有會聚(或發(fā)散)作用的原因,會用作圖法來表示凸透鏡成像的特點。2.晶狀體的調節(jié)作用,明白近視、遠視的區(qū)別及視力矯正方法。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一:透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1.透鏡的類型:(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2.透鏡的作用:(1)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2)凹透鏡對光具有發(fā)散作用。3.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1)焦點和焦距: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成一點,這個點叫作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叫作焦距,用f表示。(2)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量出光斑到的凸透鏡光心距離即為焦距。4.物距和像距:(1)物距:透鏡到物體的距離,用u表示。(2)像距:透鏡到像的距離,用v表示。實驗器材: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火柴。5.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 像距 像的性質 像的位置正立或倒立 縮小、放大或等大 實像或虛像 與物同側或異側u>2f fu=2f v=2f 倒立 等大 實像 與物異側u=f 不成像f2f 倒立 放大 實像 與物異側u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平行光下,凸透鏡將平行光會聚在焦點(光斑最亮處)上,測出凸透鏡到焦點距離即是焦距;二是利用u=2f時,u=2f,只要測出u或v.即可計算出焦距。(2)凸透鏡成像時,倒立的像必然是實像,正立的像必然是虛像。(3)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概括:①實像倒,位異側,虛像正,位同側。②1倍焦距分虛實,2倍焦距分大小。③物距變小,實像變遠變大,虛像變近變小.④實像像距比物距大,像放大。典型例題 珠聯(lián)璧合【例題1】科學興趣小組探究顯微鏡成像原理,査閱資料發(fā)現(xiàn):顯微鏡的鏡頭可以看作由一塊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物鏡,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塊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目鏡,其焦距用f目表示)組成。并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原理推測其原理圖如圖:其中AB表示待觀測的物體標本,F(xiàn)1為物鏡的焦點,F(xiàn)2為目鏡的焦點,A2B2為最終觀測到的物像。(1)隔離法是一種常見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為整體隔離和局部隔離。請使用局部隔離的觀察方法找出圖中物體AB經(jīng)過物鏡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點:________。(2)眼睛透過目鏡能看到A1B1所成的像A2B2。下列與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____。(填字母)A.放大鏡 B.照相機 C.幻燈機(3)興趣小組同學繼續(xù)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通過改變兩塊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相當于改變顯微鏡鏡筒長度),模擬顯微鏡成像放大倍數(shù)實驗,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f物(cm) (cm-1) 兩鏡之間距離(cm) f目(cm) (cm-1) 像放大倍數(shù)1.6 0.625 a 5 0.2 50倍2 0.5 b 5 0.2 50倍1.6 0.625 a 2.5 0.4 100倍2 0.5 b 2.5 0.4 100倍X 1/X a 5 0.2 200倍0.5 2 b 5 0.2 200倍表中的X的數(shù)據(jù)為________。【答案】 (1)倒立、放大、實像(2)A(3)0.4【解析】(1)AB與物鏡的距離在物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2)A1B1與目鏡的距離小于目鏡的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其成像原理與放大鏡一致,故選A;(3)由表中2、6兩次實驗可知,兩鏡之間距離相同、目鏡的焦距(或焦距的倒數(shù))相同,物鏡的焦距變成 (或焦距的倒數(shù)變成4倍),放大倍數(shù)變成4倍,即放大倍數(shù)與物鏡焦距的倒數(shù)成正比;比較1、5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故物鏡的焦距變成 (或焦距的倒數(shù)變成4倍),即f物由1.6 cm變成了1.6 cm× =0.4 cm,故X=0.4。【變式1】.如圖所示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凸透鏡像距v和物距u的關系圖,由圖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若利用這個凸透鏡作為照相機的鏡頭,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攝的物體距離照相機至少大于________cm。【答案】 10;20【解析】(1)根據(jù)圖像可知,u=v=2f=20cm,那么凸透鏡的焦距f=10cm;(2)若利用這個凸透鏡作為照相機的鏡頭,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攝的物體距離照相機至少大于2倍焦距,即大于20cm。核心考點二:放大鏡和照相機知識歸納1.放大鏡:(1)特點:一個短焦距的凸透鏡。(2)原理:根據(jù)凸透鏡u2.照相機:(1)特點:鏡頭是一個凸透鏡,數(shù)碼照相機的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2)原理:根據(jù)凸透鏡u>2f時的成像規(guī)律,在膠片(或影像傳感器)上出現(xiàn)的倒立、縮小的實像。顯微鏡:倒立放大的虛像 放大鏡: 正立、放大的虛像 照相機:倒立、縮小的實像。望遠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典型例題 珠聯(lián)璧合【例題2】 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對應下圖,下列關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B. 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C. 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虛像D. 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實像【解答】當物體在甲區(qū)域內(nèi)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故A正確,B錯誤;當物體在丙位置時,u故選A。【變式2】用可變焦的光學照相機可以把遠處的景物“拉近”進行拍攝,就是說,雖然被拍攝的景物與照相機鏡頭之間的距離基本不變,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變大。關于這個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焦距變大,像距也變大 B.焦距變小,像距也變小C.焦距變大,像距變小 D.焦距變小,像距變大【答案】A【解答】解:照相機和被拍照的物體保持不變時,照相機的焦距增大時,物距相對減小,像距要增大,像會變大;照相機的焦距減小時,物距相對增大,像距要減小,像會變小。故選:A。核心考點三: 眼睛知識歸納眼睛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結構 功能眼瞼 防止其他物體進入眼睛,具有保護眼睛的功能眼球 角膜 眼球最外層,光通過透明的角膜進入眼里瞳孔 在虹膜的中央,可調節(jié)進入眼里的光的強弱虹膜 瞳孔周圍有顏色的一圈,可以調節(jié)瞳孔的大小晶狀體 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使物體的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玻璃體 一種透明的膠狀物質,充滿整個眼球的內(nèi)部鞏膜 白色,眼球的一層堅韌的保護外殼視網(wǎng)膜 相當于光屏,感光細胞豐富,物體的像成在其上視神經(jīng) 把感光細胞所產(chǎn)生的信息傳入大腦視覺的形成:當我們看一個物體時,來自該物體光線經(jīng)過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最后到達視網(wǎng)膜,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使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物體倒立、縮小的實像。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的刺激后發(fā)出信息,信息沿著視神經(jīng)傳到大腦而形成視覺。3.眼睛通過睫狀肌改變晶狀體的形狀。(1)當看近處的物體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變厚,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大,近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2)當看遠處的物體時,睫狀肌放松,晶狀體變薄,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小,遠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1)視覺不是在眼球中形成的,而是在大腦中形成的。眼球的作用只是形成物體的像(2)眼球通過晶狀體曲度的改變使物像準確落在視網(wǎng)膜上,而眼球的前后徑是無法調節(jié)的.典型例題 珠聯(lián)璧合【例題3】過馬路看見紅燈停下腳步時,正常眼球結構中,物像形成的部位是( )A. 瞳孔 B. 晶狀體 C. 視網(wǎng)膜 D. 玻璃體【解答】視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jīng)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nèi)部,經(jīng)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形成一個倒置的物像,即視網(wǎng)膜上形成了物像,之后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物像的刺激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然后通過視神經(jīng)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變式3】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jīng)過眼球的( )A. 角膜→晶狀體→玻璃體→瞳孔→視網(wǎng)膜B. 晶狀體→玻璃體→角膜→瞳孔→視網(wǎng)膜C. 視網(wǎng)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角膜D. 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wǎng)膜【解答】視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jīng)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nèi)部,再經(jīng)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wǎng)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沖動,沿著視神經(jīng)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即成像與視網(wǎng)膜,在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因此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jīng)過眼球的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wǎng)膜,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核心考點四:視力知識歸納1.人類視覺上的限制:(1)眼睛的遠點:晶狀體表面彎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狀體最扁時,能夠看清的物點叫眼睛的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無限遠處。(2)眼睛的近點:晶狀體表面彎曲程度最大,也就是晶狀體最凸時,此時能看清的物點叫眼睛的近點。正常眼的近點在離眼10~15厘米處。(3)明視距離:在適宜的照明條件下,能十分清楚地看清近處較小物體時,物體到眼睛的距離稱為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是25厘米。(4)盲點:眼球的視網(wǎng)膜上沒有感光細胞的部位。物體的像落到此處時,人看不到物體。2.視力缺陷與矯正:(1)近視:①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使來自遠處的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wǎng)膜前。②矯正方法:配戴用凹透鏡制作的近視眼鏡。(2)遠視:①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使來自近處的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wǎng)膜后。②矯正方法:配戴用凸透鏡制作的遠視眼鏡。(3)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別顏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覺障礙,稱為色盲。色盲有紅色盲、綠色盲、紅綠色盲、黃藍色盲和全色盲之分。3.愛護眼睛,保護視力:(1)“三要”:①讀書和寫字的姿勢要正確,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保持在33厘米左右。使用電腦時,眼睛與屏幕應相距50~70厘米。②連續(xù)看書或寫字1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遠處眺望一會,最好是看看遠處的綠草和樹木。③定期接受眼睛檢查,若眼睛出現(xiàn)不適,應及時治療或矯正。(2)“三不要”:①不要長時間地使用電腦。②不要躺著或坐車、走路時看書。③如有異物進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藥水等沖洗眼睛。典型例題 珠聯(lián)璧合【例題4】關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為近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B. 乙為近視眼,可配戴凸透鏡矯正C. 甲為遠視眼,可配戴凸透鏡矯正D. 乙為遠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解答】近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來自遠處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wǎng)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凹透鏡會發(fā)散光線,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wǎng)膜上,因此近視應當佩戴凹透鏡矯正。遠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來自近處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wǎng)膜的后面。要矯正遠視,可配戴相應的凸透鏡,使來自近處物體的光能偏折而聚焦在視網(wǎng)膜上,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變式4】如圖,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把蔡老師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接著,她再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關于蔡老師的眼睛和眼鏡說法正確的是 ( ?。?br/>A.蔡老師是近視眼,戴凸透鏡B.蔡老師是遠視眼,戴凸透鏡C.蔡老師是近視眼,戴凹透鏡D.蔡老師是遠視眼,戴凹透鏡【答案】B【解答】解:將一副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他只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說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線會聚的凸透鏡,這種眼鏡是用來矯正遠視眼的。故選:B。鞏固訓練 初露鋒芒【題1】1.(2021秋 福田區(qū)校級期末)一個透明均勻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①②都是凸透鏡B.①③對光具有會聚作用C.②③對光具有發(fā)散作用D.只有①對光具有會聚作用【解答】解:由圖可知,①③中間厚邊緣薄,屬于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②中間薄邊緣厚,屬于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綜上分析可知,選項ACD錯誤、B正確。故選:B。【題2】.(2021秋 東洲區(qū)期末)如圖所示,投影儀是教學中常用的設備。下面關于投影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r/>A.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B.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變大,只需使鏡頭靠近投影片C.物體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個放大的實像D.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發(fā)生漫反射【解答】解:A、投影儀中的平面鏡可以將透鏡會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作用,故A正確。B、若使屏幕上的像變大,應減小物距,增大像距,故應使鏡頭靠近投影片,屏幕遠離透鏡,故B錯誤。C、投影儀成物體放大、倒立的實像,故C正確。D、屏幕做的粗糙,這樣光可以在其表面發(fā)生漫反射,能夠讓各個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故D正確。故選:B。【題3】.某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先后使燭焰位于a,b,c,d四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關于a,b,c,d四點的成像情況,他歸納出下列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br/>A.燭焰位于a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小B.燭焰位于c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大C.燭焰位于b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大D.燭焰位于d點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解答】解:(1)燭焰位于a點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小,故A正確;(2)燭焰位于b、c兩點時,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實像,但b點位置距離透鏡大于c點位置,因此在c點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比在b點出現(xiàn)的實像大,即最大,燭焰位于c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大,故B正確、C錯誤;(3)燭焰位于d點時,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故D正確。故選:C。【題4】.2014年最為特別的天象之一﹣﹣“超級月亮”出現(xiàn)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時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愛好者為了研究這一現(xiàn)象,于是架設一臺天文望遠鏡做進一步觀察,關于該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它的物鏡和顯微鏡的物鏡作用相同B.它的物鏡相當于放大鏡,用來把像放大C.它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虛像D.它由兩組透鏡組成,靠近眼睛的為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為物鏡【解答】解:A、望遠鏡的物鏡是使得無限遠處的物體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而顯微鏡的物鏡是為了使得載物片上的物體成一個放大的實像,故A錯誤;B、望遠鏡的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故B錯誤;C、望遠鏡的物鏡的目的是使得無限遠處的物體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錯誤;D、望遠鏡由兩組透鏡組成,靠近眼睛的為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為物鏡,故D正確;故選:D。【題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是小明確定焦距時所做的實驗,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當燭焰距凸透鏡15cm時,能成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當燭焰向左(遠離透鏡)移動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將光屏向 ?。ㄟx填“左”或“右”)移,此時所成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因燃燒變短,所成像如圖乙,要使像能夠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凸透鏡向 ?。ㄟx填“上”或“下”)調整。(3)在上一步實驗調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視鏡放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要使光屏上還能呈清晰的像,可將蠟燭適當 (選填“左”或“右”)移。【解答】解:(1)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并移動光屏,直到白紙上的光斑最小,這個光斑是凸透鏡的焦點,凸透鏡到焦點的距離為11.0cm,則凸透鏡的焦距為11.0cm。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5cm處,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把蠟燭從遠處向凸透鏡遠離時,物距在不斷增大,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所以當蠟燭逐漸遠離凸透鏡時,燭焰所成的實像將變小。(2)蠟燭在燃放中不斷縮短,向下移動,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動,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動光屏;或向上移動蠟燭或向下移動凸透鏡。(3)近視眼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使原來會聚的光線推遲會聚,蠟燭向左遠離凸透鏡,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為:(1)11.0;放大;投影儀;左;變?。?)下;(3)左。走進重高 拓展視野【題1】(2021 衡陽縣自主招生)如圖為光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圖,圖中P為2倍焦距處,關于凸透鏡成像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利用物體放在A點時的成像特點,人們制成照相機B.荒野求生中,貝爾用冰取火時,他拿著這塊“冰”要正對太陽光,引火物放在AB兩點間取火C.眼睛要在凸透鏡右側合適的位置才能看到C點處物體所成的像D.利用物體放在B點時的成像特點,人們制成電影放映機【答案】B【解答】解:A、物體放在A點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故A正確;B、“用冰取火”時,“冰”要正對太陽光,棉絮放在焦點F處溫度很高,可以取火,在AB兩點間不可以,故B錯誤;C、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眼睛要在凸透鏡右側合適的位置才能看到C點處物體所成的像,故C正確;D、物體放在B點時,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故D正確。故選:B。【題2】(2020 寧波自主招生)用手拿著一支鉛筆,開始時手伸直,眼睛盯住鉛筆。然后慢慢彎曲手臂,讓鉛筆靠近眼睛,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在一定的位置,鉛筆開始由清晰變模糊。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物距變小時,像就變大,因而變得模糊B.物距變小時,到一定程度,成的像變成了虛像,因而變得模糊C.物距變化時,當超出眼睛能調節(jié)的范圍時,像就不能落在視網(wǎng)膜上而變得模糊D.物距變化時,焦距不變,像距就要發(fā)生變化,因而變得模糊【答案】C【解答】解:A、當觀察物變近時,物距變小,像距不變,像不變,故A錯誤;B、物距變小時,到一定程度,成的像不會變成虛像,四因為像不能落在視網(wǎng)膜上而變得模糊,故B錯誤;C、物距變化時,當超出眼睛能調節(jié)的范圍時,像就不能落在視網(wǎng)膜上而變得模糊,故C正確;D、物距變化時,焦距改變,就要發(fā)生變化,像就不能落在視網(wǎng)膜上而變得模糊,故D錯誤;故選:C。課后訓練 鯤鵬展翅【題1】.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五塊,其截面如圖,再將這五塊玻璃 a、b、c、d、e 分別放在太陽光下,那么能使光線發(fā)散的是( )A.a(chǎn) B.b C.d D.都不行【答案】B【詳解】ACD.根據(jù)圖片可知,a、c、e、d都是中間厚邊緣薄,為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ACD不符合題意;B.b的中間薄邊緣厚,為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故B符合題意。故選B。【題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則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br/>A.這個清晰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B.將蠟燭移動到40cm刻度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會在光屏上成像C.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處,應向右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此凸透鏡的焦距大于20cm【答案】D【詳解】A.由圖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正確。BD.由于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u=50cm-15cm=35cmv=70cm-50cm=20cm可知35cm>2ff<20cm<2f解得10cm<f<17.5cm將蠟燭移動到40cm刻度處,物距為10cm,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所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會在光屏上成像,故B正確,D錯誤。C.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處,物距減小,像距將變大,像也變大,所以應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故C正確。故選D。【題3】.小科在如圖1所示的電梯中,他通過面前電梯內(nèi)的鏡子看到身后電梯顯示屏中顯示的數(shù)字,如圖2所示,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科通過鏡子看到的數(shù)字圖像是光反射形成的虛像B.小科通過鏡子看到的數(shù)字圖像在鏡子上C.小科所乘電梯正在上行,將要到達二樓D.如果他想把看到的圖像拍攝下來,拍攝時,平面鏡中的像應該距離小科手機鏡頭兩倍焦距以外【答案】B【詳解】A.小科通過鏡子看到的數(shù)字圖像是光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小科通過鏡子看到的數(shù)字圖像在鏡子里面,而不在鏡子上,故B錯誤符合題意。C.根據(jù)平面鏡成像左右對稱可知,此時顯示屏上箭頭向上,數(shù)字為2,則小科所乘電梯正在上行,將要到達二樓,故C正確不合題意。D.當u>2f時,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則如果他想把看到的圖像拍攝下來,拍攝時,平面鏡中的像應該距離小科手機鏡頭兩倍焦距以外,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題4】.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凹面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凸面鏡對光起會聚作用B.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因而物體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總是縮小的C.無論物體離平面鏡遠或近,它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終不變D.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答案】C【詳解】A.凹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故A錯誤。B.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透鏡可以成放大的、等大的、縮小的像,故B錯誤。C.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跟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沒有關系,故C正確。D.光從其他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錯誤。故選C。【題5】.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目前使用的軟質隱形眼鏡由甲醛丙烯酸羥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圖是某人觀察物體時,物體在眼球內(nèi)成像的示意圖,則該人所患眼病及應佩帶的這種隱形眼鏡鏡片邊緣的厚度分別為( ?。?br/>A.近視眼,小于0.05mm B.遠視眼,小于0.05mmC.近視眼,大于0.05mm D.遠視眼,大于0.05mm【答案】C【詳解】根據(jù)圖片可知,此時像成在視網(wǎng)膜前面,為近視眼,應該用凹透鏡矯正,則它的邊緣比中間厚。因為中心厚度為0.05mm,所以鏡片邊緣的厚度大于0.05mm,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題6】.小徐在STEAM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指導,成功制作出水凸透鏡,并完成了以下實驗:(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通過注射器調節(jié)水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固定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上,并調整燭焰、水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為了______。(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鏡位置不變,當蠟燭向水凸透鏡靠近時,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什么辦法?請簡要寫出操作過程______。(3)白光經(jīng)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xiàn)了如圖乙紅、橙、黃、綠、藍、髖、紫的色帶(部分色光未畫出)。這說明不同色光在射入三棱鏡(或凸透鏡)時,藍光較紅光和黃光偏折的程度最大。于是,小徐使用紅光、黃光和藍光來測量水凸透鏡的焦距()的大?。ㄈ鐖D丙),以下關于三種色光通過水凸透鏡時,測出的焦距()大小關系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A. B. C. D.【答案】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通過注射器往水凸透鏡中注入適量的水 A【詳解】(1)[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調整燭焰、水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2)[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鏡位置不變,當蠟燭向水凸透鏡靠近時,像會成在原來像的后方,這與遠視眼的成因相同,因此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通過注射器往水凸透鏡中注入適量的水,使其變厚、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減增強,使像成在原來像的位置。(3)[3]用紅光、黃光和藍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紅光、黃光和藍光對凸透鏡的焦距不相同,紅光相對于黃光、藍光來說,偏折能力最弱,所以紅色光對凸透鏡的焦距大;藍光入射時焦距最小,故三種色光通過水凸透鏡時的焦距大小關系正確的是f紅>f黃>f藍故選A。【題7】.小科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乙時,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1)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__cm;(2)圖乙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___________的實像;(3)實驗過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的像___________(填字母)。A.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現(xiàn)燭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變,只是變暗了【答案】10 放大 D【詳解】(1)讓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由圖甲可知: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30.0cm-20.0cm=10.0cm,即凸透鏡的焦距是10.0cm。(2)圖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所以呈放大、倒立實像。(3)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透鏡上半部分,凸透鏡的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線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會聚光線比原來變少,像變暗了,D正確。【題8】.如圖所示,“刷臉支付”成為了現(xiàn)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無需借助手機等工具,人為操作少,更加簡單、高效。(1)它通過攝像機鏡頭來捕捉人臉信息。攝像機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所成的是__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2)當人靠近攝像頭時,光源自動打開,照亮_______(選填“人臉”或“顯示屏”),使像更清晰。【答案】縮小 人臉【詳解】(1)[1]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它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所成的是縮小的實像。(2)[2]只有將更多的光射到人臉上,才能看得更清楚,所以當人靠近攝像頭時,光源自動打開,照亮人臉。【題9】.夏天的早晨,樹葉上常常會有一些露珠,透過這些露珠看到的葉脈會更清楚,這是由于露珠相當于一個___________透鏡,使得葉脈放大了,這種情形下,葉脈應該位于該“鏡”的___________填“二倍焦距以外”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或“一倍焦距以內(nèi)”,此時的成像特點可應用于___________(填“投影儀”或“放大鏡”或“照相機”)。【答案】凸透鏡 一倍焦距以內(nèi) 放大鏡【詳解】[1]由凸透鏡的定義知道,露珠相當于凸透鏡。[2][3]根據(jù)題意知道,透過這些露珠看到的葉脈會放大,由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知道,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而應用此特點的凸透鏡是放大鏡。【題10】.在檢查視力時,醫(yī)生讓小明觀察前方平面鏡中的視力表來確定視力。他在鏡中看到的是視力表的正立、等大的虛像。若小明的眼睛到虛像的距離是4.8m,眼睛到平面鏡的距離為1.8m,則他的眼睛到實際的視力表的距離為___________。經(jīng)測發(fā)現(xiàn)小明患上了近視眼,他需要佩戴的近視眼鏡為___________(填“凸透鏡”或“凹透鏡”)【答案】1.2 凹透鏡【詳解】[1]由平面鏡成像特點知道,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小明的眼睛到虛像的距離為4.8m,眼睛到平面鏡的距離為1.8m,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4.8m-1.8m=3m所以,視力表到平面鏡的距離為3m.眼睛到平面鏡的距離為1.8m,則他的眼睛到實際的視力表的距離為3m-1.8m=1.2m[2]近視眼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晶狀體太厚或眼球太長,使像會聚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近視眼應戴凹透鏡來矯正。1章第六節(jié)透鏡和視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眼的結構,知道眼球的結構及其功能。2.知道透鏡及其分類,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3.能通過實驗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并了解規(guī)律在生活中的運用。4.知道人類視覺上的限制,了解近視、遠視的成因及其矯正方法。從而知道如何愛護眼睛和保護視力。5.應用凸透鏡模型解釋照相機、放大鏡和人眼球的作用。6.通過觀察了解透鏡及其分類,用多種方法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7.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8.知道主心、焦點、焦距等概念9.學會畫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特殊光線及光路圖【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眼球模型、觀察同桌的眼睛、凸透鏡成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2.通過對眼睛各個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凸透鏡成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3.通過凸透鏡成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4.通過探討凸、凹透鏡對光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用實驗研充問題的能力5.通過分析和作圖培養(yǎng)良好的作圖習憤和推理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體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基本理念。2.樹立保護眼睛和用眼衛(wèi)生的意識。3.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目標。4.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在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5.知道目前人類對近視、遠視的矯正方法,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6.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提出質疑,養(yǎng)成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7.進一步體會凸、凹透鏡結構與凸、凹透鏡功能相適應的基本理念并激發(fā)學習興趣【重點】1.眼球的結構及其功能、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透鏡的應用。2.凸、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掌握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難點】1.凸、凹透鏡對光具有會聚(或發(fā)散)作用的原因,會用作圖法來表示凸透鏡成像的特點。2.晶狀體的調節(jié)作用,明白近視、遠視的區(qū)別及視力矯正方法。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對環(huán)境的察覺 第6節(jié) 透鏡和視覺 (原卷版).doc 第二章 對環(huán)境的察覺 第6節(jié) 透鏡和視覺(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